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基于VB的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VB的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VB的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VB的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VB的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abstracti摘 要ii第一章 绪论1一、研究背景1(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1(二)国内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现状1(三)企业人事管理的现状2二、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3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3四、开发工具简介4(一)visual basic简介4(二)ado 数据库访问技术4(三)sql server20006五、可行性研究6(一)技术可行性6(二)经济可行性7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8一、需求分析目标8二、需求分析的原则8三、需求分析的一般步骤8四、系统业务流程分析9(一)业务流程图使用的基本符号9(二)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图9(三)员工基本信息管理业务流程图10(四)员工考勤信息业务流程图11(五)工资信息管理业务流程图11五、系统数据流图分析12(一)数据流程图图形符号12(二)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数据流程图12(三)数据流图13六、系统功能提出13七、数据字典14第三章 数据库设计15一、数据库设计概述15(一)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性原则15(二)数据库设计的步骤15二、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15(一)概念模型15(二)e-r图16(三)系统e-r图的设计16三、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18第四章 系统详细设计22一、系统总体设计目标22二、系统功能描述22三、总体功能模块设计:功能层次图23四、系统流程分析24五、系统界面设计24(一)登录窗口24(二)主窗口设计26(三)员工基本信息管理窗口27(四)员工考勤信息管理界面28六、系统出错处理29(一)出错提示信息29(二)系统补救措施29第五章 系统测试31一、系统测试的目标31二、测试的原则31三、测试的方案31四、系统测试过程32第六章 结束语33一、课题工作总结33二、本系统在今后要完善的工作33三、心得体会33致 谢35参考文献36附录1数据字典设计38附录2 测试报告41测试方法41测试用例41用户登录测试41员工基本信息添加42 abstract abstract the fortune must to be executed by someone in the final analysis to any other enterprises, and that it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companys management that the personal of enterprises is managed. increasing with nowadays enterprises personnels quantity, the salary managements of enterprises become more and more complicated too, if it can be realized the automation of management of the salary, it will undoubtedly bring to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of enterprises very big and convenient. but how effectively to implement the great management to the all people of the whole enterprise , how to count 、layout、analysis、forecast the enterprise constitutes circs and developing current. base on the result of the analytic establish correspond personnel policy, so this work become more and more complicated and too, in the early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if it can be realized the automation of management of the salary, it will undoubtedly bring to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of enterprises very big and convenient.