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良县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报告(2010-2020).doc_第1页
彝良县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报告(2010-2020).doc_第2页
彝良县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报告(2010-2020).doc_第3页
彝良县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报告(2010-2020).doc_第4页
彝良县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报告(2010-2020).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农田水利建设建设(2010年2020年)规划报告彝良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队 二一年四月39核 定: 审 核: 校 核: 编 写: 目 录前 言按照中央的有关精神和要求,2009年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以发改办农经20092348号文下发了关于印发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2010年1月,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国土资源厅以云发改农经201094号文下发了关于转发国家五部委关于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规划编制工作文件的通知;2010年3月,昭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五部门以昭市发改农经2010103号文下发了关于转发省五厅委关于转发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大纲文件的通知,要求各县于2010年4月8日前上报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成果。本次规划任务重、涉及面广、时间紧、要求高,根据中央、省、市的指示精神,为做好我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县人民政府成立了绥江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领导组,由分管副县长担任组长,发改、财政、水利、农业、国土五家单位负责人任副组长,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由水利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并从各成员单位抽调专业人员进行规划编制工作。从2009年10月起,规划编制人员即开始了规划编制工作。首先,对全县社会经济、土地资源、产业结构、农业生产、水资源及水利工程现状等进行调查;然后认真分析研究,摸清现状,找准农田水利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再结合县情,特别针对今年特大干旱对我县社会经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情况,提出明确的规划目标任务和具体的建设项目;力求做到工程布局科学合理、切实可行,估算投资符合实际。按照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要求,编制人员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认真负责地进行规划编制工作;2010年4月初完成了彝良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报告,并经县级预审后报市级进行审查。4月22日,昭通市水利局组织市发改、财政、水利、农业、国土五家单位负责人及专家组对我县的规划报告进行了评审,按照市级评审意见,规划编制人员对规划进一步作了修订和完善。本规划与彝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彝良县中低产田地造规划、绥江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等进行了衔接。通过审查并修改后的彝良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由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规划一旦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不能随意改动。如确需修改,应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修订、审查、批准。规划批准后,对公众发布,接受社会监督,并建立监督检查机制,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经批准的彝良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是指导农田水利建设和国家安排补助投资的重要依据。为了保障农田水利规划的实施,县政府各部门在安排或申报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以及协调与农田水利建设有关的事项时均要以彝良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据。综合说明一、项目背景及依据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政府进一步把发展农田水利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连续五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田水利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搞好农田水利建设,我县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从自身工作角度出发,分别编制了一些涉及农田水利内容的专项规划并付诸实施,农田水利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政出多门,缺乏统筹规划,重叠立项,多头管理的现象时有发生,比较效益较低,影响了投资效益的正常发挥。