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说明.doc_第1页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说明.doc_第2页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说明.doc_第3页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说明.doc_第4页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说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 第 1 页 目 录 1、建筑设计1 1.1 设计基本资料.1 1.1.1 工程概况1 1.1.2 原始设计资料1 1.2 建筑设计说明.2 1.2.1 设计概要2 1.2.2 建筑立面剖面设计4 1.2.3 装饰.5 1.2.4 抗震设计.5 1.2.5 楼梯的设计.5 1.2.6 关于防火的设计.6 1.2.7 细部构造总说明.6 1.3 建筑细部具体构造做法.10 2、结构设计.12 2.1 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的确定12 2.2.1 选择承重方案12 2.2.2 梁、柱截面尺寸估算12 2.2.3 结构计算简图13 3、荷载计算.15 3.1 屋面及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15 3.2 屋面及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15 3.3 梁、柱、墙、窗、门重力荷载计算15 3.3.1 梁自重计算16 3.3.2 柱自重计算16 3.4 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16 3.4.1 第 5 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16 3.4.2 24 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17 3.4.3 一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17 4、横向框架侧移刚度计算.18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 第 2 页 4.1 计算梁、柱的线刚度.18 4.2 计算柱的侧移刚度.18 5、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20 5.1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和侧移计算。20 5.1.1 横向自振周期的计算20 5.1.2 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20 5.1.3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22 5.1.4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23 5.2 横向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计算.26 5.2.1 风荷载标准值26 5.2.2 风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验算28 5.2.3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计算29 6、竖向荷载作用下横向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32 6.1 计算单元.32 6.2 荷载计算.33 6.2.1 恒载计算33 6.2.2 活荷载计算:35 6.2.3屋面雪荷载标准值:37 6.3 内力计算.37 6.3.1、计算分配系数。 .37 6.3.2 用弯矩二次分配法来计算恒载作用下的梁端、柱端弯矩。39 6.3.3 计算恒载和活载作用下梁端剪力和柱轴力。41 7 框架内力组合.51 7.1 结构抗震等级.51 7.2 框架梁内力组合51 7.2.1 作用效应组合.51 7.2.2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51 7.2.3 梁内力组合表.52 7.2.4 计算跨间最大弯矩.52 7.3.1 柱内力组合.55 7.3.2 柱端弯矩值设计值的调整55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 第 3 页 8、截面设计.57 8.1 框架梁.57 8.1.1 一层 ab 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57 8.1.2 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59 8.1.3 二层 ab 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59 8.1.4 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61 8.2 框架柱62 8.2.1 柱截面尺寸验算.62 8.2.2 框架柱的截面设计.64 9 基础设计.68 9.1 基础梁截面尺寸的选取.68 9.2 荷载选用.68 9.3 基础截面计算.69 9.4 地基承载力及基础冲切验算.70 9.5 基础底板配筋计算.71 10.楼梯的设计.74 10.1 梯段板计算74 10.2 平台板计算75 10.3 平台梁计算76 11.板的配筋78 11.1 a 板的设计.78 11.2 b 板的设计.80 参考文献.78 附录84 英文翻译.89 致谢105 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 第 1 页 2、结构设计 2.1 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的确定 根据该房屋的使用功能及建筑设计的要求,进行了建筑平面、立面及 剖面设计,填充墙采用 190mm 厚的混凝土空心小砌块,楼盖及屋盖均采用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板厚度取 100mm。 