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选修部分》测试含答案_第1页
2019年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选修部分》测试含答案_第2页
2019年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选修部分》测试含答案_第3页
2019年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选修部分》测试含答案_第4页
2019年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选修部分》测试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选修部分测试含答案1、单选题导致黄淮海地区水旱灾害多发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地形C.气候和地形D.人为因素参考答案:A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黄淮海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故水旱灾害多发。本题难度:一般2、单选题下列不属于文化范畴的是:A.陕北民歌B.海市蜃楼C.“嫦娥一号”卫星D.“三北防护林”参考答案:B本题解析:本题难度:简单3、单选题中国历史上蝗灾频繁,但在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大力治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蝗区大为缩小。但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一些地方生态环境的退化,很多地方蝗灾死灰复燃,新蝗灾区不断出现。据此回答题。1.近几年,我国北方蝗灾十分严重,与其相关的另一种灾害是?2.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寒潮B.干旱C.雷雨D.洪涝E.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F.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G.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H.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参考答案:1. B2. D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蝗灾与干旱灾害有关,干旱环境利于蝗虫的繁殖。2.我国受季风气候影响,而季风气候的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导致了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水旱灾害多发。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和自然灾害之间的关联性。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一般自然灾害之间的关联性特征,并能结合我国的气候特征进而分析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的主要成因。本题难度:简单4、单选题读2009年2月2日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全国气象旱涝分布图,回答问题。1.造成华北地区干旱的天气系统是2.监测干旱发展动态主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气旋B.准静止锋C.高气压D.暖锋E.全球定位系统F.遥感G.地理信息系统H.数字地球参考答案:1. C2. B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2月2日,华北地区受冷高压的影响,形成干旱天气。2.监测干旱发展动态主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遥感应用领域包括资源普查、灾害监测、环境监测、工程建设及规划等。考点:主要考查了冬季华北气候干旱的原因及监测技术。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冬季华北气候干旱的原因及监测技术。本题难度:困难5、单选题据史料记载,康熙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未,苗嫁菸然。据此回答1-3题1.材料中的自然灾害属于2.在晋咸和三年的雨雹灾害中,主要造成的影响是3.榆次位于陕西省,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是A.气象灾害B.水文灾害C.生物灾害D.地质灾害E.人员伤亡F.财产损失G.自然资源损失H.环境受到污染I.位于黄土高原,地形崎岖G.季风气候大陆性强,气温降水变率大受太行山脉的影响,降水量大位于非季风区,气候要素多变参考答案:1. A2. B3. B本题解析:1.由材料中的雨雹(冰雹)易知属于气象灾害。故选A。2.由题意可知“折未,苗嫁菸然”(庄稼受损)故主要造成的影响是财产损失。故选B。3.榆次虽位于季风区,但深处内陆,季风气候大陆性强,气温降水变率大,自然灾害频发。故选B。本题难度:一般1、单选题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灌溉会导致A.土壤盐碱化B.水土流失C.水体污染D.土地荒漠化参考答案:A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土壤盐碱化。本题难度:简单2、单选题中国气象报2010年11月27日讯:27日凌晨3时许,安徽省安庆市区出现罕见的“泥雨”天气,很多车辆都被浇得灰头土面。该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结果显示,前日晚8时左右外地不明具体来源的、巨大范围可吸入颗粒物侵入该市上空。据安庆市环保局介绍,这已是今年该市下的第二场“泥雨”。据此完成问题。1.你认为安庆地区26日的“不明具体来源的、巨大范围可吸入颗粒物”最可能是2.该生态环境问题发生和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强风沙源不稳定的天气野生动植物的生境遭到破坏A.森林资源匮乏B.草场退C.水土流失D.沙尘E.F.G.H.参考答案:1. D2. D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1.材料中“前日晚8时左右外地不明具体来源的,巨大范围可吸入颗粒物侵入该市上空”是题眼,说明当时发生了一次沙尘天气。2.野生动植物的生境遭到破坏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本题难度:简单3、单选题滑坡和泥石流的能量来源于A.太阳重力能B.地球的内能C.重力能D.潮汐能参考答案:C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滑坡和泥石流都是地表重力地貌过程的表现。本题难度:困难4、单选题2010年入秋以来,珠江三角洲连续出现咸潮。咸潮发生后,国家防总和水利部会同珠江上游贵州、广西两省区,制订了珠江应急调水方案,以确保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供水安全。2010年1月17日,天生桥水库以每秒560立方米的流量开始放水。2010年1月初,珠江三角洲再次出现特大咸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咸潮危害最容易发生的地区是2.2010年1月20日,某报以“珠三角咸潮敲响警钟,水资源大省竟然也叫渴”为题,报道了珠江受严重咸潮威胁。