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一卷 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2.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出现。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铁犁牛耕的普及和推广 B.井田制的确立C.均田制的实行 D.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3.下列图示中所示的生产技术产生的先后顺序是A.B.C.D.4.汉代时,中国的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下列可以证明的是A.山西夏县西阴村发现了半个割裂的茧壳B.定州富人何明远创办了私营纺织作坊C.马王堆墓中出土了素纱襌衣和起绒锦D.钱山漾遗址佐证人工育蚕技术出现5.学者内藤湖南认为宋代是一个商业革命的时代。下列能够反映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是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C“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6.中国古代“广种未必多收”已为人熟诵;农谚云“锄头底下三分泽”:贾思勰曾告诫:“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材料意在强调中国古代农业A.生产技术的成熟B.粮食产量的稳定C.精耕细作的重要D.生产效率的低下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8.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9.右图为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形成这一态势的根本原因是A.英国拥有强大的海军B.世界市场的形成C.新型交通工具轮船的发明和创制D.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10.马克思就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曾指出:“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好些。”下列观点最切合马克思这一论述的是A.英国有权利征服印度 B.英国侵略印度具有双重作用C.先进文明侵略落后文明值得肯定 D.落后文明难以征服先进文明11.有历史学家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一材料说明了A.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B.制度是影响一个国家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C.西方文明比伊斯兰文明更容易接受工业化D.自然条件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12.晚清时期“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股为幸。”这一现象说明A.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部分手工工场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C.洋务运动推动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D.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国已经建立起来13.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A.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B.地区分布不平衡C.国内政局混乱D.工业结构不合理 14.1912年9月8日申报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A.20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B.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C.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D.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15.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A.农民无偿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 B.农民不再向国家缴纳粮食税C.农民可以自由支配部分农产品 D.农场职工可以发展家庭副业16.1932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2销往苏联,在苏工作的外国专家近2000人;1933年,苏联向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布;1935年,出现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高潮。这些现象反映了A.该时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B.西方经济危机局面得到缓解C.经济全球化得以加速发展 D.经济建设突破意识形态阻碍17“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A.整顿银行金融体系B.奖励农民压缩农业产品C.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D.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避免盲目竞争18.西方发达国家在“二战”后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刺激经济发展 B.防止人民极端贫困和社会动荡C.实行社会保险制度,优化政府形象 D.暂时缓和社会矛盾19.右图是建国后清华大学院系调整前后的状况。对此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工业化正成为时代的主旋律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C.建国初期技术人才匮乏D.国内形势日趋稳定20.杨奎松教授把“大跃进”发动的原因归结为两点:一是过强的民族悲情意识;一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你认为“民族悲情意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近百年的屈辱发展历程B.中美关系的破裂,美国对中国实施积极封锁C.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缺乏D.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2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面糊哈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天草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22.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除了大力引进外资之外,我国政府还可以向下列哪一机构或组织贷款A.联合国 B.世界银行C.世贸组织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3.1974年,前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段话反映了西欧国家A.在国际关系中决心与美国绝裂 B.已经实现了经济政治一体化C.开始放弃美国推行的冷战政策 D.希望摆脱美国控制联合自强24.按惯例,参加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首脑们都要身着东道国的传统服装,照上一张“全家福”。这主要展现出亚太经合组织A.内部合作水平不高B.承认各成员国文化传统多样性,强调相互尊重C.逐渐消除意识形态上的差异D.政治经济利益逐渐趋于一致25.2011 年总统奥巴马曾在一次晚宴上问乔布斯,能否在美国生产苹果手机。乔布斯回答:“这些工作机会回不来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趋势难以逆转 B.美国制造业日趋空心化C.发展中国家经济逐渐崛起 D.国际经济秩序趋于合理第二卷 材料解析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18分)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一次是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请结合史实回答:(1)上述材料中所说的俄、美、中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的机遇”分别是什么?(6分)(2)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什么特点?(6分)(3)俄、美、中三国对各自经济发展道路成功调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2分)纵观其经济发展的改革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4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赡养,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苦读书人救济等。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材料二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者,在家接受济贫;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14分)(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6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 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要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天赋权利。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另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他们一致认为,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稍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一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提炼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作简要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1-5 BADCD 6-10 CADDB 11-15 BCABC 16-20 DABAA 21-25 ABDBA 26. (18分)(1)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1933年罗斯福实施新政;中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6分)(2)特点: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恢复国民经济,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建立社会会主义经济基础。美国运用国家政权大力干预经济的办法即用一定的计划经济来调节资本主义产销间的矛盾,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混乱和盲目,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目的。中国克服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分)(3)共同点:市场与计划相结合。(只要包含“计划”与“市场”即可)(2分)认识: 经济改革必须坚持从国情出发,必须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实事求是地制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或其他认识如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等等认识都可,酌情给分。4分)。27(20分)(1)共同目的: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权认同。(6分)救济方式:相同点:政府主导;设置救济机构;立法保障;因类而异。(4分)不同点:英国的救济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带有惩戒性质;中国救济制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4分)(从政府作用、资金来源和关注对象上思考。不同点,使用的法律、保障的群体上思考。)(2)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6分)28.(12分)【答案】观点一: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评析:工业文明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或出现社会的贫富分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江苏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直属优抚医院招聘1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
- 安全培训教学壁纸课件
- 2025年闭式塔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湖南新宁县事业单位和县属国有企业人才引进降低开考比例岗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福建泉州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批)人才引进招聘25人模拟试卷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客户信息采集及管理工具
- 小区农业设施共享管理协议
- 2025年安徽交控集团所属安徽交控石油有限公司招聘16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5广东韶关市翁源县人民法院招聘劳动合同制书记员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新)
- 医学研究成果安全保障承诺书(3篇)
- 厨余垃圾收转运及资源化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范文)
- 《寻找消失的分数》期中考试分析班会课件
- 摩擦纳米发电机优化论文
- 2024年度浙江省选调生《行测》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上半年金华义乌市经信委招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兽医市场营销与管理试题及答案
- 数据中心锂离子电池消防安全白皮书
- 啤酒代理合作协议
- 甲亢护理诊断及措施
- 精雕雕刻机安全操作规程模版(2篇)
- 蓝耳病防控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