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方山子传大铁椎传时间:40分钟分值:40分 基础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寝室(qn) 闾里(l)矍然(ju) 仆地(p)B驰骋(chng) 奴婢(b)屏息(bng) 偕行(xi)C铁椎(chu) 逃遁(dn)顷之(qng) 鼾声(hn)D健啖(dn) 谪居(zh)精悍(hn) 旷野(gung)答案B解析A寝qn。C.顷qng。D.旷kung。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慕:仰慕B过岐亭,适见焉 适:恰逢C故尝与过宋将军 过:经过D时座上有健啖者,貌甚寝 寝:丑陋答案C解析过:拜访。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前十有九年B往往阳狂垢污C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D但观之,慎弗声答案D解析A“有”通“又”。B.“阳”通“佯”。C.“扣”通“叩”。4下列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A宋将军故自负B子灿见窗户皆闭C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D使从事于其间答案A解析A自负:自己过高地估计自己,古今同义。B.古义:窗子和门;今义:窗子。C.古义:流传下来的式样;今义:死者生前的相片或画像。D.古义:任职;今义:做,投身到(事业中去)。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A见方山子从两骑 B鹊起于前C夺其物,故仇我 D呼余宿其家答案A解析A和例句相同,均为使动用法。B.名词作状语。C.意动用法。D.名词作动词。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但观之,慎弗声 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B久居,祸且及汝 贼能且众C以蓝手巾裹头 吾骑马挟矢以助战 D仰而笑 众贼环而进答案D解析A代词,代情况;音节助词。B.副词,将要;连词,并且。C.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D.均为连词,表修饰。7下列各项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吹觱篥数声A贼二十余骑四面集 B客则鼾睡炕上矣C何为而在此 D鹊起于前答案A解析A和例句相同,均为定语后置句。B.省略句,应为“(于)炕上”。C.宾语前置句,应为“为何”。D.介词短语后置句。阅读达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5分)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2分)()A朱家、郭解:两人都是西汉时期的游侠,以任侠得名,事迹见于史记游侠列传。B方山冠:古代的一种帽子。汉时为祭祀宗庙时乐工舞女所戴,唐宋时隐士多戴这种形状的帽子。C勋阀:功勋之家。因前代有功勋,后代可以世袭的高贵门阀,是封建社会的一种赏赐和继承制度。D公侯:公爵与侯爵,泛指有爵位的贵族和官高位显的人。封建社会爵位可分为王、公、侯、伯、子五个等级。答案D解析封建社会爵位可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9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B.C.D.答案B解析A介词,依靠;连词,表目的。B.均为介词,在。C.代词,他;兼词,在那里。D.代词,他的;副词,表反问,难道。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B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C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D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答案C解析“故”意为原因,做“告”的宾语,其后应断开,排除A。“俯而不答”与“仰而笑”结构相同,由此可排除B。“自得之意”是“有”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可排除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章的第一段先介绍传主的简要经历以及“方山子”这个代号的由来。“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写出了传主的怀才不遇。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地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来丰富其形象。C“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与其他人的“不获”形成对比,表现了方山子“气盖世”的英雄本色。D文章通过对苏轼与方山子的相遇与相交的记述,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特立独行的性格和人生取向的赞赏。答案B解析“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错误,因为他“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3分)译文:(2)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4分)译文:答案(1)住茅屋吃素食,不与外界来往;他舍弃车马,毁弃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2)方山子奋马独自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于是,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解析(1)关键词为“庵居蔬食”“闻”。句意通顺1分。(2)关键词为“怒”“得”“因”。句意通顺1分。语言运用13按照下面的提示,依据你对苏轼的了解,分别对“苏东坡穿越千年的时空向我走来”的句首和句尾进行扩展,每句扩展的内容不少于20字。(6分)(1)在句首扩展:苏东坡穿越千年的时空向我走来。(3分)答:(2)在句尾扩展:苏东坡穿越千年的时空向我走来,(3分)答:答案(1)身系眉州父老的期望,心系天下苍生的嘱托,带着太守的英气,(2)向你走来,向无数热爱他的读者走来,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是胸襟,什么是气度,什么是才华。解析要根据要求进行扩展,在句首扩展,说明要添加关于“苏东坡”的修饰语,可以从人物身份、人物情怀等方面入手;在句尾扩展,说明要添加“向我走来”的原因或与“向我走来”并列的其他情况。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慈善事业,重心在于如何真正帮助陷入困境的人们,而非宣扬行善者。因此,而非陈光标式的“高调”。帮助他人,并非施舍,更不能“嗟!来食”。,是所有慈善活动的底线。避免公开的“施”与“受”,是把行善者与受助者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而非一高一低;把受助者展示在公众面前,甚至追求镜头前的感恩戴德,这样的行善观念难免被称为“暴力慈善”。在慈善事业更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往往讲求专业化和长效性,这样的慈善方式,而且更具有人文关怀,更关照受助者的尊严和感情。答:答案更多人选择“低调行善”尊重受助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多模态融合展示-洞察及研究
- 量子安全多方计算-第1篇-洞察及研究
- 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 租赁市场增长驱动力-洞察及研究
- 状态演化风险评估-洞察及研究
- 辩证施护的课件
- 基于双碳目标的前向多翼单吸叶轮轻量化设计与材料表面改性协同路径探索
- 城市高空作业平台与无人机协同作业的空域管理与任务调度范式重构
- 国际标准互认体系构建与全球供应链协同优化
- 变频器能效标准迭代与设备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矛盾
- 医德医风及行风建设培训
- DB43T 2464-2022 旱地烟田冬季绿肥还田技术规程
-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过关练习试题含答案(全册)
- 三级安全教育记录及表格
- 职业健康中心建设方案
- 贵阳出租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区域)考试总题库(含答案)
- 一年级开学家长会 课件
- GB/T 44425-2024假肢装配康复训练规程
- 成考语文-语言知识及运用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 Z20名校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物理试卷(含答案详解)
- 过敏性休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