以下描述中,为珠江咸潮成因的是南粤大地的干旱珠江流域内水库下泄流量增加全球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以及森林植被的逐渐恢复天文潮水的顶托作用多用河水作为城市水源离岸风的吹拂A.过度抽取地下水地区B.沿海地势低平地区C.河流入海口地区D.多台风的地区E.F.G.H. 参考答案:1. C2. C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咸潮的发生区域。咸潮是沿海河口附近的一种水文现象,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咸潮一般发生于冬季或干旱的季节,即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之间出现在河海交汇处,例如长三角、珠三角周边地区。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2.本题考查咸潮的成因。咸潮是沿海河口附近的一种水文现象,它是由太阳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本题难度:一般5、单选题读“我国西北地区不同程度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完成下题1.我国近50年来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原因有2.下列有关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3.对不同程度荒漠的治理思路,正确的是4.2001年3月我国以楼兰古城及罗布泊的考古和科学考察表明A.降水量减少,蒸发旺盛B.人类生产活动与生活活动不当C.字母a处沙漠属原生沙漠D.全球气温升高,使地面植被死亡E.雨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F.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是防治荒漠化的核心G.20世纪50年代以来,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是造成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化问题严重的原因H.近年来,随着灌溉面积的增加,绿洲总体环境趋于转好I.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应当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G.对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要设法扭转对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主要还是放弃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对人类活动的最主要影响是资源缺乏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荒漠化完全是有战争、瘟疫等人为原因造成的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荒漠化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参考答案:1. B2. A3. B4. C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荒漠化的成因。引起荒漠化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近50年来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原因主要为人为原因。为人类生产活动与生活活动不当导致的。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2.我国西北地区的雨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防治荒漠化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协调。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3.对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要设法扭转;对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要努力恢复自然植被;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对人类活动的最主要影响是气候干旱,水源缺乏。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4.2001年3月我国以楼兰古城及罗布泊的考古和科学考察表明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土地的荒漠化。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本题难度:简单1、单选题读世界局部区域不同时间沙尘空间分布图,回答问题。1.当沙尘扩散如甲所示时,最可能的时间是2.图示沙尘扩散,可能造成的影响是A.1月B.4月C.7月D.10月E.墨西哥湾沿岸诸国年降水量减少F.美国东南部大气悬浮颗粒物增加G.巴西高原干旱程度加剧H.亚马孙河含沙量剧增参考答案:1. C2. B1、单选题日常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掌握一定的避险救助知识和技能有助于我们合理应对。回答下列各题。1.如果楼梯上发生踩踏事故,置身人群中间的你正确的做法是2.体育活动中发生疑似骨折时,下列急救措施正确的是A.立即避到一旁,逆人流前行B.若跌倒,应蜷缩身体、双手在颈后紧扣C.保持镇定,立即蹲下并拨打110D.快速奔跑逃离现场,并大声呼救E.应立即背起患者送至医院治疗F.应先对损伤部分进行临时固定G.固定包扎后放低患肢以促进血液回流H.伴有外出血时应先用纱布在患肢的远心端缠绕止血参考答案:1. B2. B本题解析:1.楼上发生踩踏事故,一般人数较多,A选项逆人流前行,容易被推倒遭受踩踏;C选项蹲下报警,蹲下不易被人发现,容易被踩踏,D选项快速奔跑逃离现场,并大声呼救,容易引起恐慌。B选项方法正确。如若跌倒要设法靠近墙壁。面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所以选择B选项。2.骨折伤员的急救措施,应固定骨折处,使其身体保持伸直位置,切勿屈曲,伴有外出血时,要判断是静脉、还是动脉出血,迅速将伤员转运到医院。所以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的原因不能随便移动患者,C选项的错误原因是应使其身体平直,D选项错误原因是不能随便止血,动脉出血用纱布在患肢的近心端缠绕止血。本题难度:简单2、单选题现在各剧种仍用方言演出,而不用普通话,说明该文化现象具有A.空间性B.时代性C.功能性D.多样性参考答案:B本题解析:现在各剧种演出仍用方言,说明戏曲产生具有时代性,如果都用普通话演出,就不是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地方戏”了。文化现象具有空间性和时代性两方面特性,各剧种仍用方言演出,只能体现其产生的时代性而不能体现其空间分布,所以ACD都错误。本题难度:一般3、单选题阅读某乡镇中学学生的调查报告,完成问题。这里山清水秀,有巍巍青岭山,淙淙渠溪水。尤其是乡镇后面的大塘,污染非常严重,以致鱼虾绝迹,塘水变臭变黑,由原来清可见底可用之水,变成现在连手脚沾泥都不敢到塘中洗。1.