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的辨证》PPT课件.ppt_第1页
《温病的辨证》PPT课件.ppt_第2页
《温病的辨证》PPT课件.ppt_第3页
《温病的辨证》PPT课件.ppt_第4页
《温病的辨证》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温病的辨证,主讲 邱丽瑛,2019/8/1,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2,目的要求 1、了解温病辨证体系是如何创立的? 2、了解温病辨证的内容和临床意义。 3、熟悉温病卫气营血与上、中、下三焦的病 理变化、病位浅深、传变、治疗大法及转归概 况。 4、掌握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的实际运用。,2019/8/1,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3,一、概述 (一)温病辨证体系的创立 (二)温病辨证的临床意义 1、是分析温病病机变化的理论基础。 2、作为辨别不同证候类型的大纲要领。 3、是识别证候传变的重要准则。 4、作为确定治疗大法的主要依据。,2019/8/1,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4,二、卫气营血辨证 (一)卫气营血辨证的涵义: 以温邪伤害卫、气、营、血的病理表现,来辨认温病之浅深层次、证情轻重及其相互传变之一般规律,以之指导温病的辨证论治,2019/8/1,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5,(二)卫气营血辨证的运用 1、代表证候和病机 (1)卫分证 病机:温邪袭表,肺卫失宣 证候表现: 发热、微恶风寒 头痛 无汗或少汗,2019/8/1,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6,咳嗽 口微渴 苔薄白欠润,舌边尖红,脉浮数 辨证要点:发热与微恶风寒并见,口微渴。 温病:发热重(且为必见之症) 伤寒:恶寒重(且为必见之症) (2)气分证 病机来路: 凡病邪由表入里,而未入营动血的一切病证,皆属气分范围。,2019/8/1,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7,病机:邪正剧争,脏腑机能失调 亢奋气热熏蒸 郁阻热郁气机 证候表现:因病机不同而异 ()气热熏蒸壮热,不恶寒,反恶 热,汗多,渴喜凉饮,尿赤,舌质红,苔 黄,脉数有力无形邪热亢盛于内,熏蒸于外 ()热郁气机:随热邪所犯脏腑病变部 不同,临床表现也各异如:,2019/8/1,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8,邪热壅肺,肺气闭郁身热汗出,咳喘鼻煽, 痰黄稠等。 热扰胸膈,胸膈气郁身热心烦,懊憹等。 热结肠腑,腑气不通潮热,汗出,大便秘 结,腹胀满硬痛拒按,苔黄燥甚则焦黑起芒刺,脉沉 实或滑数。 湿热郁阻脾、膜原、胆腑、肠腑等。 辨证要点: 壮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3)营分证 病机来路:,2019/8/1,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9,病机:营热炽盛,热灼营阴,心神被扰。 证候表现: 身热夜甚 口干不甚渴饮 “阳津阴液说”津属阳,分布在卫气,以 滋养卫气,邪热在卫气,只是灼伤阳津,阳津与水同 类,其质稀、味淡、气薄,温邪灼伤阳津,可引水自 救,故邪在卫气分,见口渴欲饮或大渴引饮;液属 阴,分布在营血,以滋养营血,热入营血灼伤阴液, 阴液非同于水,其质稠、味厚、气浓,温邪灼伤阴 液,饮水不足以自救,故口反不渴。,2019/8/1,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10,输液中的“晶体”与“胶体” 心烦不寐或时有谵语 斑疹隐隐 舌质红绛 脉细数 辨证要点: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质红 绛。 (4)血分证 病机来路: 病机:血热炽盛,迫血妄行,热瘀交结。,2019/8/1,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11,证候表现: 张志聪:“营为血之气,举血可以赅营”,故 血分证的表现具备了营分证的临床特点,而以 出血症状显著、斑疹密布、神志症状严重、舌 质深绛等而又有别于营分证。 身热灼手,躁扰不安,昏狂谵妄 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斑疹密布 舌质深绛 辨证要点:斑疹、出血见症、舌质深绛。 虚实夹杂,2019/8/1,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12,2、说明病情的浅深轻重和传变规律 (1)浅深轻重病在卫分浅于气分,病在血 分深于营分。 (2)传变规律 传变形式: A、不传: B、一般传变: 顺传卫、气、营、血依次传变。 逆传邪由肺卫逆传心包。 C、特殊传变:,2019/8/1,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13,由里达表 传变不分表里渐次 传变条件: 邪正力量的对比 感邪性质的差异 治疗是否及时恰当 传变的判断依据: 临床证候表现 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2019/8/1,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14,3、作为确立治则的依据 卫分证辛凉轻清宣透,清透卫分,使热透微汗而解。 