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宏 观 经 济 学,扬州大学经济学院(2010) 主讲:成新华,2,一、理论的发展,亚当斯密(1723-1790) 经济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1776) 经济学史上第一次革命,对重商主义的革命,建立了政治经济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第一篇:论劳动力增进原因和产品分配给各阶级的顺序 第二篇:论资本的性质、积累和用途 第三篇: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探讨各国的经济政策,相当于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史 第四篇:评论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相当于经济学说史 第五篇: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相当于财政学,3,萨伊(1767-1832)被誉为科学王子、亚当斯密的伟大的继承者、欧洲大大陆的政治经济学权威,政治经济学概论(1803) 萨伊定律:一种产品一经产出,从那时刻就给价值与它相等的其它产品开辟了销路。(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4,李嘉图(1772-1823) 您已是政治经济学的最卓越的思想家,我相信,您也将成为卓越的著作家 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 标志着英国政治经济学的完成 第一章论价值实际上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先导。头两章给人以高度的理论享受马克思。 信奉萨伊的观点:生产的东西一定能卖出,不会普遍的过剩,对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抱有信心。,5,边际革命第二次革命,门格尔奥、杰文斯英、瓦尔拉斯法分别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效用取决于人们对商品效用的主观评价,并引入了边际分析法。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1890) 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作。 以自由放任为最高准则,研究上从生产转向消费和需求,明确提出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研究中心,形成了以价格为中心的理论。微观经济学创立。,6,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 阿尔弗里德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 1890年出版,7,宏观经济学的 创始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936年出版,8,二、什么是经济学?,定义:,“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 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 (萨缪尔森经济学),9,经济制度与生产,市场经济制度 计划经济制度 混合经济制度 经济学是研究在一定的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与利用的科学。,10,生产可能线,A产品,B产品,D,H,G,C,资源既定 最大产量的组合,11,问题?,1.为什么社会生产的产品是有限的? 2.生产组合,还是组合? 3.为什么有时只能生产组合? 4.如何才能达到组合?,12,三、经济学的基本问题,资源配置问题(微观经济学) 资源的稀缺性 (生产可能线) 资源利用问题(宏观经济学),1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居民、厂商)的经济行为 解决的问题资源配置 中心理论价格理论 研究方法个量分析,14,微观经济学基本假设,市场出清 完全理性 完全信息,15,微观经济学基本内容,弹性理论(工具) 均衡价格理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 生产者行为理论 分配理论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16,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研究对象整个经济 解决的问题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研究方法总量分析,17,宏观经济学基本假设,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 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的不足,18,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基本模型 ISLM模型 ADAS模型 失业与就业 基本问题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19,(续),需求管理 宏观经济政策 供给管理 对外贸易政策,20,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研究对象:整个经济 解决问题: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基本假设:市场失灵;国家应该干预经济,也的 能力调节经济。 研究方法:总量分析,2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互相补充 都是实证分析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22,四、经济学研究方法,价值判断:指对经济事物社会价值的判断,即对某一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的判断。 