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docx_第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docx_第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docx_第3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docx_第4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1届6月份阶段性测试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雕楼画栋,水墨丹青,这些蕴含了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元素如何幻化成服装,成为现代人竞相拥抱的时尚符号?中国传统文化里那些神秘而幻化万方的吉祥图案可以变得时髦时尚吗?央视日前开播的一档名为时尚大师的节目里,一位年轻设计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位年轻而时尚的新生代设计师在自己设计的卫衣、T恤和手包里,不仅运用了龙生九子中的螭吻和椒图这两个神兽元素,还加入了我国传统建筑中榫卯结构等模块。整个设计呈现的结果是简洁、舒服、时尚,恰到好处。尤其是受到在门上衔环的椒图神兽的启发,她将手包的提手设计成一个环状并让椒图“咬”住,创意满分,韵味十足,以至现场的专业观察团成员纷纷直接询问手包的价格,以强烈的购买冲动来表达对作品的喜爱。长久以来,提起时尚,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新潮、前卫,以至于好像只有前卫到有些异类或者让人看不懂才能称之为时尚。然而这种关于时尚的定义显然有失偏颇。中国服装设计师张庆辉对时尚有一番阐述,在他看来,时尚的意义在于打破界域。无论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还是对多元文化的包客,都传递出创新勇气和文化自信。时尚应该代表着文化自信和自我态度的表达。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当我们厘清了时尚的概念,再回头讨论时尚和传统文化能否结合这个话题时,答案就显而易见了。那些看起来表面并不相关的内容,完全可以和谐共存。一方面,几千年来熠熠生辉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可以跳出严肃、古老等人们固有的印象,依托时尚的载体、借助开放的视野和灵动的设计活在当代;另一方面,时尚若脱离了文化的支撑,必然不能成为经典。相反,时尚产业如果能充分表达文化意象,就可以得到文化源远流长的滋养。可以说,时尚根植于文化,而我国独有的丰富文化资源及其独特的韵味则可以为时尚产业提供更多新鲜元素,给业内人士带来更多灵感,让时尚充满更多可能。尤其在当前大力弘扬中华优秀特统文化、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进行自信重塑的阶段,我国的时尚产业发展可谓时机大好。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用时尚的方式打开传統文化脉络,要让传统文化注入时尚产业,需要业内人士抱以虔诚的文化敬畏态度,系统地梳理和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绚丽多彩的苗绣、历史悠久的夏布等散落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可以成为时尚元素;“高冷”如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也可以为时尚产业提供设计灵感。2018年9月9日一则名为故宫口红,真的来了的文章在朋友圈迅速发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据报道,这六款口红膏体的颜色均来自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红色国宝器物。雍容华贵、高端大气的故宫口红一时成为时尚界的新宠。这几款具有中国风神韵的限定版口红发扬传承了东方美学,传递出了真正的东方时尚。凡此种种,都可以让我们在坚守传承中华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为传统文化注入青春的时尚活力;也通过人们对东方时尚审美的追求传递出了千百年永恒不变的魅力。当然,传统文化与时尚产业的融合不能“为了融而融”。融合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传统文化元素如何以时尚的方式活在当代、活在日常是业内人士应深入思考的问题。时尚和传统的融合,需要业内人士找到恰当的契合点,以一种舒服自在的形式设计表达,还要顺应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毕竟,只有走进了生活,让人们觉得把传统文化穿在身上、摆在家中也可以是一件很酷很潮很时髦的事,文化和时尚的融合才算恰如其分,才能深入人心,用时尚的方式打开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才算成功。(选自用时尚语言表达传统文化也新潮人民日报2018年10月9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长久以来对于时尚的定义有认识上的偏颇,原因在于时尚的意义的界域没有打破。B在设计作品时将传统与时尚融合,有创意,有韵味,作品就有可能深受喜爱。