气分证清泄气热,以清、下二法为主,和解、分消诸法亦在其中。 营分证清营透热转气。 血分证凉血解毒,散血止血(活血以散血,滋阴以散血). 附卫气营血理论研究进展 1、研究范围逐渐扩大;2、研究方法更新;3、实验室技术的引进。,2019/8/1,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15,三、三焦辨证 (一)三焦的概念 1、三焦的生理概念 (1)人体原气运行的通道 (2)人体水液运行的通道 (3)划分人体上、中、下三个部位 (4)人体传化之腑中的一腑,2019/8/1,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16,2、三焦的病理概念 三焦辨证,是用三焦(包括上焦肺与心、中焦胃与脾、下焦肝与肾)以阐述温邪在病变过程中由上及下,由浅入深所引起各种病证的发展变化规律,并用以说明病邪所犯脏腑的病理变化及其证候特点,作为指导温病临床辨证论治的依据。三焦辨证实际上就是脏腑辨证在温病学上的运用 。 (二)三焦辨证的运用 1、代表证候和病机 (1)上焦证 包括手太阴肺、手厥阴心包的温热与湿热两大类 证。,2019/8/1,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17,温热: 手太阴肺的病证 邪袭肺卫:与卫分证同(参上3、4、6条) 热炽肺气:与气分证中“热邪壅肺”同(参上-7) 手厥阴心包的病证邪陷心包,机窍阻 闭(参上17):舌绛,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 蹇肢厥等。 湿热: 手太阴肺的病证,2019/8/1,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18,湿重:湿遏卫气(参上43):身热不扬,头痛恶 寒,胸闷咳嗽,身重脘痞,不渴不饥, 苔白腻,脉濡缓三仁汤证。 热重:湿热蕴结咽喉(参上45):以喉阻咽痛、头 胀为主银翘马勃散证。 手厥阴心包病证 湿重:湿温邪恋气分,湿热酿痰,蒙蔽心包:神 识昏蒙+气分湿阻证菖蒲郁金汤证。 热重:湿温邪入营分,化燥内陷心包证(参上- 44):清营汤去莲心、麦冬,加银花、赤 小豆皮煎送至宝丹或紫雪丹。,2019/8/1,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19,(2)中焦证 温热 足阳明胃病证(阳明热盛)胃热炽盛,熏蒸 于外,与气分证中“气热熏蒸”同。(参中-1) 手阳明大肠病证肠道热结,腑气不通,与 气分证中“热结肠道“同(参中-1、3、4、5、 6、7) 湿热 偏阳明病证(热重湿轻证)阳明热炽,兼太阴 湿滞(参上26、薛37),2019/8/1,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20,偏太阴病证(湿重热轻证)湿热困脾,气机郁滞(参中-58、59、60) (3)下焦证 温热肝肾病证 肾阴耗损热邪久羁,肾阴耗损(参下1、3、4、 5、6、7、8) 阴虚风动水不涵木,虚风内动(参下13、14、 15、16) 湿热大、小肠、膀胱病证 湿阻大肠邪阻大肠,传导失职(参下55)宣 清导浊汤证 湿阻膀胱(小肠)湿阻小肠,泌别失职(参中56),2019/8/1,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21,2、说明病程和传变 (1)病程阶段 (2)传变趋向 上焦(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_-顺传 (卫)(气) (气) 血 逆传,上焦(心包)(营),“邪从气分下行为顺”,2019/8/1,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22,3、作为确立治则的依据 (1)上焦“如羽” “羽”即羽毛,喻上焦治法、用药宜如羽毛一般轻清宣扬。 温病初起,首犯上焦肺卫,邪在上焦,地位最高, 所以其治宜: A、法取轻清透达; B、用药宜气清味薄,走上达表,如桑菊、栀豉 类,切勿操之过急,而用苦重之剂,过重反过病所; C、上焦病方药用量宜轻,煎药时间宜短而不宜久 煎。,2019/8/1,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23,(2)中焦“如衡” “ 衡”即古之秤杆。喻中焦病治法、用药宜如秤杆之平衡, 不偏不倚,以平为宜。 邪在中焦,邪势较盛,必须: A、以祛邪为主,以削平其邪,如承气、白虎类; B、中焦病证有湿与燥的不同,治疗上或用清胃热(保 津),或用化脾湿(扶阳),或以下燥结(存阴),以求平衡; C、湿热为患时,须清热化湿兼顾,权衡轻重,平调适 中,以归平衡; D、用药气味既不能太厚,亦不能太薄,剂量适中。,2019/8/1,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24,(3)下焦“如权” “权”即秤砣。喻下焦病治法、用药宜如秤砣之重 沉。 下焦病证,肝肾真阴大伤,治必用: A、滋填潜镇之法为主; B、选药宜用气味俱厚,阴柔滋填之血肉有情之 品以填补真阴,或用介石重镇之品以潜镇亢阳,非此 不足以直达下焦,诸如复脉汤类、一、二、三甲复脉 汤、大定风珠等方; C、药量宜重,煎药时间宜久。下焦湿热邪阻另 当别论。,2019/8/1,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25,四、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关系 (一)共同处 1、辨证意义上的共同处 2、病机及证候表现上的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