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宁市_同心顺_六校联盟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福建省宁德宁市_同心顺_六校联盟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福建省宁德宁市_同心顺_六校联盟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福建省宁德宁市_同心顺_六校联盟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福建省宁德宁市_同心顺_六校联盟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高二语文试题一、语文基础知识(16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词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蜕变(du)脚踝(hui)庇护(p) 轻鸢剪掠(yun)B. 诲淫(hu) 庠序(xing) 嬗(shn)变 功亏一篑(ku)C. 精髓(su) 驯服(xn) 梵文(fn)数见不鲜(sh)D. 瞭望(lio) 饿莩(pio)数罟(c) 咬文嚼字(ju)【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词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然后根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正误。本题中,A项,“蜕变”的“蜕”应读tu,本指蝉蜕壳变,后比喻事物发生形或质的改变。“庇护”的“庇”应读b,包庇,保护。C项,“精髓”的“髓”应读su,“精髓”指事物的精华部分。“数见不鲜”的“数”应读shu,此处的“数”意思是“多次”,“数见不鲜”意思是“多次看见,不觉得新鲜了”。D项,“ 瞭望”的“瞭”应读lio,指登高远望。“咬文嚼字”的“嚼”应读jio,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精神实质)。“嚼”读ju时义同“嚼”(jio),用于某些复合词和成语,如“咀嚼”。故选B项。【点睛】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如鲜多半考的是xin的音。善用排除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的。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闲瑕荟粹娉娉婷婷绞尽脑汁B. 羡妒赈济流连忘返附庸风雅C. 绿阴溃乏出其制胜切齿拊心D. 孝悌曝晒恪守不逾心神恍忽【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然后依据字音和字义辨析字形正误。本题中,A项,“闲瑕”的“瑕”应为“暇”,“闲暇”指闲空,“暇”指没有事的时候,而“瑕”指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荟粹”的“粹”应为“萃”,“荟萃”指(英俊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汇集,聚集,而“粹”指纯,精华。C项,“溃乏”的“溃”应为“匮”,“匮乏”指(物资)缺乏,贫乏,而“溃”指腐烂,突破。“出其制胜”的“其”应为“奇”,“出奇制胜”指用对方意料不到的办法来取胜。D项,“恪守不逾”的“逾”应为“渝”,“恪守不渝”,严格遵守,决不改变;“心神恍忽”的“忽”应为“惚”,“恍惚”指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故选B项。【点睛】字形题一般可以采取音辨法。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形辨法。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义辨法。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结构辨析法。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还有一部分就只能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了。如果题干是有错别字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无错别字的;如果是全对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有错别字的;如果题干是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就先排除有三个错别字的一项。总之,可以多使用结构分析法:一是字形本身结构,二是词语结构。辨析字形要注意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看词语不宜太长久,要善于回想什么时候在课本或课堂上接触到这个字的。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世界级指挥大师埃瑞克孔泽尔倾情奉献,其专辑所选乐曲都是俗不可耐且容易吸引人的精彩片段,深得粉丝们喜爱。B. 利用所谓“西藏问题”分裂中国不过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梦呓,为此导演制造的各种事端不过是螳臂挡车式的闹剧。C. 同样,抛开史实来说,雍正王朝的语言倒是做到了雅俗共赏,起码文白之间没有太大或太明显的差距,通俗易懂且不失气度。D. 起初成群俗士蜂拥而上,固然逼得原来的雅士不得不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他们的趣味,可是这些俗士需要摆脱的更多。【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A项,“俗不可耐”,庸俗得让人无法忍受,贬义词。