C我国独有的丰富文化资源和独特的韵味为我国时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D要让传统文化在时尚产业中发挥作用,需要业内人士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以一位设计师的作品深受喜爱的事实,说明传统的吉祥图案也可以变得时尚。B文章第三段从两个方面论述时尚和传统文化不仅不相悖,而且还可以和谐共存。C文章运用摆事实、讲道理、作对比等多种论证方式论证时尚和传统可以相互结合。D文章行文思路清晰,主要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安排文章结构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久以来,人们都习惯性地认为时尚就是新潮、前卫,传统就等同于严肃、古老。B只要我国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可以为时尚产业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契机。C文化依托时尚的载体活在当代,时尚依赖文化的支撑成为经典,二者相辅相成。D要使文化与时尚融合,只能通过业内人士去深入思考如何让传统文化走进生活、活在日常。(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苦痛者的天籁那两年,逢年过节,养鱼的蔡婆总要给我家送几条新鲜的鱼来。一进院门,她就扯着嗓门喊我:杨小闹,来,取盆,拿鱼。我有点恨父亲。集市上什么鱼都有,为什么父亲偏偏喜欢蔡婆的鱼呢?有一次,我问蔡婆,你咋知道我爸爸喜欢吃你家的鱼哩?蔡婆说,你爸爸呀,是个馋猫,为了吃我的鱼,每天晚上敲我的门。父亲真没出息。父亲在镇里的一家工厂上班,两班倒。但父亲很少上白班。父亲说,他胆大,不怕走夜路。我不相信父亲的话。其实,父亲是想多挣些钱。上夜班,一个月多挣100多块钱呢。父亲每天晚上从镇里回来,要翻过一面坡,再翻过一面坡,七八里路,上坡下梁地要走半天。就在那两面坡中间,有一块洼地,蔡婆的鱼塘就在那里。父亲说,蔡婆不容易。蔡婆的丈夫是个跑买卖的人,后来,生意越做越大,闹着要和蔡婆离婚,蔡婆死活不同意,结果,她的丈夫就跑了,临走的时候,卷走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只剩下蔡婆,以及三个孩子。为了养家糊口,蔡婆凭着年轻时候养过几年鱼的经验,包了山洼里的鱼塘,并在鱼塘旁盖了间简陋的土房子。然后,把孩子扔给老人,一年四季,蓬头垢面地照看着她的鱼塘。 每天晚上,父亲下夜班,骑车路过那鱼塘的时候,总要去敲敲她的门。笃笃笃舅奶,睡了没有?蔡婆是父亲的舅奶,父亲一直这么喊她。屋子里亮着油灯,蔡婆还没睡。她便唤父亲进去,有一搭没一搭地说几句话,然后,父亲才走。有时候,父亲下夜班很晚,蔡婆屋子里的油灯早已熄灭了,但父亲依然要去敲敲蔡婆的门。笃笃笃舅奶,我下班回来了,你挺好吧。听着屋里的蔡婆在睡梦中含混地应了,父亲才走。我问父亲,为什么要去敲蔡婆的门,是想吃她养的鱼吗?父亲摸摸我的头,笑笑说,你还小,不懂。我已经不小了,都上初中了!我一本正经,又义愤填膺地喊。父亲依旧每晚去敲她的门,蔡婆依旧逢年过节送鱼来。她一进门,依旧扯着嗓门喊我:杨小闹,来,取盆,拿鱼。父亲真是个馋猫。后来,我大学毕业了,父亲退了休,蔡婆也不养鱼了。混得不错的儿女们,把她接进了城里,让她去安享清福。有一次,我和父亲谈起了蔡婆,谈起了那些年的事。父亲突然叹了口气,说,其实啊,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你奶奶是生你五叔的时候,难产死的。我瞠目结舌,尽管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奶奶就没了,但从来没有听父亲说过这些。你爷爷受不了这个打击,想不开,几次想寻短见,随你奶奶而去。村里有一个叫杨有贵的人,和你爷爷岁数差不多,就经常来劝他,说,你还有几个孩子呢,就是为了孩子们,你也得活下去啊。但你爷爷还是不能从悲伤中走出来。那一段日子,每天晚上,杨有贵都要来咱家坐坐,或者与你爷爷拉家常,或者聊东说西。有一搭没一搭地找些话说,即便真的没话说了,也要干坐着,一直待到很晚才走。你爷爷后来说,如果没有杨有贵这个人,如果没有他每晚来陪着坐一阵子,也许,咱们家就没有今天。所以,你爷爷临去世的时候,语重心长地和我说:伸出手来可以扶人,拿出钱来可以帮人,人在遭难的时候,就是有人陪着说说话,也是能救人于苦难中的。爸爸深深记住了爷爷说的这句话。那几年,蔡婆不容易,爸爸想帮帮她。于是,每天晚上去敲敲她的门,就是想让她知道,有人在惦记着她,好让她那颗清冷而孤独的心得到温暖,看到希望。是啊,那些夜晚的敲门声,对蔡婆来说,不仅是温暖的,还是敲响在她苦痛心灵里的天籁之音啊!我不失时机地说。父亲笑笑,说,不管怎样,她从困境中走出来了。其实,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的人,也许不愁吃、不愁穿,却在自我心底里痛苦着、挣扎着。他们所缺少的,也许只是陪他们坐一坐、说说话的人。哪怕,在他们最寂寞的时候,能够听到“笃笃”的敲门声,也是好的。因为,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世界上最温暖、最美妙的天籁。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九卷,百花文艺出版社,有改动)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蔡婆把孩子扔给老人,一年四季,蓬头垢面地照看着她的鱼塘,逢年过节送鱼来,总是一进门就扯着嗓门喊。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蔡婆不负责任、邋遢粗俗的特点。B.