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is an old activity, while the means of managing is developing during all the time: from handwork to computer technology; from flat file to relational object database; from single computer mode to client/server mode, the technology for management is more developed, more scientific and more objective. meanwhile, in this instance developing this management system become more necessary. the developing background of this thesis has based on the personne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ubsystem of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building. discuss the management system concept、construct and keystone and method of the developing system. this management systems function as follows:the base information of the personnel record、amend、query、delete,the check on work attendance information record、query、delete、amend, the appraise information record、 amend、 delete and query, and system management. for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providing information referring、information searching and information saving service. so we can realize satisfy the modern enterprisedemanding. also this paper instruct the enterprise personnel information managements building background、the basic brief introduction of visual basic 6.0 and the sql server2000.keywords: enterprise personne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visual basic 6.0 sqlserver2000摘 要企业人事信息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人员数量也不断增加、分工的不断细化、各个行业间联系的不断密切,对人事管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如何管理好企业内部员工的信息,对员工实施高效的宏观管理,对企事业单位的人员构成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统计、规划、分析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人事政策,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早期的人工方式的人事管理系统已不合适现代企业公司的发展,实现企业人事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首选。本文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人事信息管理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为目标,利用软件工程中系统开发的原理和方法,详细论述了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的开发及测试过程。系统以visual bacis6.0为开发工具,以sql server 2000为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了以员工信息管理,考勤信息管理、评价管理、工资管理及综合查询模块为主要功能的系统开发。为企业人事管理提供信息咨询,信息检索,信息存取等服务,系统的实施基本上能够满足现代企业对人事管理的需要,为提高企业人事管理效率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手段。关键词:人事管理系统, visual basic 6.0, sqlserver2000 1 绪论 第一章 绪论一、研究背景(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起源很早。早在20世纪30年代,柏德就强调了决策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50年代,西蒙提出了依赖信息和决策的管理概念、维纳发表了控制论和管理的论述,以及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发展是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应用、发展紧密相关的。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管理信息系统也得到了飞跃。其发展过程大致分为如下的3个阶段: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system, edps)电子数据处理系统是数据处理的计算机化。通过计算机的高速运算和处理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这是管理信息系统的雏形。2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mis)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产生了管理信息系统,20世纪70年代以来管理信息系统逐渐发展、成熟起来,表现出高度集中、定量化科学管理两大特点。管理信息系统以中心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为重要标志,采用分布式处理方式,把组织内部的各级管理结合起来,克服地理、时间上的界限完成必要的信息管理工作,辅助决策者进行决策工作。3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dss)早期的mis只能提供大量的报告,其中真正对用户有用的信息很少。