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播理论研究,主讲 王永环 江西师大传播学院,前期阅读,1、邵培仁: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段京肃:传播学基础理论,新华出版社,2003 ; 4、王怡红:人与人的传播人际传播论,人民出版社,2003 ;,前期阅读,5、陈龙著:大众传播导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 ; 6、董天策著:传播学导论,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 7、马兰等:点击传播,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8、张隆栋:大众传播学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参考文献-1,1、Little John,传播理论,陈德民等译,中国社科出版社,1999; 2、Richard West, Lynn H. Turner, 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刘海龙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董路: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赛佛林等:传播理论,郭镇之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参考文献-1,5、辛格尔特里:大众传播研究,刘晓燕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 6、S.W. Little John:人类传播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版,2003; 7、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 8、乔治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赵月瑟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参考文献-1,9、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的结构(上、下),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1; 10、马尔科姆沃特斯:现代社会学原理,杨善华等译,华夏出版社,1998; 11、波普尔:客观知识,舒炜光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12、诺尔-塞蒂纳:制造知识,王善博等译,东方出版社,2001;,参考文献-2,1、贝塔朗菲:一般系统理论基础、发展和应用,林康义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2、李曙华:从系统论到混沌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许同志编:系统科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 4、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参考文献-3,1、李幼蒸:理论符号学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2、陈宗明、黄新华:符号学导论,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3、莫里斯梅格-庞蒂:符号姜志辉译,商务印书馆,2003; 4、霍尔:表征,周宪等译,商务印书馆,2003;,参考文献-3,5、洪汉鼎:理解与解释,东方出版社,2001; 6、钱伟量:语言与实践实践唯物主义的语言哲学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7、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0; 8、李安宅:语言、意义、美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参考文献-4,1、王甦等: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R.J. Sternberg:认知心理学,杨炳均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3、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 4、周晓虹: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参考文献-4,5、桂诗春: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6、维果斯基:思维与语言,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7、Garman:心理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影印版,2002; 8、Duranti:语言学的人类学阐释,北京大学出版社影印版,2003;,参考网站、网页,1、China Media Research(); 2、Communication