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云天化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云南省云天化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云南省云天化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云南省云天化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云南省云天化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云天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本试题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材料题)两部分,共6页。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第卷(选择题,共60分)1、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研究指出,中国的县级行政区划最为稳定,历朝历代县级政区的数量总体变化不大,如图5所示:这是因为县级政权的职能是A“监察百官”以维护专制统治 B“提举市舶”以发展对外贸易C“劝农课税”并维持地方治安 D“总领禁旅”并加强边疆防御2. 按照“天朝”的逻辑,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剿夷”不力,之所以“剿夷”不力,是因为“奸臣”的破坏。如果沿海疆臣均同林则徐,如果军机阁辅均同林则徐,中国一定胜利。按照此忠奸的理论,“天朝”今后的举措是A实践“师夷长技以制夷 ” B免除奸臣并任用忠臣C推行洋务运动以图自强 D强化国民的爱国意识3北京的学生们看到晨报上 “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国无亡日,愿合四万万众誓死图之”的呼号,踏上了示威抗议之路。而将北京五月四日发生的事件传遍全国,也端赖报章之力。据此可知 A舆论宣传推动了五四运动的进程 B五四运动是报纸宣传掀起的革命C报刊宣传有利于民族进一步觉醒 D五四运动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4有外国学者指出“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并没有像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1919年那样,怀着热烈的、救世主的革命憧憬去执掌政权在革命后的最初几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注意的是他们的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迫切问题,而不是关于世界革命的空想”。该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A建国方略稳健务实 B对世界事务不关心C刻意摆脱苏联模式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5. 在1961-1962年的第二次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一方面支持老挝等东南亚国家走美苏之间的中立道路;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法国等欧洲国家与美苏保持距离。这一做法A. 维持了印度支那地区的长期稳定 B. 使中国在西欧赢得了广泛的盟友C. 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D. 发挥了大国应具有的政治影响力6芬利胡珀在希腊的现实中说:“在民主制度发展得最为顺利的雅典,政府也始终受到想要颠覆它的寡头群体的阴谋威胁。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导致雅典民主政治失败的,实际上是那些从民主制度中获益最多的人。”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A对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理想化的赞颂 B雅典直接民主制度存在严重弊端C雅典民主存在地域和财产的不平等 D雅典民主政治对后世的影响有限7“在你们面前受审的是个有钱人,他指望以财富来开脱罪名;可是,在一切公正无私的人心中,他本身的生活和行为就足以给他定罪了。假如今天他不能受到应有的惩处,那不是因为缺乏罪证,也不是因为缺乏检察官,而是因为司法官失职。”(古罗马西塞罗:对弗里斯的控告)这反映了A习惯法和成文法的冲突 B公民法和万民法的差异C人定法和自然法的悖离 D检察官和司法官的矛盾817世纪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开始确立,18世纪英国首先开始了工业革命,19世纪英国发展成“世界工厂”。这些史实说明A代议制确立是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 B君主立宪政体适应了英国发展需要C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英国霸权基础 D英国迅速崛起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9. 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10图7是苏联画家鲍里斯叶菲莫夫于1953年创作的一幅漫画,画面上的俄文意为“哪怕他们伪装得非常狡猾,也掩盖不了他们卑鄙的本质!”对此漫画理解正确的是A揭露了美国发动“冷战”的企图 B世界形势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C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正式形成 D抨击美国假借和平掩饰备战行径11农政全书全书分12目:农本3卷,田制2卷,农事6卷,水利9卷,农器4卷,树艺6卷,蚕桑4卷,蚕桑广类2卷,种植4卷,牧养1卷,制造1卷,荒政18卷。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全面揭示了古代农学的本质和规律 B反映了农学具有独立的学科体系C是总结工农业科技进步的百科全书 D是当时农耕经济高度繁荣的表现12.19世纪后半期,上海郊区的农户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加工毛巾、织袜等城市居民用品,或进城务工,使得家庭生活状况趋于稳定甚至走向富裕,这一现象直接得益于A城市化进程推动 B.工业化水平提高 C国际市场的扩大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3. 1934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白银法案,大幅度提高银价,在国内外大量收购白银。由于国际银价大大高于中国国内的银价,于是外国在华银行纷纷收购中国白银并运往海外。这一状况A推动了国民政府金融改革B提升了中国经济的影响力C促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改善了中国对外贸易状况14.1982年,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农业生产责任制。1985年,全国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工作全部结束,许多乡镇还建立了集体经济组织。这 A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 B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C利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实现了农村村民的自治15.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16经济学家李斯特曾说:“一个人当他已经攀登上了高峰以后,就会把他逐步登高时使用的那个梯子一脚踢开,免得别人跟随上来。亚当斯密学说的秘密,英国执政者世界分工论的秘密,也就在这里。”这主要说明李斯特A旨在批判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B主张自由贸易推动经济发展C否定自由主义存在的合理性 D认为工业革命深化世界分工17.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18. 20世纪50年代后,美国工厂工人数量出现了少量衰减,而农场人口则衰减明显,从1950年的1304.8万下降到了1960年的1563.5万。这些现象反映了美国 A.农业经济明显衰退 B.失业人口大幅度增加C.经济结构正在转型 D.经济体制缺乏活力19瞿秋白在1920年赴苏俄考察期间发现,老工程师屡次怠工,唾骂布尔什维克,被下狱三四次依旧如此,政府没有技师,也只能听任也;乡下妇人拿100个鸡蛋想换盐,却不愿要政府发行的卢布。