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波大学语文64学时之明代拟话本.ppt_第1页
李静波大学语文64学时之明代拟话本.ppt_第2页
李静波大学语文64学时之明代拟话本.ppt_第3页
李静波大学语文64学时之明代拟话本.ppt_第4页
李静波大学语文64学时之明代拟话本.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代短篇小说,三言二拍,关于“话本”,宋代“说话”(说书)人的底本。也称为“话文”或简称“话”。 “说话”就是讲故事,类似现代的说书。 随着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一个新的市民阶层。各种民间伎艺都向城市汇合,以适应新的城市居民的文化需要。北宋东京、南宋临安等大城市里,有着数十座称为“瓦舍”或“瓦子”的综合性的游艺场,每座“瓦舍”中,又有若干座“勾栏” ,分别上演杂剧、诸宫调和“说话”等各种伎艺。,话本的分类,南宋时,“说话”通常分为“小说”、说经、讲史和合生四家。 1、“小说”又称“银字儿”,专讲短篇故事,题材非常广泛,举凡爱情、公案、神怪,以及历史故事等,几乎无所不包。 2、讲史,专说历史故事。 3、说经,包括“说参请”、“说诨经”,专讲宗教故事。 4、合生,也作“合笙”,滑稽而含玩讽的称“乔合生”。有人认为可能是两人演出,一人指物为题,一人应命说咏,据说与起令随令相似,形式灵活,似乎并无故事情节,近似现代的相声。 此外,还有“说诨话”(说逗笑的话)、“商谜”(猜谜)。,关于“拟话本”,文人模仿话本形式编写的小说。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最早应用这一名称指的是宋元时代产生的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和大宋宣和遗事等作品。它们的体裁与话本相似都是首尾有诗中间以诗词为点缀辞句多俚俗。但与话本又有所不同“近讲史而非口谈似小说而无捏合”“故形式仅存而精采遂逊”(中国小说史略)。鲁迅认为它们是由话本向後代文人小说过渡的一种中间形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一些学术著作应用拟话本这一名称专指明末文人模仿话本形式编写的白话短篇小说即鲁迅称之为“拟宋市人小说”的作品,关于“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的合称。 “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作者为明代冯梦龙。 “二拍”则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作者凌蒙初。,冯梦龙简介,冯梦龙(1574一1646),明朝人,字犹龙,又字公鱼、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他使用的其他笔名还更多。 冯梦龙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籍长洲(今苏州)人,出身名门世家,冯氏兄弟三人被称为“吴下三冯”。其兄梦桂是画家,其弟梦熊是太学生,作品均已不传。冯梦龙自己的诗集今也不存,但值得庆幸的是由他编纂的三十种著作得以传世,为我国文化宝库留下了一批不朽的珍宝。 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与封建社会的许多读书人一样,把主要精力放在诵读经史以应科举上。然而他的科举道路却十分坎坷。直到崇祯三年(1630),他五十七岁时,才补为贡生,次年破例授丹徒训导,七年(1634)升任福建寿宁知县。四年以后回到家乡。在天下动荡的局势中,在清兵南下时,还以七十高龄,奔走反清,他除了积极进行宣传,刊行中兴伟略诸书之外,应该也直接参与了抗清斗争。在清顺治三年(1646)春忧愤而死,也有说他是清军所杀。,冯梦龙的创作,冯梦龙自己的诗集今也不存,但值得庆幸的是由他编纂的三十种著作得以传世,为我国文化宝库留下了一批不朽的珍宝。 其中除世人皆知的“三言”外,还有新列国志、增补三遂平妖传、智囊、古今谈概、太平广记钞、情史、墨憨斋定本传奇,以及许多解经、纪史、采风、修志的著作。,创作特点,冯梦龙所编纂的这些书,从出版学的角度来看,有一个共同的重要特点,就是注重实用。