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流派.ppt_第1页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流派.ppt_第2页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流派.ppt_第3页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流派.ppt_第4页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流派.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流派渊源及历史分期,先秦是中国思想界最为热闹的大舞台。那一时期的诸子们,角儿也是形形色色: 有不同统治者合作、作逍遥游的庄子, 有刻薄寡情、而又玩弄权谋的韩非, 有摩顶放踵以利天下而为之的墨子, 有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的杨朱 为什么如此呢?,一、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萌芽及产生,(一)原始社会道德由自发而朴素的风尚习惯而出现道德的萌芽 (二)夏代道德 (三)殷商时期: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萌芽 :“商俗尚鬼” (四)西周时期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初步发展: 以“孝”为核心的宗法道德规范 “修德配命”和对道德作用的自觉 “敬德保民”的“德治主义”的雏形 (五)春秋战国时代儒墨道法诸子伦理思想兴起并发展,(一)原始社会道德观念的萌芽,大约距今五、六千年的黄帝时代,作为朴素的风尚习俗的道德观念开始萌芽。,1、勤劳、勇敢、智慧道德观念萌芽,原始氏族时代,恶劣的自然环境使生活资料的获取十分艰难,在人类个体的体力能力不足的地方,惟有发扬勇敢、勤劳、智慧的品德,才能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获得生存下去的条件,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燧人氏“钻燧取火”、有巢氏“构木为巢神农氏”教民稼穑“、等神话传说都反映当时人们勤劳观念、勇敢观念、智慧观念的最初萌芽,及对勤劳、勇敢、智慧的诚挚追求。,2、团结协作,公正无私道德观念的萌芽,原始时代,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氏族成员之间是平等互利的关系,大家和睦相处,结成群体,协力同心,共同对付恶劣的自然环境,因此孕育了团结协作、公正无私的德行。,淮南子-览冥训记载黄帝时代“强不执弱,众不暴寡,人民保命而不夭,岁时熟而不凶,百官公正而无私”的情况,反映了原始时代的人们过着平等协作的生活。淮南子-修务训则直接用“公正无私”赞扬尧的美德。这些文献的记载可以窥视远古时代人们道德观念的萌芽状况。,3、一些基本道德概念的产生,宽、柔、恭、敬、毅、温、廉、刚、义等基本的道德概念在舜时代已经产生。,尚书-皋陶谟记载:“皋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皋陶说:“宽宏大量而又严肃恭谨,性情温和而又有主见,态 度谦虚而又庄重严肃,具有才干而又办事认真,善于听取别人意见而又刚毅果断,行为正直而又态度温和,直率旷达而又注重小节,刚正不阿而又脚踏实地,坚强勇敢而又合符道义。能在行为中表现出这九种品德,就会吉祥顺利啊!,皋陶是黄帝之子少昊之后,生于公元前21世纪,传说舜时被任为掌管刑法的官,算是中国司法的鼻祖。他辅佐夏禹理政、治水和发展生产,并为融合夷夏和后来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巨大贡献。皋陶与尧、舜、禹齐名,被后人尊为“上古四圣”。禹根据皋陶的品德和功劳而举他为继承人,并授政于他。但皋陶未继位即去世,禹便把英、六一带封给其后裔。唐玄宗以李氏始祖皋陶为荣,于天宝二年(公元743年)追封其为“德明皇帝”。,4、领袖人物萌发了自觉的“修德”意识,原始社会后期一些氏族首领人物产生了以身作则,带头进行道德修养的意识。,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而且黄帝的修德不是精神上的“闭门修养”而是走向实践,通过“播百谷”“治五气”等劳动心力耳目的实践活动,为万民造福。 又记载在尧时代氏族首领带头实践“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为后来礼治的“尊尊”、“亲亲”原则奠定了基础。 史记还记载了舜在“父顽”、“母嚣”、“弟傲”的情况下能“和以孝,蒸蒸治,不至奸”的可贵品格。,孝感动天,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大禹更是一位“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的领导者,为治水“劳神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入”。