2.2.12.2.1 选择承重方案选择承重方案 该建筑为教学楼,房间布局较为整齐规则,且教学楼不需要考虑太大 空间布置,所以采用横向框架承重方案,四柱三跨不等跨的形式。柱网布 置形式详见建筑平面图。 2.2.22.2.2 梁、柱截面尺寸估算梁、柱截面尺寸估算 纵 梁:,mmlh9006007200 12 1 8 1 12 1 8 1 取mmh700 ,mmhb350233700 3 1 2 1 3 1 2 1 取mmb300 横 梁:, 1111 7500625 938 812812 hlmm 取mmh700 mmhb350233700 3 1 2 1 3 1 2 1 取mmb300 次 梁: mmlh6004007200 18 1 12 1 18 1 12 1 取mmh500 mmhb167250500 3 1 2 1 3 1 2 1 取mmb300 各层梁截面尺寸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如下表, 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 第 2 页 表 2-2-1 梁截面尺寸(mm)及各层混凝土强度等级 横梁 bh 层次 混凝土强 度等级ab 跨,cd 跨bc 跨 纵梁次梁 15 c35300 700300 500300 700300 500 柱截面尺寸估算 该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为三级,其轴压比限值 为 n =0.9,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近似取 15kn/m2,边柱及中柱的负荷面积 分别为 3.757.2 m2和 5.257.2 m2,可得一层柱截面面积为: 边柱 3 2 1.3 3.75 7.2 15 105 175151 0.9 16.7 e s ncnc fg nn amm ff 中柱 3 2 1.25 5.25 7.2 15 105 235779 0.9 16.7 e s ncnc fg nn amm ff 取柱子截面为正方形,则边柱和中柱截面高度分别为 418mm 和 485mm。 根据上述结果,并综合考虑其它因素,本设计柱截面尺寸取值如下: 15 层 600mm 600mm 基础选用柱下独立基础,基础顶面距室外地面为 500mm。 2.2.32.2.3 结构计算简图结构计算简图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取顶层柱的形心线作为框架柱的轴线,梁轴线取 至板顶,25 层高度即为层高,取 3.6m;底层柱高度从基础顶面取至一层 板顶,即 h13.6+0.45+0.54.55m。见下图: 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 第 3 页 3600 3000 4850360036003600 75007500 图 2-2-1 结构计算简图 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 第 4 页 3、荷载计算 3.1 屋面及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 屋面(不上人) 屋面为刚性防水屋面 40 厚的 c20 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230.040.92kn/m2 3 厚 1:3 石灰砂浆隔离层 0.00317=0.0513kn/m2 卷材防水层 0.3 20 厚的 1:2.5 水泥砂浆找平层 200.020.4kn/m2 100 厚的钢筋混凝土板 250.10=2.5kn/m2 20 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200.020.4kn/m2 12 厚纸筋石灰抹底 0.160kn/m2 合计 4.98kn/m2 14 层楼面(水磨石楼面) 15 厚的 1:2 白水泥白石子(掺有色石子)磨光打蜡 180.0150.27kn/m2 20 厚的 1:3 水泥砂浆找平层 200.020.40kn/m2 现浇 100 厚的钢筋混凝土楼板 250.12.5kn/m2 3 厚细石粉面 160.0030.048kn/m2 8 厚水泥石灰膏砂浆 140.0080.112kn/m2 合计 3.33kn/m2 3.2 屋面及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 不上人屋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0.50kn/m2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2.0kn/m2 走廊活荷载标准值 2.5kn/m2 屋面雪荷载标准值 sk=r s0=1.0 0.35=0.35kn/m2 式中:r 为屋面积雪分布系数,取 r1.0 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 第 5 页 3.3 梁、柱、墙、窗、门重力荷载计算 查规范得以下自重, 外墙面为面砖墙面自重: 0.5 kn/m2 混凝土空心小砌块 11.8 kn/m2 3.3.13.3.1 梁自重计算梁自重计算 边横梁自重: 0.30.7255.25 kn/m 粉刷: (0.7-0.1)0.048170.459 kn/m 合计 5.709 kn/m 中横梁自重 : 0.30.5253.75 kn/m 粉刷: 0.60.105170.360 kn/m 合计 4.11 kn/m 纵梁自重: 0.30.7255.25 kn/m 粉刷: 0.60.048170.459 kn/m 合计 5.709 kn/m 次梁自重: 0.3 0.5 253.75 kn/m 粉刷: 0.40.045170.306 kn/m 合计 4.06 kn/m 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 第 6 页 3.3.23.3.2 柱自重计算柱自重计算 柱自重: 0.60.6259 kn/m 贴面及粉刷: (0.64-0.22) 0.0217=0.68 kn/m 合计 9.68 kn/m 女儿墙自重(含贴面和粉刷): 0.9 0.02 2 170.2 15 0.93.312 kn/m 内外墙自重(含贴面和粉刷): 0.2 150.02 2 173.68 kn/m 3.4 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 3.4.13.4.1 第第 5 5 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屋面恒载: (7.5 2+3) 7.2 4.98645.41 kn 女儿墙: 3.3127.2247.69 kn 纵横梁自重: 41.104+27.55.709+27.54.06+33.46321.315 kn 半层柱自重: (9.683.64) 0.569.70 kn 半层墙自重: 40.99+54.8+(3.6-0.5) (7.5+0.6-0.4)=181.99 kn 屋面雪载: (7.5 2+3) 7.2 0.35=45.36 kn 恒载+0.5 雪载: 645.41+47.69+321.315+69.70+181.99+0.5 45.361288.79 kn 3.4.23.4.2 2 24 4 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楼面恒载: (7.5 2+3) 7.2 3.33431.568kn 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 第 7 页 上下半层墙重: 181.99+181.99=363.98 kn 纵横梁自重: 321.315 kn 上半层柱+下半层柱: 69.70+69.70139.4 kn 楼面活荷载: 7.2 (7.5 2 2+3 2.5)270 kn 恒载+0.5 活载: 431.568+363.98+321.315+139.4+0.52701391.26 kn 3.4.33.4.3 一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一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楼面恒载: 431.568 kn 上.下半层墙自重: (a)外纵墙: 40.09+3.68(4.55-0.7) (7.2-0.252)-31.01=104.41 kn (b)内纵墙: 54.8+3.68(4.55-0.7) (7.2-0.252)-16.70=132.02 kn (c )横墙: 86.70+(7.5+0.5-0.22)(4.55-0.5)3.68=198.85 kn 纵横梁自重: 321.315 kn 上半层自重: 69.70 kn 下半层自重: 0.59.684.554)=88.09 kn 楼面活荷载: 270 kn 恒载+0.5楼面活载: 431.568+104.41+132.02+198.85+321.315+157.79+270/2=1481.95 kn 则一榀框架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 n i i g 1 )5( n 12345 1 1288.793 1391.26 1481.956944.5 n i i ggggggkn 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 第 8 页 4、横向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4.1 计算梁、柱的线刚度 梁线刚度计算梁柱混凝土标号均为,。 35 c 72 3.15 10/ c ekn m 在框架结构中,现浇楼面或预制楼板但只有现浇层的楼面,可以作为梁的 有效翼缘,增大梁的有效刚度,减少框架侧移。考虑这一有利作用,在计 算梁的截面惯性矩时,对现浇楼面的边框架梁取,对中框架梁取 0 5 . 1 ii 。 0 0 . 2 ii 表 4-1-1 横梁线刚度计算表 类别 ec /(n/mm2) bh /mmmm i0 /mm4 l /mm eci0/l /n mm 2eci0/l n mm 边横梁3.1510 4 3006508.57510975003.6010107.201010 走道梁 3.151043005003.12510930003.2810106.561010 柱线刚度计算 表 4-1-2 柱线刚度 ic 计算表 层次/mm c h ec /(n/mm2) bh /mmmm ic /mm4 ecic/ c h /n mm 145503.15104 600600 10.8109 7.471010 25 36003.1510460060010.81099.451010 4.2 计算柱的侧移刚度 柱的侧移刚度 d 计算公式: 2 12 h i d c c 其中为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为梁柱线刚度比,不同情况下, c k 、取值不同。 c k 对于一般层: 2 b c k k k 2 c k k 对于底层: 2 b c k k k 0.5 2 c k k 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 第 9 页 表 4-2-1 横向框架柱侧移刚度 d 计算表 层次 层高 (m)h 柱 根 数 kc 2 12 h i d c c n/mm d 边柱 2 0.7620.27624150 2-53.6 中柱 2 1.4560.42136838 121976 边柱 2 0.9640.49421390 1 4.55 中柱 2 1.8420.61026412 95604 ,该框架为规则框架。 1 2 95604 0.7840.7 121976 d d 图 4-2-1 框架计算简图 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 第 10 页 5、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5.1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和侧移计算。 5.1.15.1.1 横向自振周期的计算横向自振周期的计算 运用顶点位移法来计算,对于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框架 结构,基本自振周期可按下式来计算: tt ut7 . 