为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于2009年11月以发改办农经20092348号文下发了关于印发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要以县为单位编制农田水利建设综合规划,作为申报项目和资金安排的依据以及乡村两级组织农民出资投劳的必要条件。为适应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农田水利的要求,以县域内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农田水利工作就必须立足于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依据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进行合理的水土资源配置和工程布局,综合考虑防治水旱灾害、水资源节约保护、灌溉排水、农村饮水安全、水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等方面工作,统一编制县级农田水利综合规划、分步实施。编制县级农田水利综合规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有利于从制度上、机制上协调相关部门,整合涉水项目,大幅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快农田水利发展。这既是贯彻中央和省里文件的实际行动,也是县级人民政府自身工作的迫切需要。二、规划范围及主要建设内容彝良县地处滇东北高原,属昭通市中部,位于东经103511210445、北纬27162757之间,东靠镇雄,西邻昭通,北与盐津及四川的筠连县,南与贵州省的赫章威宁县接壤;南北长约70公里,东西宽约40公里,国土面积2796km2(2008年统计)。2008年共有15个乡镇,其中3个县辖镇,村委会(居委会)137个其中居委会4个,农业社2912个,全县总人口561736人,平均人口密度200.9人/km2,有汉、苗、彝等八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75019人,农业人口531223人,非农业人口30513人,耕地面积604095亩,人均耕地1.08亩,生产总值(当年价)209758万元。彝良县现有水利工程共12319件,主要分布在二半山区和河谷地带,蓄水工程共8399件,小(1)型水库工程3座,小(2)水库工程17座,蓄水塘坝111座,设计总蓄水量1468万m3,年总供水量809万m3,彝良县农田水利规划,根据2008水利设施现状,结合2015年、2020年各水平年规划灌溉面积,以重点渠道改造、新建渠道、新建小水窖等几个方面进行布局。结合流域规划和行政区划以乡镇为单位进行项目区划分,各项目区根据水平年规划灌溉面积布置工程内容,到2020年全县总体规划布置灌区31件,受益17.684万亩,新建或改造渠干渠31条369.8km,支渠及以下328条291.26km,渠系建筑物分水闸、节制闸327座、量水堰186座、人行桥348座、防洪桥370座;新建小型水池40000个、容积120万m3,受益2.0万亩。新建田间道路66条、长155.2km,农艺措施15.346万亩(其中:绿肥种植2.511万亩、聚土垄作3.751万亩、秸杆还田2.45万亩、测土配方6.634万亩),土地开发整理1.643万亩,山区坡耕地整治2.695万亩。三、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2010-2020年我县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规划总投资68192.1万元(水利工程规划投资57474.82万元、其它投资10717.28万元),工程资金筹措采用上级补助与受益区群众投劳折资的方式解决,争取中央和省级补助85%,市县配套5%,群众自筹10%。即争取中央和省级补助57963.281万元,市县配套3409.605万元,受益区群众投劳折资6819.21万元。2010-2015年总投资40222.06万元(水利工程规划投资32633.69万元、其它投资7588.37万元),争取中央和省级补助34188.754万元,市县配套2011.103万元,受益区群众投劳折资4022.206万元;2016-2020年总投资27970.03万元(水利工程规划投资24841.12万元、其它投资3128.91万元),争取中央和省级补助23774.53万元,市县配套1398.50万元,受益区群众投劳折资2797.00万元。四、工程效益分析彝良县农田水利规划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的内部收益率eirr=17.5%12%(社会折线率),经济净现值fnpv=7417.90万元0,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1.301.0等主要指标均满足要求。彝良农田水利规划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的环境因子单一,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减轻避免;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表现为噪声、废水、废弃物的影响,因其影响范围小,时间短,通过加强管理和采取措施,施工结束后可自行消失和减免。整个规划项目利大于弊。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看,不存在制约工程实施的环境因素,工程建设是可行的。五、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规划实施专门机构,二是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建立责任制和督办制度,三是加强项目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规定,四是加快前期工作进度,促进工程尽早上马。1 基本情况1.1自然条件1.1.1地理位置彝良县地处滇东北高原,属昭通市中部,位于东经103511210445、北纬27162757之间,东靠镇雄,西邻昭通,北与盐津及四川的筠连县,南与贵州省的赫章威宁县接壤;南北长约70公里,东西宽约40公里,国土面积2796km2(2008年统计)。