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移动通信基础课程,杨武 MOBILEEmail:,欧洲“惠更斯”号探测器成功登陆土卫六,主 要 内 容,一、移动通信技术发展 二、GSM网络基础理论 三、理论联系实际,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历程,执行,客户,创新,3G的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第一代移动通信,第二代移动通信,80年代末90年代初,第二代出现,第一代还在大规模发展,主要情况第一代通信制式繁多,第二代只实现了区域制式的统一。,需要真正意义的全球覆盖,提供带宽更宽,更灵活的业务,在不同网络无缝漫游,IMT-2000概念的提出,目的,措施,为取代第一代和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名称含义,ITU提出了FPLMTS(未来公共陆地移动通信系统),全球具有统一的频段和全球的无缝漫游。,该系统主频段位于2GHZ附近,命名为IMT-2000,即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欧洲为主的3GPP,GSM核心网,以美国为主的3GPP2,IS-41为核心网,3G演进中的几大组织,负责融合多载波的CDMA模式,负责融合直接序列扩频和TDD的 CDMA模式,CDMA2000,WCDMA、TD-SCDMA,多址接入技术,频率,时间,功率,FDMA,TDMA,CDMA,频率,时间,时间,频率,功率,功率,Channel code 1,Channel code 2,Channel code N,CDMA的类比,Je parle francais,Ich spreche deutsch,I speak english,我说中文!,联合国的鸡尾酒会,全球3G频率规划,ITU为3G规划的频率及各国使用、分配情况,中国3G频段分配情况,1. 主要工作频段: 频分双工(FDD)方式:1920-1980 MHz / 2110-2170 MHz; 时分双工(TDD)方式:1880-1920MHz、2010-2025 MHz。 2. 补充工作频段 频分双工(FDD)方式:1755-1785 MHz / 1850-1880 MHz; 时分双工(TDD)方式:2300-2400MHz,与无线电定位业务共用。 3.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工作频段:1980-2010 MHz / 2170-2200 MHz,1.1. GSM系统: 俗称全球通, 从90年代初中期开始, 国内广泛采用, 称为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现仍为最主要的移动通信系统, 拥有最大的用户群. GSM/EGSM 900Mhz; DCS1800Mhz (PCS1900Mhz 国内尚未开通此频段) 带宽: 200khz 数字技术: TDMA时分多址 / FDMA频分多址; 8时隙/载频 手机功率: 2W 低速数据: 9.6kpbs,GSM(2G)到UMTS(3G)的 技术发展和演进,1.2. GPRS系统(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大约从2000年左右开始在国内引入并商用. 称为2.5G. 该技术主要依附于GSM系统之上, 提供中等速率数据服务, 与话音业务无关. 理论最大数据率: 171.2kbps (8个时隙同时捆绑使用) 提供分组数据业务 目前手机一般支持不超过4下2上(时隙)的传输能力 (*因此实际数据速率是理论数据速率的一半),GSM(2G)到UMTS(3G)的 技术发展和演进,1.2. GPRS系统(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GPRS的编码方式Coding Scheme 1/2/3/4: CS1: 9.05Kbps CS2: 13.4Kbps CS3: 15.6Kbps CS4: 21.4Kbps,数据速率提高 抗干扰性能下降 覆盖范围减少,GSM(2G)到UMTS(3G)的 技术发展和演进,1.3. EDGE系统(Enhanced Data Rates for GSM Evolution): 是与GPRS平行发展的一种数据传输技术,也属于2.5G. 主要是在信号的调制方式上加以改进,以提高数据率. 依附于GSM系统之上 理论数据率可达473.6kbps 目前在国内开始有试验系统 在欧洲一些地区有商业应用 由于3G应用的推迟,国外一些公司和运营商已开始应用和提供EDGE的服务和设备.国内市场上已可看到支持EDGE的手机.,GSM(2G)到UMTS(3G)的 技术发展和演进,1.3. EDGE系统(Enhanced Data Rates for GSM Evolution): GSM采用GMSK调制方式, 数据速率相当于BPSK (二相相移键控) EDGE采用8PSK(8相相移键控)调制方式,数据速率 相当于3倍的GMSK速率 采用EDGE技术,基站的硬件和手机的硬件需要做相应的改动.