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好的故事》和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合集_第1页
2019年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好的故事》和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合集_第2页
2019年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好的故事》和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合集_第3页
2019年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好的故事》和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合集_第4页
2019年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好的故事》和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合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好的故事和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合集课题好的故事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掌握课文中“综、锦、萍”等12个生字和新出现的词语。2.理解课文,找出体现故事“美丽、幽雅、有趣”的句子读读。3.朗读课文,对于难懂的词语,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4.学习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教学重点理清课文结构,整体感知“好的故事”。教学难点通过文本体味文中描述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掌握课文中“综、锦、萍”等12个生字和新出现的词语。2.熟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整体感知“好的故事”。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1、 话题导入在鲁迅先生的许多文章中,有很多处写梦境,而梦里大多写到的是故乡情景,可见鲁迅先生的故乡情节是心中自然的情愫,并非偶然。本文也是一篇和故乡有关的故事,一个充满美好梦想的故事。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走进鲁迅先生,走进鲁迅先生的内心世界,走近他心中那好的故事【课件1:课题】(板书:好的故事) 新课教学( )分钟2、 写作背景 【课件2】好的故事是野草中比较突出的一篇散文诗。作于1925年,当时全国大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着一系列的革命运动。在封建军阀段祺瑞统治下的北平,更是一片黑暗。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鲁迅蔑视黑暗,憧憬光明。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精神鼓舞着他,虽说中国当时是黑暗的,但他坚信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好的故事就作于这样的背景之下。四、初步感知 1.读课文,学习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课件3】 膝髁:骨头上的突起,多长在骨头的两端,也指大腿骨或膝盖骨。伽蓝:佛寺。皱蹙:蹙:收缩。皱着眉头,眯眼睛。形容不满的神态。瘦削(xu):形容身体或脸很瘦。霓色:虹的一种。2. 再读课文,小组合作,简析本文结构。【课件4】(13)在昏暗的夜,朦胧中,“我”看到一个好的故事。(411)具体描述了这故事的美丽、优雅、有趣。(12) “我”从梦中回到现实,我总记得这一篇好的故事。3. 读梦境一部分,看着梦里都有些什么?(板书:梦境 乌桕、新禾、野花 农夫、村妇、村女 天、云、竹)五、研习探究(小组交流,师生合作)1.请大家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眼前这个好的故事。(明确)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作者对梦境的描写共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是什么?简要概括一下。【课件5】(明确)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借回忆以前来写眼前梦境,表现了作者对眼前之景的憧憬和向往;第二部分写所见故事更加清晰,作者的情感更加强烈和对理想的坚定。2. “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明确)在好的故事里“我”的思绪飞扬和那种思想深处的对美好事物执着的追求。但“我”一旦从美好的梦境再回到现实中,淡淡的怅惘就会油然而生,不难看出鲁迅对理想生活的热爱和追求。3. 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从文章的开始到结束完成了一个美好的故事回环,作者是怎样将这些看似琐碎的影像合成一个整体的?(明确)一开始处在昏沉的夜,是在灯火渐渐地缩小了的昏暗背景中,然后渐渐明亮起来,次第写到“蒙眬”“闪烁的日光”“清楚起来”“分明”“皱蹙”“凌乱”“影子撕成片片”“碎影还在”,最后又回到那“昏沉的夜”里的凝视与沉醉,完成了一个美好故事的回环。(板书:现实昏沉的夜) 学生在了解鲁迅的基础上来学习鲁迅的文章,会对文章有更深刻地理解。本课词语在平常出现得较少,因为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是1925年,离现在比较久远,许多说法和现在不一样了。所以,有必要拿出时间把这些词语弄明白。小组合作,把文章的结构弄清楚,有利于下一步对全文中心的理解和对重点内容的探究。对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来深入探究,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中,对文本的解读才能更深一层。课堂作业新设计一、看拼音写词语。zng h chng b dn yn hu yn shn jin ( ) ( ) ( )( ) ( )二、比一比,组词语。综( ) 搁( ) 萍( ) 藻( ) 掷( )踪( ) 阁( ) 苹( ) 澡( ) 郑( )三、按照要求写词语。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写在扩号内。吵闹( ) 平静( ) 肥胖( ) 整齐(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写在扩号内。优美( ) 迷糊( ) 摇荡( ) 瘦弱( ) 猛然( )【答案】一、综合 澄碧 荡漾 火焰 瞬间 二、综(综合) 搁(搁置) 萍(浮萍) 藻(绿藻) 掷(投掷)踪(跟踪) 阁(阁楼) 苹(苹果) 澡(洗澡) 郑(郑重)三、1.安静 动荡 瘦削 凌乱 2.幽美 昏沉 荡漾 瘦小 陡然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找出体现故事“美丽、幽雅、有趣”的句子读读。2.朗读课文,对于难懂的词语,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3.学习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整体回顾,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好的故事”,了解了故事的大概,这节课,我们再来深入理解课文。 导入课文,回顾旧知,衔接下文。新课教学( )分钟二、重点赏析1.【课件7】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赏析:作者让我们“看见一个好的故事”中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这句话表现出了鲁迅思想深处那种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自然而然的成为本文的文眼。