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哲学,系统科学理论,教育学 心理学 艺术,视听教学理论 学习理论 传播理论,抽象的经验,视听教学理论“经验之塔”理论,戴尔把人们获得知识和能力经验,按抽象程度划分为: 三大类十个层次,做的经验,有目的直接的经验 是直接与客观事物本身接触取得的经验,是通过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看、听、尝、摸和嗅,即通过完整的生活经验,去取得大量有意义的信息与观念。 在实践中取得的第一手经验,奠定了学生学习的基础。 设计的经验 是对客观事物进行“仿造”的设计、制作过程所取得的经验。 如小发明、某些模型的设计制作等 演戏的经验 通常有许多事情是不能直接去实践而取得经验,如一些历史事件,无法再去取得直接的经验。,观察的经验,观摩示范 将重要的事实、过程与观念用形象动作呈现出来,使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准确的观察,从而获得一种观察经验。 如老师提前演示的化学实验、物理实验 室外旅行 目的主要是观察在课堂上看不到的处于自然状态的事物。 如写生、植物学野外实习和动物学海滨实习等 参观展览 展览有陈列的实物、模型、图表甚至照片,由他们组合起来说明某一事件的特定的意义。 如参观各种博物馆 电视和电影 电视和电影主要是用图像与声音去表现客观事物,在银屏上呈现的只是客观事物的替代画面,而不是事物本身。 静态图像、广播、录音 由静态图像、广播、录音等提供的信息,通常能为没有文字阅读能力的人所理解。 如小人书、婴儿画报、评书(广播)等,抽象的经验,视觉符号 指平面地图、示意图、图表等抽象化了的符号,它们与现实事物已没有多少类似的地方,如地图中用圆圈表示城市、乡镇,用线条表示了公路、铁路,用曲线表示河流或等高线,用不同粗细的实线、虚线表示国界、省界、县界等等。 言语符号 是一种抽象化了的代表事物或观念的符号。所谓抽象化就是这种符号已没有实在事物的形态,不再含有对意义的视觉暗示。,“经验之塔” 的基本观点,“塔”中最底层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越住上升,则越趋于抽象。 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 教育不能只满足于获得一些具体经验,而必须向抽象化发展,使具体经验普遍化,最后形成概念。但若把具体经验看得过重,则是很危险的。 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育、教学工具,可使教育更为具体、直观,从而去获得更好的抽象。 位于经验之塔中层的视听教具,比用言语、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的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它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经验之塔”的启示,为了保证学习的效果,应该从尽可能低的层次上选择教学媒体;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应该从尽可能高的层次上着眼; 采用的媒体越多样化,所发展的概念就越丰富、越牢固。,学习理论,是关于学习的本质、过程、机制、条件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学说。它旨在阐明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有那些规律,以及如何才能开展有效的学习等。 存在不同的流派和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混合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解释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作出与此相关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接(S-R)就是所谓的学习。 基本观点 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 学习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 代表人物 古典行为主义理论:桑代克、华生 新行为主义理论:斯金纳,桑代克的试误理论,学习是一个刺激(S)与反应(R)之间的联结;人和动物的学习过程都是一个尝试和改正错误的过程。 学习律 准备律 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作出反应,同他是否作好准备有关。 效果律 只要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种效果时,学习才会产生。 练习律 刺激与反应的联结随练习次数的增多而加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华生的刺激反应说,主要观点 学习是塑造外显的行为,而内部的心理状态是不可知的。 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人的反应完全由客观刺激决定。 强调学习过程的实验研究。,华生的刺激反应说,学习规律 频因律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习惯形成得就越迅速。 近因律 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提出“刺激反应强化”的学习模式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学习是一种操作性条件反射 学习的成功要靠及时的强化,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程序教学 是一种个别化的自动教学的方式,由于经常用机器来进行,也称为机器教学。 程序教学的原则 积极反应 小步子 及时强化 自定步调 低错误率 教学启示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给学生强化,巩固知识,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解释 认知学派源于格式塔心理学,它的核心观点是学习并非是机械的、被动的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要通过主体的主观作用来实现。 基本观点 学习的实质并非是一连串的刺激与反映,而是要在头脑中形成认知地图,即形成认知结构的结果。 学习并非是盲目的,而是有意识的,通过主体的主观来实现的。 代表人物 苛勒 布鲁纳 加涅,苛勒的顿悟说,基本观点 学习是组织一种完形,而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简单联结。 学习是顿悟,而不是通过尝试错误来实现的。,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基本观点 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识结构的的过程 强调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学习 通过主动发现形成认知结构,发现学习的特征及教学策略,强调学习过程 教学是提供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现成的知识。 强调直觉思维 帮助学习者形成丰富的想象,防止过早语言化。 强调内在动机 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或把外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 强调信息提取 要对信息进行组织,以便于提取,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贮存,而是提取。,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的教学启示,教师要尽量设计各种方法,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探究的学习环境,使学习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索取”过程,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探究、猜测、发现的积极性。