1 1 式中, 计算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用的结构顶点假想位移,即 t u 假想把集中在各层楼面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作为水平荷载而算得的结构 i g 顶点位移; 结构基本自振周期考虑非承重砖墙影响的折减系数,取 0.7; t 故先计算结构顶点的假想侧移,计算过程如下表: 表 5-1-1 结构顶点的假想位移计算 层次/ i gkn/ gi vkn/(/) i dn mm / i umma/ i umm 51288.791288.7912197610.57183.33 41391.262680.6512197621.97172.76 31391.264071.3112197633.37150.79 21391.265462.5712197644.78117.42 11481.956944.529560472.6472.64 由上表计算基本周期, 1 t 1 1.71.7 0.60.183330.437 tt tus 5.1.25.1.2 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 该建筑结构高度远小于 40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变形以 剪切为主,因此用底部剪力法来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首先计算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即底部剪力。 ek f 1ekeq fg 式中, 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1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多质点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 eq g 85; 0.850.85 6944.55902.8 eqi gg 徐州地区特征分区为一区,又场地类别为类,查规范得特征周期 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 第 11 页 0.35 g ts 查表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max 0.08 由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曲线来计算, 1 0.9 1max 0.35 0.080.0655 0.437 g t t 式中, 衰减系数, 0.05 时,取 0.9; 1 0.0655 5902.8386.6 ekeq fgkn 因为 1 0.4371.41.4 0.350.49 g tsts 所以不需要考虑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 则质点 i 的水平地震作用为: i f 1 ii iekn jj j g h ff g h 式中:、分别为集中于质点 i、j 的荷载代表值;、 i g j g i h 分别为质点 i、j 的计算高度。 j h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表,各楼层的地震剪力按 来计算,一并 1 n ik k vf 列入表中, 表 5-1-2 各质点横向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表 层次/ i hm/ i gkn/ ii g hkn m/ i f kn/ i vkn 518.951288.7924423117.59117.59 415.351391.2621356102.84220.41 311.751391.261634779.14299.55 28.151391.261133954.59354.14 14.551481.95674332.46386.6 jj g h 78208 各质点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沿房屋高度的分布见图 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 第 12 页 图 5-1-1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及层间地震剪力 5.1.35.1.3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用 d 值法来验算 框架第 层的层间剪力、层间位移及结构顶点位移分别按下式 ii v()iu u 来计算: n ik k i vf 1 ()/ s iiij j uvd 1 () n k k uu 计算过程见下表,表中计算了各层的层间弹性位移角 / eii uh 。 表 5-1-3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层次/ i vkn/(/) i dn mm / i umm/ i umm/ i hmm/ eii uh 5117.591219760.96412.17436001/1556 4220.411219761.80711.21036001/1369 3299.551219762.4569.40336001/1250 2354.141219762.9036.94736001/1173 1386.6956044.0444.04445501/1125 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 第 13 页 由表中可以看到,最大层间弹性位移角发生在第一层,1/11731/550, 满足要求。 5.1.45.1.4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将层间剪力分配到该层的各个柱子,即求出柱子的剪力,再由柱子的 剪力和反弯点高度来求柱上、下端的弯矩。 柱端剪力按下式来计算: 1 ij ijis ij j d vv d 柱上、下端弯矩、按下式来计算 u ij m b ij m b ijij mvyh (1) u ijij mvy h 123n yyyyy 式中: i 层 j 柱的侧移刚度;h 为该层柱的计算高度; ij d y-反弯点高度比; 标准反弯点高比,根据上下梁的平均线刚度,和柱的相对线 n y b k 刚度的比值,总层数,该层位置查表确定。 