句中的语境是褒义,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当,应为“通俗易懂”。B项,“一厢情愿”,指只是单方面的愿望,没有考虑对方是否同意,或客观条件是否具备。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意愿。符合语境。C项,“雅俗共赏”,形容某些艺术创作优美通俗,各种文化程度和艺术品位的人都能欣赏。符合语境。D项,“蜂拥而上”形容许多人一起涌上来。符合语境。故选A项。【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B. 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控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C. 中国社会近年来面临“爱心捐助”诈骗等恶性事件不断上演,社会上兴起的国学热,意在通过宣扬优秀传统文化挽救社会道德危机。D. 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即使经历了深重灾难,也绝不放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历程。【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A项,“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搭配不当,“维护”后面有两个宾语,与“合理要求”搭配不当。B项,“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成分残缺,“解决”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词,应为“解决人力成本上涨问题的利器”。C项,“面临不断上演”句式杂糅,选项把“面临”和“不断上演”两句杂糅到一起,可删去“面临”。故选D项。【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5.下列对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社稷,土神和谷神。古代君主为了祈求国家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祭祀土神和谷神,“社稷”便成为国家的代称。B.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亦称南华经,是道家的主要经典,书中提出了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C. 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设庠序以化于邑,学子愤慨于庠序,商贾喧噪于廛市。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D.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然后依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本题中,B项,“老子亦称南华经”错误,老子亦称道德经,南华经应是庄子的别称。故选B项。6.下列句子中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固:坚守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制止、约束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抢:触、碰B.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致:使到来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 偷:苟且,懈怠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穿C. 不自伐,故有功 伐:夸耀于予与何诛 诛:诛杀左丘明耻之 耻:认为耻辱D. 王无罪岁 罪:动词,归罪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果然:很饱的样子老而不死,是为贼 贼:残害道德的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C项,“于予与何诛”中“诛”如解释为“诛杀”,则与语境不合;这段话出自论语,文中是说“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这是说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对此评论“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句中的“诛”应解释为“责备”。故选C项。【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之二虫又何知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B. 天下莫柔弱于水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D. 斧斤以时入山林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本题中,A项,“之二虫又何知”中“之”是代词,这;“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中“之”是结构助词,的。B项,两个“于”都是介词,表比较,比。C项,“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中“而”是连词,表转折,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中“而”是连词,表假设,如果。