,信息加工学习与教学观,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观点 学习实质上是由获得信息和使用信息构成的 人的行为是由有机体内部的信息流程决定的,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假设 人记忆的性质:选择、转变、存储信息 信息存储的方式:转换和重新编码,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式,信息加工的基本原理,信息流是认知行为的基础 人类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 记忆取决于信息编码 回忆部分取决于提取线索,加涅学习过程的九个阶段,引起注意变化刺激、吸引兴趣改变体态、语调、音量 告知目标激起期望 刺激回忆明确同化新知识的经验范围 呈示材料注意考虑年龄、基础、学习类型等因素,安排顺序和份量 提供指导注意掌握指导的程度 诱引行为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作出反应 及时强化给学生行为及时反馈 检查评价独立测试、单元测试等方法 促进迁移系统复习、及时布置新任务,信息加工理论的启迪,刺激选择不是一种随机的过程,不能仅仅考虑到刺激的特征,还要关注学习者已有的信息或认知图式。 人类记忆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不能一味要求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信息,要留有加工或思考的时间。 组块理论:为了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学习较多的知识,必须把知识组织成有意义的块状,减少机械学习。 信息编码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有助于信息的存储和提取。,“鱼牛”的童话,德国的一则关于“鱼牛”的童话,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他们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听说外面的世界好精彩,都想出去看看。鱼由于自己不能离开水而生活,只好让青蛙一个人走了。 这天,青蛙回来了,鱼迫不急待地向他询问外面的情况。青蛙告诉鱼,外面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比如说牛吧,”青蛙说:“这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还有”。 鱼惊叫道:“哇,好怪哟!”,同时脑海里即刻勾画出她心目中的“牛”的形象:一个大大的鱼身子,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嘴里吃着青草,(见下图)。,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及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强调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学习资源是建构主义的基本要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 :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和对已有知识的重组。 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 认知是一种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即结构建构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皮亚杰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 ) 斯腾伯格,建构主义的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情境的重要作用 强调协作学习 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 强调利用多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教 强调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Back,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方法,情境性(抛锚式)教学 当建构新材料A时,先呈现一组相关概念(情景),从而有助于A的学习。 支架式教学 当建构新材料A时,先有同性质的材料B的知识,将有助于A的学习。 随机进入式教学 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学习主题的多种情境,以便供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随意进入其中任一种情境去学习,传播理论,传播(communication)原指“通信、传达、联系”之意,后专指信息的交换与交流。 广义的传播可理解为“大自然中一切信息的传送或交换”,包括植物、动物、机器、人所进行的信息传播。 狭义的传播主要指人所进行的信息传播,而且又分为人的内在传播(或称自我传播)、人与人的传播 。,传播的类型,传播的类型,人际传播: 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组织传播: 是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大众传播: 是传播者用专门编制的内容,通过媒体,对广大受众进行信息交流的活动。 教育传播: 是由教育者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教育传播的特点,有明确的目的性 内容的严格规定性 受者的特定性 媒体和传播通道的多样性,概念: 以计算机网络为物质载体进行传递或交流信息的行为和过程 特征: 传播的数字化、互动性、快捷性 信息的大容量、检索的便利性 媒体的综合性、信息的再生性 传播的开放性、选择性,网络传播,教育传播模式,拉斯威儿的”五W”传播模式 申农-韦佛传播模式 贝罗的SMCR传播模式,系统科学方法论,系统科学的思想、观念深刻的影响着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与实践。 系统: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要素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集合体. 教学系统: 由教师、学生、教学媒体和教学内容等教学要素,按其内部联系以一定的机构结合而成的具有教学功能的有机整体。,教师,学生,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甘南市重点中学2026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 山体保护规划汇报
- 新版小学生守则讲解
- 远程网络教育讲解
- 夏天里的成长讲解
- 甜瓜高产种植技术
- 儿童支气管肺泡灌洗护理
- 拓客活动方案
- 乡村振兴景观汇报
- 新药品管理费管理规范培训
- 国企入股私企协议书
- 《地质灾害概述》课件
- 移民培训合同协议
- 2025年上交所期权交易资质测试题库
- 医院科室奖励性绩效分配方案
- 2025标准劳动合同范本专业版(合同样本)
- 浙江粉煤灰钢板仓施工方案
- 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
- 个人退款申请书范文
- 2025年云南能投新能源产业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第十章《浮力》达标测试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