他的那些记录当时历史事件的著作在当时具有很强的新闻性;他的那些解说经书的辅导教材受到习科举的士子们的欢迎;他的那些供市井细民阅读的拟话本、长篇说部、小说类书,以及剧本民歌、笑话等有更大的读者群,为书商带来了巨大的利润。这使得冯梦龙的编辑工作,具有一定的近代市场经济下的出版业的特色。,冯梦龙的文学观点,“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冯梦龙叙山歌 民间文学“性情之响”,三言,“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分别刊于天启元年(1621)前后、天启四年(1624)、七年(1627)。 这些作品有的是辑录了宋元明以来的旧本,但一般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也有的是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故“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它“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三言”的思想内容,有相当一部分作品以男女婚姻为题材,主张婚姻自由,男女结合以爱情为基础,反对封建礼教,打破门第观念,也反映了妇女争取人权的呼声。这正是市民阶层初期民主思想的一种表现,闪耀着进步的自由平等的思想光辉。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描写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表现了人民对封建统治者罪恶的愤怒谴责。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歌颂友谊,斥责背信弃义的行为。施润泽滩阙遇友、俞伯牙摔琴哭知音 也有不少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宿命论思想和描写色情的作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名妓杜十娘久有从良之志,她深知沉迷烟花的公子哥们,由于倾家荡产,很难归见父母,便处心积虑地积攒一个百宝箱,收藏在院中的姐妹那里,希望将来润色郎装,翁姑能够体谅一片苦心,成就自己的姻嫁。经过长期考验和寻觅,她选择了李甲,并且欲望终身托付于他,因而让李甲四处借高利贷,又拿出自己私蓄的银两,完成自己从良的心愿。投奔他人从良是杜十娘重新做人的必由之路,因此姐妹们听说她顾从李甲离开妓院,大家都是纷纷相送,并以资相助为盘缠将百宝箱还给于杜十娘。其实,前部分的经历是杜十娘与李甲素不相识,李甲担心归家不为严文所容,杜十娘便与李甲泛舟吴越,徐徐图之。在途中,一富家公子偶然相遇,目睹杜十娘美貌,心生贪慕,就乘与李甲饮酒之机,巧言离开,诱惑并使李甲以千金银两之价把杜十娘卖给了他,杜十娘明知自己被卖弄,万念俱灰。她假装同意他们的交易,却在正式交易之际当众打开百宝箱,怒斥奸人和负心汉,抱箱投江而死。,人物形象分析,美丽(外貌描写) 热情(李甲手头越紧,她心头越热) 聪明(不露富,考验李甲) 坚强(怒沉百宝箱,投江自尽),杜十娘,李甲,背信弃义 懦弱自私,孙富,卑鄙奸诈 虚伪邪恶,后人评:杜十娘身份低微,属于任人欺凌的对象,她把人类情感中最美好的爱情寄托在李甲身上,她急于从良,却不告诉李甲,自己有百宝箱,不敢在爱情的天平上增加一颗金钱的砝码。她从内心里呼唤一种不为金钱和利害所左右的人际关系,毫无疑问,只有在真正地尊重自己、关怀他人,才能产生包含人性中一切美好成分的真情。,返回,卖油郎独占花魁,小本经营的卖油郎秦重看到名妓王美娘“容颜娇丽”,就不惜花了一年多时间,辛苦积攒得十两银子,作为一夜“花柳之费”。这本来不足为训,但他了解到王美娘也是从汴京流落到临安的人,便不觉“触了个乡里之念”,并为王美娘的“落于娼家”而感到“可惜”,表现了与一般王孙公子的寻花问柳行径有所不同。作品在描写秦重对王美娘倾心爱慕、尽心体贴的同时,特意用吴八公子对王美娘的肆意“凌贱”作为陪衬,以表现秦重与王美娘之间实际上已越出嫖客与妓女的关系。 在描述感情如何成为美好婚姻之基础的同时,还突出了妇女维护人格尊严的要求。