2.【课件8】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赏析:“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的画卷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产生一种层次性的变化先是在昏沉的夜里恹恹欲睡,再接着,“在朦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然后,感受着“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都在表达“我”的感情在美好的遐想中逐渐升华和清晰。3.【课件9】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赏析:鲁迅先生用这样的暖色笔触来描写他的想象世界和回忆中清晰的故事,不仅是一种精神慰藉,更是一种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随着故事的逐渐清晰,作者的感情在逐渐掘进的过程中已达到了一个高峰,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板书:美丽、幽雅、有趣)三、写法探究1.“圆形结构”中展开构思(现实梦境现实)文章从昏沉的夜开始到昏沉的夜结束。在这情结中,以渐渐缩小了的灯火,燃起了一种美好的希望,展开了一幅美好的回忆图景。(板书:现实梦境现实)2.结尾处意义深长。“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但“我”只见昏暗的灯光,只见昏沉的夜。希望和虚无,孤独和寂寞,给人一种淡淡的哀愁。 把重点句子的理解与全文中心的把握结合起来,学生既可以从重点句子中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又可以从全文中心意思着眼来深入理解句子含义,相得益彰。探究文章写法,可以学到写作经验,指导今后的习作。作业内容的开放,实际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能从文本中寻找答案,还会在生活中有新的发现。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四、提炼升华鲁迅先生把现实中难以实现的信念可以编织在梦里,再从梦中又回到现实里继续战斗,这真是一种执着的追求,也足以证明鲁迅先生对故乡的深厚情结和对“昏沉的夜”的憎恶。板书内容 现实乌桕 新禾 野花农夫 村妇 村女天 云 竹 好 的 梦境:美丽、幽雅、 事 有趣 情 现实课堂作业新设计1、 辨字组词。雅( ) 综( ) 澄( ) 苹( )稚( ) 踪( ) 橙( ) 萍( )馅( ) 消( ) 郑( ) 徒( )焰( ) 削( ) 掷( ) 陡( )2、 说说这篇散文诗主要写了几层意思? 三、品析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井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四、谈谈你对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昏沉的夜”的理解。 【答案】1、 优雅 幼稚 错综 行踪 澄碧 橙子 苹果 浮萍 肉馅 火焰 消灭 削弱 郑重 投掷 徒弟 陡坡 二、共分四层:(13)在昏暗的夜,朦胧中,“我”看到一个好的故事。(411)具体描述了这故事的美丽、优雅、有趣。(13) “我”从梦中回到现实,我总记得这一篇好的故事。三、倒影表现了大面积的,相对静止的景物;夹带则表现了斑斑点点的动态;而荡漾则表达了作者对河水、对水乡浓浓的、沉醉的爱,那河水就像醇醇的米酒,荡漾在作者的心头.四、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他用“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暗.但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既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的。教学反思好的故事这篇文章,比较难懂。我的教学思路是尽可能地采取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方式,在再三品读文本的基础上慢慢引出先生的精神,让学生能够透过文本看到文字背后的先生。 课堂教学设计分下面的步骤进行:1.了解鲁迅先生和好的故事的创作情况;2.初品课文,交流第一印象;3.细品课文,初步探究“好的故事”;4.深入文本,共析“倒影”;5.体味“昏沉的夜”,由品读关键句入手抓住其特点;6.深入探讨“深暗的夜”,探究背景,体味鲁迅先生的寂寞心情和人生态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实践了教师“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学生对这样一篇比较难懂的课文也比较清晰地了解了中心,学习了解了写法,弄清了重点句子的含义,总结出了鲁迅先生的复杂情感。2019年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设计(word表格版)课题8. 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型略读课文授课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2.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难点体会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导入新课,交流预习1.出示鲁迅的三句名言。【课件2】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同学们,我们先来读一读这几句名言。(生齐读)你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生答,出示【课件3】鲁迅图片)你对鲁迅有哪些了解?(生交流)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鲁迅的文章,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齐读释题:课题中的“我”是谁?(周晔,也就是鲁迅先生的侄女)3.交流预习:就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的时候,三弟周建人的女儿周晔为了纪念伯父,回忆了与他生前相处印象最为深刻的四件事,你知道哪四件事吗?(生答;师板书:谈水浒传说“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名言导入,使学生从这一侧面了解鲁迅先生,为学习课文打基础,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名人名言。新课教学( )分钟二、品读重点,感悟品质(一)过渡:在1936年10月19日,当时周晔还很小,可是她最敬爱的伯父鲁迅先生从此离开了她,在她的记忆中,当时是怎样的情景呢?1.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然后反复读一读,想想从中能感受到什么?2.交流:哪些语句最能打动你?为什么?(1)出示:【课件4】“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各色各样的人都有。”我们都来读读这两句话,你还能从中感受到什么?鲁迅先生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板书:得到人们爱戴),这些句子是否也打动了你,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场面,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2)出示:【课件5】“我呆呆的望着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侄女周晔失去伯父是那样的伤心,这是一种多么不舍得痛啊!自己再读一读这句话吧!(3)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要问的吗?过渡:那就让我们一起听听周晔为我们讲述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吧!