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泸县四中2018-2019学年下高一年级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第I卷 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小说与民间智慧结缘杨义宋元时代,杂剧、南戏迅速发展,小说发展也出现了与它的存在形态和历史命运休戚攸关的重大选择。小说由案头写作被抛到市井演说,由说话人发挥“舌辩”,讲述着古今故事、市井风情,并汲取了市民社会的经验、欲望和趣味,最终为世俗娱乐提供了一种新的美学文化方式。由此小说以说话人技艺和话本的物化形态,与无限丰沛鲜活的民间智慧结缘,为自身的白话体制的形成和发展,开辟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无穷无尽的动力。话本的含义是话之本,包括说话之所本和说话之文本,它是说话所留下的文字形态。话本的特质在于它源于民间文化,它以民间智慧改造了宋元文学总体结构。话本小说的旺势,与当时的人气旺、财气旺和娱乐气旺有着深刻的关系。“三气旺”中首先是人气旺。宋平残唐五代之乱,经一百五十年承平发展,到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人口突破一亿,远远超出盛唐时期官方统计的五千多万。南宋国土不及北宋三分之二,人口仍达六千万左右。农业经营趋于精耕细作,粮食亩产约为唐代的一倍半。这就提供了一个基础,有力地支撑着纺织、印刷、制瓷、造船、冶金等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出现了人口在几十万以上,甚至达到百万的城市。其次是财气旺。宋代城市的商业功能增强,商贾设立行会,行商长途贩运,与辽、夏开设边境贸易的榷场,与大理国茶马互市,开通泉州、广州等地的海上陶瓷之路,使得富商巨贾的财产在百万贯以上。与此相应,在非主流文化中出现某种重视商业的观念。商贸的发展,促使在大量铸造通宝铜钱的同时,于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发行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官交子,其后一二百年间发行量增加二三十倍, 最多达三亿多贯。直到元朝忽必烈时期,明令用纸币取代银币、铜钱。这些都从特定的角度反映着城市商业已具规模。人气和财气在城市汇聚,就产生了其三娱乐气旺的效应。宋以后的城市不同于唐代四面设墙、坊与坊、坊与市分隔的坊里制,而采取了临街开店、四通八达的街巷制,这就出现了聚散方便、表演热闹的大大小小的瓦舍勾栏。各路艺人在那里表演杂技、魔术、相扑、皮影、傀儡、弹唱、说话伎艺,市民文化相当繁荣,并且有了夜场或夜生活。只要对比着阅读宋人写的东京梦华录一类城市风情笔记和唐人写的教坊记,就不难理解一种新的城市娱乐需求促进了说话技艺和话本小说的丰富发展。丰富的大众娱乐的美学可能形成了灌园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等书中开列的“说话四家”。说话门类的出现,表明行业发达和众多艺人业有专长。说话艺人组合成雄辩社,又有书会才人撰写文本,因而各种说话名目如春草繁生、旋生旋灭者当不在少数,但一些杂书和目录书留有篇目的尚有近二百种,经过整理存世的宋元话本尚可读到五十种左右。(节选自中国古典文学图志)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选择存在形态时,宋元时代的小说放下身段,是为了能够与杂剧、南戏遥相呼应。B. 小说讲述古今故事等,与其采用新的美学文化方式和从市民社会中汲取养料关系密切。C. 小说只要将话本的物化形态与民间智慧结缘,就找到了自身发展无穷无尽的动力。D. 话本属于文字形态的一种,源自民间文化,并用民间智慧改造了宋元文学总体结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在阐释宋元话本小说发展时,着重分析了外在因素对其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B. 文章第二段列举出不同时代的人口数量,意在证明由唐至宋人气越来越旺的观点。C. 文章第三段从典籍中寻找例证,证明了城市娱乐需求促进话本小说发展的观点。D. 文章从人气旺、财气旺、娱乐气旺等方面论述了话本小说的形成、发展、兴盛过程。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农业朝着精耕细作的方向发展,使得粮食亩产大幅增加,成了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助力。B. 在商贸发展中,商贾们利用榷场、茶马互市、海上陶瓷之路等途径,聚敛了大量财富。C. 银币、铜钱、纸币的流通既反映宋元时代商贸发展情况,也说明当时城市商业规模庞大。D. 与唐代不同,宋代城市采取了街巷制,出现了瓦舍勾栏,这里为市民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条件。