,(二)夏代的道德发展,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出现了阶级、国家的奴隶制王朝,。 作为我国道德文化的最高概念“德”的概念,此时概已萌生。(尚书-禹贡下有“祗台德先,不距朕行”的记载)。 夏代非常重视祭祀,可能也有了自己祭祀鬼神的礼制。,(三)殷商时期的道德发展,商朝(约公元前十六世纪到前十二世纪)伦理: “德”字频繁出现,但“商俗尚鬼”,“尊神”、“事鬼”、“先鬼而后礼”,对鬼神的绝对崇拜主宰着商代人的政治生活和精神世界。 “神道”的统治压抑着“人道”的自觉,因而此时仅有对道德的零碎粗浅的认识,尚无有理论成体系的伦理思想。,(四)西周“有孝有德”的伦理道德思想的发展,西周时期生产力与商代比有了显著发展,生产的发展带来社会剩余产品的增多,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周人利用保留下来的氏族血缘组织形式,在殷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宗法等级制度,这是西周伦理思想产生的直接根据。,强大殷商亡于小邦周,丧失君天下统治地位的事实深刻地震动着西周统治者的内心,深刻地影响着周人的宗教意识、政治主张和伦理思想的建立。 汲取殷纣亡国的教训是激发以周公为代表的西周政治家、思想家对社会道德生活的自觉意识,进而建立西周伦理思想的历史动力。,西周“有孝有德”伦理思想:,“有孝有德”是西周的“道德纲领”。 1、以“孝”为主的宗法道德规范 (1)周人提倡的道德规范,最基本的是: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用以调节宗族内部人伦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 从纵(父子)和横(兄弟)两个层次对宗法关系做了伦理概括,体现了既亲亲又尊尊的原则.,(2)何为孝? “孝”作为一种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要求子对父的奉养、尊敬和服从,体现了父子血缘“亲亲”之情,但本质是对父子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反映。 “孝”的产生有三个条件: 一是私有财产出现; 二是建立在一夫一妻制基础上的确实可靠的父子关系;(有固定的父母) 三是子女对其先父财产独占权利的确定。,(3)“孝”为何是西周宗法道德规范的核心?因为“孝”的实行利于家庭乃至家族的稳固和延续。随着西周“立子立嫡”君位统治世袭制为核心的宗法等级制度的建立,孝与政治结合,成为维系奴隶主贵族内部团结和统治地位的重要工具,“孝”的观念和作用得到了升华和强化,成为宗法道德规范的主要规范。,(4)周人“孝”的规定的内容: 第一,奉养孝敬父母。 第二,祭祀祖先。,2、西周 “修德配命”和对道德作用的自觉,(1)周人之“德”指什么? 其一,周人的“德”,就社会内容而言(不就道德含义)而言,指获得和占有奴隶财富之意。 比如周人认为,武王灭殷而获得“厥邦厥民”的伟大显赫业绩也就是“德”。,其二,周人更强调之所以“有德”(有得)的原因,即把获得天下(含民和疆土)的方法、才能、品德等主观因素,也称之为“德”。 有了这种“德”,就能有得,就能获得“中国民越疆土”(周人也称为获得了“天命”),能“永保民”而“至于万年”。从而提出了“修德配命”、“敬德保民”的思想。 “德”由此获得了道德的意义。,(2)“修德配命”或“敬德配天”含义,“修德配命”或“敬德配天”,是周人关于“修德”与天命关系的思想概括。就是说统治者要一心一意地遵循和实行先祖王者之德,“修德”、“敬德”才能获得天命,永久地享有天命。,(3)君王应该修什么样的“德”呢?,即周公称颂的文王之德:亲自劳作,善良仁慈,和蔼恭谨。爱护小民,惠善鳏寡。自朝至夕,“不暇食”,不耽游猎,(敬业爱岗,不贪图享乐更不玩物丧志)只受庶邦正常贡献,以此“咸和万民”,而受天之命。,3、“敬德保民”的德治主义雏形,(1)“敬德保民”思想产生的根源: 是周人对周代殷商历史经验的总结。他们认为,殷商的灭亡在于纣王的失德失民心,欲保民,需先“敬德” 总结出来:周获得“厥德厥民”,是上天根据先王之德所赋,而要维系巩固对民的统治,也必须“王惟德用”即推行德政(敬德)。“,天命”“敬德”“保民”三者统一(也是宗教、道德、政治融为一体),其中关键的就是“敬德”,充分体现了周人对道德作用的自觉和重视。西周对君德作用的认识,已经具备了后世儒家德治主义的雏形,(2)西周敬德思想的内容: 对祖、对己、对民,其一,对祖(含对“天”)“明德恤祀”。 “恤祀”就是谨慎地祭祀先祖和上天,不仅要严格遵守祭祀的仪式礼节,而且要对先祖、上天持有恭敬之心。 其二,对己要修明品德,安定心思,检查德行,深谋远虑,以使民安宁,永有万民。,其三,对民要实行德政,重在“惠民”。 “惠民”: 一是指惠于庶民,即“怀保小民,惠及鳏寡。”(对民,尤其是对无依无靠的鳏寡应爱护施恩。 二是“德教”,就是对民进行“训告”、“教诲”,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服从周的统治。 三是“明德慎罚”,即对人民采取两手政策,不仅用“柔”的惠民、教民,而且用罚,但要慎罚(即量刑要适当,量刑要考虑犯罪动机和犯罪悔罪态度,刑人杀人不应根据统治者的主观意愿行事,而是“义刑义杀”,也算“明德”。),以上西周时期关于“敬德”的三个方面和治民的三条政德,是后世儒家“德治主义”的思想来源。