1.1.2 地形、地貌彝良县位于滇东北高原的东北部,乌蒙山脉边缘,由于地形的抬升和河流的冲刷切割作用,大部分地区为侵蚀山地,属中山深切割侵蚀地貌。境内地形比较复杂,仅在南部与贵州接壤的奎香,中部的荞山、钟鸣、小草坝、龙安等地区有少量的平缓地带,属残存的高原平坦面,其他大部分地区以山地为主,最高点为西南部与昭通市接界的海拔2840m的韭菜坪梁子,最低点是西北部与盐津县接界的白水江的出境点海拔520m的大坡,境内相对高差2320m,属典型的山区县。山脉呈东西走向,属“多”字形构造的横断山脉纵谷。根据我县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境内地貌类型大致可分为:构造侵蚀山地地貌,深切割中山、丘陵台地地貌,构造侵蚀与溶蚀相间的中、高山峡谷地貌,岩溶地貌。1.1.3 气候水文本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影响,气候差异大,垂直变化显著。地势自南向北倾斜,故在境内中部的钟鸣、龙安、三道一带,形成明显的气候分界线,此线是昆明静止锋停留处。线以北,多雨潮湿,日照少,具有四川盆地降水丰沛.气候温和的特点,线以南,温高少雨,日照较多,干湿季较分明,属云南高原型气候,家之地势起伏急剧,使本县气候更趋复杂多样,俗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形成了典型的立体气候,有彝良县气象站47年的观察资料可以查用。洛泽河有国家水文站马路村水文站,白水江有牛街水文站。雨量站南部有龙潭、格拉河、荞山。北部有小草坝、龙海等雨量站有35年以上的观察资料可以查用。南部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17毫米,北部多年平均降雨为1200毫米,根据海拔高程在高处降雨多,最大的到1692毫米,海拔底的降雨少,最小到481.3毫米。2008年国土资源从新核查后改为2796m3,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7.12亿m3,平均降水深969.9m3;由降水形式的多年平均地表水径流量14.547亿m3,其中地下水6.962亿m3,径流模数为53.647万/年.km2。1.1.4 区域地质彝良县位于华夏系构造体系,北东南西向扭动构造体系中彝良向斜与底武向斜之间百里短轴背斜南东翼,褶皱构造较发育。百里背斜核部为二叠系地层,向斜两翼主要分布三叠系及侏罗系地层。区内主要出露地层主要为中生界侏罗系、三叠系,其次为新生界第四系及上古生界二叠系,区域西北及东南侧分布古生界泥盆系及志留系地层。区内构造复杂,属南北向构造与北东向构造交接部位,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据统计1917年以来,附近地区共发生过破坏性地震22次,其中8度以上有6次,地震活动受南北向构造控制,大致作北西30方向展布,东南起彝良往西经大关进入永善、雷波至马边等地,构成一条强烈活动带,据地震烈度区划图1/400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0.2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1.2 社会经济状况全县国土总面积2796km(2008年统计数据),2008年共有15个乡镇,其中3个县辖镇,村委会(居委会)137个其中居委会4个,农业社2912个,全县总人口561736人,平均人口密度200.9人/km2,有汉、苗、彝等八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75019人,农业人口531223人,非农业人口30513人,耕地面积604095亩,人均耕地1.08亩,生产总值(当年价)209758万元。第一产业72078万元;第二产业81815万元;(其中工业67589万元;建筑业14226万元)第三产业55865万元。工农业总产值(现价)252834万元,粮食总产量29203.8万斤,烤烟总产量1055.94万斤,生猪存栏头数294808头,肥猪出栏头数251392头,肉类总产量28018吨,造林面积18000亩,森林覆盖率20.9,乡镇企业总收入59841万元,财政总收入22632万元,人均生产总值3860元,人均工农业总产值(现价)4524元,农民人均粮食产量552.62斤,人均肉产量48.88斤,农民所得人均纯收入2001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3.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89元,人均财政收入405元。1.3 农业生产状况彝良县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烤烟、魔芋等;森林资源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主要有丝栗、樟、楠、杉、松等树种,另有银杏、贞楠、黄柏等珍贵树种;经济林木有油桐、核桃、板栗等;果树有柑桔、苹果、梨等,还有许多种竹类资源。根据统计数据表明:彝良现有耕地面积为60.409万亩,大春粮食种植72.37万亩,产量23.89万吨;小春粮食种植8.11万亩,产量1.06万吨;苹果种植面积20万亩,产量25万吨,实现产值3亿元;烤烟种植7.58万亩,收购烟叶23.5万担,实现产值1.76亿元;建有蔬菜大棚1012个;蔬菜种植15.5万亩,产量34.1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09亿元;常年魔芋种植面积1.5万亩,产量达2.4万吨,产值近4000万元。从彝良20世纪90年代解决粮食问题的经验与农业生产现状来看,单项技术对粮食的增产的贡献十分有限,必须针对主要矛盾充分整合各种技术资源,提出优化解决方案。如马铃薯品种更新换代,普及脱毒种薯,规范玉米与其它作物套作规范,形成标准规范化生产;规范水稻生产技术方案,严格执行品种区域布局基础,强化早播、早插规范,规避气候风险。进一步强化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粮食生产的行政领导。县、乡(镇)、村各级行政领导,涉农部门人员都应引起高度重视,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粮食生产的领导;加大对农业粮食生产的投入,加强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稳定农技推广队伍,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经费投入,建立对粮食生产有突出贡献人员实行奖励机制;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加大对低产田改良的力度;提高耕地质量,确保粮食增产的可持性;大力推广高产、优质、抗性强的良种,加大对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高产高效示范样板的带头辐射作用,逐步实现种植规范化、生产标准化、操作机械化、产品优质化;抓好病虫害有效预防与控制工作;大力推广农机运用范围是减轻广大农民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是促进粮食生产的有效途径。