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观与发展观》PPT课件.ppt_第1页
《联系观与发展观》PPT课件.ppt_第2页
《联系观与发展观》PPT课件.ppt_第3页
《联系观与发展观》PPT课件.ppt_第4页
《联系观与发展观》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原因。,唯物辩证法部分,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基本观点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 3.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综合探究),联系、发展的观点(7、8课),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观点,矛盾分析法(9课),注:在本单元的复习备考过程中,要明确以下几点。 把握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普遍联系的观点和变化发展的观点; 紧扣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掌握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方法; 懂得六大辩证关系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 (1)结合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成就和曲折、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等,考查发展的状态和趋势、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等考点。 (2)结合应对气候变化、贸易保护主义等考查联系的普遍性,结合我国的区域发展规划考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通过对古诗词的理解考查量变和质变等哲学观点。,唯物辩证法之 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原理:P54,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联系的多样性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多种多样,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1、(11届中山一中模拟题)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总死亡率(数)与气温的关系曲线多呈形或形,说明高温或低温都可使死亡率(数)增加。这说明: A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B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着必然联系 C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D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是无法改变的,C,2、科基蛙是生活在大洋洲热带地区的一种青蛙,在原有的生态环境中与其他事物“共处”,但“入侵”夏威夷群岛后却打破了那里的生态平衡,可以说明这个事例的哲学道理是 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在联系系统中的作用是确定不变的 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A B C D,D,3、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B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D天下难事,必作于易,B,4、 2010年7月1日通车的沪宁城际高铁,是我国第一条公交化运营的高速铁路。这条最高时速达350公里的交通动脉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站点密度大、小站多,列车在小站停靠次数多。沿线21个车站间平均距离仅15公里,大城市周边的区县、乡镇、大学城、工业园、旅游区普遍受惠。这表明( )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 B C D 【答案】 C,5、 “对着流星许愿你的愿望就会实现”、 “乌鸦叫丧”、“喜鹊叫喜”、“88大发”、“吃发菜就发财”、“早跳祸,晚跳福,中午跳的鱼和肉”的观点 A.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B.看到事物间的联系 C.说明联系是普遍的 D.承认联系的多样性,(A),6、2010年7月18日,我国四川、广西等地相继出现“天坑”,直径从数米到几十米不等。其他国家如委内瑞拉也出现了一个直径30 米的大“天坑”。由此引起网络上各类关于“地球末日”的猜想。产生这种猜想的主要错误是: A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B只看到事物的偶然联系与非本质的联系 C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 D混淆了人为事物的联系与自在事物的联系,A,7、2009年是中国西部大开发10周年。西部大开发战略涉及重庆、四川、贵州等12个省份,这一地区占全国国土面积逾七成,人口约占三成,但20世纪末西部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只有东部的40%。只有西部地区发展起来了,中国经济才能真正实现协调健康发展。这说明 A整体统率着部分,对部分起决定作用 B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性能有决定作用 C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是要素与系统的关系 D主要矛盾规定着事物的性质,B,分析:系统优化的方法常用来分析优化结构问题,如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等。 8、2010年2月2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贯彻落实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推进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 注重了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是因为部分能够决定整体 有利于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抓住了决定事物发展进程的主流 A B C D,D,温馨提醒 “有利于会促进会带动、合作、关系、影响、引起、导致、离不开”此类语言哲理是: “全局、各地方、各部门、各部分影响到国家、地区垄断、地方保护主义、区域发展”此类语言哲理是: “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此类语言哲理是: 当事物总体数量不变,结构和排列次序发生变化,量变也能引起质变。,联系的观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当各部分以合理、有序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 之和掌握系统优化方法、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社会看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 “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1)循环经济把“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看成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并积极加以利用,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 (2)“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体现了联系具有多样性。 (3)循环经济的流程还体现出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4)循环经济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1.(2009年广东高考题) 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生活和哲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1)结合材料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9分),高考试题体验,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关系。(3分),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 (3分),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 (3分),普遍性,实质,前进和上升,发展具有普遍性。,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僵化的看问题,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重难点突破,1、关于发展的实质 (1)在把握“发展的实质”这一知识点时,应抓住“实质”“前进和上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灭亡”等关键词去理解。 (2)发展是运动、变化,但运动、变化不一定是发展。发展是事物前进的和上升的运动、变化。变化分前进的、上升的及倒退的、下降的,不可混淆。