决策支持系统,即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帮助决策者找到可能的答案,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管理技术的更新和发展,以及mis和dss自身的理论发展,mis和dss又有了新的变化。总之,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理论的更新,管理信息系统在未来将会有更大的进步和发展。(二)国内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现状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是我国企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国目前共有各类企业800万家,这些企业在近20年来,在不同程度上都遇到了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问题。80年代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就一直非常重视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国家有关部门曾重点扶持过一批国有大企业的信息化工程,并以它们为样板在全国制造业企业中推广过cims。90年代后,随着微型计算机、互连网等迅速普及,计算机技术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企业信息化进一步为人们所重视。1995年以后,我国企业信息化走向了以mis为主的道路,许多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被广大的企业所采用。在每一个大型的企业中都有自己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因为随着企业员工的不断增长,信息管理的复杂度也在明显的增加,一些调查说明,在很多的企业在使用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后,人事管理工作变得比较简单,只要对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一些简单的培训都能实现这种操作。(三)企业人事管理的现状人事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当今企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分工的不断细化、各行业间联系的不断密切。对人事管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实现人事管理自动化,无疑将带来高效率的企业管理。人员是企业生存的主要元素,人员的增减、变动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运作,企业每天都要涉及到人员管理工作的问题。企业员工越多、分工越细、联系越密,所要做的统计工作就越多,人事管理的难度就越大。传统的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人事管理采用人工方式,记录量大,易出错。人事管理系统就是用电脑代替大量的人工记录,完成众多信息的处理,方便、准确度高,且可以长期保存。旧式的用纸介质材料来记录的人工管理方式已不合适现代企业公司的发展了,实现人事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将成为现代公司管理人员的首选。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人事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手于工商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人事劳资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最初的人事管理采用人工方式,记录量大,易出错。人事管理系统就是用电脑代替大量的人工记录,完成众多信息的处理,方便、准确度高,且可以长期保存。旧式的用纸材料来记录的人工管理方式已不合适现代企业公司的发展了,实现人事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将成为现代公司管理人员的首选。在企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在充分肯定这些已经取得的成果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一些普遍性的问题。首先是过去10年左右,我国企业信息系统建设虽然轰轰烈烈地发展,但其成功率究竟如何?根据广东省信息中心和信息协会对335家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的企业的调查,有52.24%的企业认为本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成效一般;认为不理想的有21.79%;认为效果非常好的只有9.55%。根据研究还发现:一些企业已经投入使用的模块,实际中并未发挥作用,它只是针对若干局部系统,或者特定类型的产品的试运行。运行最好的为库存管理模块,原因主要是库存与其它部门间的相互影响较小。其次,信息录入、修改、查询及员工信息模块也在部分企业得到较好的应用。但成本管理及预测模块等使用情况较差。根据另一次对300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中层管理者的调查发现,这些管理者工作的科室中,人均微机数量0.41台的占33%,其中人均微机数量达到1台以上的企业占37%。但是,这些企业中的计算机的97%是用来做文字处理工作,有1/2是用于浏览网页,甚至有1/5的计算机是经常用来玩游戏的。而大多数被调查者都认为:他们企业并没有实现信息化。这些调查和结果分析都说明了:我国企业目前虽然使用计算机已经比较普遍,但许多信息系统的应用情况却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本管理信息系统虽然能基本上满足用户的需求,但是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对于员工的基本信息的管理不是很完善,用户管理的权限没有设置,各个数据库中的表没有设置主键。二、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综上所述,传统的手工方式的企业人事管理流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弊端。