但成本非常低.与3G设备相比,可忽略不计,GSM(2G)到UMTS(3G)的 技术发展和演进,GPRS与EDGE比较:,Coding,Scheme,Per Slot,user,throughpu,t (kbit/sec),8 Slot user,throughpu,t (kbit/sec),Modulation,GPRS,CS1,9.05,72.4,CS2,13.4,107.2,CS3,15.6,124.8,CS4,21.4,171.2,EDGE,MCS1,8.8,70.4,MCS2,11.2,89.6,MCS3,14.8,118.4,MCS4,17.6,140.8,MCS5,22.4,179.2,MCS6,29.6,236.8,MCS7,44.8,358.4,MCS8,54.4,435.2,MCS9,59.2,473.6,G,M,S,K,8,-,P,S,K,GMSK,GSM(2G)到UMTS(3G)的 技术发展和演进,1.3. EDGE系统(Enhanced Data Rates for GSM Evolution): EDGE基站支持全部9种编码方式,MCS1MCS9 EDGE手机可以有选择的支持MCS1MCS4(不必更改硬件); 也可以支持全部MCS1MCS9(必须更改硬件) EDGE的基站和手机也同时支持GPRS的CS1CS4,GSM(2G)到UMTS(3G)的 技术发展和演进,1.4. UMTS系统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有时也称为WCDMA宽带码分多址): 源于欧洲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可同时提供较高的数据和话音传输能力 空间接口技术采用WCDMA技术 带宽: 5Mhz, 码片速率: 3.84Mpcs WCDMA/FDMA (FDD频分双工 / TDD时分双工两种模式),GSM(2G)到UMTS(3G)的 技术发展和演进,1.4. UMTS系统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有时也称为WCDMA): 基站和扇区的区分采用GOLD CODE, 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全系统不需要GPS定时 系统和手机需要采用多种和多个不同的编码技术,技术实现相对复杂. 手机发射功率: 125250mW,GSM(2G)到UMTS(3G)的 技术发展和演进,1.4. UMTS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有时也称为WCDMA): 可采用正交可变扩谱系数编码OVSF(Orthogonal Variable Spreading Factor) ,每一个OVSF编码,可等效为通常意义上的一个业务信道 OVSF可用编码数量:最大下行链路OVSF512 最大上行链路OVSF256 话音容量: 采用AMR语音编码(EFR)时,一个5Mhz的载频内,同时通话数量为128,GSM(2G)到UMTS(3G)的 技术发展和演进,1.4. UMTS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有时也称为WCDMA): 数据率: 目前最大可达384kbps 理论上多路并行传送可达到2Mbps(6路并行传送) (* 目前在中国各个设备供应商的UMTS试验系统暂不支持2Mbps高速数据业务),GSM(2G)到UMTS(3G)的 技术发展和演进,1.5. 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高速数据下行分组接入) 今后UMTS数据传送技术的发展方向,最高速率可达10Mbps 14Mbps (目前还在设备研发阶段) 可实现真正的包交换数据传送业务. 用于下行链路方向 目前设备供应商都在研发相应的设备.,GSM(2G)到UMTS(3G)的 技术发展和演进,1.5. 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高速数据下行分组接入) 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采用多个扩谱系数SF=16的信道捆绑使用 捆绑数量越多,则数据传送能力越强 通常捆绑信道数量为5, 10, 15 用户之间的区分为时分方式,共享信道,GSM(2G)到UMTS(3G)的 技术发展和演进,1.6. GSM/GPRS/UMTS系统设备的发展和演进: GSM,BTS,BSC,MSC,PSTN,GSM(2G)到UMTS(3G)的 技术发展和演进,1.6. GSM/GPRS/UMTS系统设备的发展和演进: GSM + GPRS,GGSN,SGSN,PCU,Internet,GSM(2G)到UMTS(3G)的 技术发展和演进,1.6. GSM/GPRS/UMTS系统设备的发展和演进: GSM + GPRS + UMTS(Rel. 99),GGSN,SGSNu,PCU,Internet,RNC,NODE B,WCDMA,GSM(2G)到UMTS(3G)的 技术发展和演进,HSDPA,欧洲标准:,GSM,GPRS,EDGE,UMTS,GSM(2G)到UMTS(3G)的 技术发展和演进,2.1. 