(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l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泊元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建立优秀的家风不用好大喜功,能够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为原则,从细微处着眼,从点滴小事做起,就能让好家风变成无言的教导代代相传,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传承正能量。(摘编自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弘扬社会正能量,2017年4月“台儿庄新闻网”)材料二:弘扬践行优秀家风,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之落细、落小、落实。以家谱为重要内容的根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不仅延续着家族血脉,更传承着优良家风家训,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具有强大维系力、凝聚力、感召力和亲和力。编修家谱可以使优秀的家风和宝贵的家训重回人们视野、重归百姓家庭,达到以家风促民风带政风、涵养核心价值观的效果。(摘编自以修志编谱传承历史文脉优良家风,2016年12月29日光明日报)材料三:(摘编自张琳、陈延斌当前我闽家风家教现状的实证调査与思考)材料四:牵起妈妈的手,牵起的也是孝亲敬老的好家风。每逢佳节倍思亲,思念发自眷恋亲朋的心灵感触,也源自注重孝亲、注重家庭的文化自觉。家风传统、亲情牵挂、故土情结、孝悌观念,这些传统文化中宝贵的道德因子,不仅并未因为现代浪潮的冲击而沉没,反而愈发显示出反哺个人、黏合家庭、软化社会的强大魅力。“团聚最喜悦,团圆最幸福,团结最有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这句话,被元数人转发分享。让“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的家风传承不竭,让重视家庭、重视家风成为现代社会文明风尚的标配,千家万户定会更加和美幸福,国家和民族定会更加和谐安定。(摘编自“牵妈妈的手”,守望家风报春晖,2018年2月23日人民日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家风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它的形成需要较长时期,且一旦形成就较为稳定。B. 优秀的家风、宝贵的家训已经重归诸多普通家庭,重视家风将成为现代文明的标配。C. 延续家族血脉,传承优良的家风家训,是根祖文化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重要原因。D. 家长获取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的途径包括媒体信息、专业咨询等,呈现出多元化特征。5.下列对相关材料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家风是在世代传承的过程中形成的,家族经验经历了实践的检验,也能对家长教育子女产生影响。B. 优秀的家风并不都强调“精忠报国”“廉洁克制”等人的原则,它们更强调落细、落小、落实,注重无言的教导。C. 媒体信息在充实家长的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已经超越了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D. 家风既能反哺自己,也能黏合家庭,有利于子女和家人,更能影响大众道德水平,带动社会风气向善向美。6.怎样才能有效培育良好的家风家教?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胖子和瘦子(俄)契诃夫尼古拉铁路一个火车站上,有两个朋友相遇:一个是胖子,一个是瘦子。胖子刚在火车站上吃过饭,嘴唇上粘着油而发亮,就跟熟透的樱桃一样。他身上冒出白葡萄酒和香橙花的气味。瘦子刚从火车上下来,拿着皮箱、包裹和硬纸盒。他冒出火腿和咖啡渣的气味。他背后站着一个长下巴的瘦女人,是他的妻子。还有一个高身量的中学生,眯细一只眼睛,是他的儿子。“波尔菲里!”胖子看见瘦子,叫起来,“真是你吗?我的朋友!有多少个冬天,多少个夏天没见面了!”“哎呀!”瘦子惊奇地叫道,“米沙!小时候的朋友!你这是从哪儿来?”两个朋友互相拥抱,吻了三次,然后彼此打量着,眼睛里含满泪水。两个人都感到愉快的惊讶。“我亲爱的!”瘦子吻过胖子后开口说,“这可没有料到!真是出其不意!嗯,那你就好好地看一看我!你还是从前那样的美男子!还是那么个风流才子,还是那么讲究穿戴!啊,天主!嗯,你怎么样?很阔气吗?结了婚吗?我呢,你看得明白,已经结婚了这就是我的妻子路易丝,娘家姓万采巴赫她是新教徒这是我儿子纳法奈尔,中学三年级学生。这个人,纳法尼亚,是我小时候的朋友!我们一块儿在中学里念过书!”纳法奈尔想了一会儿,脱下帽子。“我们一块儿在中学里念过书!”瘦子继续说,“你还记得大家怎样拿你开玩笑吗?他们给你起个外号叫赫洛斯特拉托斯,因为你用纸烟把课本烧穿一个洞。他们也给我起个外号叫厄菲阿尔忒斯,因为我喜欢悄悄到老师那儿去打同学们的小报告。哈哈那时候咱们都是小孩子!你别害怕,纳法尼亚!你自管走过去,离他近点这是我妻子,娘家姓万采巴赫新教徒。”纳法奈尔想了一会儿,躲到父亲背后去了。“嗯,你的景况怎么样,朋友?”胖子问,热情地瞧着朋友,“你在哪儿当官?