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9课 兰亭集序本课话题生与死一、从课本中积累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二、从历史中积累生死抉择“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世界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名作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时的发问。如何解答好这个问题,真让世人为难。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为了完成传世之作史记忍辱负重,选择了生存。孟子却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其实,生与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与死的价值,“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才是价值之根本。司马迁择生,以生践志,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他的人生使命是要完成千古史记,成就人生的大事业,实现人生价值。他超脱了庸常的“死节”观念的束缚,选择了一条更为考验人的精神与意志的荆棘之路。屈原择死,以死明志,是一个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不苟合,不妥协,与众不同, 特立独行的形象。他是一个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生活中的强者;显示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三、从名言中积累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2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那论生和死。洪昻3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6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一、作者简介千古书圣王羲之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出身贵族。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任会稽内史,官至右军将军,故世称“王右军”。善书法,尤其擅长楷书和行书。他卓越的书法艺术获得了后世的普遍赞扬,人称“书圣”。他书写的兰亭集序,笔意妍丽劲健,为千古书法之范,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著有王右军集。二、背景回放晋穆帝永和九年(353)的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当时的文士名流在会稽郡山阴县境内的兰亭过修禊日,举行了一次规模盛大的集会,共有谢安、孙绰等41人参加。会稽郡是当时北方士族聚居的名郡,山阴是江南风光秀美的地方,兰亭在山阴县的兰渚山麓的兰溪江畔,位于现在浙江省绍兴市西南20余里,是我国最早的兰花产地。暮春三月,稽山披翠,水流淙碧,兰花吐香。王羲之一行在此临流嬉戏,兴致勃勃,饮酒赋诗,各抒怀抱,当场作了许多诗和辞赋,共计三十七篇,编定为兰亭集,王羲之为之写序,即兰亭集序。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的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更盛,玄言文学泛滥一时。在这种状况下,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风,抒写了这篇情真意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也享有崇高声誉。三、相关知识序序,是序言的简称,其作用在于介绍、推荐某人著作或某种材料,说明写作的过程、写作的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同本书内容有关的一些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和理解。从表达方式上说,序言可以以记叙、描写为主,可以以说明为主,也可以以议论为主,当然也可以各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一、字音识记1癸丑(u) 2.会稽(kui j)3修禊事(x) 4.激湍(tun)5流觞曲水(shn) 6.骋怀(chn)7放浪形骸(hi) 8.趣舍万殊(q)9嗟悼(ji do) 10.彭殇(shn)二、通假字1虽趣舍万殊 通“趋”,译为“取向”2悟言一室之内 通“晤”,译为“面对面”三、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古义:曲水边。 今义:第二;次要的地位。2俯察品类之盛古义:万物。 今义:种类。3所以游目骋怀古义:用来。 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4或取诸怀抱古义:抱负,志向。 今义:抱在怀里。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古义:一低头一抬头之间,形容时间极短。今义: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6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 今义:文雅。四、一词多义(一)实词1修2次3致(二)虚词4之5于五、词类活用(一)动词活用使动用法所以游目骋怀 游:使放开;骋:使开阔(二)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贤:贤能的人;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三)数词活用数词作动词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将视为一样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死生亦大矣(无标志的判断句)(二)倒装句1状语后置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现代汉语语序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不能喻之于怀(现代汉语语序为:不能于怀喻之)亦将有感于斯文(现代汉语语序为:亦将于斯文有感)2定语后置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现代汉语语序为:虽无盛之丝竹管弦)兰亭集序记叙的是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表达了他们的共同志趣。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跌宕,变化奇特精警,以适应表现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前一部分主要是叙事、写景,后一部分笔锋一转,变为抒情、议论,由欣赏良辰美景、流觞畅饮,而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一、阅读课文第12段,回答问题。1下列各句的解说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引以为流觞曲水”的意思是“引来清流激湍作为浮杯流觞的曲水”。B这两段文字指明了兰亭集是一部游宴诗集,是王羲之的即席之作。C“流觞曲水”“一觞一咏”概括了游宴中的欢乐情形。D作者以景物烘托情怀,“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衬托出众人观景之愉快心情。再说到“仰”“俯”之所见,最后归结为“游目骋怀”之乐。解析:选BB项,作者并非只有王羲之一人,而是集多人作品而成的集子。二、阅读课文第34段,回答问题。2下面各句编为四组,都能揭示作者心情悲痛的原因的一组是()仰观宇宙之大 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死生亦大矣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A BC D 解析:选D表现了作者生命的情趣和审美的愉悦。是列举了“静”与“躁”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在于否定庄子的生死观。