小说人物塑造生动传神,文中的杨有贵,虽然没有正面描写,但是通过父亲讲述的故事,仍然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良朴实的人,正是他在爷爷遭难的时候,送去了天籁之音。C.小说后半部分父亲讲述了爷爷和杨有贵之间的故事,解开了上文父亲每天晚上都要去敲敲蔡婆的门的谜团。故事中的故事,使小说情节更加曲折,主题更加突出,艺术构思颇为精巧。D.这篇小说中交叠讲述的两个故事充满着温情和暖意,告诉人们,在别人落寞困难时,伸出手去敲敲门,送给别人的也许会是苦痛者心灵里最美妙的天籁之音。这个主题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对当前人际关系日渐冷漠的社会现实有着积极的意义。5.小说中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6.这篇小说着重塑造父亲的形象,并通过父亲的形象来表现主题,但小说一开始却写道“我有点恨父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小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卒后家无余赀财。注:洗沐:官员休假算:竹器推毂:推荐 僦人:这里指承揽运输的人逋负:拖欠款项。7.下列对文中划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B. 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C. 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D. 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8.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黄老之言指“黄老思想”。“黄”指黄帝,“老”指“老子”。“黄老”也称黄老学说,道教别称之一。B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表示升职的词语还有:晋,加,超迁,拔,擢,左迁和拜。C战国时期,山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指崤山以东。后秦人也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在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韩,赵,魏,齐,楚,燕六国都在崤山函谷关以东,故有“山东六国”之称。D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左传昭公十二年中曾记载“三后之姓,于今为庶”是指夏,商,周三代帝王的后代,到如今成了平民。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郑庄的先祖曾因不奉诏而被逐,郑庄也以行侠仗义为自豪,因解救张羽而闻名,虽然年小官薄,却能结交天下名士。B郑庄为人谦和平易,从不摆架子。他交游十分广泛,连皇帝都有所耳闻。C郑庄在任用官吏的问题上,与司马安意见不合,后来司马安乘隙诬陷,使他一度丢了官职。D郑庄在朝廷上,常常揣测迎合皇帝的意思,不敢明确地决断是非。但一有机会,也总向皇帝荐上士人及下属好的言论。10.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5分) (2)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1-12题咏史其二晋左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注:自曹魏建立“九品中正”制度以后,逐渐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门阀制度,西晋时期,出现了世族大族独占仕进之路的现象。金张籍旧业:指汉代金日碑和张汤家的子孙,自武帝时起,到平帝止,七代为内侍。珥汉貂:汉代凡侍中、常侍等官冠旁都插貂尾为饰。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开篇两句写的是松树苍郁茂盛却长在山间水沟低处,而那低垂摇摆的初生小树却长在高高的山上。B三四句中,“彼”指的是山上的小树,它会渐渐长大,变成和松树一样高,拥有阔达的树荫和百尺长的枝条。C“胄”,古代帝王和贵族的长子。“蹑”,登。这一句的意思是贵族世家的子弟能轻易登上高位。D最后四句点明,历史上冯唐是具有奇伟之才的人,但因为金张两家的压制始终未能收到封赏,坐上高位。E这首古体诗气势雄健,笔调挺拔,形象鲜明,情感浓烈,充分体现了作者独树一帜的诗歌风格。12.这首诗通篇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13.补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离骚中与成语“方枘圆凿”意思相似,表达“道不同不相为谋”之感的两句诗“ , ”。(2)苏轼在赤壁赋中表示愿与神仙相伴而遨游,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的名句是“ , ”。(3)在劝学中,文章开端连用比喻句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并顺势推论出“ , ”,强调了广泛学习并不断省察自己的重要性。(4)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写自己的谪居生活,以“ , ”两句写他无心欣赏美景、借酒浇愁的生活,以此表现他的悲哀苦闷之情。