做到几品官了?”“我是在当官,我亲爱的!我已经做了两年八品文官,还得了斯坦尼斯拉夫勋章。我的薪金不多哎,那也没关系!我妻子教音乐课,我呢,私下里用木头做烟盒。很精致的烟盒呢!我卖一卢布一个。要是有人要十个或者十个以上,那么你知道,我就给他打个折扣。我们好歹也混下来了。你知道,我原来在衙门里做科员,如今调到这儿同一类机关里做科长我往后就在这儿工作了。嗯,那么你怎么样?恐怕已经做到五品文官了吧?啊?”“不,我亲爱的,你还要说得高一点才成,”胖子说,“我已经做到三品文官有两枚星章了。”瘦子突然脸色变白,呆若木鸡,然而他的脸很快就往四下里扯开,做出顶畅快的笑容,仿佛他脸上和眼睛里不住迸出火星来似的。他把身体缩起来,哈着腰,显得矮了半截他的皮箱、包裹和硬纸盒也都收缩起来,好像现出皱纹来了他妻子的长下巴越发长了。纳法奈尔挺直身体,做出立正的姿势,把他制服的纽扣全都扣上“我,大人很愉快!您,可以说,原是我儿时的朋友。现在忽然间,青云直上,做了这么大的官,您老!嘻嘻。”“哎,算了吧!”胖子皱起眉头说,“何必用这种腔调讲话呢?你我是小时候的朋友,哪里用得着官场的那套奉承!”“求上帝饶恕我您怎能这样说呢,您老”瘦子赔笑道,把身体缩得越发小了,“多承大人体恤关注有如使人再生的甘霖这一个,大人,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这是我的妻子路易丝,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新教徒”胖子本来打算反驳他,可是瘦子脸上露出那么一副尊崇敬畏、阿谀谄媚、低首下心的丑相,弄得三品文官恶心得要呕。他扭过脸去不再看瘦子,光是对他伸出一只手来告别。瘦子握了握那只手的三个手指头,弯下整个身子去深深一鞠躬,嘴里发出像中国人那样的笑声:“嘻嘻嘻。”他妻子微微一笑。纳法奈尔并拢脚跟立正,把制帽掉在地下了。三个人都感到愉快的震惊。1883年(注):在莫斯科和彼得堡之间的一条铁路,以沙皇尼古拉一世命名。纳法奈尔的爱称。希腊人,公元前356年放火烧掉了以弗所城狄安娜神庙,因而闻名。希腊人,公元前5世纪,为波斯军队带路,出卖同胞,引敌入境。7.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篇小说通过两个老同学在车站邂逅的场景和对话,描绘了两个人的情绪变化,反映了俄国官场中的森严等级和小官吏的卑躬屈节,鞭挞伪善、庸俗的社会畸形心态。B. 这篇小说的开篇非常简洁:“尼古拉铁路一个火车站上,有两个朋友相遇:一个是胖子,一个是瘦子。”一句话就把小说的地点、人物、事件交代齐备了。C. 这篇小说着重描写的人物是瘦子,对他前后的态度变化取了对比的写法,这使人物的形象加鲜明突出。D. 这篇小说情节离奇曲折,作者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现小说重要意象。8.胖子后来说:“我已经做到三品文官。”在此之前,小说在哪些地方对胖子的身份作了伏笔暗示?请找出来并做简要分析。(6分)9.你认为文章讽刺的人物是谁?为什么?(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0-13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英宗曰:“且与修注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不若于馆阁中近上官职与之,且请召试。”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0.用“/”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B. 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C. 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D. 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 “嘉佑”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曾创年号,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B. 礼部,礼部是中国古代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C. “史馆”官署名。北齐始置,以宰相兼领,称监修国史。唐置史馆修撰、直馆等官,掌修国史,后为定帽。宋以史馆与昭文馆、集贤院为三馆,其官员并称储职,为文臣清要之选。“直”(充任)为动词。D.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是眉州眉山人,在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游学于四方,同时跟随母亲学习。刚成年,就已博通经史。B. 嘉佑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一篇刑赏忠厚论让欧阳修惊叹不已。后来凭借推荐信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感叹:“当避此人出一头地。”C. 苏轼被贬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因岐下每年运输南山木筏,经砥柱之险,常让衙吏破产,他就亲访利害,想办法减少了灾害损失。