3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意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A后来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产生感慨。 B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C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将从中(对生死这件大事)产生同样的感慨吧。D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 解析:选CC项,关键是抓住“有感”二字,指的是对生死这件大事产生同样的感慨。4下面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B第3段段首,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提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D文章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 解析:选DD项,结尾处作者并没有用旷达的话作结。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5对下列文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文中引用古人所说的“死生亦大矣”,是为了说明死和生对个人来说都是大事,暗示人们面对死亡要无所畏惧。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这句写出一种与人相处的状态,即在室内畅谈。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本句先说所欣的事物极易消逝,后说会因此引起感触,流露出时光易逝之感。D“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这句是说,看到古人对生死发出感慨的文章,就为此悲伤感慨,也说不出是什么原因。解析:选AA项,应是暗示人们在有生之年应多做实事。1借题发挥,立意高远本文虽是书序,作者却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作者借题发挥带有鲜明的抒情色彩。情随事迁,所以先叙事,首段叙事分两层:前一层侧重叙述活动的情形,后一层转入写与会者的主观感受。第三段开头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生匆匆,此段作者水到渠成地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死生亦大矣”。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便是作者见解的高远之处。2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统一(1)写景例如,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的16个字就将兰亭四周的景色写尽,渲染了清幽的气氛,使人心旷神怡。(2)叙事例如,“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记的是亭中游宴的情形,所用皆普通词汇,极少形容词,却将宴会进行中所有重要的细节都写了出来,也表现了与会人士的高雅情致。(3)抒情例如,“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这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它说出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普遍感受:在回忆往事时,尽管感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仍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感慨。又如,“临文嗟悼”写出了许多人读古人文章时的共同体验,即在感情上跟作者产生共鸣。这样,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统一,句句真切自然,极有情致,使人觉得有无穷逸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题写兰亭集序的兰亭,离绍兴市区约有二三十里。每逢书法盛会,在此“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的环境之中,人们着晋服,和晋乐,即兴挥毫,泼墨成篇,那情形大概是不亚于“曲阜朝圣”的。王羲之确也是人们所公认的“书圣”。他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游龙,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宋代文学家曾巩说:“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据史料记载,王羲之幼时说话迟钝,人们并不认为他有才能。王羲之7岁时就跟其父学表亲卫夫人之书法,自幼勤学苦练,可谓书苑“七龄童”。但只此而已,也是成不了“书圣”的。王羲之没有满足于“七龄童”的那一点工夫,他以后辞官去职,专工书法,独创一格,方开中国书法之一代新风,此所谓“晚乃善”。以上是顺便说说的,无须赘述。我倒是由此想到王羲之的“官运”,感到其中颇有些耐人寻味的东西。据清代吴悔堂老人撰写的越中杂识记载:“王羲之,字逸少,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赈贷。赈役繁重,吴会尤甚,羲之上疏争之,多见从纳。尝遗殷浩,止其北伐;上书谢安,谏其清谈。众皆韪之。后王述为扬州刺史,羲之耻辱其后,谢病归。”这里的王羲之,是作为官吏而不是作为“书圣”被记载着的,包括王羲之从当官到辞官的整个过程,其中也透露了王羲之所以辞官的原委。我原以为王羲之的辞官,只是为了能有更多的精力专攻书法,看来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十有八九倒是因为他的秉性。你看他一会儿“疏”,一会儿“谏”,一会儿“争”,一会儿“止”,尽管是因为民,尽管其所“疏”所“谏”也曾“多见从纳”,但最终为官场所不容。他的“谢病归”,实在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有人说,文章写得好可以做官,字写得好可以做官,研究历史有成就也做得官,我看并不尽然。王羲之仅一篇兰亭集序足为千古绝唱,万世楷模,而且官也是做得不错的,但到头来,还是“谢病归”。由此看来,要想在旧官场上混下去,主要的大概还不在于写文章的才气或安邦济世的能力,而是另有其诀窍,其中之一,就是“圆通”二字,这正是王羲之所缺少的。常听人说,书生与官场不相容,这或许是有些道理的。但到底什么是书生气,人多不得其解。近日有友人相告曰:书生气者,认真是也。这真是一语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告销售代理合同-委托代理6篇
- 小家电购买合同合同6篇
- 单招建筑专业试题及答案
- 考研建筑快题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小学心理健康测考试题库(答案+解析)
- 疾病控制专业试题及答案
- 消防指挥考试题目及答案
- 化工专业试题及答案
- 记一个勇敢的朋友写人作文5篇
- 项目风险管理流程及措施指南
- DB61T-建设项目使用草地现状调查技术规范
- 安徽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应用BIM技术招标投标评标办法实施导则(2025版)
- 急诊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 (高清版)DG∕TJ 08-207-2008 房屋修缮工程技术规程
- 江苏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修订稿)
- 国家智慧中小学教育平台应用培训
- 青少年无人机课程大纲
- 2025-2030中国耳鼻喉外科手术导航系统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剪彩仪式方案超详细流程
- 2024年二级建造师考试《矿业工程管理与实物》真题及答案
-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料的燃烧第2课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合理调控化学反应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