上述现象主要说明A苏维埃政权缺乏群众基础 B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弊端凸显C苏俄经济政策调整势在必行 D斯大林模式下民众生活水平低下2020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最初只是由各国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参加,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开始举行首脑会议,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这些变化说明 A全球经济治理引起了各国高度关注 B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加强 C 经济全球化获得了迅速发展的动力 D政治多极化影响经济全球化21.孔子本无禁欲思想,宋儒却将之阐发为“存天理灭人欲”;孔子自称“述而不作”,康有为却附会成“托古改制”。这些现象A否定了孔子对儒学的贡献 B是社会历史变迁的反映C推动了传统儒学健康发展 D有利于维护儒学的正统地位22.据史料记载,徐光启在西学东渐之前即运用数学语言和擅长实证研究;顾炎武开始区分天下与国家的概念;王夫之阐明了物质不灭论、能量守恒论、进化史观、文化中心多元论等唯物主义思想;黄宗羲开辟了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先路。这说明,明清时期A王朝权力渐趋衰落 B传统科技停滞不前C近代化倾向已出现 D农耕经济高度繁荣23.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24.李大钊将十月革命理解为“庶民的胜利”,并呼呼中国的青年“应该到农村去,拿出当年俄罗斯青年在俄罗斯农村宣传运动的精神,来做些开发农村的事”。李大钊意在说明A中国革命需要民众的支持 B农业落后急需青年去发展C应该效仿苏俄的革命道路 D青年代表中国革命的未来251905年筹建同盟会时,众人对“平均地权”有疑义,为此孙中山做了解释,并最终成为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学者评价:“(民生主义)在百年之后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由此可见,孙中山的思想具有A 前瞻性 B民族性 C彻底性 D空想性26.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27.卢梭和洛克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在下列洛克关于国家政治的主张中,与卢梭的主张不同的是A议会君主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B国家源于社会契约C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 D人人生而自由平等28.马克垚认为,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过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它极大的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的精神气候,启蒙运动的兴起就和它密切相关。这主要是因为牛顿革命A.彻底地摧毁了神学思想 B.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模型C.推动了工业文明的到来 D.揭示了宇宙的普遍规律29.有学者将苏联(俄)文学进行分阶段研究,其中一个阶段被表述为:“真诚”阶段:主题仍是战争,但出现了关于真诚性与人性的讨论。据此推测,“真诚”阶段代表性作品是A母亲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C日瓦戈医生 D安娜卡列尼娜30.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C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2、 材料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 )31(20分)法律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材料一 春秋时期,贵族认为刑律越秘密越好,利于贵族随意处置百姓,增加专制的恐怖和神秘。郑国子产根据已有刑法重新编订了三种刑法,在公元前536年“铸刑鼎”,把惩治犯罪的刑律铸在金属鼎上,向社会公布;让百姓明白法与非法的界限,知道犯法会得到怎样的处罚。结果,社会治理透明度增加,犯罪案件减少了。公元前452前450年,在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下,古罗马先后编订出十二个法表,镌刻在青铜牌上,公布于罗马广场,即十二铜表法。该法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的习惯法的汇编。在后世的岁月中,它虽经多次修订,但始终是古罗马的基本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郑国子产“铸刑鼎”与古代罗马编订十二铜表法相似的社会背景与共同的历史价值。(8分)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启蒙思想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在法律内容上,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思想,注意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在司法实践中,为了保证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的每个程序的公开公正,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独立、专业的律师为被审判者提供辩护,可以减少法官对法律的误读;从普通民众中产生陪审团,参与案件审理和判决,使民众能够直接参与法律事务。西方法律制度强调保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2)阅读材料二,概括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分析其时代背景。(12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棉花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城文明中。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楺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一般认为棉花是从南北两路向中原传布的。南路最早出现棉花的地区是海南和澜沧江流域,之后传到闽、粤、川等地区;北路始于西北地区。宋元之际,棉花从南北两路传布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到13世纪,北路棉花已传到陕西渭水流城。唐宋以后,人们越来越看出棉花作为絮衬和纺织原料的优越性。农书说棉花是“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免绩缉之功,得御寒之益,可谓不麻而布,不茧而絮”,“又兼代毡毯之用,以补衣褐之费”。元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极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到了明代,棉花已超过丝、麻、毛,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榨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 摘编自于峻极棉花加工工业发展历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棉花的特点。(8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棉花和棉布不仅自给,还输出到欧洲、美洲、日本和东南亚地区。美国商人到中国来贩运货物,以土布为主,不仅销到美国,还转销到中、南美洲乃至西欧。19世纪初30年间,从广州运出的土布平均每年在100万匹以上,最多的一年(1819年)曾经达到330多万匹。英国也曾经大量销用中国土布。而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洋布每年约1500万匹,值银3000万两,岁进口之纱,至位银1350万两”。18711873年洋纱进口37万公担,到19091911年增长到132万公担。从1894年至1913年的20年中,土布生产中使用洋纱的比重已经高达73%(包括国内生产的机纱)。“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据方显廷中国之棉纺织业等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