,4、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系统的伦理思想体系产生,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代,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度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旧有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的崩溃与当时的变法同时产生了新的问题,过时的传统必须屏除,而人们也必须找到新的指导原则,人的思想此时可以自由驰骋了,这在东亚的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在变革的洗礼及为政治、经济服务的过程中,社会的伦理道德日益发展完善,形成了诸子百家观点各异的系统的伦理思想体系。,1、系统的伦理道德思想体系产生的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代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是孕育催生诸子百家系统的伦理道德思想的社会条件,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简),(1)社会条件之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代科学技术的重大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为系统的伦理道德思想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 当时不仅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自然科学取得了很大成绩; 而且冶铁技术的迅速发展,铁器的大量应用,新兴材料表现出了提高生产力的强大作用; 铁农具的普及和农田的精耕细作,牛耕与铁铧犁结合的推广; 灌溉设施与水利工程的兴建等等 以上科技的进步带来农业与手工业得以迅速发展,商业都市也初露端倪,,(2)社会条件之二:政治经济变革与阶级斗争,春秋战国时代的随生产力发展而来的社会变革,使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新矛盾,要求社会的思想家门对新形势下的政治及人伦关系也即道德建设问题作出理论回答,这为系统的伦理道德思想观念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思考空间,政治经济变革:,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导致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农业的发展对土地需求的扩大“拓地”、“争田”及垦荒“私田”出现“佃耕制”出现”井田制“被破坏“私门富于公室”现象出现诸侯实际上不再宗奉周天子周朝的宗法礼制日渐失势诸侯争霸渴望强国重用法家变法改革 统治者打破私田、公田界限,一律收税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即按亩收税),标志着私田的合法性以及新兴地主阶级得到合法承认而登上政治舞台。,改革的浪潮 为什么变法改革? 旧的宗法制的行政游戏规则不再适应新时代历史发展的要求 战国时代所承担的历史任务,是各强国为建立未来的统一帝国分别扫清各自区域内的封建残余。在强强对峙中,获得最后的归顺并权需要最集中的权力和最强大的国力,而集权运用又需要更新颖的权力运行机制。原先诸侯国行政的游戏规则以宗代法的制度已经不再适应,新规则的建立迫在眉睫。从旧规则变为新规则,这就是“变法”。,变法主要任务:建立集权的运行机制,更大范围内开发国土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和推动流通,建立更有效的税赋制度,激发战斗热情。,变法浪潮一时风靡各国:主张以法治国的 “法家”学派为社会提供了理论和人才,变法实践首先在魏国取得成功,公元前445前396年“法家”李悝主持了魏国新规则的制定与实施,各国纷纷群起效仿。前403年赵国任用公仲连,前382年楚过任用吴起,前357年齐国任用邹忌,前356年秦国任用商鞅,前355年韩国任用申不害,一时新政迭出。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当推变法的发起人李悝和变法之集大成者商鞅。,李悝变法后第40年,商鞅在当时的弱国秦实施全面改革: 推行适应新的集权运作君县制,由中央直接派员统治全民; 以废井田、奖励耕织来提高生产力; 整顿户籍,按户口征赋以增加财力; 统一度量衡,稳定市场秩序; 重视军功,限制贵族特权,激励开疆拓土的战斗热情。 秦国的改革是对封建的全面荡涤,其实践强烈的表现了法家的主张:社会的进步是政治家的意志和团队智慧得以全面贯彻的结果。秦因变法而强大,但在中央政府实施对全民的直接管理时,又一并造就了庞大的官僚队伍,开创了后代官僚政治的先河。