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生活习俗》PPT课件.ppt_第1页
《近代生活习俗》PPT课件.ppt_第2页
《近代生活习俗》PPT课件.ppt_第3页
《近代生活习俗》PPT课件.ppt_第4页
《近代生活习俗》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和原因 1、特点: 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烙印; 变迁只是在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发生变化,广大农村几乎没有进入近代生活,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2、影响因素: 外界因素: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渗入,西方的生活方式进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根本原因: 西方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冲击,并进一步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政治: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倡导文明、进步和民主,积极主张吸收外国近代生活方式; 经济: 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文化(思想观念的转变): 鸦片战争后,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内在因素:,2、表现 : 衣: 食: 住: 风俗:,(二)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近代中国服饰变革(男装),以文治国,五权分立,三民 主义,“窄袖革履”的西式服装,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但到辛亥革命后日渐流行的原因:,1、从穿着的角度来讲: 适体,潇洒。 2、从社会政体的转变角度来看:是断发易服的产物。 断发必然引起服饰的变化加上成熟的中式服装尚未出现,在易服风气中出现了一股盲目的西化倾向。 3、从社会思潮的角度来看:,辛亥革命党人长期在海外活动,接受西方文化较多,崇尚其风俗,受西化影响。,服饰的变化的特点 中西合壁,土洋并存 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 中山装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辛亥革命后大为流行。,二十年代的旗袍,旗袍的定型:后来汉族女子吸收了西洋服装式样不断改进而定型的。,不同的款式体现着不同的情怀,有时华贵,有时忧郁,有时妩媚,有时冷艳。旗袍将东方人的柔美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同时也引起了世人对中国服饰的青睐。,旗袍走向世界,第53届世界小姐大赛决赛,中国八大菜系:鲁、 川、 粤、 闽、 苏、 浙、湘、 徽,川菜(味浓、重辣) 香辣炒蟹,徽菜 符离集烧鸡,鲁菜 (清香、鲜嫩、味纯) 迎宾花篮,苏菜(清淡、味甜) 清炖蟹粉 狮子球,西餐,19世纪中叶以后西式饮食开始在一些沿海通商城市流行。 19世纪八、九十年代,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 辛亥之后,在一些大城市,吃西餐成为一种时髦。 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国人经营的第一家西菜馆上海“一品香”,广州最老的西餐馆:太平馆,西式餐馆,广州最老的西餐馆:太平馆,西式餐馆,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1997),中国传统建筑注重自然的高度协调,中国建筑文化体现出很强的内向性和封闭性,近代建筑的变化,上海外滩万国建筑,上海素享“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美誉,外滩的马路一侧,一幢幢哥特式、罗马式、文艺复兴式、 巴洛克式等中西合璧、风格迥异的巍峨大厦展示了建筑 艺术的风采。,依据以上图片,分析近代上海出现西式建筑的原因。,参考答案: 西方利用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并利用特权建立租界,伴随着西方的侵略,物质文明传入中国。,传统民居和欧式洋房、中西合璧豪宅的出现,辛亥革命后,新礼仪取代旧礼仪,体现了什么精神?,答案:体现民主共和精神(或平等、自由精神),旧习 女子裹足 男子留辫 婚姻包办 一夫多妻 旧式丧礼 迷信活动 。,改变 迫令放足 剪辫易服 婚姻自由 一夫一妻 新式丧礼 破除迷信 。,晚清留短发的留学生,辛亥革命后人们在街上剪辫子,清末民初的传统婚礼,婚丧习俗的变化: 婚礼是标志与庆贺结婚的民俗形式。近代汉族主要的婚姻形态仍然是封建包办买卖婚姻。 受男女平等观念以及西方婚俗的影响,19世纪五六十年代,少数与外国人交往密切的士大夫中有用西礼结婚的现象。 光绪年间,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出现了婚姻论财不问门第的现象,西式婚礼渐有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明结婚形式在大城市及沿海通商口岸开始流行。文明结婚,除婚礼地点不在教堂,不用牧师主婚外,许多仪式大致从西礼中移植过来,虽然杂有中国传统婚礼的某些内容,但精神和形式上基本上是西方化的。 总之,近代在通商口岸及沿海城镇“文明结婚”的流行,毕竟反映出中国婚俗的变化,代表着晚清婚俗变化的正确方向。,(三)交通与通讯的变化,1、铁路事业的发展 1881年,清政府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1905年,完全由中国自己主持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设计出“人”字形路线。 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但90%是由外国修筑、控制的。,唐胥铁路通车、投入运行,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1872年,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之一;1905年清政府任命他全权负责京张铁路的设计和修筑。1909年全线通车,京张铁路八达岭隧道附近的人字形线路,20世纪初,汽车首先开始出现在中国的上海。,民国时期,发展缓慢;,2、公路交通:,鸦片战后,西方控制中国的水上运输;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垄断水运局面,3、航运业的发展,4、航空: 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驾驶“飞行者号”试飞成功 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 1920年,从北京至天津的首条国内空中航线开通 1949年有52条民航线;,5、通讯事业的发展 (1)、电报: 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20世纪初上海崇明设立无线电报局。,(2)、电话: 1875年,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通第一部电话。 1900年南京的电话局是最早的市内电话局。,1875年上海出现电话。图为电话局接线员,老式电话,程控电话,可视电话,卫星电话,手机,(四)大众传媒的变迁,1、报刊业发展 (1)出现: 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中国丛刊万国公报; 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办报刊。 (2)发展 戊戌变法时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的民报 五四运动时的新青年 20世纪前期,中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中国境内由外国人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1833),1872年4月,在上海创刊,创办人是英国商人美查。申报创刊之初,每两天出版一次,从第五期起改为日报,星期日休刊。1907年,上海金融世家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买下申报馆全部产业,从此申报的产权与管理权归中国人。1912年史量才成了申报馆的大股东,1945年抗战胜利后,申报被国民党接收,解放前夕,该报终刊。是中国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报刊。,时务报由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在1896年创办 。 民报是中国同盟会机关报,1905年11月创刊于日本东京。,新青年,由陈独秀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成为宣传新文化的阵地。,陈独秀,李大钊,2、影视事业的发展,19世纪末,电影就传入了我国 1905年,拍摄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 1931年,中国拍摄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风云儿女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该片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标志我国电影事业起步,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1905),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2、如果你想查阅有关新文化运动的文章,可以看看下列哪个报刊 A、人民日报 B、新青年 C、新华日报 D、时务报,7、(2008年烟台模拟)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家民用企业最先出现在交通运输业,其主要原因是( ) A、当时中国的交通运输业最为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