Theory (/mryder/itc/comm_theory.html); 3、A First Look at Communication Theory(/main.cfm/book?reset=1); 4、Communication Theory (/journal.asp?ref=1050-3293&site=1),1、传播理论研究的对象与基本问题,理论的意义与价值; 传播理论研究的对象; 传播理论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1)理论的意义与价值,理论是认识事物的立足点与窗口; 理论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与手段;,(2)传播研究的对象,Denzin的界定(1970) Ad hoc classificatory systems; Categorical systems or taxonomies; Concept framework Theatrical system; and Empirical-theoretical systems;,(2)传播研究的对象,Bormann对传播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的比较(1980) Theory and Research in Natural Science; Natural phenomenon Scientists practicing normal science to discovery theories about natural phenomenon Philosophical and historical study of the practice of normal science,(2)传播研究的对象,Bormann对传播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的比较(1980) Theory and Research in Communication; People practicing a communications style Connoisseurs studying communication practices to develop theories to guide practice and criticism,(2)传播研究的对象,Bormann对传播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的比较(1980) Theory and Research in Communication; Scholars analyzing the practice of communication styles to discover knowledge about communication Philosophical and historical study of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2)传播研究的对象,传播对象的分析层次 1、人的传播实践方式; 2、传播实践的鉴赏性研究,以提出理论指导实践,开展批判; 3、传播实践学术性分析,以发现传播学的知识体系; 4、传播理论与实践的哲学与史学思考;,(2)传播研究的对象,传播研究的具体内容 传播的过程; 传播的类型; 传播研究的结构;,传播的过程,谁,The scope of communication,传播研究的结构,传者,信息,媒介,受者,效果,自我 传播,人际 传播,组织 传播,大众 传播,网络 传播,(3)传播研究中的两个基本问题,传播研究的理论基础; 传播学的学科地位;, 传播研究的理论基础,系统科学; 符号学与语言理论; 心理学与行为科学;,The foundations of communication,传播学的学科地位,传播学研究的是人类的普遍传播行为; 传播学是指导人类各个领域传播活动的基础;,问题与思考,网络搜索:理论的作用; 你认为寓言瞎子摸象是否有其合理性?为什么? 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人们的不同层次传播行为,并试以你认为适当的传播理论解释之; 谈谈你对传播理论研究的认识,你认识的传播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2、系统科学在传播理论研究中的基础作用,一般系统理论; 系统的科学观;,(1)一般系统理论,一般系统理论的构成; 一般系统理论在传播研究中的基础作用;,一般系统理论的构成,Bertalanffy的系统论; Shannon的信息论; Wiener的控制论;,系统的意义,系统的特性: 多元性; 相关性; 整体性; 系统优化: 掌握相互关系(关系论); 重视目的与机能(目的论与机能主义); 从整体看事物(整体论);,系统优化系统目的展开法,从最直接的小目标或机能出发,反复提出问题以达到较高目的,即“为什么?”“目的是什么?”“要完成什么?”