,春秋战国时代的阶级斗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围绕着政权、人民、土地日益尖锐的斗争(政治上向奴隶主贵族夺权;同奴隶主贵族争夺劳动力;向奴隶主贵族争夺土地) 二是奴隶和奴隶主贵族的斗争(奴隶大批逃亡;奴隶大暴动 奴隶反抗逃离奴隶主贵族,归向新兴地主阶级,壮大了其政治经济实力。,(3)社会条件之三;思想领域里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生产力的进步与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阶级关系的变化,加速了阶级斗争的进程。 意识形态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旧礼乐及伦理规范日益崩溃(礼崩乐坏),新思想观念不断涌现。 各派思想家都要站在本阶级的立场上,对时局的变化以及未来的社会前景作出符合本阶级的理论回答,由此导致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盛况的形成。 “王官”为贵族之学,“百家”为民间之学,百家争鸣即民间不同流派学术思想文化的兴盛与争鸣。,二、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发展,(一)秦汉至明清时期(公元前221年1840年),经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至明中叶、明末至鸦片战争若干阶段,是中国伦理思想历史发展的封建社会时期,也是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伦理思想(主要是指作为正统的儒家伦理思想)演变、发展、完备并走向衰败的时期,其中包含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1、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制度全面确立和逐渐巩固的时期, 形成了一个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完整伦理思想体系。 主要代表有西汉的董仲舒和东汉的王充。,秦亡汉兴,封建统治者汲取秦亡教训,维护“大一统”的统治秩序,实行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董仲舒推阴阳之变,究“天人之际”,发“春秋”之义,创立了一个以“三纲五常”为核心,以阴阳五行“天人合一”为宇宙论基础的神学伦理思想体系。从此,儒家伦理思想作为封建“名教”的意识形态而成为封建统治思想的正统。,2、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动乱分裂的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形成了以儒家为主,道儒柔合的局面,同时佛教也发展起来。,3、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两个统一的王朝,表面上是儒、佛、道并用,实际上还是儒家占主导,以韩愈为代表。,由魏晋到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国思想史的演进又发生了重大变化,即佛教和道教兴盛。佛道两教的兴起和发展,改变了中国思想史的进程和构成,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由此,中国的民族文化,形成了以儒学为主的儒、佛、道三者结合的格局。,4、宋至明中叶,为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稳定社会秩序,统治阶级以“天理”为宇宙和道德的本源,把正统的儒家伦理思想发展到了最高阶段。出现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学派,其中以朱熹和王守仁为代表。,自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后期,社会基本矛盾日益深化,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加强。反映在思想领域中,就是“理学的产生。 “理学” 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地主阶级正统伦理思想的完备和定型。,5、明末清初,明末清初,中国封建社会的矛盾充分暴露,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了封建社会“自我批判”意识,一批进步的思想家,如李贽、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陈确、唐甄、彦元以至稍后的戴震等,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刺激下,从明朝的危机和覆亡的历史教训中,看到了“理学”对社会和民族造成的祸害,起而开展了对宋明理学的批判总结。,(二)清末到“五四”前期: 资产阶级伦 理思想,1、酝酿阶段,在鸦片战争前后,以龚自珍和魏源等人为代表的思想家对封建制度和纲常名教进行了批判。