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县至今无一件中型以上的骨干蓄水工程,现有骨干渠道工程多为五、六、七八十年代建成,控制范围小,渠道渗漏严重。受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和的影响,年内降雨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均匀,造成作物需水时无水可引,作物不需水时又常常出现洪涝灾害。工程性缺水和气候性缺水是影响稳产高产的最大制约因素。1.4 自然灾害情况洪、旱灾是彝良县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彝良县是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县,粮、烟、果、菜是主要产业支柱,农业灌溉用水需求量大,长期以来,影响农业发展灾害大多数以旱灾为主,群众常有“春旱年年有,三年旱两秋”的论说,充分说明我县旱灾的频繁程度。“十五”以来,旱灾存在明显扩大和加重趋势,几乎全区各乡镇每年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角奎镇尤为突出。据彝良县防汛办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是彝良县洪灾近年来较轻的一年,彝良县共有9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10.4万人,倒塌房屋9间,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948万元。农作物受灾面积3299公顷,其中粮食作物2211公顷,成灾面积2917公顷,其中粮食作物2197公顷,绝收面积948公顷,其中粮食作物576公顷,造成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1871万元。2009年至2010年,旱灾较重,尤其是2009年10月下旬以来,彝良县遭受了持续严重干旱,降水量异常偏少,气温异常偏高,风速过快,导致土壤失墒加剧,旱情呈现出持续蔓延的趋势,干旱属80年一遇的秋冬春连旱。目前,小春作物正处于拔苗期,持续干旱对小春作物和冬季作物造成了一定影响,田块出苗不齐、不均,长势较差。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全县农作物受旱面积达25.25千公顷,成灾面积20.42千公顷,绝收面积6.162千公顷,旱灾损失粮食2.06万吨,经济作物2840万元。2 农田水利现状2.1 工程现状彝良县现有水利工程共12319件,主要分布在二半山区和河谷地带,蓄水工程共8399件,小(1)型水库工程3座,小(2)水库工程17座,蓄水塘坝111座,设计总蓄水量1468万m3,年总供水量809万m3,近年来,通过上级部门的支持,我县完成了1座小(1)型、6座小(2)型水库的除险加固,目前3座小(1)型(钟鸣水库、毛稗田水库、杉坝水库)和8座小(二)型水库及较少塘坝运行正常;引水渠共3920条,其中引水流量0.3m3/s以上的43条,渠道总长833.60km,年总可供水量2126万m3。2.2 运行管理现状彝良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要抓住中心,突出重点,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加大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的建设,建立科学的管理方法和调度系统;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管理,并本着“谁受益、谁管理、谁维护”的原则进行,应整体提高管理水平,规范管理秩序,营造良好的氛围;制定和完善绩效考核奖惩办法,通过以奖代补、评比表彰等方式,调动各级各部门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加强建设管理和建后管理,确保农田水利设施有人建、有人管,使工程充分发挥效益,坚持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主体,继续推进以产权为核心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落实管护责任,搞活经营,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明确服务职能,落实人员和经费,稳定乡镇水利队伍。彝良县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主体是彝良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彝良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和现状,结合实际情况,积极组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引入市场机制,加强工程建设与管理,采用股份、承包、租赁、出售经营权等多种多样的管理模式加强管理,逐步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运行机制。结合彝良县水管体制改革阶段成果,彝良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要建立良性循环的运营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多渠道增加管理资金建设投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灌溉工程效益,逐步走水利产业化的模式。彝良县水费征收标准按省、市、区物价主管部门批准的水价为依据,并严格执行公示制。目前,彝良县农业灌溉成本水价为0.2元/ m3,执行水价已由昭通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为0.03元/ m3。