c kmn 上下梁的相对线刚度变化的修正值,由上下梁相对线刚度比值 1 y 及 查表得。 1 i 上下层层高变化的修正值,由上层层高对该层层高比值及 查 2 y 2 i 表。 下层层高对该层层高的比值及 查表得。 3 y 3 i 需要注意的是是根据表:倒三角形分布水平荷载下各层柱标准反弯点 n y 高度比查得。 n y 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 第 14 页 表 5-1-4 各层边柱柱端弯矩及剪力计算 层次 / i hm/ i vkn/(/) ij dn mm 1 i d 1 i v ky m上m下 53.6117.591219762415023.28 0.76 0.3554.4829.33 43.6220.411219762415043.64 0.76 0.4094.2662.83 33.6299.551219762415059.29 0.76 0.45117.3996.05 23.6354.141219762415070.12 0.76 0.50126.22126.22 14.55386.6956042139076.54 0.96 0.65121.89226.37 表 5-1-5 各层中柱柱端弯矩及剪力计算 层次/ i hm/ i vkn/(/) ij dn mm 1 i d 1 i v ky m上m下 53.6117.591219763683835.511.460.3780.5447.30 43.6220.411219763683866.571.460.45131.80 107.84 33.6299.551219763683890.441.460.47172.56 155.57 23.6354.1412197636838106.951.460.50192.51 192.51 14.55386.69560426412116.761.840.65 1185.94 345.32 注:表中弯矩单位为,减力单位为 knkn m 梁端弯矩、剪力及柱轴力分别按下式来计算 1, l lbu b bijij lr bb i mmm ii 1, r rbu b bijij lr bb i mmm ii 2l bb b mm v l n lr ibb k ik nvv 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 第 15 页 表 5-1-6 梁端弯矩、剪力及柱轴力计算 边梁走道梁柱轴力 层次 l b m r b ml b v l b m r b ml b v边柱 n中柱 n 554.4842.147.5 12.8838.438.43.0025.6-12.88-12.72 4123.59 93.727.5 28.9785.3885.383.0056.92 -41.85-40.67 3180.22 146.72 7.5 43.59 133.68133.683.0089.12 -85.44-86.20 2222.27 182.13 7.5 53.92166.1166.13.00110.73 -139.36 -143.01 1248.11 198.02 7.5 59.48 180.43180.433.00120.27 -198.84 -203.80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的弯矩图、梁端剪力图及柱轴力图如图所示: 54.48 54.48 29.33 94.26 123.59 62.83 117.39 180.22 96.05 126.22 222.27 126.22121.89 248.11 226.37 345.32 192.51 180.43 185.94 198.02 42.1480.54 38.4 93.72 47.30 85.38 182.13 192.51 166.1 107.84 146.72 131.80 133.68 47.30 80.54 图 5-1-2 左地震作用下框架弯矩图)(kn 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 第 16 页 -198.84 -139.36 -85.44 -41.85 59.48 53.92 43.59 28.91 -12.88 12.88 -203.80 120.27 -143.01 110.73 -86.12 89.12 -40.67 25.6 56.92 -12.72 25.6 -12.72 56.92 -40.67 89.12 -86.12 110.73 -143.01 120.27 -203.80 12.88 28.91 -12.88 -41.85 -85.44 -139.36 -198.84 43.59 59.48 53.92 图 5-1-3 左地震作用下梁端剪力及柱轴力图 5.2 横向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计算 5.2.15.2.1 风荷载标准值风荷载标准值 垂直于建筑物表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当计算主要承重结构时按下式来 计算: 0kzsz ww 式中,风荷载标准值(kn/m2) k 高度 z 处的风振系数 z 风荷载体型系数 s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z 基本风压(kn/m2) 0 由荷载规范 ,徐州地区重现期为 50 年的基本风压:=0.35kn/m,地面 0 粗糙度为 b 类。风载体型系数由荷载规范第 7.3 节查得: =0.8(迎 s 风面)和=-0.5(背风面) 。 荷载规范规定,对于高度大于 30m,且高 s 宽比大于 1.5 的房屋结构,应采用风振系数来考虑风压脉动的影响。本 z 设计中,房屋高度 h=18.95 30m,h/b=18.5/18=1.05 1.5,则不需要考 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 第 17 页 虑风压脉动的影响,取=1.0。 