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亳州二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未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学者李零在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现点A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意在说明分封制促成中华民族形成C没有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D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2.为调和“礼”和“刑”这两套社会规范在德政下的冲突,西周统治者明确提出了“明德慎罚”、“德主刑辅”的基本观念,使“刑”这一消极社会规范成为西周辅助德政的重要手段。由此可以说明西周时期 A统治者注重自身修养 B外儒内法得到运用C已经萌发了重民思想 D仁政思想受到推崇3.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第三次是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这种现象说明 A.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B. 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D.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4春秋战国时期,“新乐”兴起。孔子的弟子子夏认为:新乐进退无序,“奸声以滥,溺而不止”,舞者的动作犹如猴戏,观赏之后既不能述说礼乐的美妙,又不能体会古人的道理。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社会转型下新旧文化的冲突B儒家学者并不关注社会现实C战乱环境中艺术发展受制约D文化在交流融合中不断发展5.战国时期流通的货币种类有刀币、布币和蚁鼻钱。刀币是齐国货币,考古发现在古代赵、燕及辽东和朝鲜北部亦有大量刀币流通。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 A.齐国铸币业发达B. 齐国征服了燕赵等地C. 这些地区经济交往频繁D.刀币较其他钱币易于携带6.吕氏春秋中提到“洞庭之鲑”“云梦之芹”“大夏之盐”“阳朴之姜”“江浦之桔”等;李斯谏逐客书中也提到“江南金锡”“西蜀丹青”等。对这些现象合理的解读是,先秦时期 A.有些地方产品开始有知名度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商业经济发展开始超过农业D.政治中心开始东移7.战国时庶民要求参政的呼声很高,一个很平凡的士,通过游说,一旦受到国君赏识,便可擢拔为执政大臣。商鞅本是魏相国公叔痤的家臣,入秦后说动了秦孝公,当上了秦的大良造(相国)。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转型加速 B.贵族政治没落C.改革变法兴起 D.诸侯争霸激烈8.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时“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这反映了当时豪强地主经济 A.已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B. 破坏了自然经济自给性C. 具有综合性经营的特点D.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开展9据下表可以得出文献西汉商业史记货殖列传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驰山择之禁,是以商富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汉书食货志(下)商贾及其子孙不得为官吏;商贾不得衣丝、乘车、骑马、携带武器;商贾不得名田;加倍征收商贾的算赋。A 史书记述的矛盾性削弱了其可信度B史记对西汉商业的描述有失偏颇C汉书对西汉商业的描述最接近事实D史书可作为探究西汉商业政策的依据10.汉纪指出:“今汉人田或百一而税,可谓鲜矣。然豪强富人,占田逾多,其赋太半,官收百一之赋,而人输豪强太半之税是以惠不下通,而威福分于豪人也。”据此可知 A. 社会贫富分化加剧B.将实行盐铁官营C.低税率于民不利 D. 中央集权已削弱11西汉中期的史记记载人物籍贯以封国国名为主,县名次之,绝少以郡命名;东汉成书的汉书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以后的人物籍贯时,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由此可推知A宗法关系逐渐淡出两汉政治构架B以县为主导的区域观念逐渐形成C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渐趋强化D封国在国家政治体制中占主导地位12.据史料记截:“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 A. 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C.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D.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的生活规律13. “经济”一词在中国古代的原意是“经邦(或国)济世”或“经世济民”。如晋书纪瞻传有“瞻中亮雅正,识局经济”,诗人杜甫的上水遣怀有“古来经济才,何事独罕有”等。我国古代对“经济”一词的理解 A.反映了宽松的参政氛围B. 衬托了士人的入世情怀C. 体现了重农抑商的理念D.印证了小农经济的落后14.唐代招生限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宋代招生可招庶民的俊异者。这一变化有助于 A.皇权向社会基层扩展 B.增强中央政府的向心力C.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 D.强化基层百姓德行修养15.唐中期平定西突厥后,处在丝绸之路上的九个沙漠绿洲国家,即“昭武九姓”国,便宣誓臣服于大唐王朝。他们世代善于经商,将中亚的音乐、舞蹈、历法传人中原,把中国的丝绸、造纸技术传到西方。