水费计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标准核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或挪用水费;从用水户协会直接管理工程取水的单位或个人,直接向协会部门交付水费;可采取收取滞纳金和停止供水的方法对用水户进行监督交费。工程管理要坚决克服“重建轻管”思想,强化组织领导,一手抓工程建设,一手抓工程管理,做到建设与管理并重,开源与节流并举。工程要严把建设质量关,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和招标承包制”;要建立长效机制,建章立制,强化管理,加强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制定管理规程,加强国家投资经费监管,多方筹集配套资金,确保自筹经费足额到位,严格遵守财经纪律,编制资金使用计划,杜绝工程建设资金挪用、占用情况的发生。加强工程审计,防止工程运作过程中违纪、违法事件以及工程资金占用、挪用等不规范行为的发生,保证工程专项资金足额、及时到位,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资金保证。2.3 存在的主要问题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建设,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 农村要发展,水利是基础,农村要富裕,水利要先行。这些年来,彝良县范围内虽然建设了很多水源及渠道工程,但许多干支渠,斗、农、毛渠未进入田间地块, 未达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用水安全的需要。彝良县渠系建设除近期建设外,多数渠系均建于五、六、七八十年代,水渠已年久失修,多年运行后已经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渠道淤积和部份渠段垮塌较为严重,灌溉时水量损失较大,需改建成节水型的输水渠系。目前项目区内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灌区干旱缺水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现有输水渠系多数年久失修、沟堤倒塌、渗漏严重,过流不足,水的利用率低,灌区效益未能发挥。有的需要新建一些灌溉渠系,才能达到灌溉目的。(3)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农田水利建设进度缓慢,标准不高,工程病害不能及时修复,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4)由于基层水利技术人员不足或服务力度不够,加之部分水利工程建设的规划布局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5)部分干部和群众对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全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2.4 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必要性彝良县是典型的农业县,也是省列73个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区)之一,财政资金非常紧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利设施不配套,水利用率较低,从而导致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经济和社会发展缓慢;由于各类水利工程供水量少,水资源缺乏,加之水利工程老化失修,功能下降,效益衰减,抗灾抗旱能力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严重浪费而使灌溉面积锐减,灌区效益低下,造成农业单产不稳、总产不高;农作物常受干旱威胁,其它经济林果更难发展,干旱缺水已严重制约项目区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从而影响了全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为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业生产设施建设,确保我县经济可持续发展,恢复生态环境,大力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农田灌溉水平是十分必要的;水已成为制约工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发展,解决供水,走节水农业是当务之急。因此,区委、区政府对项目区水利工程建设十分重视,为加快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经常深入实地研讨论证,认为解决农业供水问题已成为项目区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农田水利建设是造福子孙的千秋大业。县政府把农田水利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在过去的工程项目实施中,切切实实地把我区的农田水利建设提高一个新的台阶,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紧紧抓住农田水利建设的大好机遇,积极组织全县有关技术人员对项目区进行踏勘,必须有可靠的水源保障,工程建设才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在过去农田水利建设中,得出如下结论。(1)管理制度趋于完善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建立健全指挥办事机构;强化项目管理,狠抓工程质量;确保资金投入,严格资金管理;强化建后管理,工程竣工后,初步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2)技术条件基本成熟在灌区渠道建设及“十五”人饮解困实施中,积累了较为全面和丰富的技术经验,目前已有经济实用、成熟的工程技术措施及技术保障。(3)经济条件有所改善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用于小型水利问题的投入逐渐增加,加之当地群众也有一定的自筹经济能力,可用于解决农村小型水利建设问题,自筹资金有保障。