D项,“斧斤以时入山林”中“以”是介词,按照;“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中“以”是介词,把。故选B项。【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8.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例: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A.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 不患人之不己知C.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D.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考生要先明确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然后根据每种句式的特点进行辨析。本题中,例句“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是宾语前置句,属于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的类型,应为“而攻坚强者莫能胜之”;ABC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且都是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的类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应为“未有之也”,“不患人之不己知”应为“不患人之不知己”,“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应为“背负青天,而莫夭阏之者,而后乃今将图南”。D项,“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是状语后置句,“于”是标志,应为“于未有为之,于未乱治之”。故选D项。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 振:救济B. 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当:抵挡C. 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临:面对D. 坐以遗失部籍 坐:因获罪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B.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C.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D.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11.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邻境争地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B. 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C. 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D. 韩文刚者易析,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答案】9. B 10. A 11. C 12. (1)淳安公主有三百顷皇上赏赐的田地,又想夺取任丘老百姓的产业,韩文竭力抗争才让这事停止下来。(2)韩文立即偕同各位大臣匍匐在金銮宝殿给皇帝上书,奏章递入皇宫,皇帝吃惊得哭泣着吃不下饭,刘瑾等人十分恐惧。【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B项,“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中“当”如解释为“抵挡”,则与语境不合;从文中来看,这段话是说“救灾如救火,如有罪责,由我承担”,句中的“当”应解释为“承担、担当”。故选B项。【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这段话是说“而这时太子宫中原来的宦官刘瑾等八人号称八虎,天天引诱皇帝追狗跑马、放鹰猎兔、沉醉歌舞、沉迷摔跤、拳斗一类游戏,不理朝政。韩文每次退朝,对同僚谈及此事,便伤心落泪”,这段文字大意是韩文对刘瑾等人的不满,文段先写刘瑾等人引导皇帝沉溺声色犬马的行为,接着写韩文对这些行为的不满,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刘瑾”“帝”“文”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号八虎”是指刘瑾等八人,故不能断开,排除BC两项;“对僚属”是介宾结构,不能单独成句,排除D项,故选A项。【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项,“着手压缩编制”错误,该信息无中生有。原文中说的是韩文“力请裁汰”,而非“着手压缩编制”。故选C项。【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赐”,赏赐;“田三百顷”是定语后置句,应为“三百顷田”;“复”,又;“夺”,夺取;“民业”,百姓的产业;“力争”,竭力抗争;“乃”,才;“止”,使动用法,让停止。第二句中,句首添加主语“韩文”;“即”,立即;“偕”,偕同;“伏阙”,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疏”,奏章;“入”,递入;“不食”,吃不下饭;“大”,非常。【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文言文译文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考中进士,授予工科给事中官职。