这主要反映了A商品经济的发展利于社会进步 B大唐王朝政治清明而国力强盛C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 D唐在西部地区建立了有效统治16.北宋时,凡是奉朝旨治狱的案件都要受到中书刑房的点检,审理完后即向中书禀命。大理寺每月要将监禁犯人的情况和已决断案件的情况向中书汇报,岁末时还要把所有刑禁处理完毕向中书汇报。这说明北宋 A.社会秩序不稳定 B.官吏腐败很严重C. 行政效率的低下D. 司法与行政不分17据南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登科录所载本年登科进士六百零一名中,平民出身四百十七人,占百分之六十九点三八。这说明A科举制在南宋发展至黄金时期B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的流动C南宋皇帝开始总揽取士的大权D限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的特点18有学者指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微澜”的表现是A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 B海外贸易迅速发展C白银大量外流导致纸币的出现 D大运河沿岸城市兴起19.元朝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宣慰司、土知府等机构,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司长官;明清时期在西南地区陆续撤销土司,改由有一定任期、期满调任的流官治理。这一变化 A.导致地方政策变更频繁 B.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C. 扩大了地方权力 D. 加强了中央集权20.明朝正德、嘉靖年间,“苏徽大贾,招贩鱼盐,多置田宅,以长子孙”,安徽的大多数耕地“皆绅衿商贾之产”,扬州大盐商,既“腰缠万贯”,也“坐拥一县之田”“安然衣食租税”。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商帮和会馆在全国兴起 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江南商品经济的繁荣21.嘉庆六年(1801年)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唯一的对外通商出口城市广州的关税达到185万两白银。嘉庆五年(1800年)到道光九年(1829年),全国每年出口的棉布达百万匹以上,杭州的丝绸衬衫成为英国市场上的畅销品,备受英国人的青睐。这种状况表明 A. 长途贩运促进对外贸易发展B.南方地区传统自然经济瓦解C.岭南地区经济完全超越北方D.中国开辟了广阔的外贸市场22.明朝科举曾采取分卷录取制度,明仁宗规定“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到明宣宗、英宗时,又分为南卷、北卷、中卷,各区分卷录取,占比为55%、35%、10%。这反映出 A.遴选优秀人才利国利民 B.地域文化的独特性C. 科举选才公正公平 D.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23.在中国古代,作为股份公司制雏形的合伙经营形式相当普遍,且常常采取家族合伙的方式,如在明代徽商中有“伯兄同钱”“昆季(兄弟)同财”等记载。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国古代 A.宗族关系成为经济的基础B.股份公司制度已开始确立C.宗法社会结构对经济影响深刻D.商帮主要采用合伙经营的模式24清朝康熙帝积极尊尧舜之道,行孔孟圣学,黄宗羲没有“戎狄豺狼”的种族对立观念,而是认识到“今日能用士,而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这反映出A清初的思想界出现了一些民主的气氛B黄宗羲对清初君主的统治表示了认可C清初统治者注重先秦儒家思想的传承D黄宗羲要求限制君权的思想得以实践25.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省区嘉靖至万历顺治至雍正乾隆至道光州县数集市数州县数集市数州县数集市数直隶141328252743537山东42104641 126741 583陕西(关中)161432123828264江西454595154543976福建(不含台湾)191311520539511广东721 270711 959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B.南北经济交流的频繁C.江南逐渐成为南方经济重心 D.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二、材料分析题(3 小题,共 50 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材料一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成例相沿,视为固然。其后积弊日甚,暴君荒主,既虐用其民,无有底止。强臣大族,又篡弑相仍,祸乱不已。其势不得不变,而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立功以取将相,此气运为之也,天之变局,至是始定。(清)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图示一、图示二分别是秦朝的三公制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材料三明朝在立国之初,着手制定大明律,又颁布大明令,还不断颁行“榜文禁例”。作为法典的“律”与“例”,在司法层面必须遵守“准情用法”的原则,行政官员在处理形形色色关于赋税、治安等方面的诉讼案件过程中,其“自由裁量权”受到严格限制,使“引经决狱”网开一面的司法善意受到制约,同时使凭着个人好恶情绪任意作出司法结论的行为受到一定的限制。然而,在司法过程中仍然出现官吏利用法律条款的复杂性、权柄倒持“玩法舞弊”的情况,但与过去“任人”执法、无视法律、任意裁决的情况开始有了区别。要求依法办事,而且不断提供日益严密的法典作为司法的依据是明朝法制文化的基本特征。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变局”出现的历史背景。(5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相比秦朝的三公制,唐代三省制在制度方面有何创新?请从权力的运作角度对这一创新加以评价。(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强化法律制度的影响。