模拟系统: 即俗称大哥大, 90年代初国内广泛采用, 也称为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现已退出服务. TACS(UTACS,ETACS), 900Mhz 带宽: 25khz 模拟调频FM, FDMA频分多址 手机功率: 0.6W,IS-95(2G)到CDMA2000(3G) 的技术演进,2.2. CDMA IS-95系统: CDMA的第一个商用技术标准.发表于1993年. 载频: 800Mhz 带宽: 1.25Mhz WALSH CODE 64 (沃尔什码) 数字CDMA/FDMA 手机功率: 200mW,IS-95(2G)到CDMA2000(3G) 的技术演进,2.3. CDMA IS-95A系统: 从90年代中后期引入国内, 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商用. 从2000年在中国开始商用, 也称为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目前拥有仅次于GSM系统的用户群. (联通CDMA系统第一期工程就是IS-95A) CDMA IS-95A 800Mhz (PCS1900Mhz 国内尚未开通此频段) 带宽: 1.25Mhz 数字CDMA/FDMA 手机功率200mW 低速数据率: 9.6/14.4kpbs,IS-95(2G)到CDMA2000(3G) 的技术演进,2.4. CDMA IS-95B系统: 综合了IS-95A + TSB-74 + ANSI J-STD-008(PCS1900) 三种标准, 兼容了所有的话音功能. 新增加了较高的数据传送能力. 国內没有采用这一标准的设备. Supplement Code Channel:附加码分业务信道 专门用于数据传送, 最多可以有7个这样的信道. 最大数据传送能力: (1FCH + 7SCCH) x 14.4 =115.2kbps,IS-95(2G)到CDMA2000(3G) 的技术演进,2.5. CDMA2000-1X系统: 从2002年在中国开始引入并商用, 目前在联通公司广泛采用.也称为2.5G或3G. 可以完全兼容IS-95A的全部现存业务,并提供较高的话务容量和数据传输能力. CDMA2000-1X 800Mhz (PCS1900Mhz和其它频段, 国内尚未开通) 带宽: 1.25Mhz 数字CDMA/FDMA 话音容量比IS-95提高约一倍(Walsh 128) 理论最大数据率: 307.2kpbs Packet Data (Rel.0为153.6kbps, 目前现场实测可达约140kbps),IS-95(2G)到CDMA2000(3G) 的技术演进,2.6. CDMA2000-1X EV-DO系统(1x evolved high-speed data only): CDMA200-1X EV-DO的工作原理是将全部扩谱系数为SF=16 (WALSH 16) 的16个信道全部捆绑到一起,提供高速数据传送能力 前向信道: 2.4Mbps 反向信到: 153.6Kbps 用户之间为时分工作方式 目前的商用版本可支持WALSH64 (Cover) (*相当于用户数量),IS-95(2G)到CDMA2000(3G) 的技术演进,2.6. CDMA2000-1X EV-DO系统(1x evolved high-speed data only): 目前联通已经完成一些现场测试,试验结果与理论指标基本一致.最快数据速率约2Mbps.同时也在继续进行一些扩大的及不同地区的现场测试. 需要注意的是EV-DO系统不提供话音业务,同时与IS-95和CDMA2000-1X不兼容.,IS-95(2G)到CDMA2000(3G) 的技术演进,2.6. CDMA2000-1X EV-DO系统(1x evolved high-speed data only): CDMA200-1X EV-DO目前最新技术规范版本为 3GPP2 C.S0024-A Version 1.0 前向信道: 3.072Mbps 反向信到: 1.843Mbps (*与CDMA2000-1X EV-DV数据速率基本相同) 可支持WALSH128(Cover) 与目前的版本比较,前向/后向信道的数据传送能力都有较大提高,用户数量也有增加,IS-95(2G)到CDMA2000(3G) 的技术演进,2.7. CDMA2000-1X EV-DV系统(1x-evolved high speed integrated data and voice): 可同时提供较高的数据和话音传输能力. 