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两首》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两首》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两首》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两首》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两首》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简要了解作者,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技能目标:反复诵读,品悟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德育目标: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品悟诗歌的内涵。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方法:712模式。(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环节:一、 德育专题:二、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播放鲁冰花,以渲染课堂气氛。让我们一起聆听这个调皮孩子的故事。2、明确目标(1)读一读,品一品,感知诗之美。(2)找出自己喜欢的文句,细品诗之味。(3)再读诗歌,感受诗之情。(二)合作探究3、布置任务出示小组讨论任务要求:(1)初读课文,小组内交流收集的相关资料,识记生字词。(2)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感知内容,感知诗之美。(3)小组内交流比赛,竞读自己喜欢的语句,细品诗之味。(4)从母子嬉戏,相伴的情形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作者以“金色花”为题,有什么用意?4、小组探究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布置的任务。5、(教师)检查指导。 教师随堂指导。(三)释疑解惑6、(师生)释疑解惑。教师帮助小组解决有疑惑的地方。(四)梳理归纳7、(师生共同)梳理归纳(相关知识点)。(1)交流相关资料。(2)识记生字词。(3)小组内朗读课文。(4)感受到了孩子对母亲深深的爱,母子之间融洽亲密的感情。这是世间最值得珍爱的情感。我们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诗人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这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以此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亲的心愿。(五)讨论巩固8、小组讨论(根据其他同学整理归纳的板书,查漏补缺)(六)目标检测9、目标检测(检测学生完成目标的情况)课后第一题,第三题第1小题。10、讲解点评教师对学生做题的情况进行讲解点评。(七)总结评价11、课堂小结:妈妈对孩子的爱就像花儿一样美好,孩子对妈妈的爱也像花儿一样纯洁。愿我们每个人都像诗中的孩子一样,关爱母亲,陪伴母亲,回报母亲!12、布置作业: 优化设计。板书设计:4、 金色花 授课时间:课后反思:荷叶 母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悟作者细腻的描写。技能目标:积累美词佳句,学习以物喻人的写法。德育目标: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能力。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悟作者细腻的描写。教学难点:积累美词佳句,学习以物喻人的写法。教学方法:712模式。(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环节:二、 德育专题:二、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1976年7月28日深夜,唐山,在一间温馨的小屋里,年青的母亲正在缝补衣服,九个月大的孩子已经熟睡。忽然,一阵地动山摇,一声巨响过后,房屋垮塌了,母子俩被埋入废墟中。所幸的是,房顶的预制板是斜压下来,他们都没有受伤。但是房屋垮塌严重,只能等待救援。三天过去了,由于严重脱水,母亲的奶水没了。孩子的哭声渐渐微弱。年青的母亲心碎了,这时候,她摸索着将身边的缝衣针,毅然的刺进自己的手指。然后将刺破的手指放进孩子嗷嗷待哺的小嘴。第八天清晨,救援人员终于掀开了压在他们头顶的预制板,那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啊,孩子脸色红润,宁静而安详,在早已死去的母亲怀里,睡得正香。在他的嘴里,还含着母亲已经僵硬的、发白的手指母爱是伟大的,很多文学作品都对母爱做过热情的讴歌。有首歌词写得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一同感受作者所要歌颂的伟大无私的母爱。(板书课题)2、明确目标(1)读一读,品一品,积累美词佳句。(2)理清文章层次。(3)再读诗歌,体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合作探究3、布置任务出示小组讨论任务要求:(1)初读课文,小组内交流收集的相关资料,识记生字词。(2)学生自由读课文,积累美词佳句。(3)文中出现三个朴实的名词:荷叶、红莲、母亲,作者是以哪种事物作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试着从这种事物的角度给课文分层。(4)找出文中的主旨句,理解含义,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小组探究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布置的任务。5、(教师)检查指导。 教师随堂指导。(三)释疑解惑6、(师生)释疑解惑。教师帮助小组解决有疑惑的地方。(四)梳理归纳7、(师生共同)梳理归纳(相关知识点)。(1)交流相关资料。(2)积累美词佳句。(3)以红莲作为描写对象。可以将文章分为四层:送莲,忆莲,看莲,悟莲。也可分为两层:表达方式的不同。17 89(4)最后一句。作者借物抒情,借荷叶对红莲的荫蔽,抒发了对纯洁、无私的母爱的由衷的赞美。我们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诗人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这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以此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亲的心愿。(五)讨论巩固8、小组讨论(根据其他同学整理归纳的板书,查漏补缺)(六)目标检测9、目标检测(检测学生完成目标的情况)练习册P7 1-310、讲解点评教师对学生做题的情况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