(4)管理条件有所发展工程在建设和建后管理中,我区已取得一些成功的建设、管理经验,可保证工程质量和持久发挥效益。(5)群众愿意,积极参与工程建成后,给当地群众解决了多年的愿望,经调查,群众对征收水费,以水养水是赞同的、愿意的。有了可靠的水源,上级部门的资金投入,当地政府的强有力组织,受益群众的积极参与,工程建设就可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将随之增加,为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解决贫困地区温饱问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加快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是十分紧迫的任务。3 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3.1 水土资源总量3.1.1 水资源(1)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彝良县水资源根据有关水资源资料及调查来确定。经统计,水资源量见彝良县资源现状统计表。由彝良县资源现状统计表可见,彝良县水资源总量为10510.41万m3。小(1)型水库747万m3,小(2)型水库941.34万m3,小坝塘197.3万m3。根据对彝良县平水年、偏枯年和枯水年的调查(详见彝良县现状供水量调查表),可以确定不同年份水资源总量。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54837.09万m3(详见彝良县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汇总表3-1-1、3-1-2)。彝良县水资源现状统计表表3-1-1 项目 乡镇国土面积(km2)水资源总量(万m3)小(一)型小(二)型小坝塘蓄水量工程数蓄水量工程数蓄水量工程数角奎镇337.6510480.66113.41149.31862.6456洛泽河279.249610.212.42牛街镇173.9112897.17152.5114.71龙街乡2388092221奎香乡228.747765.72119.3382树林乡120.566944.26海子乡191.768053.921.17荞山乡202.28371.0831.524.99龙安乡128.626482.45643138钟鸣乡105.964132.44222.710.75两河乡164.1984634.7623小草坝乡206.913233.3281龙海乡153.199942.03柳溪乡95.696872.46洛旺乡169.1611851.35彝良县合计2795.68134575.06488.63400.8118135.5113彝良县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汇总表表3-1-2 单位:万m3分区水平年来水保证率(%)当地水资源量水资源可利用量地表水地下水重复计算量水资源总量地表水地下水重复计算量客水其它水资源可利用总量洛泽河区多年平均35022.37 20299.36 55321.73 21013.42 10149.68 107.39 31270.49 平水年50%31520.14 18269.42 49789.56 18912.08 7307.77 97.72 26317.57 偏枯年75%26266.78 14615.54 40882.32 16285.40 6576.99 78.18 22940.58 枯水年95%23815.21 12585.60 36400.82 15479.89 6292.80 58.63 21831.32 白水江区多年平均13903.18 8058.44 21961.62 8341.91 4029.22 42.63 12413.76 平水年50%12512.86 7252.59 19765.45 7507.72 2901.04 38.79 10447.55 偏枯年75%10427.38 5802.07 16229.46 6464.98 2610.93 31.04 9106.95 枯水年95%9454.16 4996.23 14450.39 6145.21 2498.12 23.28 8666.60 南部高原区多年平均19893.14 11530.29 31423.43 11935.89 5765.14 61.00 17762.03 平水年50%17903.83 10377.26 28281.09 10742.30 4150.90 55.51 14948.71 偏枯年75%14919.86 8301.81 23221.66 9250.31 3735.81 44.41 13030.53 枯水年95%13527.34 7148.78 20676.12 8792.77 3574.39 33.30 12400.46 中部山原阴湿区多年平均16376.36 9491.92 25868.28 9825.82 4745.96 50.21 14621.99 平水年50%14738.73 8542.73 23281.45 8843.24 3417.09 45.70 12306.02 偏枯年75%12282.27 6834.18 19116.45 7615.01 3075.38 36.56 10726.95 枯水年95%11135.93 5884.99 17020.92 7238.35 2942.50 27.42 10208.26 全县多年平均85195.06 49380.00 134575.06 51117.04 24690.00 261.23 76068.27 平水年50%76675.55 44442.00 121117.55 46005.33 17776.80 237.72 64019.85 偏枯年75%63896.30 35553.60 99449.90 39615.70 15999.12 190.18 55805.00 枯水年95%57932.64 30615.60 88548.24 37656.22 15307.80 142.63 53106.65 (2)现状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彝良县农田水利规划15个乡镇,对彝良县15个乡镇调查统计,确定基准年数据见彝良县水资源综合规划供水基础设施调查表(蓄水工程),见表3-1-4。