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使传统意义上的人事管理的形式和内涵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现在,电脑、扫描仪和打印机等,已基本取代了旧的办公用具。所有信息都表明: 现代的企业管理迫切需要一个支持人事的信息平台; 一个协同管理的平台是必不可少的; 企业需要一个不断进行技术交流和培训的系统。基于上述分析,引入现代管理的思想,建立一套面向企业单位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系统的创建与实施可以为企业管理人事管理的系统化、自动化和规范化提供有效的支持手段。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创建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实现系统管理,员工基本信息管理、考勤管理、员工评价信息、员工工资管理等主要功能。 系统设计的目标是:从操作简便、界面友好、灵活、实用、安全的要求出发,完成人事、工资管理的全过程。 四、开发工具简介(一)visual basic简介visual basic是一种可视化的、面对对象和采用事件驱动方式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工具,可用于开发windows环境下的各类应用程序。它简单易学、效率高,且功能强大。在visual basic环境下,利用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新颖易用的可视化设计工具,使用windows内部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函数,以及动态链接库(dll)、动态数据交换(dde)、对象的链接与嵌入(ole)、开放式数据访问(odbc)等技术,可以高效、快速地开发出windows环境下功能强大、图形界面丰富的应用软件系统。visual basic具有强大的数据库管理功能,利用数据控件和数据库管理窗口,可以直接建立或处理microsoft access格式的数据库,并提供强大的数据存储和检索功能。同时,visual basic还能直接编辑和访问其他外部数据库,如dbase,foxpro,paradox等,这些数据库格式都可以用visual basic编辑和处理。visual basic提供开放式数据连接,即odbc功能,可通过直接访问或建立连接的方式使用并操作后台大型网络数据库,如sql server,oracle等。在应用程序中,可以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数据标准,直接访问服务器上的数据库,并提供了简单的面向对象的库操作指令和多用户数据库访问的加锁机制和网络数据库的sql的编程技术,为单机上运行的数据库提供了sql网络接口,以便在分布式环境中快速而有效地实现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方案。(二)ado 数据库访问技术visual basic使用的数据访问技术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图1.1 数据库访问示意图fig 1.1ado是微软公司最新的数据访问技术。它被设计用来同新数据访问层ole db provider一起协同工作,以提供通用数据访问,ole db是一个底层的数据访问接口,用它可以访问各种数据源。ado data控件使用microsoft activex 数据对象(ado)来快速建立数据绑定的控件和数据提供者之间连接。ado数据模型提供执行以下操作的方法:(1) 连接到数据源;(2) 指定访问数据源的命令,同时可带变量参数或优化执行。通常涉及ado的command对象;(3) 执行命令,例如一个select脚本;(4) 如果这个命令使数据按表中行的形式返回(例如select命令),则将这些行存储在易于检查、操作或更改的缓存中;(5) 适当情况下,可以把行的更改内容写或数据库中,更新数据源;(6) 提供常规方法检测错误(错误通常由建立连接或执行命令造成),涉及ado的error 对象。ado编程模型是由以下8个对象组成的:连接对象,命令对象,参数对象,记录集对象,字段对象,错误对象,属性对象和集合对象。ado提供“集合”,这是一种可方便地包含其他特殊类型对象的对象类型。使用集合方法可按名称(文本字符串)或序号(整型数)对集合中的对象进行检索。他主要提供4种类型的集合:(1)、connection对象具有errors集合,包含为响应与数据源有关的单一错误而创建的所有errors对象;(2)、command对象具有parameters集合,包含应用于command对象的所有parameter对象;(3)、record set对象具有fields集合,包含所有定义record set对象列的field对象;(4)、此外,connection、command、record set和field对象都具有properties集合。它包含所有属于各个包含对象的property对象。ado支持两种事件:(1)、connection events 当连接中的事务开始、被提交或被回卷时,当command执行时,和当connection开始或结束时产生的事件;(2)、record set events 当在record set对象的行中进行定位,更改记录集行中的字段,更改记录集中的行,或在整个记录集中进行更改时,所产生的用于报告数据检索进程的事件。(三)sql server2000sql server 2000系统是一个先进的面向新世纪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引入了大量先进的数据库技术,代表了未来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为各种用户提供完整的数据库应用解决方案。除了其关系型系统的内核之外,它的分布式查询处理、强大的触发器功能、方便的数据发布等特点,使它充满着未来数据库技术的气息。sql server2000的特点如下:(1)易用性,它拥有微软产品的一贯特性,简单易用。(2)可伸缩性,它使用的是动态数据库,当用户的数据超过原先申请的大小时,数据库文件可自动扩大,直到占满整个磁盘空间。(3)集成性,它已经与windows 2000 以上的操作系统紧密结合,能够提供更加有效的安全性。五、可行性研究(一) 技术可行性本系统所采用的软硬件平台具体要求如下:硬件:处理器:英特尔 赛扬d325主板:双敏 up4pen pro.