等; 目的展开法6原则: 不使用副词、形容词,要用“干”之类的简单表达方式; 不使用提高、减少、增加之类的语言; 问题可以重复,以小范围展开,以免遗漏;,系统优化系统目的展开法,目的展开法6原则: 有两个以上的较高目标(的)时,要选择较为重要的一个; 注意不要展开说明处理的顺序; 按照原来的目的与机能,应使用原系统设计可行的表达方法;,成功的系统目的可展开,粉笔 系统,记忆思考法,显示思考法,传播思考法,理解思考法,运用思考法,质问,为什么?,目的是什么?,要做什么?,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失败的系统目的不可展开,家用汽车系统,汽车从自家车库开出,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停放在单位的停车场,信息、信息量与信息传播,信息:信息的判断不取决于传递者,而取决于接受者; 信息量:信息量与其本身的概率成反比,与意外性与新颖性成正比; 提高信息传播效率,要增大信杂(SN)比;,信息论的意义,控制论的意义,控制论中的基本概念:信息与反馈; 控制论揭示的基本规律:信息变换与反馈控制,即分析信息反馈控制目的的行为; 从控制角度理解信息:信息是负熵;,一般控制系统,输入装置,人造神经元,输出装置,开,关,反 馈,感官,大脑神经脉冲,效应器官,人,计算机,反 馈,有,无,(兴奋),(抑制),情报部门,决策机构,执行部门,社会,反 馈,通过,否决,一般系统理论在传播研究中的基础作用,传播过程的系统性; 传播系统的要素与分析; 传播的体系与结构;,一般系统理论在传播研究中的基础作用与意义,(2)系统新科学观,混沌理论与相关概念; 系统想科学观对认识传播系统的启示;,混沌理论与相关概念,混沌理论的意义; 混沌思想的相关概念; 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蝴蝶效应; 分形; 分叉; 吸引子与奇怪吸引子;,线性分形,康托尔尘(Cantor dust),平面分形,谢尔宾斯基地毯(Sierpinski),分叉,吸引子与奇怪吸引子,系统想科学观对认识传播系统的启示,传播系统的动态性; 传播过程的递归性;,问题与思考,网络搜索:系统科学的发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什么样的系统?请以系统理论分析其要素与要素关系; 在平常的传播活动中,你碰到过到“蝴蝶效应”吗?试说明之。 举例说明我们传播过程中的“分形”、“分叉”与“奇怪吸引子”现象。 你如何认识系统科学在传播理论中的基础作用?,3、符号学与语言理论,符号理论研究; 图象符号; 语言理论;,(1)符号理论研究,一般符号理论; 符号的功能; 符号互动理论;,一般符号理论,符号的概念与意义; 符号理论研究的范畴; 对符号的应有认识;,符号的概念,符号是人类创造出来,以 表达概念、思想,传播信息的 工具。,符号的意义-Frege 模式,符号的意义-Peirce模式,解释成分的不同形式:,另一系统中的同等(或明显同等)的符号载体; 同一符号系统中不同的层次定义; 指向个别客体的标引,即普通量化因素; 既定内涵价值的情感联系; 可用形容词取而代之,可译成另一种语言;,符号的意义- Saussure 模式,符号的所指与能指关系-1,符号的所指与能指关系-2,符号理论研究的范畴,Langer的符号分类; Cunninghan & Shank的符号分类; 郭庆光的符号分类;,Langer的符号分类,Cunninghan & Shank的符号分类,郭庆光的符号分类,符号,信号,象征符,符号类型,对符号的应有认识,对符号的一般认识; 符号与信号的关系;l 对符号的应有认识;,对符号的一般认识,符号具任意性; 符号与对象间不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符号与信号的关系-1,符号与信号的区别 卡西尔勒(E. Cassirer)认为,信号具物理性质,符号具人类语义性质; 兰格尔(S. K. Langer)认为, 信号是对象的代替物,符号是对象事物的表象的载体;,符号与信号的关系-2,符号的特点 符号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是人所创造的; 符号不仅可以表示具体事物,且能表述观念、思想等抽象概念; 符号非先天性遗传,而是通过后天习得与继承的; 符号与其代表的事物无必能联系,可自由创造;,符号与信号的关系-3,信号的特点 信号与其表示的对象事物之间具有自然因果关系; 信号与其表示的事物间通常有一对一对固定对应关系;,符号与信号的区别,符号行为是人类的的独特行为; 符号是人类所独创; 符号的意义来自经验; 符号既有外延意义,又有内涵意义; 信号活动为自然界中的普遍现象; 信号活动是种条件刺激反应行为;,对符号应有的认识,符号是人类的创造,符号的应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标志之一; 符号不同于信号, 信号活动离开了一定的时空就变得毫无疑义; 符号与信号另一质的区别在于,信号处理的是个别不关联的零星表象与感觉,符号处理系统的、彼此相关的表象与感觉;所以: Semiotics is an enormously broad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such matters as meaning, cognition, culture, behavior, even life itself.,符号的意义在于其表象性,符号 Symbol,客体 Referent,意图 Intention,思想 Reference,表现 Expression,内涵 Connotation,B,C,A,A,符号的功能,符号的基本功能;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符号的基本功能,表述与理解功能; 传达功能; 思考功能;,表述与理解,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目的在于交流意义,故须要借助符号来表现(表述); 接受者需借助符号化活动来阐述、理解、读取其意义;,传达功能,精神内容转换为一定的物质形式; (符号)超越时空得以传播;,思考功能,人对对象事物的认识以表象、概念等符号形式储存于大脑; 对对象事物的加工处理,经分析、综合得出新的概念、形象等;,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自身传播过程; 人际传播过程;,自身传播的意义,自身传播过程是个体内部的信息处理过程; 自身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 