表3-1-4 彝良县水资源综合规划供水基础设施调查表(蓄水工程)工程名称工程 规模件数(件)径流面积(km2)总库容(万m3)兴利 库容(万m3)供水范围设计供水能力有效灌溉面积供水量(万m3)设计 灌面(万亩)供水量(万m3)有效 灌面(万亩)毛稗田小(1)11.711584.82角奎1310.7541700.5103杉坝小(1)17.3152.5125牛街426.10.9322147.50.45钟鸣小(1)19.2222.7206钟鸣543.21.35158.90.5仙马小(1)1200.7335267.75奎香13401.2云乐小(2)11.8354643发达460.1533.930.1漆树小(2)11.1620.914.48漆树26.70.0819.690.02新桥小(2)14.2738.532花桥480.1535.40.1石板河小(2)14.9112.510.5花桥300.06422.130.064斑鸠塘小(2)15.1811.259.94拖脚00.15522.130.04金家沟小(2)12.529.39.3小河240.0817.70.02老虎口小(2)10.496.564.94马窑130.21159.590.02团林小(2)16.286.35.7塘房170.0812.540.02吉塘小(2)110.24593.858.2奎香93.80.869.190.1长海子小(2)11.413.110.62坪地200.185箐沟小(2)11.112.410.5奎阳24.80.245野姑噜小(2)12.1118.513坪子340.225.080.05杜家坪小(2)10.97620.516.17咪咡210.15210.06洗羊塘小(2)14.1118.5咪咡330.09524.340.035夹马石小(2)11.21742.840白岩640.15640.1坪上小(2)10.48210.17.3荞山160.12160.03三乐小(2)10.4510.828.9角奎210.1210.05黄河小(2)10.614.79.1牛街260.2320.140.03苏家沟小(2)10.712.812角奎160.1全县231237.031007.723014.67.5768815.262.2993彝良县水资源综合规划供水基础设施调查表(蓄水工程)数据显示,彝良县水利工程设施总库容1237.03万m3,兴利库容1007.72万m3,设计供水量3014.6万m3,设计灌溉面积7.576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2993万亩。(3)可供水总量预测根据昭通地区水文特性研究(1997.12)的规范,查得昭通市彝良县多年平均年径流系数等值线图,cv=0.25,cs=2cv。由此来分析彝良县水平年可供水量。2010年实际可供水量相当于枯水年(75%)的水量。其它可供水量,指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用量。彝良县现状供水能力及可供水量预测见表3-2。彝良县现状供水能力及可供水量预测表表32单位:万m3水平年现状年2010年2015年2020年保证率50%75%95%50%75%95%50%75%95%洛泽河区地表水2330.90 3286.83 3122.60 2653.96 4064.57 3868.41 3351.50 5968.99 5644.30 4982.35 地下水345.43 374.40 355.67 302.33 561.85 571.95 574.76 1369.73 1378.84 1318.23 其它17.61 21.34 12.80 10.88 136.53 84.44 122.25 366.43 296.76 248.80 小计2693.94 3682.56 3491.07 2967.17 4762.96 4524.81 4048.51 7705.16 7319.90 6549.38 白水江区地表水925.32 1304.80 1239.61 1053.57 1613.55 1535.68 1330.48 2369.57 2240.67 1977.89 地下水137.13 148.63 141.19 120.02 223.04 227.05 228.17 543.76 547.37 523.31 其它6.99 8.47 5.08 4.32 54.20 33.52 48.53 145.47 117.81 98.77 小计1069.44 1461.90 1385.88 1177.91 1890.80 1796.26 1607.18 3058.79 2905.85 2599.97 南部高原区地表水1323.98 1866.96 1773.67 1507.48 2308.73 2197.31 1903.69 3390.46 3206.03 2830.04 地下水196.21 212.66 202.03 171.73 319.14 324.88 326.47 778.02 783.20 748.77 其它10.00 12.12 7.27 6.18 77.55 47.97 69.44 208.14 168.56 141.32 小计1530.19 2091.74 1982.97 1685.39 2705.42 2570.15 2299.61 4376.62 4157.79 3720.13 中部山原阴湿区地表水1089.92 1536.91 1460.12 1240.99 1900.58 1808.86 1567.15 2791.08 2639.26 2329.73 地下水161.52 175.07 166.31 141.37 262.72 267.44 268.76 640.48 644.74 616.40 其它8.23 9.98 5.99 5.09 63.84 39.49 57.17 171.34 138.76 116.34 小计1259.68 1721.96 1632.41 1387.44 2227.15 2115.79 1893.07 3602.91 3422.76 3062.47 全县地表水5670.13 7995.50 7596.00 6456.00 9887.44 9410.27 8152.83 14520.11 13730.26 12120.01 地下水840.28 910.76 865.20 735.44 1366.76 1391.32 1398.15 3331.99 3354.15 3206.72 其它42.84 51.90 31.14 26.47 332.12 205.42 297.39 891.38 721.90 605.23 小计6553.25 8958.16 8492.34 7217.91 11586.32 11007.00 9848.37 18743.48 17806.31 15931.96 由上表可见,中期年主要是挖潜配套、建设中型水库双河水库、小塘坝、开发小二型水库等,新建引水渠、地下水取水工程,水量增加不多,“十二.五”期间计划新建中型松林水库、小(1)型、小(2)型水库及水池、地窖,到2020年,增加9370万m3水量,尽管如此,我县的水资源利用率还是很低的。3.1.2土地资源(1)土地资源总量彝良县国土总面积2796km2,其中洛泽河蓄引区占25.85%、白水江蓄引区占15.69%、南部高原蓄引区占27.87%、中部山原阴湿区占30.59%。彝良县土地资源可利用量360.6381万亩,包含耕地、林地、牧草地、园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和其他用地。彝良县土地资源可利用量与潜力预测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