实证经济学:超脱或排斥价值判断,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23,经济学研究方法和理论的形成,经济学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理论的形成:定义、假设、假说、预测、验证。,24,理论的表述,口述法(叙述法) 算术表示法(列表法) 几何等价法(图形法) 代数表达法(模型法),25,凯恩斯革命,一本拯救资本主义的名著(高鸿业) 解读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26,五、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演变,现代货币主义弗里德曼 供给学派拉弗 理性预期学派卢卡斯 阅读 经济学名著指南(西安交通大学)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27,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 宏观经济学(第四版) 高鸿业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十六版)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美)曼昆经济学原理(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经济学名著指南郝超等,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28,宏观经济学黄亚钧 袁志刚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梁东黎 编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宋承先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集 宏观经济学部分 尹伯成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学习指导 梁东黎编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习题集朱宝宪 陈章武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29,六、古典模型的主要内容,(一)就业与产出的决定 基本观点:市场机制会迅速而有效地运作,使经济恢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因此,在古典经济学家眼中,以稳定性政策的形式出现的任何政策干预都是多余的,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仅无效,反而会造成经济的更加混乱。,30,基本假设: 所有当事人都是理性的,其参与经济的目标是最大化,且没有货币幻觉(人们不是对实际价值作出反映,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价值作出反映 ) 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因此当事人可以在一组灵活的价格下决定买卖的数量 完全信息 交易在所有市场都建立了市场出清价格时才能完成 当事人有稳定的预期,31,根据上述假设,市场总是出清的 分析思路:经济的两部门(真实部门和货币部门)和模型的三个部分(就业和产出决定的理论、萨伊的市场定律和货币数量论) 前两部分说明了真实变量的均衡值如何在劳动市场和产品市场决定的 第三部分说明名义变量是如何被决定的 两分法:真实部门和货币部门是分离的,货币数量的变化不会影响真实变量的均衡值,这就是货币中性论,32,短期生产函数,Y=AF(K,L) A是自动增长因素,体现技术进步和其他能提高生产要素效率的因素的影响。 短期中,A和K既定,产出由L决定 1、是同方向的关系; 2、一阶导数大于零,二阶导数小于零; 3、A或K增大,劳动生产力也提高了。,33,古典劳动力市场模型 均衡条件:MR=MC 完全竞争市场:P=MR 每雇佣一个新工人的货币工资:W 多雇佣一个单位劳动新增成本:WL 由新增工人带来的收益增量:P Q 因此: WL= P Q Q/L=W/P 左是劳动的边际产出,右为真实工资率,34,MC是增加的工人的成本(W)除以增加工人生产出的边际产出(MPL),因此: W/MPL=MC=MR=P 即当MPL=W/P时利润最大。 边际产出曲线与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是相同的,即:DL=DL(W/P)。而MPL递减,因此DL=DL(W/P)是向下倾斜的。 说明厂商的劳动需求曲线是真实工资的反函数,真实工资越低,就会有更多的工资在厂商获利的情况下被雇佣。,35,劳动的供给 古典模型假设家庭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 SL=SL(W/P),一阶导数大于0 在人口既定的条件下,劳动的供给量取决于家庭对消费和闲暇的偏好,这两种偏好都带来正效用,而工作带来负效用。工人的偏好和真实工资将决定劳动供给量。真实工资提高将使闲暇变得昂贵,从而提高劳动供给量(替代效应);真实工资的提高也使工人负担得起更多的闲暇消费(收入效应)。古典模型假设了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因此,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36,产出与就业均衡 劳动的供给和需求决定了市场出清时的真实工资水平和就业量。如果真实工资低于均衡时的真实工资水平,会出现劳动的过度需求,从而货币工资会上升,回复到均衡状态。如果真实工资高于均衡时的真实工资水平,会出现劳动的过度供给,从而货币工资会下降,回复到均衡状态。,37,由于市场完全竞争,上述变化是能实现的,从而保证了充分就业的实现。 结论一:在均衡工资水平上,希望工作的人都能有工作。虽然古典模型也承认失业,特别是人为地限制真实工资均衡作用的发挥,但这种失业只是自愿失业(没有非自愿失业的存在),经济能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注意:凯恩斯认为存在着非自愿失业。 结论二:解决上述自愿失业最简单的方法是削减货币工资降低真实工资水平。克林顿采用了这种方法。,38,(二)萨伊定律,萨伊认为,劳动者只有使自己就业才能获得收入,而收入是用于购买生产出来的产品的。即,因为生产行为同时创造了收入和购买能力,于是就不会出现总需求的不足。 基本内涵:任何产品的生产,除了满足生产者自身的需求外,其余部分总是用来交换其他产品,从而形成了某一产品对其他产品的需求。