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某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湖北省黄冈市某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湖北省黄冈市某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湖北省黄冈市某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湖北省黄冈市某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黄冈市某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第卷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请将正确选项代号填入答题卡。1.美国学者西奥多舒尔茨曾经指出:“中国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其效率是很高的 小农作为经济人毫不逊色于资本主义企业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小农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B.传统农业经营效率很高,可以与现代农业相媲美C.传统农业效率高是指土地私有制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传统农业的贫乏往往表现为规模小、工具简陋、农民负担重等2.随着“一带一路”伟大开放战略提出,2000多年前一条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再次受到大众关注,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线路。唐代时,在这条线路上行走不可能见到的文明现象是( ) A.当地人用铁犁牛耕劳动 B.丝绸、白瓷、唐三彩是常见的商品C.商人们普遍使用“交子”交易物品 D.部分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田3.下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汉画像石纺织邮票。此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可用于研究中国古代的()A.官营丝织业生产状况 B.家庭手工业生产状况C.家庭棉纺织生产状况 D.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4.明代中叶以后,江南湖州的农民大部分种桑养蚕,山东、河南许多农民种植棉花,湖广一带的农民则以种粮为主,苏州、福州、松江等地的人多从事纺织业。这种现象() A.说明了南北经济的差异 B.推动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加速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5.明中叶以来,徽商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有“无徽不成镇”之谚他们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神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城,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一现象( ) A.恢复了传统的宗法制度 B.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C.加剧了晚明的政治腐败 D.破坏了周边村镇的小农经济6.学者吴晓波在分析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6倍。据此作者认为( ) A.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B.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C.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 D.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7.西汉官员在谈到盐铁官营时指出:“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排挤)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征而用足。”这表明盐铁官营( ) A.使政府获得经济与政治双重利益 B.基本解除了百姓的赋税负担C.阻碍了社会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 D.以解决军费问题为主要目的8.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在当时来看,上述观念最重要的影响是( ) A.促进当时农业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C.不利于工商业资本的积累 D.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9.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是地丁税、钱漕、盐课,其中地丁税占全部税收的三分之二;鸦片战争后至辛亥革命前,关税、厘金的收入几占税收的一半。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 B.自然经济的开始解体C.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D.清政府积极发展对外贸易10.下表为现行三种版本高中历史教材对同一历史事物(现象)的叙述。高中教材版本课文表述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II)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人民出版社(必修II)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岳麓书社(必修II)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据此推断,三种教材都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鸦片战争与自然经济解体无关 B.自然经济是小农经济的特例C.战争是自然经济解体主要原因 D.近代以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11.下表为张仲礼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中统计的上海进口货物数据表,表中数据的变化能反映()时间进口货物总值鸦片(%)棉布(%)棉纱(%)1850年54%34%6%390.8万元1870年34%50%6%6457.4万元A.中国传统纺织业走向衰败 B.近代中国外贸格局发生根本变化C.清政府强烈抵制鸦片进口 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取得较快发展12.洋务派鉴于“既不能禁华商之勿搭洋船,又何必禁华商之自购轮船”,所以允许商办运输业,但又怕完全商办“久恐争利滋弊”,于是把商办置于官府监督之下。由此可知,近代“官督商办”企业的产生( ) A.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B.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C.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特点 D.辅助了军事工业的发展13.自1875年至1895年,建昌铜铁机器厂的规模、设备、资金和人员有较大扩展,但是业务对象始终是外商的船厂及航运公司,生产工艺一直停留在修理和加工零部件层面,实际上仅是外商船厂的辅助工厂。这反映出中国近代企业( ) A.具有资金少、规模小的特点B.与外商的船厂及航运公司存在着业务合作关系C.产品营销具有外向型特点D.受外资企业的压迫同时又对其具有严重依赖性14.下图是瑞蚨祥绸缎店利润额折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段上升是因为受到洋务企业刺激 B.乙段上升是因为列强停止对华商品输出C.丙段下降是由于政府限制民间设厂 D.丁段下降是由于受到内外势力双重打压15.1904-1908年,政府登记在册的近代中国公司有227家。而到1912年,运作的中国公司已有20749家。其中绝大部分是小型或中型公司,只有750家公司雇工超过100人。这表明( ) A.民族企业的发展有较大局限 B.清政府大力支持民间设厂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顺风顺水 D.清政府严格限定企业的规模16.下图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洋务企业、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 )A.自然经济、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B.自然经济、民族企业、洋务企业、外资企业C.民族企业、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D.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民族企业17.下面为李文冶引用清末1888年5个地区的实地调查,计算出的土地出租与雇工经营的收益比较表。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 )A.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C.农业经营的资本主义化加剧 D.南方的土地比北方更加市场化18.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央开展了()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19.1949年新中国诞生,解放了全国人民;1979年以后的改革开放则是中国人民另一种意义上的解放。两种解放分别侧重于( ) A.政治上解放、生产力解放 B.思想解放、生产关系解放C.上层建筑解放、社会制度解放 D.民主政治解放、对外关系开放20.下列是19802010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表。