显卡、声卡:盈通gf4mx4000, 内存:256 mb ddr333硬盘:st40g/7200, 鼠标、键盘:三联光电套, 显示器:三星788df软件: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microsoft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采用visual basic作为开发工具。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软件开发人员能够熟练地使用上述开发工具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并使之投入使用。技术上完全可行。(二) 经济可行性系统未运行之前,初期投资比较大,花费相对而言比较多。各部门必须配置电脑、服务器、打印机、传真机及相关的网络设备,但是在整个系统投入运行之后,因为现在计算机已经普及了,相关的人员培训费可以减少很多。而同时又减少了数据的流通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各项数据的准确性,避免了工作人员的流动造成的收据丢失等问题。因此,从长远的收益来看,经济上完全可行。基于以上分析,系统实现是可行的。47 2 系统需求分析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指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中系统详细调查阶段的各项活动和方法。一、需求分析目标需求分析的目标:按照系统规划原则在业务系统项目的范围内,具体明确系统开发的目标和用户的信息要求。通过对现行系统的管理水平、原始数据的精确程度、规章制度是否齐全和切实可行、各级领导对开发新的管理系统是否有比较清楚地认识和积极的态度、部门级别中是否能够抽调出比较精通本行业管理业务并且对本单位存在问题有深刻理解的相关人员等内容的详细调查,从而获得软件开发的基础,确定总体设计的限制条件,确认软件测试的具体要求,定义详细的功能模块,以求达到协助系统开发的根本目的。二、需求分析的原则需求分析的基本原则是:(1)需要能够表达和理解问题的信息域和功能域;(2)要能以层次化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分解和不断细化;(3)要给出系统的逻辑视图和物理视图。三、需求分析的一般步骤 需求分析分为问题分析,需求描述,需求评审等几个步骤。首先进行问题分析。在该阶段,分析人员通过对问题以及环境的理解、分析和综合,清除用户需求的模糊性、歧义性和不一致性,并在用户的帮助下对互相冲突的要求进行折中,并为原始问题及其软件解建立模型。它是形成需求规格说明、进行软件设计的与实现的主要基础,例如面向数据流的分析方法、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以及面向数据的分析方法都属于需求建模方法。接着进入需求描述阶段,以需求模型为基础,考虑到问题的软件可解性,生成规格说明和初步的用户手册。在需求评审阶段,分析人员要在用户和软件设计人员的配合下对自己生成的需求规格说明和初步的规格说明进行符合,以确保软件需求的全面性、精确性和一致性,并使用户和软件设计人员对需求规格说明以及用户手册的理解达成一致。总结需求分析的步骤为:(1) 通过对现实环境的调查研究,获得当前系统的具体模型;(2) 去掉具体模型中的非本质因素,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3) 分析当前系统与目标系统的差别、建立目标的逻辑模型;(4) 对目标进行完善和补充,并写出完整的需求说明;(5) 对需求说明进行复审,直到确认文档齐全,并且符合用户的全部需求为止。在本系统中需求分析的基本步骤也是按照以上三个阶段进行的。在任何的需求分析的一般步骤都必须遵守以上的步骤。四、系统业务流程分析(一)业务流程图使用的基本符号业务流程图使用的符号如图2.1所示。(1) 业务处理的部门或单位。它表达了某项业务参与的人或物。(2) 数据存储或文档,也是一种数据的载体,但这个数据是作为档案来保存的。(3) 业务数据流动及方向,它表达了业务数据的流动方向,这个方向用单箭头表示。(4) 各类文档、数据,它表明了数据的载体。(5) 业务功能描述,表明了业务处理功能,一般用一个简单的祈使句表示。 fig 2.1(二)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图 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图是对整个系统的职能的总体描述。根据对整体系统的一个了解和分析得出了以下的业务流程图。如图2.2所示: 图2.2 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总体业务流程图fig 2.2(三)员工基本信息管理业务流程图员工基本信息管理业务流程图是整个系统的一个职能域,是企业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业务流程的具体如2.3图所示。图2.3 员工基本信息业务流程图fig 2.3(四)员工考勤信息业务流程图 员工考勤信息是本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他主要是针对员工的考勤信息的一个管理,通过对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考勤分析后得出了以下的关于考勤信息的业务流程图,具体如2.4图所示。 图2.4 员工考勤信息业务流程图fig 2.4(五)工资信息管理业务流程图 工资管理系统主要是对员工工资的管理,根据对员工工资的管理分析得出了以下的员工工资的业务流程图,如图2.5所示。 图2.5 员工工资业务流程图fig 2.5五、系统数据流图分析(一)数据流程图图形符号 在数据流程图所涉及到的一个主要符号用以下的图2.6来表示。数据来源和数据输出都可以用圆形表示。在本系统中主要是用的圆形。 图2.6 数据流图相关符号表示fig 2.6(二)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数据流程图 为了便于理解本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了以下的系统软件流程图。如图2.7所示。 图2.7 系统软件数据流程图 fig 2.7(三)数据流图 根据以上的业务流程图的分析和对整个系统的一个了解,得出了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流图。如图2.8所示。 