如果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那么任何参与生产活动的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除去自己的消费外,其剩余部分都会用于储蓄,并且任何储蓄都会由于人们对非自己生产产品的需求而将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供给会自动创造自己的需求),39,前提条件 前提条件一:投资=储蓄,r,r0,r1,I,S0,S1,I0,I1,S,I,E0,E=Y,Ye,-C,40,当从S0 S1时,可贷资金供给的增加导致利率下降,会鼓励投资增加。由于E0-I0等于消费支出,很显然投资增加I1-I0恰好抵消了消费支出-C的减少。结构发生变化,但总支出仍然维持在E0水平上,保持充分就业状态。,41,前提条件二:,劳动市场的均衡可以由工资率进行调整。即前面所分析的,当商品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时,其就业水平可以达到充分就业。,42,前提条件三:,货币呈“中性”状。这是从第一个条件推导出的。储蓄必然全部转化为投资这个命题,实际上是指人们以货币形式取得的收入总是要花费掉的,这种花费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投资,而不会把货币作为资产的一种形式贮存在身边。因此,萨伊定律实际上对货币的职能作了这样一个假定,即货币的职能只有两种: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货币不具有价值贮藏的职能。,43,这种假定是与古典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与货币理论互不相干的“两分法”相一致的。 即,商品的均衡价格(价值)和商品的均衡产量是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决定因素。在这方面,货币实际上只起着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的作用,而对商品的价值决定不具有任何作用。 货币供应量的多寡及其增减变化,既不影响商品供需量,不影响商品的供需结构,也不影响商品的交换比率。货币及其供应量只能决定商品价格的名称及其商品的绝对水平。这一特征被称为货币中性。,44,(三)货币数量论,古典经济学的两分法使我们得以在忽视名义变量的情况下考察经济体系中真实变量的变动。在古典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货币数量与真实变量无关。 到20世纪30年代之前,最有影响的货币数量理论有两个:一是以马歇尔和庇古(1917)为代表的“剑桥现金余额分析法” ;二是欧文费雪(1911)的交易方程式。,45,现金余额分析法,剑桥经济学家们认为,货币需求主要决定于交易行为的需要,而交易则与总支出的货币价值成正相关。由于总支出又与名义国民收入相等,因此剑桥货币需求函数如下: Md=kPY Md是持有名义货币余额的需求,k是每年名义国民收入(PY)中当事人希望持有的比例,并且假定这一比例在短期内保持不变。为了解释价格水平,我们引入货币供给(M),并且假定货币供给是由货币当局决定的(即M是外生的),其均衡条件为MMd,这样 M=kPY Y是通过竞争的劳动市场和生产函数决定的,是一个既定的变量,如果k在短期也是不变的,那么很明显,M决定了P的水平。,46,基本结论:货币数量的变化在长期内并不会产生真实效应,但却能决定价格水平。 在古典模型中,价格上升的原因是:当家庭和厂商发现他们持有的货币多于他们的期望,多余的货币余额就被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由于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受制于预先已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下的产出,商品市场上的过度需求就会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与货币供给的初始增加成正比例的上升。,47,交易方程式,费雪货币的购买力(1911) MV=PY V是货币流通速度,表示在构成名义国民收入的最终交易中单位货币被使用的平均次数。V也可看成是k的倒数,V在短期也可视为固定不变。这样,我们也可以得出P的变化依赖于M的变化的结论。,48,“费雪效应” 是指货币扩张会使名义利率提高。在古典模型中,真实利率的调节使可贷资金市场上储蓄和投资相等。由于真实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并由生产率和节俭等真实因素决定,名义利率将调节以反映真实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两方面因素变动的影响。货币扩张通过提高通货膨胀率使名义利率上升。货币扩张的最终结果是价格水平、名义工资和名义利率上涨,但系统内的所有真实变量都不受影响(即货币是中性的)。 用休谟的话说就是:“很明显,货币的多少没有影响,因为商品价格总是与货币的充足程度成正比”(1752)。,49,瓦尔拉斯均衡,古典理论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光源助航灯光设备合作协议书
- 银行金融产品合作协议
- 法律实务中的合同法知识考点梳理
- 小区物业农村合作种植协议
- 电影行业在线票务平台功能完善与推广方案
- 商业投资出资金额及结构证明书(8篇)
- 农业种植技术合作支持及服务协议
- 造纸行业智能化生产流程优化方案
- 电商平台售后服务评价体系建立服务协议
- 农业灾害风险预防及应对措施服务合同书
- 消化系统(宠物解剖生理)
- 急重症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治疗
- 山东省铅酸蓄电池收集和转移管理制度试点工作方案
- 2023年仙居县小升初英语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电子商务中网络交易平台商标侵权责任研究
- 污水运行工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教学设计 《找次品》教学设计 全国一等奖
- 新型功能材料-漂珠
- GB/T 26398-2017衣料用洗涤剂去污性能、耗水量与节水性能评估指南模拟家庭洗涤试验法
- GB/T 21632-2008危险品喷雾剂泡沫可燃性试验方法
-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加油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