,2、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 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不是以形式的新旧,不是以产生时间的先后,不是以一时力量的强弱,而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其根本标志在于它们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典例1 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 ) A形式的新或旧 B出现时间的先后 C力量的强弱 D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答案】 D,2、 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是: A画饼充饥 B唇亡齿寒 C吐故纳新 D青出于蓝而胜于蓝,D,诗经中有“周虽旧邦,其命惟新”,诗品中讲“如将不尽,与古为新”。下列名句中与其所蕴相同哲理的是( ) A芳林侧畔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动 D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A,4、近年来,一种新的祭祖方式在网络上悄然流行。网上祭祖这种方式既节省时间又经济环保,尤其是为许多远在异乡的游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下面对这种祭祖方式看法正确的是( ) 网上祭祖是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网上祭祖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网上祭祖作为新出现的事物要被大众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网上祭祖发展的速度慢,不可能成为新事物 A B C D,B,趋势,状态,前进性,曲折性,量变,质变,必要准备和前提,新质,既要充满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P65,必然结果,既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又要不失时机地促成质变,实现发展;坚持适度原则,5、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该诗蕴涵的主要哲理是( ) A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C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结合 D严冬过去就是春天的到来,【思路解析】 大凡天然胜景,无不历尽苦寒,几经磨砺而成。自然界的“寒江雪柳”、“玉树琼花”要历尽艰辛,人间万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这说明任何事物发展都要经过艰难曲折的过程。故A符合题意。,【答案】 A,防微杜渐、过度、急于求成、抓住时机,有步骤、分阶段、量力而行、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从点滴(小事、自身)做起,量变质变的关键词:,温馨提醒: “创新、发展、提高、增强”,此类语言哲理是: 。 “长期积累、三步走、不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此类语言哲理是: 。 “长期复杂艰巨、一波三折、艰难曲折、风风雨雨、任重道远、好事多磨、困难和信心”,此类语言的哲理是: 。 “内需、国内、自力更生、自身、自己、内部、自主”此类语言哲理是: 。 “机遇、国际、对外开放、引进来走出去、环境”此类语言哲理是: 。,发展的观点,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重难点突破,3、关于量变与质变 (1)并非只要有量变就会有质变,或认为量变的总和就是质变。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发生质变。 (2)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这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另一种情形。 如:田忌赛马、碳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和石墨。 (3)一次质变是上一次量变的终结,又是下一次量变的开始,因为事物的发展是无限的。 因此不能笼统地认为质变是量变的终结。,判断,1、质变就是发展,【指正】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它有两种方向,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质变,也可以是下降的、倒退的质变。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向上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2、只有质变才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实际意义,【指正】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和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都对事物的发展有实际意义,我们不能强调一点而否定一点。,6、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施肥浇水全凭经验和感觉。某教授对传统经验进行系统分析,去伪存真、总结概括,研究、开发出“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指导农民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了少施氮肥、增产增收的显著成效。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显著成效,说明 ( ) 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 量的积累不一定引起质的变化 适度量变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A B C D,【答案】 B,7、我国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一观点说明( ) A法、势、事例、风气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B客观事物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而变化 C龚自珍是一个辩证唯物者 D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答案】 D,8新事物之所以能够战胜旧事物,主要是因为 ( ) A新事物产生后就显示出强大的力量 B新事物一产生,旧事物马上就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C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 D新事物代表人民的利益,很快就能被人民群众接受,【答案】 C,9量变和质变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事物的量变一定能引起质变 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事物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所以量变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D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答案】 B,10“青灯一盏文章铺锦绣,苦心几番诗词发春华”是一副励志读书的楹联。下列名句中与之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A B C D,【答案】 C,11“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我们从自己的后代那儿借来的。”从哲学上看,温家宝总理的这句话启示我们 ( ) A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分析和处理问题 B要重视量变,积极促成质变 C要充分发挥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D要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答案】 A,12.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变化与发展的内在关系是 A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变化的实质就是发展 B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C事物的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D发展是事物变化的趋势,事物的变化决定了事物的变化与发展,【答案】 B,13、“分久必合”是历史的必然,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成功举办,有利于两岸经济的发展和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但“台独”势力的存在,使和平统一的道路并不平坦。这段话体现了( ) 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 A B C D,A,14、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把经济工作重点转到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来,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进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在发展中促进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 发展观 .联系观 .运动观 .自然观 A B C D,A,15、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结合材料,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发展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