D. 苏轼有“远大器”之才,被英宗慧眼识中,欲召为翰林,但遭到宰相韩琦的劝阻,经过二论的策试,他最终得直史馆。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2)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饮酒(其四)晋陶渊明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注:栖栖:不安的样子。厉响,激越的叫声翮:h,鸟的翅膀。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本诗写一只失群孤鸟最终栖居于一棵松树,借此表达诗人的情思心志。B. 前六句写孤鸟徘徊悲鸣,无所依托,苦苦找不到适合自己栖居的归宿。C. 诗中的孤松在凛冽的劲风中荫绿不减,万象萧索中孤鸟只能无奈寄留D. 全诗感情基调虽然悲凉,最后两句却昂然有力,表现出诗人操守的坚贞。15.诗中前后两个“独”字的意味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l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杂说中,韩愈同情那些不遇伯乐而辱没在仆役手中的千里马最后只能落得“_”的结局。(2)离骚中,屈原表明自己从朝廷退隐,重修原先的志向的两句:“_,_”(3)苏轼在赤壁赋中“_,_”两句指出了月亮圆缺更替周而复始的规律。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没有中断的文化血统之一,就是对知识和教育的极大尊重和推崇,即便是在今天个别地区拜金主义盛行,也还是认为家中有个考上 985 大学的比挣985万更加光宗耀祖 先贤们高诵的“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且不论对错与否,都 被认为是光宗耀祖 ,任谁也改变不了。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与现代的高考,无论从考试的目的、内容、性质还是选拔的标准都不能 ,但是人们还是喜欢将两者 ,因为二者都是国家最为重视的抡才大典。对于科举考试而言,正史记录得最多的是名字和名次,某朝某代某年某科,谁是状元谁是榜眼谁是探花, 而在古代笔记中,却呈现出别样的记载,那就是但凡能 者,大都不仅仅因为考生的八股文做得多么好,还必然有“品德加分项”。 “积德”和金榜得中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对于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我们而言,是 的事情,不过,( ):他们希望每一位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国家管理者的生员,都能牢记自己的成功来自先祖的“道德基因”,也希望他们能继续行善政做好事,给自己的后代积德。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先贤们高诵“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且不论对错与否,都已沁到骨髓里去了。B. 先贤们以高诵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为可以光宗耀祖终身必举的大事。C. 虽然先贤们高诵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有对有错,但是早已沁到骨髓里去了。D. 先贤们高诵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且不论对错与否,反正早已沁到骨髓里去了。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我们不应将古人的这种观点简单视之为“愚昧迷信”,而是应该体会到个中深意B. 我们应该体会到个中深意,不应将古人的这种观点简单视之为“愚昧迷信”C. 我们不应简单地批判古人的这种观点,而是应该体会到他们的善良D. 我们应该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不应简单地抨击古人的这种观点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 百喙一词 相提并论 首屈一指 不言自明B. 混为一谈 相提并论 蟾宫折桂 不言自明C. 混为一谈 一视同仁 首屈一指 显而易见D. 百喙一词 一视同仁 蟾宫折桂 显而易见20.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连,庙堂中、房宇外,_。仔细推算,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因“灯”与“丁”语音相同,_。所以,过去每家每户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借以讨个口彩。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习俗的延续。不过,灯笼最让人遐思、期盼的,_。