(二)学习第一件事1.我们先来读一读第一件事,边读边想,“我”当时是怎样读水浒传的?伯父的话又让“我”懂得了什么?2.对于周晔读书情况,我们可以用文中的两个词语来概括。(生答并出示:囫囵吞枣、张冠李戴)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谁能用文中的句子来解释?3.方法小结:刚才理解这两个词语,我们可没有请字典朋友来帮忙,只是借助了文中的句子,这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4.伯父的话又让“我”懂得了什么?(生答。师小结:我们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5.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又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这是他翻译的两本外国童话。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一生都在关爱着青少年儿童的成长。(三)学习第二件事1.我们再来看看“谈碰壁”这件事,读一读,想一想鲁迅还是一个怎样的人?2.我们分角色读一读吧!(生读)从这件事中,你感觉鲁迅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感受到的?(1)交流理解【课件6】“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2)师简介当时的社会背景: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人们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为了唤起民众觉悟,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不顾一切地写了一篇篇犹如匕首的杂文,引起反动派的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并且对他本人进行残酷的迫害。面对这种种压迫,鲁迅先生只是幽默、不屑地说:(指大屏,生齐读“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此时,你又看到了怎样的鲁迅?(3)小结:鲁迅那幽默语言的背后却蕴含着无穷的智慧,更包含着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关爱。3.小结学习方法:同学们,刚才我们回忆这两件事时,抓住了人物的语言、联系上下文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让我们体会到鲁迅是一个关爱青少年、爱憎分明的人。4.学习第三件事(1) 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件你们也都很喜欢的事情 “燃放烟花”。大声朗读这一部分,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鲁迅先生还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板书:燃放烟花)(2) 课文中哪几句话可以体现出“我们”胆子很小,伯父和爸爸分别是怎样燃放烟花爆竹的?(3)文中“我突然注意到他脸上的表情,那么慈祥,那么愉快,眉毛,眼睛,还有额上一条条的皱纹,都现出他心底的欢笑来。”这句话主要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讨论)教师指导:这一段话主要是对伯父得到表情描写。“慈祥”“愉快”“欢笑”这些都是鲁迅先生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情的流露,和孩子们在一起,鲁迅先生是感到非常开心的;为孩子们做一点点事情,鲁迅先生是非常乐意的。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四)学习四、五件事1、下面我们来看最后两件事,默读课文,看看哪些语句能让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画出相关语句,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2、交流:【课件7】(1)“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扎好绷带。同学们看课本上的插图,边看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师创设情景:就在一个北风怒号、天色昏暗的黄昏,一位饱经风霜、赤脚拉车的车夫脚受伤了让学生接读上面出示的句子)同学们都来读读这句话,看着鲁迅这一系列动作,此时你最想说什么?鲁迅当时是怎样的情感去就住车夫的?(2)过渡:伯父的一举一动全都印在了站在一旁的周晔心里。(出示【课件8】“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反复读读这段话,想一想原本谈笑风生的伯父,现在为什么变得严肃起来?透过这严肃的表情,他心里可能在想什么?(生答)是啊,他只有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此时无声胜有声啊!谁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字中读出来?(指名读)让我们带着对反动派的恨,对社会黑暗的无奈,对劳苦大众的同情齐读这一段。三、回扣全文,升华情感1.现在你知道鲁迅为什么能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了吗?(生答)2.(配伤感的音乐)就是这样一位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鲁迅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直到逝世前三天,他还在为曹靖华的译作写序;逝世前两天,他还在写作。可是现在我们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再也得不到他的关爱了就是这样一个人,怎能不让我们爱戴?就是这样一个人,怎能叫我们忘怀? 本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鲁迅去世时的情景及人们的心情,同时产生一个问题: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带着这个疑惑去品读下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了前两件事然后总结学习方法,目的是想放手让学生借助这些方法,围绕“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中心自主学习后两件事。教师语言和音乐的渲染,让鲁迅高大的形象进一步在学生心中升华,达到课堂的高潮。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四、升华情感,课外拓展 1.鲁迅先生对敌人恨之入骨,对人民大众却有着深厚而无私的爱。他就是这样一位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人,让我们永远记住他!2.课下上网搜一搜鲁迅先生写的的文章或者与鲁迅先生有关的文章认真读一读,真正走近这位伟人,聆听它的声音吧!板书内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 谈“碰壁” 得到人们爱戴 救助车夫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关心女佣课堂作业新设计一、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情节 ( )的内容 剧烈地( )( )的表情 微弱的( ) 痛苦地( ) 二、我会选。爱抚 爱戴1鲁迅先生生前受到许多人的( )。2想到我今后再也得不到伯父的( )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三、根据意思写成语。1形容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2.把枣儿整个吞下去,形容读书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3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