图2.8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流程图 fig 2.8六、系统功能提出根据详细的需求分析,明确系统功能如下: (1) 员工基本信息管理:主要完成职工基本信息的管理,如员工基本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 (2) 员工考勤信息管理:主要完成职工考勤信息的管理,管理员工基本信息的考勤添加、修改、删除和考勤信息的查询; (3) 员工评价信息管理:主要完成员工评价信息的管理,管理员工基本工作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 (4) 员工工资信息管理:主要完成员工工资信息的管理,主要是进行员工工资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5) 数据库管理部分:主要完成数据库的管理与维护;(6) 系统管理部分:主要是完成用户的添加、密码信息的修改等。七、数据字典数据字典是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它是进行详细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后所获得的主要成果。 数据字典通常包括以下5个部分: (1)、数据项。数据项是不可再分的数据单位。 (2)、数据结构。数据结构反映了数据之间的组合关系。一个数据结构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也可以由若干个数据结构组成,或由若干数据项和数据结构混合组成。 (3)、数据流。数据流是数据结构在系统内传输的路径。 (4)、数据存储。数据存储是数据及其结构停留或保存的地方,也是数据流的来源和去向之一。 (5)、处理过程。处理过程的具体处理逻辑一般用判定表或判定树来描述。 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库中数据的描述,即对元数据的描述。数据字典是在需求分析阶段建立,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不断修改、充实、完善的。 针对本系统,通过员工管理内容和过程分析,设计的数据项和数据结构见附录1数据字典设计所示。 3 数据库设计 第三章 数据库设计一、数据库设计概述数据库设计是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技术,是信息系统开发和建设中的核心技术,具体说,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需求。合理的数据库结构设计可以提高数据存储的效率,保证数据的完整和一致。另外,合理的数据库结构将非常有利于程序的实现。(一)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性原则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性原则如下所示:第一个基本规则:对于每一个要存储其信息的实体(或事物),我们都应该给他一个自己的表; 第二个处理规则了:如果你需要在一个列中存储多个值,那证明你的设计可能是有缺陷的。简单的数据关系: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在数据库的设计中:要做到数据规范化、完整性、数据冗于和规范实例化。(二)数据库设计的步骤 数据库设计分五个阶段:1 规划;2 需求分析;3 概念结构设计;4 逻辑结构设计;5 数据库物理设计。二、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数据库概念设计的目标就是要产生反映企业组织信息需求的数据库概念结构,即概念模型。 (一)概念模型概念模式是独立与数据库逻辑结构,独立与支持数据库的dbms,不依赖于计算机系统的。概念模型是表达概念设计结果的工具。它应该能够真实、充分地反映现实世界中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应该简洁、明晰、独立于机器,容易理解,方便数据库设计人员和应用人员进行交流;应该易于变动,便于修改;应该很容易向关系、层次或网状等各种数据模型转变,方便地导出与dbms有关的逻辑模型。从而使概念模型成为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过渡的中间层次。概念模型有很多模型,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实体联系模型”(entity relationship model),即使用e-r图来描述某一组织的概念模型。(二)e-r图e-r模型是指直接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是一种描述静态数据结构的概念模型。它的主要成分是实体、联系和属性。可利用e-r模型进行数据库概念设计。e-r图是直观表示概念模型的工具,再图中有四个基本成分如图4.2:1、矩 形 框:表示实体类型(考虑问题的对象);2、菱 形 框:表示联系类型(实体间的联系);3、椭圆形框:表示实体类型和联系类型的属性;4、直线:联系类型与涉及的实体类型之间以直线连接,并在直线部标上联系的种类(1:1,1:n,m:n)。具体图示如下: 图3.2 实体e-r图符号表示 fig 3.2(三)系统e-r图的设计本系统中所规划的实体主要有:员工基本信息实体、员工考勤信息实体、员工工作评价信息实体、员工工资信息实体。具体的描述e-r图如下所示:(1)、员工基本信息实体e-r图,如图所示: 图3.3 员工基本信息实体e-r图 fig 3.3(2)、员工考勤信息实体e-r图,如图所示:图3.4 员工考勤信息实体e-r图fig 3.4(3)、员工工作评价的信息实体e-r图,如图所示: 图3.5 员工工作评价信息实体e-r图fig3.5 (4)、员工工资信息实体e-r图,如图所示:图3.6 员工工资信息实体e-r图fig 3.6(5)、实体与试题之间的关系e-r图,如下图所示: 图3.7 实体间e-r图fig 3.7三、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的任务是把概念结构设计阶段设计完毕的基本er图转化为与选用的具体机器上的dbms产品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相符的逻辑结构(包括数据库模式和外模式)。这些模式在功能性、完整性和一致性约束及数据库的可扩充性等方面应满足用户的各种要求。er图型关系模型的转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实体和实体间的关系转化为关系模式,如何确定这些关系模式的属性和代码。