三、语言文字运用(30分)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投资不仅需要长远的眼光,还要有对时代节奏的把握。但我可能是一个不赶趟的人,每次别人指点我如何变现,我都虚怀若谷地听着,内心不胜惶恐。为了丰富文体活动,更深刻地理解话剧,班级组织演出雷雨。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获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可是去哪玩比较省钱?去哪玩舒适又好玩?这些问题,大家讨论了好久,莫衷一是,最终也没有结果。“一次考试决定不了什么,代表不了什么,重要的是在错误中看清自己的不足。”父亲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石火,让她心头淤积的阴霾顿时消散。我认真阅读了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令人感到莫名激动的文字,以至让我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官窑瓷器一般都是专门供给宫廷的御用品,存世量相当少,在民间更是凤毛麟角,有些收藏者动辄说自己收到了“官窑”,很让人怀疑。A B C D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这届全运会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将引导各地把更多的资源放在提高竞技水平和体育精神方面,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B活动通过播放事迹短片、表演文艺节目和现场访谈、网上交流等方式,展现了广大医护工作者立足自身岗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风采。C虽历经世界历史格局的动荡与变迁,古老的丝路几近被遗忘,但丝路文化却深深地渗透在历史遗存、民族风情、文艺创作、美术作品之中。D法国巴黎的一个社交网站上有一名男子的照片,照片上面写着“当世界看到这张脸的时候已经太晚了”,被推测是法国巴黎枪击爆炸案嫌疑人。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是礼仪之邦,慷慨好客是我们的民族性格。_,_,_,_,_,_。一般来说,发自内心的尊重关爱应该是主人待客的基本态度待客之道,首先在于分清宾主当然,居客位的一方也需讲究“客道”好客自然讲究待客之道主即待客迎送的一方,宾即拜谒、暂居的一方主人为客人尽量想得周到,客人也尽量不给主人添麻烦A B C. 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又到一年端午时。人们在多姿多彩的节日内容中品味中华文化的远香,()。同春节、清明节、中秋节一样,端午节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它是屈原心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大情怀,也是苏轼眼里“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幸福观;是大人手中的粽子叶,也是孩童腕间的五彩丝。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 ,风土民情与传统民俗 。传统文化就这样丝丝缕缕浸入人们心田,融入民族性格。中国文化向来讲究 ,在历史长河的荡涤中获得更大张力。恰如清明节从慎终追远的情愫中走来,融入绿色祭扫、踏青远足等内容;银色浪潮中,重阳节被赋予更多敬老爱老内涵。至若端午节,丰富的现代化、信息化载体为其注入现代气质,使其可玩可嚼、可观可赏、可思可想。正是循着这些不断创新、植根传统的文化习俗,使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从少儿捧读离骚天问,到荆楚碧水龙舟竞速,再到“端午文化”走向国际舞台,你会发现,时光流转, ,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独特的精神标识从未变换。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前行的力量也在思接千古的家国情怀中积蓄B也在思接千古的家国情怀中积蓄前行的力量C家国情怀思接千古,前行的力量在其中积蓄D也在积蓄前行的力量,从思接千古的家国情怀之中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浑然天成交相辉映兼容并蓄物是人非B浑然天成相得益彰包罗万象物换星移C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包罗万象物是人非D水乳交融交相辉映兼容并蓄物换星移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正是循着这些不断创新、植根传统的文化习俗,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B正是循着这些植根传统、不断创新的文化习俗,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C正是循着这些植根传统、不断创新的文化习俗,使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D人们正是循着这些植根传统、不断创新的文化习俗,思国怀远的情怀得以绵远流传。20.仿照示例写出下列事物的两面性。(6分)虎:老虎有勇猛的一面,所谓“虎虎有生气”,也有凶恶的一面,所谓“苛政猛于虎”。(1)蚕: (2)笑: (3)哭: 21.