,2、初步形成阶段:,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政治上提出君主立宪,在思想文化上主张废科举,兴学堂,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和伦理思想。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康有为、谭嗣同、严复等。,3、发展成熟时期,20世纪初,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形成,资产阶级革命派取代了改良派,提出了“道德革命”的口号,强调自由、平等、博爱,倡导合理利己主义,使资产阶级伦理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趋于成熟。,三、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主要流派体系的渊源及形成,提起中国传统道德,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起儒家伦理,想起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等这些大儒家。 实际上,传统伦理并不仅指儒家伦理,同时也包括其他各家比如道、法、墨、阴阳、名、纵横、杂、农家、小说家等各家流派的伦理思想精华。 荀子、董仲舒、朱熹等大儒也都是在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因此,研究中国传统道德及其影响,就不能不追溯一下先秦诸子百家及其伦理思想。,在周前期社会制度解体以前,官与师不分。所以,当时只有“官学”,没有“私学”。周后期的几百年,周王室丧失了权力,政府各部门的官吏也丧失了职位。他们流落各地,以私人身份靠传授专门才能或技艺为生。于是,他们就不再是“官”而是私学里的“师”了,即职业教师。各学派正是由于这种官师分离中产生出来的。,(一)诸子百家的分类及其渊源,诸子百家之“百家”乃言其多而非言其实。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试行对诸子百家进行分类的人是司马谈,即司马迁之父。 他把那时的流派划分为六个主要学派:即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即道家。,第二个对诸子百家进行分类的是刘歆,即刘向之子。他在司马谈的基础上又补充了四家,成为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杂家、纵横家、农家、小说家,共十家。 刘歆的一个新贡献是试图系统地追溯各家的历史起源,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冯友兰先生认为,在周朝前期的社会制度解体以前,官与师不分。任何一门学术只有官吏以某一政府部门成员的身份才能够讲授。周后期的几百年,周王室丧失了权力,政府各部门的官吏也丧失职位,流落各地,靠以私人身份传授专门才能或技艺为生,由“官”而“师”,于是出现了官与师的分离,各学派及众多的思想家正是由于这种官师分离中产生出来的。,1 、有教授经典和指导礼乐的专家,即“儒”。 2、有战争武艺专家,他们是“侠”,即武士。后来形成“墨”。 3、有可以充当统治者私人顾问的实际政治家,即“法术之士”,后来形成了“法家”。 4、还有些人很有学问和天才。但深受当时动乱之苦而退出社会,隐入自然的被称为“隐士”,后来演变为“道家”。,5、有说话专家,他们被称为“辩者”,后来形成了“名家”。班固认为,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6、有巫医、卜筮、占星、术数的专家,即“方士”,后来形成了“阴阳家”。,7、 纵横家 盖出于行人之官。行人是指在路上走的人。古代指奔走于各国之间,进行联络、外交和订盟的人。有张仪、苏秦为代表。 8、杂家 盖出于议官。 他们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有此,见五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9、农家 盖出于农稷之官。他们播五谷,劝农桑,以足衣食,此其所长也。 10、小说家 盖出于稗官,“稗”比喻微小、琐碎的书,如稗史。稗官是古代的一种小官,他们专给帝王讲述街谈巷议,风俗民情故事,后世称小说为“稗官”,泛指记载逸闻琐事的文字为稗官野史。 于是,各家思想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四、诸子百家 简介,1、儒墨道法四家代表人物及思想放在以后分章而论 2、名家 3、阴阳家 4、纵横家 5、农家、杂家、小说家、医家、兵家等,儒墨道法,儒墨道法四家代表人物及伦理思想 放在以后分章而论,1、名家,中国古代哲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名与实的关系。从逻辑上讲这种名与实的对立很像西方的主词与客词的对立。 比如,这是桌子,小王是人。其中的“这”与“小王”都是实;而“桌子、人则都是名。 名家注重辩论名与实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逻辑学。