自身传播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消极反应,而是积极能动的反应;,自身传播过程中的符号作用1,感觉通过感官对事物属性作出反映; 知觉在感觉基础上,对事物个别属性进行综合; 表象对感知或经历过的事物形成印象;,自身传播过程中的符号作用2,概念对事物的共同属性进行认识; 判断对事物间的关系或联系,作定性的思维活动; 推理根据已知事物的属性及关系,推导出未知的属性与关系;,人际传播过程,符号在编码过程中的作用; 符号在解码过程中的作用; 人际传播中的自我表达;,编码与解码,事物以感知符号为中介内化为物象; 物象以表象符号为中介升华为意象; 意象以艺术符号为中介物化为形象; 形象以认知符号为中介内化为典象;,符号互动,符号互动理论的兴起; 符号互动理论的经典化与角色扮演; 社会互动中的情感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的兴起,James对 “自我” 的分析; Cooley 的“镜中我”; Mead 的符号互动;,Mead 的符号互动-1,基本假设: 人类机体的生理弱点迫使他们与群体中的他人进行协作,以谋求生存; 人类机体内与机体间有利于生存的行动能保存下来; 心智作用可用: 懂得常规姿态的含义; 能通过这些姿态来领会与理解他人; 能想象性地预演可选择方案;,Mead 的符号互动-2,可想象性预演可行的行为: 以符号来表示环境中的客体; 心理上预演针对这些客体的可选择性方案; 抑制不当的行为方案,选择合适的行为方案;,符号互动理论的经典化与角色扮演,符号互动理论的发展; 角色与角色扮演;,符号互动理论的发展-1,符号互动的趋同: 人类作为符号的使用者; 符号性交往; 互动与角色领会; 互动与人类社会;,符号互动理论的发展-2,符号互动理论中的分歧: 互动的本质; 个体的本质; Blumer的芝加哥学派 vs. Kuhn的依阿华学派;,角色与角色扮演-1,互动情境中,行为、情感和动机趋于有分别的纳入角色指称的单元; 互动情境中, 个体根据所归属的角色确定自己的行为对自我和他人的意义; 与任一角色相联系时,个体的特定品质、行为与情境特征具角色认同的提示作用; 角色的特色倾向于预设扮演行为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角色与角色扮演-2,互动的产生和维持有赖于自我与他人角色的互动趋势; 每一角色倾向于回应一个或多个其他相关角色; 稳定的角色往往具有固定的社会预期,并为人们视为某一情境中适当的行为方式;,角色与角色扮演-3,自我角色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他人角色的适应,自我包含了一些他人角色的概念(角色领会); 通过角色概念比较,可以判断角色行为是否恰当(角色评价); 角色行为的充分程度,决定了他人对其的反应与回应程度(角色回应);,Shott的角色领会与情感控制-1,符号互动理论中的情感基础: 人具有将自身作为客体来认识的能力; 人通过角色领会来发展自我概念,包括领会:某一情境中他人的角色(真实的或想象的)以及一般性他人角色或宽泛的交往态度; 以一般化他人的视角看待自己实现自我控制;,Shott的角色领会与情感控制-2,情感控制个体行为的要素: 负罪感; 羞耻感; 尴尬感; 自豪感; 自负; 移情;,社会互动中的情感,Hochschild 的情感剧场理论; 情感的符号互动理论; 情感网络理论;,(2)图象符号,图象符号的定义; 图象符号的功能与特点; 影视; 图画符号;,图象符号的定义,传播学意义上,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图象。,图象符号的功能与特点,功能: 实证性; 有效性; 特点: 直观; 具震撼力; 有迷散性;,影视图像,影视图像对注意的影响; 形式特征的复杂性: 图象的关系; 动作与步调; 形式特征与内容; 影视图象对理解的影响;,(3)语言理论,语言的符号性; 语言的本质; 语言的一般特点; 不同的语言哲学观; 语言理论研究; 语言符号的传播作用;,语言的符号性(奥格登理 查兹模式),符号字词; 所指事物具有的本然意义; 指涉个体心目中的意义(个体具有的特定意义);,语言的本质,语言的结构本质; 语言的社会本质;,语言的结构本质,语言是最基本的传播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系统的多层次结构; 语言的线性结构;,语言的社会本质,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传播工具; 语言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语言随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语言随社会的统一而统一;,语言的一般特点,随意性; 开放性; 社会性; 线性与概括性;,不同的语言哲学观,语言的客观说; 语言的主观说;,语言的意义(Cantril 的语义分析),意义的代表理论(代表客观实际); 意义的经验理论(意义与感官经验有关); 语言的使用意义理论;,物理学方面,具有音节区分的声音符号系统; 发音和语句在结构上具有逻辑性; 具有自由模仿其他声音的能力; 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也能自主发声; 能够自主地欣赏声音的节奏与韵律;,语义学(对事物的描写)方面,语言相对静态,事物动态; 语言有限,事物无限; 语言抽象,事物具体;,传播学方面,具有超越时空的能力; 具有无限的灵活性; 具有发音的经济性; 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语言的向度,(选择/联想的)共时性: 