(6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3分)材料一 中国西周至明清环保法制与生态环境状况摘编自周启梁中国古代环境保护法制通考以土地制度变革为基本线索材料二 中国古代史上两大区域的人口数量(单位:万)时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41171448东汉永和五年(140年)27891915唐天宝十一年(752年)31742398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28414257明弘治四年(1491年)24325177数据源于张国雄长江人口发展史论材料三丝绸之路被誉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世界文化的大运河”。西北丝绸之路正式被官方开通,始于汉代的张骞通西域(遣副使访问中亚、南亚及西亚各国)。当时我国的冶铁技术、铁器、井渠法传入西域,西方的玻璃、琉璃等特产和葡萄、苜蓿、石榴、胡桃等植物传入中国。印度的艺术、佛教、音乐、舞蹈等也传入中国。东汉末年,由于匈奴控制西域一带,丝绸之路一度梗阻。唐代是丝绸之路达到最终繁荣的时期,阿拉伯和欧洲商旅往来不断,将中国与当时强大的东罗马两大文明古国联系起来,安史之乱后,吐蕃趁机占领了陇右、河西,丝绸之路梗阻。两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西北丝绸之路日渐衰退。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至明清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变化趋势,并说明明清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10分)(2)依据材料二,简析长江流域人口变化的原因。(5分)(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西北丝绸之路繁荣与日渐衰退的原因。(8分)28.十六世纪末以至十七世纪的中国思想家的观点,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和中国社会条件的反映。他们是历史的觉醒者,他们在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学诸方面“别开生面”,还写出了将来社会全面图景的理想著作。他们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过程和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先进阶级的要求,既有适应历史发展的进步的因素,又有受传统思想所束缚的因素。摘编自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第五卷)完成下列要求: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明清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10分)亳州二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未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110DCBAC ABCDA1120CDBBC DBBDC2125ADCBA26.答案(1)表现:世家传承受到冲击,政治上呈现出“平民化”风貌。(或由“世侯世卿之局”到汉初“布衣将相之局”。) (2分)背景:春秋战国以来,社会经济与思想文化发生巨变;世袭制弊端日益严重;春秋战国以来的政治改革及长期战争。(3分)(2)创新: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形成宰相集体议政;互为补充、相互牵制。(2分)评价:通过分权,有利于防止大臣专权以加强君权;有利于完善管理体制,减少了君主决策失误,提高了办事效率。(4分)(3)影响:明朝不断完备法律体系,巩固了以法律制度为依据的专制集权统治;法律体系化体现了以皇帝为核心的国家意志,又制约着专制权力;颁布律令,严厉司法惩处,本质上是要求民众守法,但政府依法行政,使行政法制化空前加强,是历史的进步。(或答:官员利用法律条文的复杂性“玩法舞弊”,缺乏公开、透明、全方位的司法监督机制,反映了专制政体下制约政治权力,是难以逾越的障碍。)(6分)27.【答案】(1)变化趋势:环境保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绿色交通政策制定考核试卷
- 盐类的水解(含答案)-2026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
- 网络物理系统安全防护考核试卷
- 原电池-2025年新高二化学暑假课(人教版)学生版
- 工业产品生产限额调控政策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新趋势题提优训练(B)单元试卷(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广西柳州市城中区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文言文(二)内容理解-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
- 认识三角形 暑假作业(含解析)-2024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
- 完形填空记叙文(讲义)解析版-2025年高考英语二轮复习
- 超星尔雅学习通《脑洞大开背后的创新思维(大连理工大学)》2025章节测试答案
- 浙江卷-2025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含解析)
- 2025年无房产证二手房交易协议书样本
- 电信存量工作总结
- 小学生反家暴课件
- 人民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8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 2025年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学校膳食经费管理的透明化与公开化策略
-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攻击定义及描述规范》
- 教室改造施工方案
- 基于大数据的学校运动队训练与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