他们主要是以逻辑原理来分析事物,而辩的内容,又多半是与政治实务无关的哲学问题。,名家在古代以辩者而闻名,名家常提出一些怪论,乐于与人辩论,别人否定的他们偏要肯定;别人肯定的他们偏要否定。因此,名家一直被冠上一个诡辩的恶名。 名家之地位与对后世的影响均不及儒、墨、道、法诸家重要,但它在战国中期却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学派,标志着中国古代逻辑学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名家的没落,除了因为不受上位者的支持之外,也因为弟子们并无能出前人的创新主张。,邓析,名家、辩者本来是讼师,邓析就是最早讼师之一。 吕氏春秋:郑国发大水,淹死一个富人,尸体被人捞到。富人家属要求赎尸,捞得尸体的人要钱却太多。富人家属、捞尸体的人都找邓析打主意。 邓析的本领是对于法律条文咬文嚼字,在不同的案件中作不同的解释,而不管条文的精神实质,也不管条文与事实的联系。 换言之,就是,他只重“名”,而不重“实”,常常是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是非无度,可与不可日变。,公孙龙,公孙龙(约公元前325前250年)魏(今河南省北部)人,或曰赵(今山西南部)人,曾是平原君的门客,反对各诸侯间的兼并战争。与庄子、惠施、孟子、邹衍同时。 公孙龙因为是专决於名,执名为实,离开了具体、经验的事物辩论。 公孙龙善为同异之辩,达巅峰的境界,其主要辩论有:白马非论、离坚白论、名实论等 公孙龙着眼于“别”而不在“合”,对古代逻辑思维的发展有一定贡献,但由于过分夸大差异性而没有看到概念反映事物的同一性,不免陷入形而上学的诡辩。著有公孙龙子。 孔穿与公孙之对话,惠施,惠施,战国宋人,约公元前350前260年,名家鼻祖,与庄子为友,曾做过魏(梁惠王)的相国;后惠施联合齐、楚的活动遭到失败,被张仪驱逐。 惠施才思敏捷,博学善辩,长于雄辩与逻辑推理,曾与桓团、公孙龙等辩者掀起了名辩的高潮。 惠施与庄子“鱼乐之辩”。,2、阴阳家,阴阳家出身于方士,即巫医、占卜、术数、天文、历法、五行、形法等;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 周朝的前几百年,天子、诸候、贵族家中都有这些术数的世袭专家,以备大事之时咨询。 随着分封制的解体,这些专家失去了职位,流散各地继续操业,被人称为“方士”,后来形成阴阳家;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 主要理论是、大小九州说、阴阳五行学说、五德终始说。 代表人物是邹衍,邹衍,邹衍(约公元前305年至公元前240年),齐国人,因其学问迂大而宏辩,人称为谈天衍,又称邹子。致力于用五行说解释历史的变迁,即将自然变化与历史变迁相联系。 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阴阳家在历史观上,则把尚书的五行观改造为五德终始,又称五德转移。五德指五行的属性,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 按阴阳家的说法,宇宙万物与五行对应,各具其德,而天道的运行,人世的变迁,王朝的更替等,则是五德转移的结果。其目的在为当时的社会变革进行论证,为王朝更替提供合理性。,比如:皇帝的正式头衔是“奉天承运皇帝”。所谓承运说是承五德转移之运。 土德王(黄帝)木德王(夏)金德王(商)火德王(周)水德王(秦),完成一个循环,而后再开始,即土德王(汉)- 汉初阴阳家还存在,武帝罢百家后,部分内容融入儒家思想体系、部分内容为原始道教所吸收,作为独立学派的阴阳家便不在了。,3、纵横家,纵横家 盖出于行人之官。行人是指在路上走的人。古代指奔走于各国之间,进行联络、外交和订盟的人。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 代表人物:苏秦、张仪。创始人:鬼谷子。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鬼谷子,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人。籍贯不详,据考为卫国人,常入云梦山(在河南省鹤壁市淇县)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苏秦,苏秦字季子。战国时东周洛阳人。学纵横之术游说各国,初至秦说惠王,不用。乃东至赵、燕、韩、魏、齐、楚,游说六国合纵御秦。他相六国,归居於赵,被赵封为武安君。其后秦使人诳齐、魏伐赵,六国不能合作,合纵瓦解。 他入燕转入齐,为齐客卿。与齐大夫争宠,被人杀死。一说他自燕入齐从事反间活动,使燕得以破齐,后反间活动暴露,被齐车裂而死。 纵横家有苏子三十一篇,今佚。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保存有苏秦的书信和游说辞十六章,与史记苏秦列传有所不同。,张仪,张仪是魏国(今河南开封市)人,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惠文王时为秦相。 惠文王卒后,武王即位,与张仪有隙,他离秦去魏,就在这一年五月卒於魏。汉书艺文志纵横家类有张子十篇,汇集了张仪的作品或和他有关的材料,今已。