垂直关系与并列关系; (组合/句段的)历时性: 系列、相继、线性关系;,语言理论研究,Osgood的语意空间理论; 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 Batson(1955) 与Goffman(1974)的框架理论; Grice的会话规则;,Osgood的内涵的意义差异,贵重的,主动的,清洁的,道德的,重要的,有趣的,严格的,无价值的,被 动 的,肮 脏 的,不道德的,不重要的,乏 味 的,柔 和 的,Propaganda,Osgood的语意空间理论,评价因素; 动力(活力)因素; 效能因素;,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言内行为; 言外行为; 言后行为;,Batson 与Goffman的框架理论,框架是人们将社会真实转换为主观思想的重要凭据,是人们或组织对事件的主观解释与思考结构; Gammson认为框架定义可分为两类: 一类指界限,包含了取舍的意思,代表取材的范围; 另一类是架构,人们以此来解释外在世界; Gitlim认为是选择、强调和排除 ; Entman解释为选择与凸显;,Grice的会话规则(合作原则),数量原则; 质量原则; 关联原则; 方式原则;,语言符号的传播作用,语言的向度; 语言传播的组成要素; 语言的要素功能;,语言的向度(Jakobson的,共时性相似性:隐喻; 历时性临近性:转喻;,语言传播的组成要素-1,传者,受者,语境,信息,接触,代码,语言传播的组成要素-2,传者 任何交流均须传者传递信息; 受者 须受者作为活动的终点; 信息 信息内容构成传播意义; 接触 口头、文字、电子或其他形式; 代码 言语、数字、音响等; 语境 信息须在传播双方均能理解的语 境中才具有意义;,语言要素的传播功能-1,指称的 艺术的,交际的 元语言的,情感的,意动的,语言要素的传播功能-2,传播倾向语境 指称功能占支配作用; 传播倾向传者 情感占支配作用; 传播倾向受者 表现为意动性; 传播倾向接触 表现为交际性; 传播倾向代码 体现出元语言功能; 传播倾向艺术 表现其美学本质;,问题与思考-1,网络搜索: 符号与符号分类研究; 影视图象对注意与理解的作用与意义; 符号理论研究对传播学有何意义? 你怎样认识符号互动在传播研究中的作用? 何谓语言的共时性与历时性?语言的共时性与历时性对我们认识语言的本质有何作用? 语言的符号性有哪些体现?或者说应如何认识语言的符号性?,问题与思考-2,符号互动理论是如何兴起的? 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有哪些基础? 符号互动理论有些什么发展? 衣阿华学派与芝加哥学派的符号互动理论有哪些异同?,问题与思考-3,角色认同有何意义? 应当如何认识肖特的角色领会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 如何运用情感互动心理分析来认识人的传播行为及其社会作用?,4、心理学与行为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流派及其对传播研究的影响; 心理学与行为科学在传播研究的基础作用;,(1)心理学研究的流派及其对传播研究的影响,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心理学流派对传播研究的影响;,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内容心理学派 意动心理学派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派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 日内瓦学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认知心理学派。 ,心理学流派对传播研究的影响,内容心理学派 19世纪60年代,内容心理学在德国产生。内容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费希纳和冯特。 费希纳(1801-1887)的心理物理学是关于身心之间或外界刺激和心理现象之间的函数关系或依存关系的严密科学。这是门介于心理学与物理学之间的独立学科。费希纳受赫尔巴特的启发,认为心理学是可以测量的。经过诸多实验与推导,他把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概括为以下公式: S=C*log(R/RO) 其中,S为感觉强度;C为适用于不同感觉中的感官常数;R为刺激强度;RO为阀限的刺激强度。,心理学流派对传播研究的影响,内容心理学派对传播的影响 使传播学从定性研究、批判研究走向了讲究实证、注重科学数据的经验主义道路,心理学的测量被广泛地应用到传播学研究中,使传播研究更具有科学性和实证性。,心理学流派对传播研究的影响,意动心理学派 意动心理学派的创始人为布伦塔诺。1874年,布伦塔诺发表著名专著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提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感觉、判断等思维的内容,而是感觉、思维等活动,即“意动”过程。 意动心理学对传播研究的影响 使得传播研究者关注传播本身,认识到传播活动是个体与个体间的相互关系,传播活动本身就极具研究价值。,心理学流派对传播研究的影响,构造主义心理学派 19世纪末,冯德的学生铁钦納在美国建立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第一次运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问题。但该学派吧心理学看成纯科学,其基础为纯经验论,只研究心理内容本身,而不讨论其功效与意义,故极为狭隘。 