z 将风荷载换算成作用于框架每层节点上的集中荷载,如下表: 表 5-2-1 风荷载计算 层次 z s z(m) z 0 2 ()a m() w p kn()v kn 51.00.95418.450.810.3516.25.975.97 41.00.77114.850.740.3525.928.7314.70 31.00.58811.250.740.3525.928.7323.43 21.00.4057.650.740.3525.928.7332.16 11.00.2214.050.740.3527.549.2741.43 其中,a 为一榀框架各层节点的受风面积,取上层的一半和下层的一半 之和,顶层取到女儿墙顶,底层只取到下层的一半。注意底层的计算高度 应从室外地面开始取。 顶层 2 3.6 (0.9) 7.216.2 2 am 中间层 2 3.6 7.225.92am 底层 2 4.053.6 () 7.227.54 22 am 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 第 18 页 f3=8.73 f1=9.27 f2=8.73 f5=5.97 f4=8.73 图 5-2-1 等效节点集中风荷载计算简图(kn) 5.2.25.2.2 风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验算风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验算 根据水平荷载,计算层间剪力,再依据层间侧移刚度,计算出各层的 相对侧移和绝对侧移。计算过程如下表, 表 5-2-2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层间剪力及侧移计算 层次/ i f kn/ i vkn/(/)dn mm / i umm/ i umm/ ii uh 55.97 5.97 121976 0.05 1.05 1/18047 48.73 14.70 1219760.12 0.60 1/15350 38.73 23.43 121976 0.19 1.20 1/13352 28.73 32.16 1219760.26 1.97 1/11811 19.27 41.43 95604 0.43 3.14 1/10581 由表可以看出,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一层的 1/10581,小于 1/550,满足规范要求。 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 第 19 页 5.2.35.2.3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计算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计算 计算方法与地震作用下的相同,都采用 d 值法。 在求得框架第 i 层的层间剪力后,i 层 j 柱分配到的剪力以及柱 i v ij v 上、下端的弯矩、分别按下列各式计算: b ij m u ij m 柱端剪力计算公式为 i s j ij ij ij v d d v 1 柱端弯矩计算公式为 , yhvm ij b ij hyvm ij u ij )1 ( 123n yyyyy 需要注意的是,风荷载作用下的反弯点高比是根据表:均布水平荷载作用下 n y 的各层标准反弯点高度比查得。 n y 表 5-2-3 各层边柱柱端弯矩及剪力计算 层次 / i hm / i vkn /(/) ij dn mm 1 i d 1 i v ky m上m下 53.65.97121976241501.180.760.302.971.27 43.614.7121976241502.910.760.406.294.19 33.623.43121976241504.640.760.459.197.52 23.632.16121976241506.370.760.5011.47 11.47 14.5541.4395604213909.270.960.6514.76 27.42 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 第 20 页 表 5-2-4 各层中柱柱端弯矩及剪力计算 层次 / i hm / i vkn /(/) ij dn mm 1 i d 1 i v ky m上m下 53.65.97121976368381.801.460.374.082.40 43.614.7121976368384.441.460.429.276.71 33.623.43121976368387.081.460.4713.51 11.98 23.632.16121976368389.711.460.5017.48 17.48 14.5541.43956042641211.451.840.6020.84 31.26 注:表中弯矩单位为 kn.m,剪力单位为 kn。 梁端弯矩、剪力以及柱轴力分别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b m i v i n ; )( , 1 u ij b ji r b l b l bl b mm ii i m ;)( , 1 u ij b ji r b l b r bl b mm ii i m ; lmmv r b l bb / )( n ik r b l bi vvn)( 表 5-2-5 风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剪力及柱轴力计算 边梁走道梁柱轴力 层次 l b m r b ml b v l b m r b ml b v边柱 n中柱 n 52.972.137.50.681.951.953.001.3-0.68-0.62 47.566.117.51.825.565.563.003.71-2.50-2.51 313.3810.587.53.199.649.643.006.43-5.69-5.75 218.9915.427.54.5914.0414.043.009.36-10.28-10.52 126.2320.057.56.1718.2718.273.0012.18-16.45-16.53 横向框架在风荷载作用下弯矩、梁端剪力及柱轴力见图 5-2-3。 