,纵横家所崇尚的是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之技巧,其指导思想与儒家所推崇之仁义道德大相径庭。因此,历来学者对鬼谷子一书推崇者甚少,而讥诋者极多。 其实外交战术之得益与否,关系国家之安危兴衰;而生意谈判与竞争之策略是否得当,则关系到经济上之成败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谈技巧也关系到一人之处世为人之得体与否。所以技巧很关键。 当年苏秦凭其三寸不烂之舌,合纵六国,配六国相印,统领六国共同抗秦,显赫一时。而张仪又凭其谋略与游说技巧,将六国合纵土蹦瓦解,为秦国立下不朽功劳。 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而鬼谷子则专于具体技巧,两者可说是相辅相成。,纵横家思想在世界上的影响,一战后,德国著名学者斯格宾格勒在思想的没落一书中高度赞扬中国的纵横家,认为具有实际的借鉴作用。 七十年代,美国著名外交家就深受思想的没落一书的影响。甚至有人称基辛格是现代的苏秦、张仪。当今世界形势颇似春秋战国,虽不能出现以纵横术主宰世界历史发展,但也可为辅,影响世界格局。用之无害,不用可惜。 日本学者、企业家大桥武夫把鬼谷子用到经营活动中,写出了一部鬼谷子应用实例,取名“兵法“与“鬼谷子“,可见鬼谷子不仅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重视而且已从单纯的外交领域走入更广泛的社会各领域。,4、杂家,杂家盖出于议官。 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 杂家的出现是统一的封建国家建立过程中思想文化融合的结果。杂家著作以秦代吕氏春秋、西汉淮南子为代表,分别为秦相吕不韦和汉淮南王刘安招集门客所集。 然而,任何一个流派也都有其特色与长处,而杂家便是充分的利用这个特点,博采众议,成为一套在思想上兼容并蓄,却又切实可行的治国方针。,杂家,列于诸子中,是很鲜明的一派,因为它是战国末至汉初兼采各家之学的综合学派。 战国末期,经过激烈的社会变革,封建制国家纷纷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便要求在政治上、思想上的统一。在这种呼声下,学术思想上出现了把各派思想想融合为一的杂家,杂家的产生,大体上反映了战国末学术文化融合的趋势。,吕不韦,吕不韦,卫国濮阳人,战国后期著名政治家,担任秦相国十三年,为秦最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吕不韦长期卖贵,积累大量家产。但他不满足于大商人的地位,一直在寻找机会,投身政界。 他最出身的一桩买卖就是将向为赵国人质秦国公子异人立以为太子,并扶上王位,即秦庄襄王。 秦庄襄王,封吕不韦为国相,号曰文信侯。秦庄襄王死,秦王嬴政即位,吕不韦被尊为仲父,代秦王摄政。 秦王政亲政后,吕不韦被免职。吕氏春秋就是他组织门客编写的。,5、农家,农家者流,盖出于家稷之官。播五谷,劝耕桑,以足食。“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 农家学派主张推行耕战政策,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研究农业生产问题。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此派注重对农业生产技术、经验之总结。 农家代表人物有许行,楚国人,约与孟子同时代,无著作留传,生平事迹可见于孟子一书。生卒年不可考。当时随行学生几十人,颇有影响。,6、小说家,小说家,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是先秦与西汉杂记民间古事的学派。 小说家被归类于古中国诸子百家中的其中一家。然而小说家虽然自成一家,但被视为不入流者,刘歆列九流十家,惟小说家不在九流之列,影响甚小。然而小说家反映了古代平民思想的侧面,却是其它九流学派都无法所能代替的。故有九流十家之说。,变化与扩展,“小说”一词,在春秋战国时代几乎等于上述“小说家”之流的书本,近乎于“杂项”或者“民间不入流的著作”罢了。 到明清两代,印刷术发达,各式书籍大量印行。明朝胡应麟将其时的“小说”类书籍,分为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辩订、箴规六类,可见当时的“小说”一词,盖括了今日的神话、散文、小说、纪录文学等多个文类的书籍。 及至清末民初,中国受西方文化影响,开始大量吸收西方文化。学者基于翻译、分类的需要,将之前被列入“小说”的文字,重新按西方文类观念划分。,7、兵家,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之间不断暴发战争,从事军事的智谋有识之士,总结军事方面的经验教训,研究制胜的规律,这一类学者,古称之为兵家。凡论述军事的兵家著作,称为兵书 。 兵家主张运用武力通过战争来达到统一国家的目的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 兵家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时孙武、司马穰苴,战国时孙膑、吴起、尉缭、公孙鞅、赵奢、白起,汉初张良、韩信等。