构造心理学派对传播研究的影响 定量研究方法,尤其是实验研究在传播理论研究中有广泛运用。,心理学流派对传播研究的影响,机能主义心理学派 詹姆斯与杜威等人受达尔文进化论影响,把主观唯心主义、功利主义哲学与经验批判主义理论结合,提出实用主义思想。强调心理现象对客观环境的适应与功用。该学派不以研究意识经验为限,注重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功效与应用,并以此为基础改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对传播研究的影响,心理学流派对传播研究的影响,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1913-1930年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基础上,创立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研究应摒弃意识、意象等主观的东西,只研究能观察得到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与反应。 30年代起,出现了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在经典条件反射基础上,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心理学流派对传播研究的影响,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对传播研究的影响 早期的传播研究視信息为刺激,从传播的强效果理论不难看出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此外,广告传播活动等技巧的运用与新行为主义理论的提出也密不可分。,心理学流派对传播研究的影响,格式塔心理学派 1912年魏特曼发表了似动的实验研究,标志该学派的兴起。 根据康德的哲学思想,知觉不是被动的印象与感觉因素的结合,而是这些元素主动组织、结合起来的经验。 格式塔学派对传播研究的影响 有助于視传播活动为系统过程,传播是各部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心理学流派对传播研究的影响,精神分析心理学派 可分为以弗洛伊德、荣格及阿德勒等为代表的传统精神分析心理学派与霍妮、弗洛姆及沙利文为代表的新精神分析心理学派。传统精神分析学派强调生物学因素与人的精神生活基础,而新精神学派则注重社会文化对人的精神作用。,心理学流派对传播研究的影响,精神分析学派对传播研究的影响 精神分析理论解释了个体(自身)行为在传播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使得传播研究从个体行为上找到对传播问题的解释,成为一条可行的途径,从而使得传播分析更为关注个体; 法兰克福学派将精神分析与马克思主义结合,形成的批判传统深刻影响了传播学的发展;,心理学流派对传播研究的影响,日内瓦心理学派 又称皮亚杰学派。该学派通过对儿童科学概念以及心理运算起源的实验分析,探索智力形成和认知机制的发生、发展规律。 发生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由于科学知识处于不断演化之中,因而我们不能静止地看待认识论问题;人类知识的形成,既不是外物的简单复本(经验论),也不是主体内部预成结构的独立显现(预成论),而是包括着主体和外部世界在连续不断地相互作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结构。,心理学流派对传播研究的影响,日内瓦学派对成本研究的影响 日内瓦学派揭示的认知机制的发生、发展规律对认识传播过程中人的认知行为启示; 发生认识论强调的主体与外部世界不断地相关作用反映了传播在人的认知过程中的重大作用于意义;,心理学流派对传播研究的影响,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兴起。重要代表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与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人本主义反对将人的心理研究低俗化与动物化倾向,反对仅以病态人作为研究对象,将人视为本能牺牲品的精神分析学派,也反对视人为物理、化学实验客体的行为主义学派,主张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主张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营养的问题;,心理学流派对传播研究的影响,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对传播研究的影响 有助于传播研究将目光投向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间的传播行为。,心理学流派对传播研究的影响,认知心理学派 认知心理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得到飞速发展。1967年美国学者奈瑟的认知心理学一书出版,标志认知心理学成为独立流派。 认知心理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凡是研究人的认知过程的,均为广义认知心理学。