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第8讲气压带和风带.ppt_第1页
大气环境第8讲气压带和风带.ppt_第2页
大气环境第8讲气压带和风带.ppt_第3页
大气环境第8讲气压带和风带.ppt_第4页
大气环境第8讲气压带和风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讲 气压带和风带,考能联动提升,考向真题探究,考题优化演练,第8讲 气压带和风带,考基自主落实,考基自主落实,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成因:高低纬度间因获得_的不同,产生_。 2分布,太阳辐射,热量差异,(1)低纬环流:在赤道附近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A_,并在30N附近堆积下沉形成C_。A与C之间的近地面形成B_。 (2)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C向高纬度流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_,称为D_;它与G_向低纬流动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_,即F_气流相遇后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了E_。 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_,冬季_,移动约5。,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北信风,西南风,盛行西风,极地高气压带,东北风,极地东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北移,南移,释疑解惑 (1)图解低纬环流形成的方块图(以北半球为例),(2)图解全球气压带、风带剖面图,其中,上方代表高空,下方代表地球表面,左侧为南,右侧为北。,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成因:由于_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 2表现,海陆热力性质,低压,低压,高压,高压,高压,低压,东南,西北,西南,东北,释疑解惑 图示法解析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风向及分布,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温带海洋性,地中海,2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_、_、_、地形、洋流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释疑解惑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有关,如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中纬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来自大陆东部温暖海洋上的信风带,降水则较多。,考能联动提升,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季节移动规律 第一步:“冷热不均使其动”。地表性质均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在极地与赤道之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右图:,第二步:“地球自转使其偏”。地表性质均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 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向,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必定为低气压带。,第三步:“地球公转使其移”。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在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形成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如上图所示。,2分布:气压带和风带在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3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 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方法突破 运用规律巧记各气压带或风带特征 从降水形成的原因分析,总结出一般规律,再去记忆各气压带或风带,以及季风环流的特点,既容易理解,又容易记。 降水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是:(1)气温下降,使水汽达到过饱和凝结。(2)有充足的水汽。依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总结出以下规律:,针对训练1 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2)图中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 A受该气压带影响,北非地区终年高温少雨 B受风带1影响,台湾东部夏季多暴雨 C受风带2影响,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 D受气压带和风带2的交替控制,罗马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解析:由图中近地面风带1风向为东南风,风带2风向为西北风判断图中气压带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新西兰受风带2(西风带)影响,终年温和湿润。 答案:(1)D (2)C,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1月份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影响,大气由亚洲高压区吹向阿留申低压区和赤道低压区,在东亚季风区表现为西北季风,南亚季风区表现为东北季风,如图所示:,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7月份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及地转偏向力影响,大气由夏威夷高压流向亚洲大陆,在东亚为东南季风。在南亚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位于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跨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如图所示:,3亚洲季风 (1)亚洲季风的简单图式,(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区别,方法突破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针对训练2 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为_(1或7)月气压分布状况。 (2)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形成原因是_;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处盛行_风,D处盛行_风。 (4)夏季,D处盛行_风,形成原因_,故季风气候形成原因除_外,还有_。,解析:分析等压线分布,可知亚欧大陆被高压控制,判断出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冬季,代表月份是1月。冬季,亚欧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形成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C地位于亚洲东部,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D地位于亚洲南部,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的西南风,主要是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夏季赤道低压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吹向气压更低的亚洲大陆。,答案:(1)1 (2)亚洲高压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 副极地低气压带 (3)西北 东北 (4)西南 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成西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考向真题探究,(2010年高考安徽文综卷)石英是一种稳定物质,广泛存在于岩石、沙土中,深海沉积物中的石英短时间内不会自生自灭。下图示意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石英含量分布。完成(1)(2)题。,(1)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主要源自( ) A北美西部荒漠地区 B日本东侧海底火山 C亚洲内陆荒漠地区 D北美西侧海底火山,(2)石英粉尘从源地到达北太平洋主要通过( ) A大气环流 B大洋环流 C水循环 D岩石圈物质循环 【思路点拨】 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北纬40以南的北太平洋海域石英含量最高。该纬度位于西风带控制之下,因此石英主要源自亚洲内陆荒漠地区。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是岩浆岩,不是沉积物。第(2)题,从上述分析可得出答案。,【标准答案】 (1)C (2)A 【失分溯源】 (1)审题不到位,没有注意关键词太平洋沉积物。(2)不理解沉积物含义。(3)没有注意到图左侧40N。 【得分技巧】 地图的阅读步骤:首先读图名,其次读图例,再次搜索图中有用信息,第四结合要求做答。,(2009年高考广东卷)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1)甲地此时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2)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 B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 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 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思路点拨】 第(1)题,依据甲地两侧等压线数值及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可知甲地风向。第(2)题,M地位于低压中心,应为气流受热上升形成。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为高压。此时,陆地上的热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标准答案】 (1)A (2)C 【失分溯源】 (1)在图中甲地不能正确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导致风向判断错误。(2)不理解亚洲大陆气压中心形成原因而失分。,【得分技巧】 等值线图的解题思路 判读等值线时,一般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读出或判断出等值线的名称,明白图中是什么类型的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