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汉代初年,至唐开元年间,为庆祝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花灯风气至此广为流行。21.阅读下列材料,用四个短语概括“工匠精神”的内涵,不超过20字。(5分)瑞士手表誉满天下,畅销世界,堪称经典,这得益于瑞士制表工匠具有的“工匠精神”。具有这种精神的工匠有着精湛的技艺和高度的职业敬畏态度。在生产中,他们极度关注工作细节,严格依照操作流程,认真完成每一道生产工序,对每一个零件、每一个产品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在工作中,他们不断追求产品的完美和极致。在中国制造升级换代之时,我们也应该大力弘扬这种工匠精神,使中国成为制造强国。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注意】题目自拟。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四川省泸县四中2018-2019学年下高一年级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D2.D3.C4. B 5. A 6.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从细微处入手,注重点滴小事,拒绝好大喜功、拒绝单纯的说教。 以编修家谱等根祖文化为载体,也可利用家风系列活动,来借鉴、传承优秀家风和宝贵家训。 家长要利用多种途径和方式,不断学习并优化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科学知识,使家庭教育活动科学化。 吸收传统文化中宝贵的道德因子来黏合家庭,并将它们融入到优秀家风的建设过程当中。党和政府相关部门应将倡导、培育家风家训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工程。媒体发挥新闻媒体特别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力强、受众面广的优势,大力宣传良好家风。 7. D 8. (1)“胖子刚在火车站上吃过饭,嘴唇上粘着油而发亮,就跟熟透的樱桃一样。他身上冒出白葡萄酒和香橙花的气味。”与瘦子的“冒出火腿和咖啡渣的气味”对比,暗示胖子经济情况远远好于瘦子。(2)通过瘦子之口描述胖子的形貌穿戴:“你还是从前那样的美男子!还是那么个风流才子,还是那么讲究穿戴!”这也隐隐约约暗示了胖子的地位和身份不简单。(3)“胖子”。在那个时代,高官和财主的体形多肥胖。 9. 文章主要讽刺的对象是瘦子,原因是:开始与老同学见面时,他重视友情,热情大方,但当听到胖子宣布“已经做到三品文官有两枚星章了”,他就变得奉承阿谀,卑躬屈膝了。文章通过瘦子前后的态度变化,折射出当时畸形的社会形态:官场上不平等的人际现状;鞭挞了人性丑恶的一面。 10. C 11. A 12. C 13. 你如果能成为范滂一样的人,我就不能成为范滂母亲一样的人吗?服母丧。嘉祐五年,调任福昌主簿。欧阳修因 他才能识见都好,举荐他进秘阁。 【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县人。十岁的时候,其父苏洵到外地去游学,母亲程氏则亲自教他读书,苏轼每听闻古今兴衰成败的历史,都能道出其概要。程氏读到后汉书范滂传时,发出深深的慨叹,苏轼对她说:“我如果想和范滂一样为名节而不顾生死,母亲您答应吗?”程氏说:“你如果能成为范滂一样的人,我就不能成为范滂母亲一样的人吗?”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不久读庄子,感叹说:“我先前有些想法(见解),口中没能说出来,今天读到这本书,(才发现它)说的是我心里的话啊。”嘉祐二年,参加礼部考试。当时文章晦涩怪异的弊习很重,主考官欧阳修想加以改正,见到苏轼刑赏忠厚论,很惊喜,想定他为进士第一名,但怀疑是自己的门客曾巩写的,便放在了第二名;又以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殿试中乙科。后来凭推荐信谒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当避开此人,好让他出人头地。”听说这句话的人一开始只当是欧阳修的戏言而不信,后来才终于信服。服母丧。嘉祐五年,调任福昌主簿。欧阳修因 他才能识见都好,举荐他进秘阁。考试作策论六篇,过去人们应试不起草,所以文章多数写得不好。苏轼开始起草,文理就很清晰。又笔答制策,被列入第三等。从宋 初以来,制策被列入第三等的,只有吴育和苏轼而已。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叛官。关中自从元昊叛乱后,百姓贫困差役繁重,岐山下每年输送到南山的木筏,从渭河进入黄河,经过砥柱的险处,衙前役人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到其利弊所在,为他们修订衙规,让他们自己选择水工按时进送或停止,从此害处被减少了一半。 治平二年,入朝判登闻鼓院。英宗在做藩王时就听到他的名声,想用唐朝旧例召他进翰林院,管理制诰之事。宰相韩琦说:“苏轼的才能,远大杰出,将来自然应当担当天下大任。关键在于朝廷要培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