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效作业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效作业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效作业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效作业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效作业(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19南充高三诊断)明太祖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设立春、夏、秋、冬四大辅官。辅官帮助皇帝处理政务,按时令入朝,官位为正三品,但由于辅官皆来自民间,对朝典、朝章并不熟悉,难以娴熟,故而该官职在设立不到两年便被废止了。当时四大辅官的设立()A为中枢机构改革提供了借鉴B弥补了丞相废除后的权力空白C体现了明初官僚机构的膨胀D极大地加强了君主的专制权力解析材料“1380年”“设立春、夏、秋、冬四大辅官。辅官帮助皇帝处理政务”说明不属于中央政治机构官职来管理政事,为后来内阁制的设置提供了借鉴,故A项正确;此时丞相还没有被废除,故B项错误;官僚机构膨胀不是材料体现的主旨,故C项错误;辅官帮助皇帝处理政务,与丞相不同,所以不会加强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答案A2(2019永州高三调研)有学者指出,明朝内阁是皇帝与官僚系统之间的桥梁和中介,是一种行政执行权与决策权的间接结合结构,阁臣参预中枢行政决策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内阁同皇权的关系。这表明明朝内阁()A形成了合理的制约机制B决定了中央行政体制的运行C辅政方式有灵活多变性D适应了君主专制强化的要求解析内阁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阁臣参预中枢行政决策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内阁同皇权的关系”说明内阁权力大小取决于皇帝,这种制度显然适应了君主专制强化的要求,故D项正确;内阁权力取决于皇权,不会形成制约机制,也不取决于中央行政体制的运行,故A项和B项错误;内阁是辅助皇帝处理政事的中枢机构,参与决策没有决策权,并不是灵活多变,故C项错误。答案D3(2019南昌高三期中)据记载:明朝“王振、刘瑾、魏忠贤之流,俱以司礼监秉笔生杀予夺,为所欲为。遂致阿柄下移,干纲不振。”同时,明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的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的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完全丧失D宦官掌控票拟批红权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中后期存在宦官专权的现象,同时培养宦官识字,说明此时以皇权为中心的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A项正确;设司礼监和宦官读书制度等,都是为了加强皇权,而不是皇帝的权力日趋衰落,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内阁职能的变化,无法推断出内阁议政功能完全丧失,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宦官掌控票拟批红权,而是强调明中期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排除D项。答案A4(2019宜昌高三期中)1382年,朱元璋设立殿阁大学士,终洪武朝阁臣对国家事务“鲜所参决”;1573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部权尽归内阁”“威柄之操,几于震主”。这一变化反映了明代后期的内阁()A开始拥有独立的决策权 B已经威胁到皇权专制C成为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D操控着军国大事议定解析根据材料“部权尽归内阁”“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可知,内阁权势有所提高,已经威胁到皇权专制,故B项正确;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机构,也没有决策权,军国大事议定由皇帝决定,故排除A、C、D三项。答案B5(2019内蒙古包头模拟)1573年,张居正下令提高六科监察职能,以六科督促六部,以六部督促诸司以及地方,最后再由内阁直接控制六科,并实施随时考核、事事责成的稽查制度。这些措施()A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机器B确立了内阁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C缓解了土地兼并和政府财政危机D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和官吏的选拔解析张居正改革通过提高六科职权并以六科控制六部并间接地掌控地方,这就等于变相地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机器,故A项正确;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有关土地兼并和政府财政危机的提及,故C项错误;张居正材料中的这些改革,虽然有利于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却不能加强对官吏的选拔,故D项错误。答案A6(2019咸阳高三联考)据清史稿记载:“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据此可知军机处()A取代了内阁的职能,位高权重B是正式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C使君主专制得到了空前的强化D权力巨大已经凌驾于六部之上解析“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说明军机处的职权较大,军机处是皇帝处理政事的中枢机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故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说明军机处取代了内阁,只是说军机处权力大于内阁,故A项错误;军机处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军机处与六部权力的比较,故D项错误。答案C7(2019湖南郴州高三模拟)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折奏事,甚至是风闻奏事,皇帝朱批后迅速发回,既快又保密。密折制度的实行()A意在解决决策依据与驾驭官僚队伍问题B没有起到任何积极的社会作用C表明奏折上报的渠道被堵塞D目的是弥补军机处办事效率低下的弊端解析密折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依据,是皇帝驾驭的工具之一,故A项正确;“任何”的说法太绝对,故B项错误;密折只是渠道之一,奏折上报的渠道依然运行,故C项错误;军机处办事效率并不低下,故D项错误。答案A8(2019广元高三期中)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解析据材料“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实质上是君权至上的后果,故C项正确;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故B项排除;君主权力受到制约,是表面现象,不是实质,故D项排除。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8分)9(2019贵州贵阳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明初,皇帝下令废除中书省,不再设丞相,原来的皇帝中书省六部的政治体制发生变化,出现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的格局。皇帝既是决策首脑,又是行政首脑,事无巨细须经皇帝批准,于是,皇帝设辅佐机构内阁,帮助处理奏章,但内阁票拟之后的“批红”权,一直掌握在皇帝的手中。明朝省级行政实行三司分治制度,都直接向朝廷负责,以确保中央对地方权力的有效控制。这是明朝在行政制度改革方面的成功之处,也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的制度保障。材料二明朝在立国之初,着手制定大明律,又颁布大明令,还不断颁行“榜文禁例”。作为法典的“律”与“例”,在司法面前必须遵守“准情用法”的原则,行政官员在处理形形色色关于赋税、治安等方面的诉讼案件过程中,其“自由裁量权”受到严格限制,使“引经决狱”网开一面的司法善意受到制约,同时使凭着个人好恶情绪任意作出司法结论的行为受到一定的限制。然而,在司法过程中仍然出现官吏利用法律条款的复杂性、权柄倒持“玩法舞弊”的情况,但与过去“任人”执法、无视法律、任意裁决的情况开始有了区别。要求依法办事,而且不断提供日益严密的法典作为司法的依据是明朝法制文化的基本特征。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朝行政制度改革的措施和目的。(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强化法律制度的影响。(1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明初,皇帝下令废除中书省,不再设丞相”“皇帝设辅佐机构内阁”“但内阁票拟之后的批红权,一直掌握在皇帝的手中”“明朝省级行政实行三司分治制度”可知,明朝行政制度改革的措施是废中书省,废丞相,设内阁,“批红”权掌握在皇帝手中,省级行政实行三司分治制度;第二小问,从材料一“这是明朝在行政制度改革方面的成功之处,也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的制度保障”,可知明朝行政制度改革的目的是加强皇权专制统治。第(2)问,结合明朝颁发法律的目的及材料可知,明朝强化法律制度的影响是明朝不断完备法律体系,巩固了以法律制度为依据的专制集权统治,明朝强化法律制度的影响是颁布律令,严厉司法惩处,本质上是要求民众守法,但政府也要依法行政,使行政法制化空前加强,是历史的进步;从材料二“然而,在司法过程中仍然出现官吏利用法律条款的复杂性、权柄倒持玩法舞弊的情况”可知,明朝强化法律制度的影响是官员利用法律条文舞弊,缺乏公开、透明、全方位的司法监督机制,反映了专制政体下制约政治权力,是难以逾越的障碍;结合明朝法律颁布的实质,可知影响是法律体系化体现了以皇帝为核心的国家意志,又制约着专制权力。答案(1)措施:废中书省,废丞相,设内阁;批红权掌握在皇帝手中;省级行政实行三司分治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