与CDMA2000-1X 频段相同 带宽: 1.25Mhz 数字CDMA/FDMA 话音容量: 与CDMA2000-1X相同 理论最大数据率: 前向3.1Mpbs 后向1.8Mbps,IS-95(2G)到CDMA2000(3G) 的技术演进,2.7. CDMA2000-1X EV-DV系统(1x-evolved high speed integrated data and voice): 话音业务的工作原理与CDMA2000-1X相同 高速数据业务的工作原理与CDMA2000-1X EV-DO类似 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商用系统,设备处于研发阶段,IS-95(2G)到CDMA2000(3G) 的技术演进,IS-95和CDMA2000系统, 所有基站均需采用GPS同步技术,否则系统无法工作 基站和扇区的区分由PN SHORT CODE完成(伪随即序列) 系统和手机所采用的编码一致,数量和类型均一致,技术实现相对简单. 目前有大规模商用系统的成功实例. 全球用户已超过一亿.,IS-95(2G)到CDMA2000(3G) 的技术演进,美国标准:,IS-95(2G)到CDMA2000(3G) 的技术演进,几种主要移动技术体制的性能比较,主 要 内 容,一、移动通信技术发展 二、GSM网络基础理论 三、理论联系实际,GSM体系结构,MS,HLR/AUC,BTS,BSC,MSC/VLR,OMC,BSS,PSTN ISDN PLMN PSPDN,NSS,BTS,NMC,OSS,EIR,长波 30300 KHz 10-1km 中波 0.3-1.5 MHz 1000-200m 短波 1.5-30 MHz 100-10m 超短波: 米波 30-300 MHz 10-1m 微波: 分米波 0.33 GHz 100-10cm 厘米波 3-30 GHz 10-1cm 毫米波 30-300 GHz 10-1mm 亚毫米波 300-3000 GHz 1-0.1mm 光波: 红外光 3103-3105 GHz 100-1m 可见光 3105-3106 GHz 0.8-0.4m,无线通信的频谱环境,我国蜂窝频率分配图,GSM网络侧各子系统的功能,NSS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完成如下功能: 对GSM移动用户之间及移动用户与其它通信网用户之间通信起着交换、连接与管理的功能 GSM系统的交换功能和用户数据和移动性管理、安全性管理所需的数据库功能 BSS是GSM系统中与无线蜂窝方面关系最直接的基本组成部分,它: 通过无线接口直接与移动台相连,负责无线发送接收和无线资源的管理 通过A接口与NSS相连,实现移动用户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网路用户之间的通信连接,传送系统信息和用户信息等 与操作支持子系统OSS之间实现互通。 OSS主要完成移动用户管理(用户数据管理和呼叫计费)、移动设备管理以及网络操作维护等功能。,MS,MS(移动台)是GSM移动通信网中的用户设备,也是整个GSM系统中用户能够直接接触的唯一设备。移动台的类型包括手持台和车载台 除了通过无线接口接入GSM系统的功能外,移动台必须提供与使用者之间的人机接口(如显示屏、键盘、话筒、扬声器) GSM MS由MT(移动终端)和SIM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组成 GSM MS可以通过内置的或外置的TA(终端适配器,实现MODEM功能)外接TE(终端设备,如便携机)。这一般用于数据业务情形,BTS,BTS属于BSS的无线部分,实现GSM营运系统通过空中接口与MS之间的无线传输及控制功能。 BTS由以下4部分组成: 基带单元:完成所有的信号处理功能 载频单元:完成基带信号与无线信号的相互转换 控制单元:完成所有的操作与维护功能 天馈单元 一个BTS负责一个小区的业务,一个BTS机架可以配置成多个BTS,一个站址可以配置多个机架 BTS与BSC通过Abis接口互连,Abis接口的物理介质是E1线路,BSC,BSC是BSS的控制部分,负责BSS的各种接口管理,承担无线资源管理任务。 BSC主要由下列部分构成: 无线资源管理部分 MSC侧的A接口或Ater 接口(与码变换器相接)的数字中继控制部分 BTS侧Abis 接口或BS接口控制部分 公共处理部分,包括与操作维护中心相接的接口控制 电路交换部分 码变换器和子复用设备(TCSM) TCSM一般位于MSC,以节省A接口中继资源,MSC/VLR(一),MSC在GSM网络中处于中心位置,由它提供业务交换功能及和系统内其它实体互通的功能。MSC提供和PSTN、ISDN、PDN等固定网的接口功能,把移动用户与移动用户、移动用户和固定网用户互相连接起来。 MSC还支持移动性管理、越区切换等移动通信特有的功能。 MSC从GSM系统内的三个数据库,即HLR、VLR和EIR中获取用户位置登记和呼叫请求所需的全部数据。 VLR服务于其控制区域内的移动用户,其中存储着进入其控制区域内已登记的用户的相关信息。VLR从该移动用户的HLR中获取并存储必要的数据,并进行动态维护管理。 VLR功能实体与MSC一一对应,一般总是集成在MSC内部。