有三个人,分别姓王、姓刘、和姓陈,他们每人身兼两职,三个人的六种职业是作家(a)、音乐家(b)、美术家(c)、话剧演员(d)、诗人(e)和工人(f),同时还知道以下事实:(1)音乐家曾经对工人谈过古典音乐的欣赏。(2)音乐家出国访问时,美术家和姓王的曾去送行。(3)工人的爱人是作家的妹妹。(4)作家和诗人曾讨论过“百花齐放”的问题。(5)美术家曾与姓刘的看过电影。(6)姓陈的善下棋,姓刘的和那作家跟他对弈时,屡战屡败。请推断他们三人各自的职业。(只填写字母代码)(6分)姓王的: 姓刘的: 姓陈的: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篇)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高一语文答案1A (强加因果,且中国服装设计师张庆辉的看法“时尚的意义在于打破界域”,也只是他个人的一种认识。)2C (文章并未运用对比论证。)3C (A由原文第二段“长久以来,提起时尚,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新潮、前卫”可知这只是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并不能说人们都认为“时尚就是新潮、前卫”,而且人们只是对传统文化有“严肃、古老”的印象,二者不能等同。B“只要就可以”过于绝对。D文化与时尚融合是两者之间的事,而“业内人士应深入思考如何让传统文化走进生活、活在日常”只是一个方面。推断错误。)4. A错在“不负责任、邋遢粗俗”; 5.父亲是一个勤劳的、对家庭有责任感的人。这从他为了能多挣100多块钱,不惜多上夜班,走夜路,上坡下梁地要走半天等情节可看出。父亲是一个善良的、富有同情心,在别人痛苦困难时愿意伸出援手,给别人送去温暖的人。这从他在蔡婆遭难时每晚都要走上半天去敲敲她家的门,向她买鱼等情节可看出。父亲是一个不事张扬、善解人意的人。这从他借买鱼为由每晚去敲敲蔡婆的门,以此含蓄地给蔡婆送去温暖、慰藉和希望;在帮助蔡婆的那些年,对“我”的不解从不解说等可看出。【评分细则】每点2分,其中性格概括1分,文本分析1分。6,小说一开始写“我有点恨父亲”,是由于我认为父亲为了吃鱼,每天晚上敲蔡婆的门,父亲没出息,是个馋猫。(2分)这些情节生动地表现出我对父亲举动的不解和困惑,一定程度上设置了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这一情节与下文父亲跟我讲了杨有贵的故事后我不由地发出了“那些夜晚的敲门声,对蔡婆来说,不仅是温暖的,还是敲响在她苦痛心灵里的天籁之音啊!”的赞叹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父亲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给苦痛者的心灵送去温暖的形象,(2分)我对父亲由一开始的不解到后来的理解赞赏的变化,也使小说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动人。(2分)【评分细则】点为答案必答要点,点学生能任答一处则可给满分。7C.“每五天休假的时候。常在长安的城郊备置马匹,问侯那么老朋友,拜访或答谢宾客,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还常恐怕应酬不周。”8.B.“左迁”贬官。9.C(“意见不合”和“乘隙诬陷”,在文中无根据。10(1)刘邦下诏把直呼项籍名字的人全部任命为大夫,而放逐了郑君。(名:直呼的名字;拜:任命;逐:放逐;每项1分,全句通顺2分) (2)在晚年时,汉朝廷征伐匈奴,招降周边的少数部族,国家支出的费用很多,国家财政愈来愈匮乏。(及:到了;招:招降;夷:少数部族或少数民族部落;匮:匮乏;每项1分,全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郑当时,字庄,陈郡人。他的祖先郑君曾经为项籍的属将;项籍兵败而死,不久天下便归属了汉。汉高祖刘邦命令那些原项籍的部下直呼项籍的名字。唯独郑君不肯接受诏令。刘邦下诏把直呼项籍名字的人全部任命为大夫,而放逐了郑君。 郑庄以仗义行侠为自豪。因为在张羽困难时予以救助,从而闻名于梁、楚地区。汉景帝时担任太子舍人的职务。每五天休假的时候。常在长安的城郊备置马匹,问侯那么老朋友,拜访或答谢宾客,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还常恐怕应酬不周。郑庄喜好黄帝、老子的学说,那些为他敬慕年长有德之人,(他常汲汲奔走拜望),好象怕来不及见他们的样子。虽然年纪轻轻,官品低微,然而他来往的知心好友,都是他祖父一辈的,在全国很有名气的人。汉武帝即位之后,郑庄逐渐晋升为鲁国中尉、济南太守、江都国相,直到九卿中右内史之职。因为评议武安侯田蚡、魏其侯窦要的争端是非,(未能始终坚持己见),被贬职为詹事,再升迁为大农令。 郑庄任太史时,告诫属下说:“客人到来,无论地位高低,(都要立即通报),不要让他滞留在门口等侯。”他对客人行宾主的礼节,以自己高贵的身份谦虚的对待别人。郑庄很廉洁,不喜欢购置产业,只靠皇上的赏赐供给门客。然而赠给他人物品,不过一竹篮食物而已。每次朝见皇上。有机会便要称道中国的忠厚长者。他推荐士人及其官属的丞、史,总是那么亲切有味地陈说,常常推重他们的才德,认为比自己都强。他从来不直呼属吏的名讳,与下属官员谈话,好象生怕伤害到他们。听到他人好的言论,便立即向皇上推荐。唯恐落后耽误。崤山以东的士人们因此一致称赞郑庄。 郑庄被派去巡视黄河决口的情况,自己请求给五天假,准备行装。武帝说:“我听说郑庄出门,即使有千里之遥,也不必带粮食,请求准备行装是为什么呢?”然而郑庄在朝廷上,常常趋迎附合武帝的意旨,不敢明确决断是否。在晚年时,汉朝廷征伐匈奴,招降周边的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