出京担任湖广右参议。皇帝亲信的宦官监管太和山,侵吞公款。韩文竭力制止,并用余钱买了一万石米,用来准备赈济灾荒,借给百姓。九溪土人首领与邻境部落因为争夺土地相互攻打,韩文前往训示讲明道理,双方都表示服从。弘治十六年,任南京兵部尚书。此年收成不好,米价高涨。韩文请求提前发放三个月的军饷,户部认为有困难。韩文说:“救灾如救火,如有罪责,由我承担。”于是打开粮仓发放十六万石粮食,米价因此恢复正常。第二年被征召任命为户部尚书。韩文为人凝重敦厚,和蔼纯朴,平时谨慎谦虚。而到面临大事,坚决果断不妥协。武宗即位,各种赏赐及修建皇家陵墓、完成大婚的各项费用,需要一百八十多万两银子,国库无力供给。韩文请求先启用承运库,皇帝下诏不允许。韩文说:“府库储备空虚,赏赐除京城附近军士以外,请分别给银两,略加入一些皇宫府库及内务府的钱。并暂时借用有功勋的大臣和皇亲国戚封地的田税,然后下令承运库内官核实库内储积的金银,记录于簿籍,并全部取消各种不急需的开支。”按旧有规定,监局、仓库内官不能超过两三个人,后来逐渐增加,有的一仓十多个人,韩文竭力请求裁减淘汰多余的人员。淳安公主有三百顷皇上赏赐给的土地,又想强夺任丘百姓的田产,韩文竭 力抗争才让这件事情停止下来。韩文主持国家经济两年,竭力遏制朝中权贵和皇帝的宠臣,朝中权贵和皇帝的宠臣非常嫉恨他。而这时太子宫中原来的宦官刘瑾等八人号称“八虎”,天天引诱皇帝追狗跑马、放鹰猎兔、沉醉歌舞、沉迷摔跤、拳斗一类游戏,不理朝政。韩文每次退朝,对同僚谈及此事,便伤心落泪。郎中李梦阳进言说:“您果真能在此时率领大臣坚决抗争,除去八虎也很容易的。”韩文捋须挺胸,毅然改变脸色说:“好!即使事情不成功,我这个年纪死也无憾了,不死不足以报效国家。”于是韩文当即偕同各位大臣匍匐在金銮宝殿给皇帝上疏,奏章递进皇宫,皇帝吃惊得哭泣着吃不下饭。刘瑾等人非常恐惧。刘瑾特别憎恨韩文,天天派人探察韩文的过失。过了一个月后,有人把假银子送进皇宫的府库,于是把这件事作为韩文的罪状上告。皇帝下诏降韩文一级官职退休。刘瑾并未解恨,又以遗失部籍档案作为罪名,让皇上下诏逮捕韩文入监狱。几个月后才释放,罚韩文拿出一千石米运送到大同。不久又两次罚米,韩文倾家荡产。刘瑾被诛杀后,韩文恢复原官,退休。韩文于嘉靖五年去世,时年八十六岁。(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13.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下列小题。客中闻雁黄仲则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成感物华。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B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C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D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E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2) 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3. AD 14. 悲秋之情:作者看到秋天萧瑟的景象,顿生感慨。思乡之情,孤独寂寞:漂泊在外,孤身一人。为生计而愁:岁末为温饱奔波。感慨年华老去:每年白发增加,越显苍老。【解析】【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A项,“萧瑟凄凉的画面”不合诗意,两个“明”字给人以清新明亮的感觉;D项,“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错误,“千村杵”是作者的想象之景。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4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结合诗歌的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从“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成感物华”一句可以读出诗人的悲秋之情;从“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一句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之情;从“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一句可以看出诗人为温饱而奔波。(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逍遥游中,齐谐记载鹏鸟飞上九万里高空,要有所凭借的句子是:“_,_。”(2)将进酒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作者不再抱有幻想、逃于酒乡的诗句:“_,_。”(3)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 _,_。”(4) 鱼我所欲也一文中与“不食嗟来之食”同义的句子是:“ _,_。”(5)汉江临眺中“_,_。”两句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答案】 (1).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 去以六月息者也 (3). 古来圣贤皆寂寞 (4). 惟有饮者留其名 (5). 岁寒 (6).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7). 蹴尔而与之 (8). 乞人不屑也 (9). 楚塞三湘接 (10). 荆门九派通【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抟扶摇”“息”“惟”“松柏”“蹴”“屑”“湘”等。三、现代文阅读(2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立 春陈毓立春娘生立春,正是立春那天。