造成该乡镇鱼虾绝迹、塘水变臭的主要污染源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家庭炉灶水土流失酸雨2.该乡镇鱼虾绝迹、塘水变臭的后果是加剧水资源的短缺危害人体健康增加酸雨的次数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A.B.C.D.E.F.G.H.参考答案:1. D2. A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水污染。1.水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且酸雨也可能造成水体酸化,危害水中鱼类生存。2.酸雨是人们向大气中排放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所致,土壤次生盐碱化是人类不合理灌溉引起的。故选A项。本题难度:简单4、单选题下列海域属于我国内海的是A.渤海B.黄海C.台湾海峡D.长江口参考答案:A本题解析:我国的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本题难度:困难5、多选题“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包含了自然景观的美感特征是A.形象美B.色彩美C.动态美D.朦胧美参考答案:AB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美学价值欣赏。“青”“碧”体现了色彩美;江比作“罗带”;山比作“玉簪”体现了形象美。本题难度:困难本题解析:1.造成该地区沙尘扩散主要原因是受信风的影响,位于非洲北部受信风影响是气压带风带的北移造成的。所以是7月的特征。2.根据图示可知沙尘暴的移动路径影响到美国东南部,导致东南部大气悬浮颗粒物增加。选择B项。本题难度:困难2、单选题1.ISO14000自1996年出台后,很快被欧美等发达国家用作构建“绿色壁垒”的“建筑材料”,那么ISO14000属于2上述题的“绿色壁垒”中的“绿色”的含义是A.环境管理体系B.产品质量认证体系C.饮用水质量标准D.行政法规强制执行标准E.无污染、无公害F.环保技术、生态技术G.颜色是绿色的H.骑单车旅行参考答案:1. A2. A本题解析:ISO14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绿色是指无污染、无公害,保护生态环境本题难度:简单3、单选题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很多,如经济、法律、技术、行政和教育手段。其中,主要的手段是A.经济和法律B.法律和行政C.法律与教育D.技术与宣传参考答案:B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环境管理手段。环境管理的手段主要以法律和行政手段为主。本题难度:一般4、单选题苏州成为旅游特色城市是因为A.交通发达,利于旅游业的发展B.工业发达,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C.自然山水与园林建筑独具特色D.特色农业发展迅速1、单选题下列措施中,既能起到防暴雨洪涝灾害,又能起到防旱灾作用的是 ? ? ? ? ? ? ? ? ? 。整治河道 ? ? ? 修建水库 ? ? ? ? 植树造林 ? ? ? ? ?打机井A.B.C.D.参考答案:C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水库和森林都具有调节局部小气候的功能;且水库能调节河流流量,森林能涵养水源,故起到旱涝兼治的作用。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防治。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应掌握自然灾害防治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主要作用。本题难度:简单2、单选题丹霞地貌是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经外力作用,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2010年8月,广东丹霞山等六处南方湿润地区的丹霞地貌,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1.形成丹霞地貌的岩石类型主要是2.该类岩石的最主要的特点是3.塑造丹霞地貌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D.火成岩E.矿物晶体颗粒较粗F.岩石中有许多气孔G.有明显的层理构造H.能剥成薄片、薄板I.流水侵蚀G.流水堆积风力侵蚀海浪侵蚀参考答案:1. B2. C3. A本题解析:1.红色砂岩、砾岩属于沉积岩。2.沉积岩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3.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由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本题难度:简单3、单选题苏州成为旅游特色城市是因为A.交通发达,利于旅游业的发展B.工业发达,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C.自然山水与园林建筑独具特色D.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参考答案:C本题解析:苏州的自然山水与园林建筑独具特色,使其成为旅游特色城市。本题难度:困难4、单选题读甲、乙两图,回答以下各题。1.甲、乙两湖所处的典型植被分别是温带荒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2.造成两湖泊面积在缩小的人为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3.近年在乙湖地区实施“退田还湖”工程,已出现的变化是降水明显增加?蓄洪能力明显提高?通航能力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改善,候鸟回归数量明显增加A.B.C.D.E.跨流域调水造成甲湖面积缩小F.气候干旱,蒸发旺盛造成甲湖面积缩小G.沙漠侵吞造成乙湖面积缩小H.周围大面积引水灌溉造成甲湖面积缩小I.G.参考答案:1. A2. D3. D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区域定位。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判断甲为中亚的咸海,周围典型的植被温带荒漠;乙为洞庭湖,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典型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2.甲湖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是上游地区引水灌溉,导致注入湖泊的水量减小;乙湖主要是人类的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3.实施“退田还湖”工程可以使蓄洪能力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改善,候鸟回归数量明显增加。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本题难度:困难5、单选题图是修建山区公路前后的两幅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题。1.修建公路后,小河沟含沙量的变化及其原因正确的是含沙量减少;含沙量增加;植被破坏,易水土流失;路面平坦,不易水土流失;山体坡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