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指所谓的信息加工心理理论,是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与术语,通过与计算机信息处理相类比,用模拟、验证等方法来研究人的认知过程,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信息的接受、储存、检索、提取、编码、交换、使用等操作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归纳为感知、记忆、控制与反应等四种系统模式。,心理学流派对传播研究的影响,认知心理学派对传播研究的影响 该学派以信息处理过程揭示人的认知规律有助于人们认识传播过程中,信息是如何传播与理解的。 心理学流派对传播研究的影响,(2)心理学与行为科学在传播研究的基础作用,人的认知规律; 态度的改变理论;,人的认知规律,认知的意义 认知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获得知识的活动,包括知觉、记忆、学习、言语、思维和问题解决等过程,是人对外部信息积极加工的过程; 心理学与行为科学揭示的人都认知规律,解释人的诸多传播行为与传播现象;,态度的改变理论,解释了传播过程中人的态度变与不变的原因; 为传播者在传播实践活动中改变受者的态度提供了方法与手段;,问题与思考,网络搜索:西方心理学流派的发展; 试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用不同心理学流派的理论观点来解释人的传播行为与现象; 你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过以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理论试图说服他人吗?是如何做的? 你认为心理学在传播理论研究中有什么样的基础作用?态度的改变理论,谢谢各位!,动作与步调,Aletha Huston 与 John Wright 认为: 动作(action) 指物理动作,分为快速动作与中速动作,快速动作如:飞、跑、跳等;中速动作如:走等。 步调 (pace) 指场景及人物的变化率,包括可变性(不同场景的个数)与发展速度(场景与人物的交换速度)。 Daniel Anderson 等研究了电视等图 符号的形式特征,认为这些特征包括:,返回,形式特征与内容,Daniel Anderson 等研究了电视等图象 符号的形式特征,认为这些特征包括: 人物及声音; 视觉接触; 非人类角色及声音; 摄影技术的采用;,返回,图象对理解的影响,Condry J. C. 认为: 图象符号加上音乐等音响以及其他视听手段,可突出主体,传达主要信息内容; 可传达时间、地点及动作发生的情境等重要信息; 可传达图象符号材料能被理解程度的信息;,返回,Scott 的图象修辞理论需要,对现实的直接描述; 对情绪或情感诉求的表达; 作为修辞性符号来构造论点;,返回,(需求),(当为),社会的,社 会 的,个人的,个 人 的,个人需求水准,现实水准,社会惯例水准,现实水准,内 在 能 力 水 准,现 实 水 准,他 人 的 预 期 水 准,现 实 水 准,负 罪 感,羞耻感,自 豪 感,尴尬感,返回,语言符号的多层次结构,(法)A. Martinet (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TR 23951: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loud computing - Best practices for using the cloud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SLA) metric model
- 【正版授权】 ISO 2903-2:2025 EN ISO metric trapezoidal screw threads - Tolerances - Part 2: Limits of sizes
- 【正版授权】 ISO 9917-1:2025 EN Dentistry - Water-based cements - Part 1: Acid-base cements
- 【正版授权】 ISO 25110:2025 EN Electronic fee collection - Interface definition for on-board account using an integrated circuit card (ICC)
- 【正版授权】 ISO 22002-100:2025 EN Prerequisite programmes on food safety - Part 100: Requirements for the food,feed and packaging supply chain
- GB/T 46003-2025动物油脂羊油
- 北欧知识城电商培训课件
- 校运会面试题及答案
- 氨纶工厂面试题及答案
- 昏迷患者护理试题及答案
- 广西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真题(含答案及听力音频听力原文)
-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 新能源汽车维护与故障诊断课件
- 2025年中考冲刺模拟数学(云南卷)(考试版A3)
- DeepSeek+AI大模型赋能制造业集团数字化转型端到端采购供应链及财务管控业务流程蓝图规划方案
- 2025年征兵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 《西红柿移栽和管理》课件
- 《肺癌早期筛查与干预》课件
- 完整的离婚协议书打印电子版(2025年版)
- 自然科学类博物馆AI应用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