,MSC/VLR(二),MSC、GMSC、VMSC的概念 MSC作为一般的概念使用时包含了GMSC和VMSC GMSC与MSC的区别来源于网络实际组网,是静态的;可以合一实现,也可以分离实现 VMSC与MSC的区别来源于用户漫游,是动态的 MSC/VLR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移动性管理部分 通信管理部分 A接口管理部分 电路交换部分 VLR 七号信令系统部分,HLR/AuC/EIR,HLR是GSM系统的中央数据库,存储着该HLR控制的所有已签约移动用户的所有静态数据,包括:IMSI、MSISDN、用户类别、签约业务列表等等 HLR存储并提供移动用户实际漫游所在的位置区信息,以便任何入局呼叫都能取得被叫用户的的路由信息 AUC存储着鉴权必需信息和加密密钥,用来防止无权用户接入系统并保证移动用户在无线接口上的通信安全 AUC负责系统安全性管理,一般与HLR集成在一起 EIR存储着移动设备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它维护白色清单、黑色清单和灰色清单三种表格,通过核查这三种表格使得运营商对于不管是失窃还是由于技术故障或误操作而危及网络正常运行的移动台,都能采取及时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维护用户利益,OSS,GSM OSS的主要功能分散在多个实体中实现 移动用户管理包括用户数据管理和计费管理: 用户数据管理一般由HLR来完成 SIM的管理也可认为是用户数据管理的一部分。不过,SIM管理还必须根据运营商对SIM的管理要求和模式采用专门的SIM个人化中心来完成 计费管理由MSC和计费中心共同完成 移动设备管理是由EIR来完成的 网络操作和维护包括设备的操作维护和网络管理,前者由由OMC完成,而后者由网络管理中心(NMC)完成,系统主要接口(一),系统主要接口(二),系统主要接口(三),Um接口 定义为移动台与GSM网络之间的通信接口,物理链路是无线链路。此接口传递的信息主要包括无线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和通信管理等方面的信息 是GSM系统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接口 A接口 为NSS与BSS间的通信接口,基于SS7。此接口传递的信息包括移动台管理、基站管理、移动性管理、接续管理等信息 是GSM中重要的接口之一,其兼容性对打破市场垄断有重要意义 Abis接口 定义为BSS中BSC与BTS的接口,物理链路是E1。通过此接口BSC和BTS协同完成无线资源管理功能及BSC对BTS的管理功能 此接口的不完全标准化直接导致了GSM市场的“圈地”效应,系统主要接口(四),B接口 定义为VLR与MSC之间的通信接口 用于MSC与和其关联的VLR之间的通信 由于VLR一般集成到MSC,故B接口就成了设备内部接口 C接口 定义为MSC与HLR之间的接口,基于SS7 当MS作被叫时,C接口用于MSC从HLR获得被叫MS的路由信息;当向MS传短消息时,C接口用于SMS-GMSC从HLR获得MS目前所在的MSC号码 D接口 定义为VLR与HLR之间的通信接口,基于SS7 该接口用于VLR与HLR交换移动台位置信息及用户管理信息 由于VLR一般集成到MSC,故D接口与C接口一般共物理链路,系统主要接口(五),E接口 定义为 MSC与MSC之间的通信接口,基于SS7 MSC之间的切换需要该接口 F接口 定义为 MSC与EIR之间的通信接口,基于SS7 当MSC需要检查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的合法性时,需要通过F接口和EIR交换与IMEI有关的信息 G接口 定义为 VLR与VLR之间的通信接口 当移动用户漫游到新的VLR控制区域并且采用TMSI发起位置更新时,此接口用于当前VLR从前服务VLR取得IMSI及鉴权集 由于VLR一般集成到MSC,故G接口一般与E接口共物理链路,系统主要接口(六),J接口 SCP与HLR之间的接口,基于SS7和CAMEL 业务控制功能(SCF)实体进行补充业务调用时,通过该接口实现与HLR之间的信息交换。 L接口 SSP与SCP之间的接口,基于SS7和CAMEL 通过该接口,实现业务交换功能(SSF)实体通知业务控制功能(SCF)实体进行补充业务调用 GSM系统与固定网的接口 其它公用电信网泛指PSTN、ISDN和PSPDN GSM与PSTN的互连采用SS7的TUP接口,与ISDN的互连采用SS7的ISUP接口,与PSPDN互连通过IWF实体进行。,GSM无线覆盖区结构,GSM无线覆盖区的定义,服务区:服务区是指同一PLMN内所有MSC区的总和 MSC区:MSC区是指由一个MSC所控制的所有小区共同覆盖的区域的总和,由一个或若干个位置区组成 位置区:位置区是指移动台可以任意移动而不需要进行位置更新的区域,由一个或若干个小区(或基站区)组成。GSM寻呼以位置区为基础 基站区:由位于同一基站站点的一个或若干个小区所覆盖的区域称为基站区 小区:采用全球小区识别码进行标识的无线覆盖区域称为小区(当基站采用全向天线结构时,小区等同于基站区),一个小区对应一个BTS。