现在需要将前面的数据库概念结构化sql server2000数据库系统所支持的实际数据模型,也就是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中各个表的设计结果如下面表格所示,每个表格就是数据库中的一个表,而在实际的数据表的设计中也多了几个表,可以在数据库设计中看到,下面为在数据库中能运用到的几个主要表。(1) 员工基本情况表表1、manrecord员工基本信息表列名数据类型可否为空说明ygidvarcharnot null编号ygnamevarcharnot null姓名ygdeptvarcharnull部门ygsexvarcharnull性别ygbirthdaydatetimenull生日ygplacevarcharnull籍贯yglevelvarcharnull学历ygspecialvarcharnull专业ygdate1datetimenull参加工作时间ygdate2datetimenull入党时间ygbusivarcharnull职称ygdate3varcharnull职称时间ygstatusdatetimenull原身份ygofficevarcharnull原工作单位ygdutyvarcharnull原职务ygdate4varcharnull进入公司时间ygdate5datetime null起薪时间ygdate6datetimenull调入时间ygnovarcharnull档号ygremark1textnull备注(2) 员工考勤信息表表2、checkin员工考勤信息表格列名数据类型可否为空说明kqidvarcharnot null编号kanamevarcharnot null姓名kqdatedatetimenot null日期kqdaysnumericnot null本月天数kqrdaynumericnull公休假天数kqtdaynumericnot null应出勤天数kqworknumericnot null出勤kqabsentnumericnull旷工kqrestnumericnull年休kqleavenumericnull请假kqlatenumericnull迟到kqearlynumericnull早退kqforgetnumericnull忘订卡kqover1numericnull节假日加班kqover2numericnull其他加班kqfillnumericnull补休天数kqgonumericnull出差工地天数kqpaynumericnull加班费kqdeductnumericnull扣考核kqothervarcharnull其他kqremarktextnull备注(3) 员工工作评价信息表表3 manappraise员工工作评价信息表列名数据类型可否为空说明pjdeptvarcharnot null部门pjnamevarcharnot null姓名pjnonumericnot nullidpjidnumericnot null编号pjdatenumericnot null时间pjresultnumericnull工作业绩pjpositionnumericnull工作态度pjlevelnumericnull业务水平pjremarknumericnull备注pjother1numericnull其他1pjother2datetimenull其他2(4) 员工工资信息表表4、pay员工工资信息表格列名数据类型可否为空说明gzidvarcharnot null编号gznamevarcharnot null姓名gzbasenumericnot null底薪gzallnumericnull补贴gzbonusnumericnull奖金gzpaynumericnull加班gzdeductnumericnull扣考核gzagenumericnull代扣养老金gzmedicalnumericnull代扣医疗保险gzhouse1numericnull代扣住房公积金gztotalnumericnull税前小计gzdutynumericnull所得税gzhouse2numericnull房帖gzhouse3numericnull房租gzlaboragenumericnot null实发工资gzdatedatetimenot null时间 4 系统详细设计 第四章 系统详细设计一、系统总体设计目标根据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化的迫切需要,按着总体规划、集中实施的原则,考虑到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及数据的安全性和一致性要求,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坚持开放性和标准化的原则,以整个系统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扩展性和灵活性为设计目标,主要完成人员基本信息的管理、员工工作评价的管理、员工考勤信息的管理、员工工资的管理和系统拥护的管理。二、系统功能描述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是实现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应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内容:1员工信息管理实现对员工的基本信息的管理,如员工资本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员工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员工编号、姓名、所在部门、生日籍贯等员工基本情况的一个信息的录入查询修改以及删除。2考勤信息管理包括正常出勤、异常出勤和加班处理3个功能模块。正常出勤是对员工的迟到和早退进行管理,同时能够查询人员信息,并对查询的人员信息进行添加。异常出勤是对员工的病假和事假进行管理。加班处理包括加班管理、人员信息和加班费率设置3部分。主要对员工的加班进行管理。对员工的加班费用进行汇总统计,为后续的功能模块提供数据。3工资管理包括工资汇总、数据输入(可变动数据)、工资分配和工资查询4个功能模块。工资汇总是由系统自动进行,每月进行一次,该功能主要实现对员工的基本工资、福利、考勤进行汇总,为后续功能提供服务。数据输入主要是处理某员工的月度奖金和其他应扣、应发的数据。工资分配是对工资进行分配处理,记录工资的历史记录便于以后查询。工资查询功能主要实现按员工基本信息、部门信息和部门汇总进行查询、统计工资的详细信息。4评价信息管理主要是员工的奖罚管理,其主要功能是添加员工奖罚信息、如员工编号奖罚类别、记录人员记录时间和备注等信息;删除员工的奖罚信息查看员工奖罚信息。5系统管理主要是对用户和密码的管理。包括:添加系统用户信息,如用户名、密码和用户类型等信息;修改系统用户信息,如密码和用户类型等信息;删除系统用户信息;查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