立春爹在柿子树下打转,无法可想,就去田地里转。立春爹踢脚下麦田,麦田软和,似乎冒着热气;抬头,他看见大群麻雀从地的这头扑棱到那头,“扑棱来扑棱去,天生就是扑棱的命”。立春爹嘟哝过麻雀,猛然看见地畔一树梅花开得惊艳,梅花的香气像清凉的水流,涤荡他的心和眼,似乎那新生儿娇嫩的陌生的哭声重返他的耳边,使他的心里生出难言的温软,他立即折身往家里赶。他跟立春娘说,给孩子起名立春吧。女儿就女儿吧,戏里都唱了,谁说女子不如男呐。现在,立春已过了立春娘生立春的年纪,但她依然苗条得像春风中的一枝柳。她腰身壮大的男人五年前就和她生分了,她至今没有孩子。五年前,立春随丈夫厉槟榔去东莞打工,那个厂子像是在那里等了厉槟榔25年,使得25岁的厉槟榔像一枚钉子被楔进铁板中,再也拔不出来。他只知道,流水线上的日子走到月末,他会得到工钱,一叠钞票,这是他在遥远的家乡做什么都没法换来的。但立春讨厌工厂,她抱怨橡胶的气味熏染得她也快成橡胶制品了。直到立春不辞而别,返回家乡,他也没有愧疚,他坚信生活就是生活,他不会像立春那样任性,那样抗不得硬。他现在还无力想象未来,他唯一确定的就是他不能回去再种那十几亩山地,种了吃,吃了再种的生活不是他的人生了。厉槟榔喜欢东莞,那里朝气蓬勃,比那个死了一半的村庄更让他有活着的体会。他说,假如没出来,不知道蓝水河之外有个叫东莞的地方,他也许还能在蓝水河活下去,现在他知道了,蓝水河的日子就是他不再想要过下去的日子,就算立春违拗他,要回蓝水河,但他是坚决地不回去了。一个东莞,一个蓝水河,你选择。厉槟榔说。一个蓝水河,一个东莞,你选择。立春把厉槟榔的喊话颠倒组合了一下,丢回给了厉槟榔。这之后,他们各自走向自己指点的方向,这一决定,五年过去了。偶尔的,立春想,自己可能太拗了。不喜欢那个橡胶厂,可以换一个么,东莞的厂子多过乡下的猪圈,怎的自己就找不到一家合适的?但立春立即就被自己把东莞的厂子和猪圈联想的念头惊到,她想她可能真的不喜欢东莞,那里的热,腊月都能看见苍蝇飞,胳膊上总是黏糊糊的。是的,一个该藏的冬天也能露大腿的地方,好吗?现实检验了他们爱的浓度,他们爱自己都比爱对方多点儿。立春反过来说服自己,现实里更多的乡村夫妇必须两地分居,是因为女人总要留下来照顾老人孩子伺候土地,那她呢,她和厉槟榔没有孩子,但她选择留在乡村,是照顾自己的感受。立春一会儿觉得自己有理,一会又觉得气馁。但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她要在门里门外、在天地之间、在田野找到自己的答案。回来的第一年,立春把邻里、屋前屋后撂荒的土地以低廉的价格租过来,用厉槟榔给她的钱;第二年,她用厉槟榔给她的钱承包了更多的地,依然种树。现在那些她能置换回来的地都被她种了树。她雇佣村子里十几个女人帮她维护苗木。第三年的时候,她种的一部分树苗可以卖了。现在是第五年,她依然得到像钉子一样坚守钉子一样实心的厉槟榔给她的钱,她帮厉槟榔把那些钱存进银行,用厉槟榔的名字开账户,未来她还要把厉槟榔以前给她的钱一点点透出来,存到那张银行卡上。她想,那是厉槟榔在那个叫东莞的城市的痕迹,生命的痕迹。立春这天,立春去她的苗木地查看,她闻见侧柏荡漾的香气似乎比昨天浓郁了许多,让她直感慨老祖宗的确伟大,到了哪个节气就是哪个节气的气象和感觉。节气到了立春,真就有东风解冻的意思。她忽然想到东莞那使她身体如同锈住的橡胶的气味,她再次感觉她比厉槟榔幸福,她在那个午后获得的幸福感使她心生对厉槟榔深深地歉疚和遗憾,那遗憾和歉疚包围着她,她在田地里四处打转,想要做点什么。立春请来木工师傅,要在侧柏的苗圃地中间给她搭起一个高高的棚子,她心里暗想,那会是她的绣楼,她要等厉槟榔回来,她要他和她住在那个一年四季都散发着柏树无限美妙香气的棚子里。棚子盖好那天,立春把她和厉槟榔结婚时的大红锦缎被子和印着牡丹花的床单一并搬上了高台。她还给高台上的木格窗子上贴好了嫣红的窗花花。她坐在棚子里自拍,她给厉槟榔发照片、发短信,她说,她这样等他归来。15. 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 本文巧用比喻描写人物,如“她依然苗条得像春风中的一枝柳”“厉槟榔像一枚钉子被楔进铁板中”,这样的比喻既契合了人物的形象特点,又暗合了其生活的环境。B. “立春爹在柿子树下打转”“去田地里转”“嘟哝过麻雀”,这些细节形象地写出了立春爹初为人父的喜悦。C. 立春和厉槟榔的故事引人深思,它凸显了农村青年在时代潮流下的不同心态不同选择,也蕴含着作者对他们因不同选择而带来的矛盾的关注与思考。D. 厉槟榔不愿回家种地,喜欢留在东莞,是因为他认为流水线上的日子走到月末,他就会得到工钱,这是他在家乡种地无法换来的。E. 立春认为,人活世上,总是希望留下痕迹的,所以她将厉槟榔给她的钱存进用厉槟榔的名字开的银行账户里,以此留下了厉槟榔生命的痕迹。16. 小说在刻画立春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17. 小说两次写到“立春”这个节气,描写景物却各有侧重。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这样写各有什么效果。18. 厉槟榔说,蓝水河,他是坚决地不回去了;而小说却为什么以立春搭建绣楼等他归来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5. AC 16. 倔而有主见。不喜欢东莞,就坚决地离开;面对丈夫丢给她的选择,她毅然将选择还给了丈夫。善良且能反省。回到家乡,立春会愧疚,不断地进行内心的挣扎和思考。勤劳又能干。承包土地栽种树木,打算把厉槟榔给她的钱一点点透出来存进厉的账号。浪漫,有着对爱与幸福的憧憬与向往。在侧柏的苗圃地搭建自己的绣楼,搬婚被,贴窗花,自拍发照片。 17. 第一次写“立春”是在立春出生时,以麦田、麻雀、梅花等景象,写出立春时节煦暖喧闹而又不失美好的景物特点;以此来衬托立春爹因生女儿的烦闷、无奈和因见梅花转变而来的内心的温软;为下文立春爹给立春取名“立春”做铺垫。第二次写“立春”是立春在这天到田里转,侧柏的香气荡漾,东风解冻,衬托了立春面对自己种下的苗木的幸福感以及对厉槟榔的愧疚和遗憾;为下文的搭建绣楼做铺垫。 18. 