花魁娘子莘瑶琴作为一个名妓,周旋于公子王孙之间,在奢华的生活中感受到的却是人格的屈辱;而在卖油小商人秦重那里,她才得到近于痴情的爱和无微不至的体贴。这使得她终于摆脱了对秦重的身份地位的偏见,而宁愿跟随他去过一种相濡以沫的朴实生活。,返回,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写孙玉郎代姐到刘家行婚礼“冲喜”,夜与刘家女儿慧娘同眠,两人本各有婚约,却结下私情。刘家告玉郎诱骗其女儿,乔太守却判二人结为合法婚姻。判词中说:“移干柴近烈火,无怪其燃。”意谓人的情欲无法抑制。又说:“相悦为婚,礼以义起。”意谓两情相悦是婚姻的前提,而“礼”应该顺合人情的实际。这位乔太守被赞为“不枉称青天”,他代表了人们对尊重感情的婚姻关系的向往。,返回,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蒋兴哥与三巧儿天作之合,感情笃厚,过了几年幸福的夫妻生活。但由于蒋兴哥出门逾期未归,三巧儿寂寞难耐,又加以薛婆和陈商的引诱、挑逗,终于背叛与蒋的誓言与陈发生奸情,并将蒋兴哥所赠的传家之宝珍珠衫赠与陈商。后被蒋兴哥发觉,一纸休书将三巧儿送回娘家。三巧儿被迫无奈嫁与吴杰进士做妾,蒋兴哥在吴杰所任县内因人命官司而受审。最终三巧儿与蒋兴哥久别重逢,抱头痛哭。当吴杰县主看出他们不是兄弟,而是夫妻时,让三巧儿重回蒋兴哥的身边。 对“失节”的妇女表示了一定程度的宽容 。,返回,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故事内容是发生在明朝嘉靖、隆庆年间的一件真人真事。它通过写沈炼一家的遭遇,揭露了明末权奸严嵩父子结党营私、谗害忠良的罪行。严嵩是明末有名的奸臣,他与儿子严世蕃垄断朝政,横行无忌,不可一世。刚正的官员沈炼因为揭露严嵩的罪行而被反诬,贬至新保安为民。严嵩又派心腹杨顺去新保安,诬沈炼谋反,先后将沈炼及其杀死。作者用主要笔墨写了沈炼对严嵩的斗争和长子沈襄的侍妾机智勇敢地协助丈夫反抗严氏父子迫害的情景。中间也写进了义士贾石、冯主事等人敢于在严重的政治恐怖中,援助沈炼一家的情节。,返回,施润泽滩阙遇友,嘉靖年间盛泽镇“开张绸机”的施复,在卖绸回来的路上,拾到六两多银子,他起先满心欢喜。但当他想到可能给失主带来的严重后果时,毅然地把银子退回了失主。失主朱恩也是个以“蚕桑为业”的小手工业者,对施复得行动感激万分。后来施复养蚕缺桑叶,至洞庭山去买,在滩阙地方无意遇上了朱恩。朱恩威报答他的友谊,盛情款待了他,并以桑叶接济他,还使他免于覆舟的危险。 歌颂了两个小手工业者的友谊。,返回,俞伯牙摔琴哭知音,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二拍,在“三言”的影响下,凌蒙初编著了初刻拍案惊奇(刊于1628年)和二刻拍案惊奇(刊于1632年)各40卷,人称“二拍”。 凌蒙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乌程(今浙江吴兴)人。18岁补廪膳生,后科场一直不利。55岁时,以优贡授上海县丞,后擢徐州通判并分署房村。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部进逼徐州,忧愤而死。他一生著述甚多,而以“二拍”最有名。 “二拍”与“三言”不同,基本上都是个人创作,“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二刻拍案惊奇小引)。它已经是一部个人的白话小说创作专集。“卷帙浩繁,观览难周”(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故从中选取40种成今古奇观。后三百年中,它就成为一部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的选本。,“二拍”的有些作品反映了市民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意识。如转运汉遇巧洞庭红写商人泛海经商事,可以看出明末商人们追求钱财的强烈欲望。乌将军一饭必酬、叠居奇程客得助等重视商业描写,在以往的短篇小说中非常罕见。有些作品提出在爱情婚姻生活中要求男女平等的观点。如李将军错认舅,描写了刘翠翠和金定忠贞不渝的爱情。先是翠翠迫使父母放弃“门当户对”的习俗陈规而和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