GSM小区也有大小之分,大者,小区半径可达35km,适用于农村地区;小者,小区半径可降至2km左右,适用于城市;再小者,小区半径可降到几百米,适用于城市高密度业务区,国际移动用户标识(IMSI),IMSI是在全球范围唯一标识一个移动用户。IMSI保存在HLR、VLR和SIM卡中。它的总长不超过15位数,采用十进制编码,由MCC和MNC和MSIN组成 MCC移动国家码,由3位数组成,唯一地识别移动用户所属的国家。中国的MCC规定为460 MNC移动网号,最多由2位数组成,识别移动用户所归属的移动通信网。 MSIN移动用户识别码,唯一地识别某一移动通信网中的移动用户 NMSI国家移动用户识别码,由MNC和MSIN组成,460 00 4637869018,国际移动设备标识(IMEI),IMEI在全球范围唯一地标识一个移动终端,由TAC、FAC、SNR和SP四部分组成 TAC型号批准码,由欧洲型号批准中心分配。 FAC最后装配码,表示生产厂或最后装配所在地。由厂家自行编码。 SNR序号码,这个数字的独立序号唯一地识别每个TAC和FAC的每个设备。 SP备用。,移动用户ISDN号码(MSISDN),CC国家码,即移动台登记注册的国家码,中国为86。 NDC国内目的码,即网络接入号,每个PLMN可以分配多个NDC SN移动用户号码 由NDC和SN确定的国内有效MSISDN号码,由各个国家运营管理部门确定编号方案,86 138 07096871,TMSI和MSRN,临时移动用户标识(TMSI)可在空中接口代替IMSI使用,作用是在空中接口保护用户身份的私密性。 TMSI为4个字节,具体编码方案由运营商确定 TMSI由VLR管理,有效范围是位置区,当某用户进入一个新的位置区进行位置更新时,由新位置区的VLR给来访的用户分配一个唯一的TMSI 移动台漫游号码用于当呼叫一移动用户的时候,为了方便网络进行路由选择,VLR临时分配给该移动用户的一个号码,该号码的编码方案与MSISDN号相同 在每次移动台有来话呼叫时,根据HLR的请求,临时由VLR分配一个MSRN,此号码只在很短的时间范围内(如30秒)有效,LAI和GCI,LAI在全球范围唯一标识一个GSM位置区 GCI在全球范围唯一标识一个GSM小区,它是在LAI的基础上再加上小区识别组成 MCC移动国家码,与IMSI中的MCC相同。 MNC移动网号,与IMSI中的MNC相同。 LAC位置区码,最多为2个字节长度的16进制编码,运营商自己确定分配方案 CI小区标识,2个字节长度的16进制编码,运营商字节确定分配方案,460 00 7910H,电信业务和承载业务,电信业务 电话业务 普通电话 泛欧标准紧急呼叫 国家自定义紧急呼叫 短消息业务 移动发起短消息 移动终止短消息 小区短消息广播 传真业务 自动传真 交替话音传真 承载业务 GSM规范定义了10大类30多种数据业务,为用户提供多种速率的透明或不透明数据通信服务 采用新的编码方案最高速率为14.4Kbps,一般最高为9.6Kbps,补充业务和智能业务,补充业务 号码识别类补充业务:CLIP、CLIR、COLP、COLR 呼叫转移类补充业务:CFU、CFB、CFNRc、CFNRy、CD、ECT 呼叫完成类补充业务:CW、HOLD、CCBS 呼叫限制类补充业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吉林长白山第一高级中学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安徽省青阳县一中2026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工业生产效率提升2025年节能技术改造资金申请策略分析报告001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在智慧工厂中的应用实践报告
- 毛细支气管炎
- 2025年急诊急救小组季度培训考核试题含答案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西方行政学说》期末试题及答案
-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3.6 地球的形状 教案
- 2025年疟疾防治知识培训考试卷及答案
- 中国医科大学2025年6月《肿瘤护理学》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
- 高中新班主任培训
- 新媒体运营与推广- 课程标准、授课计划
- 肝脏中医知识讲座
- 粉尘清扫记录-带说明
- 可视喉镜培训课件
- 《怎样听课评课》课件
- DB64+1841-2022+养老机构分级护理服务规范
- 《茶文化与茶健康》第一讲
- OBE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设计反向思路初探
- GB 24541-2022手部防护机械危害防护手套
- 智慧产业园综合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