情节上,立春等厉槟榔归来与他的坚决不回形成对比,给了读者无尽的想象,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人物形象上,立春的一系列行动让立春刚强的形象有了温软浪漫的一面,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思想主题上,这个结尾让二人关系有了“东风解冻”的先兆,也暗示着时代大潮下城市与乡村矛盾的缓和甚至可能的化解、和谐,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作品风格上,结尾的浪漫改变了小说前面所呈现的现实主义风格,于现实的冷峻中多了一些诗意。【解析】【15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要求选出“恰当的两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项,“初为人父的喜悦”错误,从文中来看,立春爹的“打转”展现的是他因为立春是个女儿而带来的内心的烦闷焦躁。D项,“厉槟榔不愿回家种地,喜欢留在东莞,是因为他认为流水线上的日子走到月末,他就会得到工钱,这是他在家乡种地无法换来的”错误,选项对厉槟榔留在东莞原因分析不全面,在东莞赚钱只是原因之一。E项,“立春所以她将厉槟榔给她的钱存进用厉槟榔的名字开的银行账户里,以此留下了厉槟榔生命的痕迹”错误,立春先用厉槟榔的钱包地种树,后才存进银行;“以此留下厉槟榔生命的痕迹”只是立春的想法,而不是客观事实。故选A C两项。【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小说在刻画立春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从文中来看,立春与丈夫在东莞打工,因为不喜欢东莞,就坚决地离开,“他不会像立春那样任性,那样抗不得硬”,而且她面对丈夫丢给她的选择,毅然将选择还给了丈夫,这表现出立春的倔强以及有主见;回到家乡的立春,“立春想,自己可能太拗了”“现实检验了他们爱的浓度,他们爱自己都比爱对方多点儿。立春反过来说服自己”“立春一会儿觉得自己有理,一会又觉得气馁”,立春内心的挣扎与思考表现出她的善良和自省;“回来的第一年,立春把邻里、屋前屋后撂荒的土地以低廉的价格租过来,用厉槟榔给她的钱;第二年,她用厉槟榔给她的钱承包了更多的地,依然种树”,这些内容表现出立春的勤劳能干;如 “立春请来木工师傅,要在侧柏的苗圃地中间给她搭起一个高高的棚子,她心里暗想,那会是她的绣楼,她要等厉槟榔回来,她要他和她住在那个一年四季都散发着柏树无限美妙香气的棚子里”“棚子盖好那天,立春把她和厉槟榔结婚时的大红锦缎被子和印着牡丹花的床单一并搬上了高台。她还给高台上的木格窗子上贴好了嫣红的窗花花”,这些内容表现出立春的浪漫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考生围绕这些内容进行答题即可。【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两次写到立春这个节气,描写景物却各有侧重。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这样写各有什么效果”,这就要求考生要找出文中两次写到“立春”这个节气的内容,看这两处写了哪些景物,体现出景物的哪些特点,然后再分析其作用效果。第一处写立春的内容在小说开头,这是立春出生时,立春的爹所看到的景象,“立春娘生立春,正是立春那天”“麦田软和,似乎冒着热气”“大群麻雀从地的这头扑棱到那头”“地畔一树梅花开得惊艳,梅花的香气像清凉的水流”,此处所写的景象呈现出立春时节的温暖美好,这让立春爹因所生是女儿的烦乱心情变得温柔起来。第二处,是立春的所见和感受,“立春这天,立春去她的苗木地查看,她闻见侧柏荡漾的香气似乎比昨天浓郁了许多,让她直感慨老祖宗的确伟大,到了哪个节气就是哪个节气的气象和感觉。节气到了立春,真就有东风解冻的意思”,立春从侧柏上闻道了香气,这表现出立春内心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幸福感和成就感,结合下文“她再次感觉她比厉槟榔幸福,她在那个午后获得的幸福感使她心生对厉槟榔深深地歉疚和遗憾,那遗憾和歉疚包围着她,她在田地里四处打转,想要做点什么”可以看出,此处还流露出立春内心对丈夫槟郎的愧疚,这也就为下文在此处搭建绣楼做了铺垫。考生结合这些内容答题即可。【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厉槟榔说,蓝水河,他是坚决地不回去了;而小说却为什么以立春搭建绣楼等他归来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解答本题,应该着眼于全文,从作者的创作意图角度思考,作者之所以这样在情节上安排这样的结尾,自然有其创作意图,组织答案时,要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作品风格、读者等角度去分析作答。情节上来看,上文写厉槟郎坚决不愿意回来,而小说结尾立春 “坐在棚子里自拍,她给厉槟榔发照片、发短信,她说,她这样等他归来”,立春与厉槟榔的不同态度自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想象空间;从形象上来看,上文所塑造的立春表现出的是倔强刚强、勤劳能干的一面,而结尾建绣楼,在棚子里自拍、发短信、发照片,这些内容表现出立春浪漫温柔的一面,这让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从主旨上来看,如看上文,立春和厉槟郎的选择截然不同,一个坚决留在乡村,一个坚持留在城市,结尾立春的做法让我们感觉到二人之间的关系有缓和的倾向,而这二人的选择折射出的是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冲突,二人的缓和就预示着城乡冲突的缓解。考生围绕这些方面答题即可。【点睛】小说阅读的选择题考查的范围非常广泛,所涉及的考点有分析人物形象、梳理小说情节、概括小说主题、鉴赏表达技巧等,可以说是一种综合型试题。做好这种题目,既要通观全文,又要分析细节。首先要分析人物,明辨感情。小说中的人物是鲜活的,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会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或爱或憎,或褒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