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走月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2019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走月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2019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走月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2019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走月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2019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走月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走月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文本分析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文章情景交融,描绘了一幅如诗、如梦、如世外桃源般的画卷: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啊走,走过村头,走过大道和小路,走过小溪和水塘,走过溪岸和拱桥,走过果园和菜地虫鸣、鸟飞、溪流、人语,一切的一切无不充盈着欢乐、幸福、温馨、甜美之情。教学本篇课文,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将朗读与想象相结合,透过文字想象画面,感受画面的境界,体会画面中蕴含的情感,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本文的语言精妙、别致,富有诗意,教学中还需着力引导学生加以品味,学会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理解、品析语言,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鹅、卵、俗”等7个生字,会写“淘、牵、填”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背诵第4自然段。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散文的韵味;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以及“我”的幸福与快乐,激发热爱父母、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1.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2.调动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细心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教学难点1.充分调动生活体验,发挥想象,让画面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让情感在阅读中体悟、升华。2.抓住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鹅、卵、俗”等7个生字,会写“淘、牵、填”等13个生字。2.通过多种途径,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摘抄、积累文中优美、生动的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教学重点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学会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2.朗读并背诵课文,在读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展示课件月夜图,并配以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设想自己处于那样的意境中。导语:秋天一个曼妙的月夜,一个小朋友和妈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散步。那夜的月色多好啊!妈妈讲的故事多动听啊!小朋友被深深地陶醉了。同学们,你们有过和亲人在月下漫步、闲聊的经历吗?当时你的内心有怎样的感受?回忆当时的情境,和同学分享你童年的乐趣吧!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和家人在月光下的趣事。生1:我小时候,每到夏天的夜晚,我都会和妈妈坐在阳台上欣赏明媚的月色。妈妈给我讲她小时候在乡下和伙伴们在田野捉蛐蛐的趣事,让我感到特别快乐。生2:有月亮的夜晚,我有时会和爸爸去广场上散步。我们对着明月吟诵诗词,爸爸丰富的诗词积累真是让我惊叹不已。3.教师简单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小结:看来,同学们在月光下的趣事真不少啊!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满满的回忆走进课文,和作者一起体会童年的无限乐趣吧!4.教师板书课题,理解课题。(板书:走月亮)明确:走月亮是我国南方的传统民俗之一。中秋夜,妇女结伴在月下游玩,或互相走访,或举行文艺活动。课文以此为题,揭示了文章的核心内容。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作者及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多媒体出示与云南有关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云南的美丽风光。吴然 原名吴兴然。1946年生,云南宣威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1973年在云南日报发表他的第一篇儿童文学作品海花。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致力于儿童散文和散文诗的创作,出版有歌溪天使的花房风雨集珍珠雨小鸟在歌唱樱花信铁门与锁等。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以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多项大奖。洱海 位于云南大理郊区,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洱海是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洱海月”之所在。据说因形状像一个耳朵而取名为“洱海”。洱海水质优良,水产资源丰富,同时也是一个有着旖旎风光的风景区。点苍山 苍山,又名点苍山,因其山色苍翠、山顶点白而得名。它是云岭山脉南端的主峰,由十九座山峰由北而南组成。苍山十九峰,巍峨雄壮,与秀丽的洱海风光形成强烈的对照。山顶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人称“苍山雪”。经夏不消的苍山雪,是素负盛名的“风花雪月”之最。2.学生听音频朗读,学习朗读的技巧,注意朗读中语气、节奏的变化。3.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4.教师检测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1)教师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相机纠正字音,引导学生识记生字。会写的字:淘(to)洗 牵(qin)着 鹅() 卵(lun)石 填(tin)上 庄(zhun) 稼(ji) 风 俗(s) 跃(yu)出 葡(p) 萄(to) 稻(do)田 成熟(sh)会认的字:稻 穗(su) 镀(d)亮 闪闪 烁(shu) 烁(shu)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圈画出重点词语。2.同学们自由分组,交流圈画内容。教师结合交流情况,点拨理解重点词语。(1)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预设:播放溪水流动的动态图,引导学生想象山草、野花香味弥漫和月光照耀溪水的情景,进而体会“流着”这个词语在句子中的妙用。(2)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预设:出示凹凸不平的山路的图片,使学生直观地感受什么是“坑坑洼洼”,并引导学生联想其他“坑坑洼洼”的事物,如风化的石头、腐烂的木板等。(3)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预设:这个词语对学生来说比较生僻,可引导学生通过查词典理解其含义。“汩汩”是拟声词,形容水流动的声音。要重点引导学生学会“汩”这个字,注意它和“汨()”的区别。3.指导词语归类。AABB式:坑坑洼洼闪闪烁烁急急忙忙严严实实郁郁苍苍家家户户ABCC式:月光闪闪月影团团白发苍苍怒气冲冲风尘仆仆仪表堂堂4.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并出示要思考的问题。阅读与思考:A.“走月亮”是什么意思?(在月光下漫步)B.课文中写了哪些人走月亮?(“我”和阿妈)C.课文中的人物在哪里走月亮?(溪边、田埂上)D.人物走月亮时看到了什么?(溪水、鹅卵石、小水塘、庄稼、秋虫、夜鸟等)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月景图?(如诗、如梦、如世外桃源般的月景图)预设:引导学生整体阅读课文,从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再回答问题。E.出示课件,填空并齐读:秋天的夜晚,我和阿妈。我们走过,走过,走过,走过月夜的风景真美啊!预设:以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2)合作与交流。给各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小组合作,划分课文的层次,并交流为什么这样划分,归纳出每一层次的大意。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我”和阿妈在小路上走月亮。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写“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写“我”和阿妈在田埂上走月亮。第四部分(第89自然段):写走月亮带给“我”的美好感受。划分理由:第一部分:介绍课文的写作要素。第二、三部分:按地点划分,描写“我”和阿妈所见的不同景象。第四部分:从客观所见到主观体验。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过渡:秋天的夜晚,明月朗照,一个小孩和妈妈在月光下漫步。他们走过小溪,走过田埂,欣赏卵石,嗅着花香,一切是多么美好、惬意。作者是如何具体展现走月亮的美的?从中表现出怎样的情意?下节课上我们再深入到课文中去探究了解。小结:今天这堂课上,我们主要学习了生字新词,了解了生字书写时易犯的错误,还朗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划分了文章的层次。大家的表现都很不错,_(示例:_在书写生字时特别注意笔画顺序,十分细心;_用顺口溜让我们记住了生字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