,今存兵家著作有黄帝阴符经、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将苑、百战奇略、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等。 各家学说虽有异同,然其中包含丰富的朴素唯物论与辩证法因素。兵家的实践活动与理论,影响当时及后世甚大,为我国古代宝贵的军事思想遗产。,8、医家,中国医学理论的形成,是在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到公元三世纪中叶,共经历了七百多年。 医家泛指所有从医的人,主要人物有扁鹊、华佗 、 张仲景、 孙思邈、李时珍、葛洪,扁鹊,扁鹊齐国卢邑人,也有记载为渤海郡州人,或勃海郡郑人。扁鹊并非真名实姓。人们把他和黄帝时的扁鹊相比,并且称呼他扁鹊先生。连史书也以扁鹊称呼他。扁鹊原姓秦氏,名越人。生于公元前407年至公元前310年,大约和孔子同时。由於扁鹊是卢人,所以人们又称他为卢医。扁鹊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医学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式传记的医学家。 扁鹊能够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研究医学,并能吸取民间的医疗经验,在医学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望。扁鹊长期在民间行医、走遍齐、赵、卫、郑、秦诸国。 公元前310年,忌妒他贤能的秦太医令李谧派人在崤山设伏,刺杀扁鹊,终年九十七岁。,谢谢大家 本讲结束,(一)儒墨道法思想,儒家简介: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之后儒家分化为两大支:一支是孟轲学派,一支是荀况学派。儒家伦理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以仁、忠、信、礼、义等为人类行为的准则,认为道德生活高于一切。对道德范畴、道德规范、道德的社会作用、善恶评价的标准以及道德修养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为中国古代的伦理学说奠定了基础。,儒家开“百家”之先河,“儒”的本义有贵族教师之义,因而“儒”含有教育和传播知识的意味。孔子注意到当时社会的“礼崩乐坏”,而“礼乐”正是他社会理想的寄托。孔子怀着规范贵族制度的理想,从批判当时的非礼开始,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这一批判一方面基于历史的观念他对西周的宗法秩序抱有满腔激情的怀念,一方面给予他的人道观念。孔子主张人不论出身贵贱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他有一个著名的论点“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可用的人,让他发挥;不会的,就教育他。 孔子做过鲁国的司寇(司法部长),但他的政治生涯是失败的,后周游列国而不见用。他的成功在于教育,从他始中国历史上有了私学。编纂了鲁国历史春秋,并根据自己的思想原则删编了古代的民歌和王家史诗,纂成诗经。他平时与学生交谈的闪烁着大量思想火花的片言只语,被他的学生和后人回忆出来并整理成论语,成为儒家的经典。,孔子学说的核心概念是“仁”,这是一种对他人的设身处地的理解与尊重。 论语中的孔子是轻松、豁达而愉快的形象,他的哲学更偏向于伦理学,不像他的著名后继人孟子那样具有严谨紧张的政治味。孔子学说更多地在于指导人生,而孟子则指导政治。,孔子自己保持着“君子坦荡荡”的为人风格,也非常赞同他的学生曾点所推崇的那种洒脱无羁的,被后人学者赞誉为审美境界的生活。孔子在赞赏西周以乐表示礼的同时,也主张以乐来调节人内心的平和,达到一种有教养的君子式的坦荡心境。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与经后代儒学家发挥和发展后的儒家学说有不少差异,而孔子本人则显得更闲雅大度和个人化。,墨家简介:,墨家创始人是墨翟淮南子-要略说:墨子原本是学儒的,但因为不能忍受儒者的繁文缛节,不赞同儒家浪费资财的厚葬之风,长时间地穿丧服守孝不从事生产而减少财富创造,就道不同不足与谋,针对儒家的不足,反对儒家学说而自创了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墨子对当时贵族生活方式抱有彻底否定的态度,主张“非礼”、“非乐”,与儒家正好相反。墨子反对礼乐是因为礼乐的奢侈,他认为最无用的奢侈是丧葬之礼,故提倡“节葬”。 针对儒家“仁爱,提出”兼爱“。儒家认为”仁“是人类内心的自然倾向与自然要求,而墨家的”兼爱则是“天志”的要求,认为“天志”要求人类过一种平等的生活,也因此提出“非攻”的主张。,他认为个人或家庭绝不能超越大众而奢侈浪费,因而他们以人类最苦的生活即刑徒的生活作为标准,他的楷模即大禹。所以墨家以兼爱为始,而以自苦为极。 墨家的主张似乎走向了一种极端,但是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这种极端正体现了一种反叛。与儒家一样,墨家也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