该表不能直接反映的是( )19802010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金额(亿美元)比重(%)金额(亿美元)比重(%)金额(亿美元)比重(%)金额(亿美元)比重(%)出口商品总额18121000620910002492110001577751000初级产品9111503158912562546102817252工业制成品901497461874422375898149622948机电产品1397711091791053142393343592高新技术产品3704149492413A.80年代实现了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B.90年代以来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越来越大C.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出口新的增长点D.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等的出口总额已超过国有企业2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对该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提出了全面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B.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C.明确了增强企业活力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中心任务D.反映了领导人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22.文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1931年由于不堪忍受溥仪的凌辱,要求法院出面调解,并于同年10月22日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这件事情震动社会,被称为中国千年未有的奇事。这件事情充分说明了当时社会( ) A.清王朝已经彻底没落了 B.中国女性逐渐摒弃了落后的封建观念C.法院的权力已经高于皇权 D.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的制度已经确立23.阅读部分科技发明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该表反映出近代中国( )技术门类西方发明上海重庆铁路1825年1876年1934年电报1835年1871年1886年电话1876年1882年1912年电灯1881年1882年1906年A.民族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 B.应用西方科技速度不断加快C.基本完成工业革命的使命 D.东西部发展差距不断扩大24.有人这样改编李清照的词:红藕香留在深秋,夫妻相思,无眠不愁。锦书不自云中来,轻敲键盘,意在心留。花未飘零水常流,电子邮件,可以解忧。可视电话人相看,喜上眉头,甜在心头。这说明( ) A.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B.信息时代疏远了人们的感情C. 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D.人们越来越受制于现代科技第卷本卷共3小题。其中第25题15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7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夫(指御史大夫桑弘羊)曰:“今意一总盐铁,非独为利入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铁器兵刃非众庶所宜事也。往者豪强大家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成奸伪之业,遂朋党之权,其轻为非亦大矣。” 西汉桓宽盐铁论材料二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一个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国家,不能经营在不同法制下所可经营的那么多交易。这种管制(国家和君主干预经济生活)几乎毫无例外地必定是无用的或有害的。”国家只起“守夜人”的作用。它的职能是:“第一,保护社会,使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这就是说,要设立严正的司法机关。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英国亚当斯密国富论材料三2015年底以来,“供给侧”和“需求侧”成为高层讲坛的高频词,两个词相对应,“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而“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1)根据材料一,分析汉武帝时实施盐铁官营政策的原因。(4分)(2)材料二中亚当斯密批评了当时中国什么政策?(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的影响。(4分)(3)明清时期,中国面临着向工业文明的转型,但民营工商业发展受到了阻碍,请从“需求侧”的角度分析其原因。(6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晚明时期,由于生丝、绸缎、棉布等商品的出口持续增长,这种“外向型”经济, 极大地刺激了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高度成长,刺激了多层次商品市场的繁荣,它的载体就是多种类的商品集散中心市镇。诚然,商品经济的高度成长与商品市场的繁荣,有它的内在动力,这种动力从宋代以来一直在稳定而持续地起作用,到了明代中叶达到一个新高峰。由于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日本人全面介入中国的对外贸易,把原先主要面向国内市场的商品成产,转化为同时兼顾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 樊树志晚明大变局材料二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我国工业布局不得不进行大方位的调整。国民政府在抗战紧急状态下,为保存抗战力量,支撑危局,动员沿海及沿江的工厂大批内迁。将以上海为中心的工业重心,以长江为中轴,由东部向以重庆为中心的西部地区转移。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时期沿海及沿江地区大约有超过1000万人先后迁移到西南和西北区域。在这些地区,拥有全部内迁工厂的1/3,共200余家工矿企业,包括兵工、冶金、机械、纺织、炼油、烟草等行业,它们集中了我国战时内迁工业的精华,成为战时生产军需和民用物资的主要基地。1937年12月1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率领文官、参军、主计等处人员在重庆开始办公。国民政府定都重庆,不仅带动了军政、文教、工矿企业大量迁渝,也使得重庆城市人口迅速增加,重庆成为了全国的政治和军事中心。 摘编自张忠伟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部对重庆城市化的影响 材料三 中国城市化水平变化表年份城镇人口(万人)城市化率(%)新建城市新建城镇19791849518.96216236119862636624.523471071819953517429.0464017532资料选编自胡顺廷等中国城镇化发展战略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晚明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因素。(6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迁都对重庆城市化的影响。(6分)(3)阅读材料三,归纳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8分) 27.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建立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发展新式工业的过程中,一些官员以官方代表的身份担任了监督、经理等职位,并在政府的鼓励下充当了投资者。从60年代起,先后有王韬、郑观应等人不断鼓吹新的社会价值观,对商业的重视甚至有点夸张。这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于是从传统社会中逐渐分化出一个工商业精英集团 摘编自许纪霖、陈迭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材料二中国历年新设商办面粉业数据统计表(19141923年)年份家数资本(千元)创办人或企业代表191419186310658荣宗敬、荣德生等191919236517627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材料三北伐后的六年,国民政府的所作所为虽多为人所诟病,但并非无心国家建设。1929年政府制订经济建设方案,侧重工业,自1932年开始积极施行。原则上重工业、基础化学、基础矿业归中央政府举办,轻工业由人民经营,政府予以扶植奖励。到1936年,棉纱进口下降至1928年的38%,棉布进口下降至20%,同年钢铁机器进口各约增加20%。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工商业精英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民族面粉业在一战后的发展态势和内在动因,(3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族工业十年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4分),依据材料数据说明其施行的效果(4分)。 高一年级考试历史答案123456789101112DCBCBAACADAC131415161718192021222324BDAABBADBBBC25(1)原因:盐铁业市场大、利润高,是政府重要财源;地方豪强操纵盐铁经营,影响社会稳定;形成地方势力。(4分,任意答两点即得4分)(2)政策:闭关锁国(1分);影响: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统治;但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分)(3)原因:1.明清时期,政府固守抑商政策,限制了民间对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