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 第 21 页 6.71 20.05 17.48 11.98 15.42 27.42 26.23 31.26 11.47 7.52 14.76 18.99 11.47 13.38 18.27 20.84 14.04 17.48 9.64 10.58 2.40 6.11 2.13 2.97 1.27 4.19 6.29 9.19 7.56 2.97 4.08 9.27 13.51 5.56 1.95 图 5-2-2 左风作用下框架弯矩图)(kn 0.68 -0.68 1.82 -2.50 3.19 -5.69 4.59 -10.28 6.17 -16.45 1.3 -0.62 3.71 -2.51 6.43 -5.75 9.36 -10.52 12.18 -16.53 1.3 3.71 6.43 9.36 12.18 10.52 5.75 2.51 0.62 16.53 0.68 1.82 3.19 4.59 6.17 0.68 2.50 5.69 10.28 16.45 图 5-2-3 左风作用下梁端剪力及柱轴力图 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 第 22 页 6、竖向荷载作用下横向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 6.1 计算单元 取 3 轴线横向框架进行计算,计算单元宽度为 7.5m,如图所示,由于 房间内布置有次梁,故直接传给该框架的楼面荷载如图中的水平阴影线所 示,计算单元内的其余楼面荷载则通过次梁和纵向框架梁以集中力的形式 传给横向框架,作用于各节点上。见图 6-1-1 图 6-1-1 横向框架计算单元 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 第 23 页 6.2 荷载计算 6.2.16.2.1 恒载计算恒载计算 p1 p2 p2 p1 2 q 2 q 2 q q1 q1 1 q 图 6-2-1 各层梁上作用的荷载 在图中, 1 q 、 1 q 代表横梁自重,为均布荷载形式,对于第五层, 3.46/knm 1 5.709/qkn m 1 q 和分别为房间和走道板传给横梁的梯形荷载和三角形荷载,由图 2 q 2 q 所示的几何关系可得, 2 5.104.976 3.617.91/qkn m 2 4.976 3.014.93/qkn m 、分别为由边纵梁、中纵梁直接传给柱的荷载,它包括梁自重、 1 p 2 p 楼板重和女儿墙等的自重荷载,计算过程如下: 节点集中荷载: 1 p 边纵梁传来: (a)屋面自重(三角形部分): 3.63.6 4.98 232.27 22 kn (b)由次梁传来的屋面自重(梯形部分): 0.5 (7.5+7.5-3.6) 1.8 4.98=51.09kn (c)边纵梁自重: 5.709 7.241.10kn 次梁自重: 7.5 4.0615.225 2 kn 女儿墙自重: 3.312 7.223.85kn 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 第 24 页 合计: 163.54kn 1 p 节点集中荷载: 2 p 纵梁传来 (a)屋面自重(三角形部分): 3.63.6 4.98232.27 22 kn (b)次梁自重: 7.5 4.0615.225 2 kn (c)由次梁传来的屋面自重(梯形部分) 51.09kn (d)走道屋面板自重 0.5 (7.2+7.2-3) 1.5 4.98=42.58kn 纵梁自重: 5.709 7.241.10kn 合计: 182.26kn 2 p 对于 14 层,计算的方法基本与第五层相同,计算过程如下: 1 5.709/qkn m 3.46/kn/m 1 q 2 3.33 3.611.99/qkn m 2 3.33 3.09.99/qkn m 节点集中荷载: 1 p 纵梁自重: 5.709 7.241.10kn 外墙自重: 7.20.25 23.60.73.6871.50kn 纵梁传来 (a)楼面自重(三角形部分): (0.5 3.6 0.5 3.6 3.33) 221.58kn (b)次梁自重: 7.5 4.0615.225 2 kn ( c ) 次梁上墙重 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 第 25 页 11 (7.50.60.2 2) (3.60.5) 3.6821.68 22 kn (d)由次梁传来的楼面自重(梯形部分) 0.5 (7.57.53.6) 1.8 3.3334.17kn 扣窗面积墙重加窗重: 2 2.4 2.0 3.682 2.1631.01kn 合计: 174.24kn 节点集中荷载: 2 p 纵梁自重: 5.709 7.241.10kn 内墙自重: 71.50kn 纵梁传来 (a)楼面自重(三角形部分): (0.5 3.6 0.5 3.6 3.33) 221.58kn (b)次梁自重: 7.5 4.0615.225 2 kn ( c ) 次梁上墙重 11 (7.50.60.2 2) (3.60.5) 3.6821.68 22 kn (d)由次梁传来的楼面自重(梯形部分) 0.5 (7.57.53.6) 1.8 3.3334.17kn (e)走道楼面板自重(梯形部分) 1 (7.27.23) 1.5 3.3328.47 2 kn 扣窗面积墙重加窗重: 2.4 1 2 3.682 0.4816.10kn 合计: 217.03kn 6.2.26.2.2 活荷载计算活荷载计算: 活荷载作用下各层框架梁上的荷载分布如图: p1 p2 p2 p1 2 q 2 q 2 q 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 第 26 页 q1 q1 1 q 图 6-2-2 各层梁上作用的活载 对于第五层, 2 0.5 3.61.80/qkn m 2 0.5 3.01.50/qkn m 节点集中荷载: 1 p 屋面活载(三角形部分): 0.5 (0.5 3.6 0.5 3.6 0.5)3.24kn 次梁传来的屋面活载(梯形部分): 0.5 (7.57.53.6) 1.8 0.55.13kn 合计: 8.37kn 节点集中荷载: 2 p 屋面活载(三角形部分): 0.5 (0.5 3.6 0.5 3.6 0.5)3.24kn 走道传来屋面荷载(梯形部分): 1 (7.27.23.0) 1.5 0.54.28 2 kn 次梁传来的屋面活载(梯形部分): 0.5 (7.57.53.6) 1.8 0.55.13kn 合计: 12.65kn 对于 14 层, 2 2.0 3.67.2/qkn m 2 2.5 3.07.5/qkn m 节点集中荷载: 1 p 楼面活载(三角形部分): 2 (0.5 3.6 0.5 3.6 2) 12.96kn 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 第 27 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