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思想,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政治 第二节 傅玄、鲁褒 第三节 北魏均田制和均田思想 第四节 贾思勰及其齐民要术,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魏晋南北朝的360多年间,只有西晋时有过短暂的统一,其余都处于分裂的状态中。 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魏灭蜀汉。两年后,司马炎夺取了曹魏的政权,建立晋朝,史称西晋(265316年)。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中国恢复统一。 晋武帝太康年间,史称“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但实际上早已潜伏着深刻的危机。武帝分封的同姓王,具有选用官吏和设置军队的权力,因此一有机会就起兵作乱。武帝死后的第二年即惠帝永平元年(291年),就爆发了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统治集团相互残杀,各族人民灾难深重,被迫流亡或起义。北方各少数民族贵族则乘机攻城略地,纷纷建立割据政权。,建兴四年(316年),匈奴贵族刘耀围长安,晋愍帝岀降。次年琅邪王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即皇帝位,是为东晋(317420年)。以后相继建立的宋(420479年)、齐(479502年)、梁(502557年)、陈(557589年)四朝,史称南朝。 北方自西晋亡后,各少数民族贵族长期混战,破坏极其严重。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鲜卑族拓跋珪即代王位。同年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86534年)。太武帝太延五年(439年)完成了北方的统一,结束了十六国时期。孝武帝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534550年)和西魏(534557年)。不久东、西魏分别为北齐(550577年)和北周(557581年)所代。周又灭齐。周静帝大定元年(581年)外戚杨坚灭周建立隋朝。文帝(杨坚)开皇十一年(591年),隋灭陈,中国复归统一。从统一北方后的北魏到到灭陈前的隋朝,史称北朝。,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三国时期各国都实行屯田,魏国尤为普遍。屯田农户按军事编制,归屯田官统率。它对曹操的军事胜利和魏国初期政权的稳定起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豪强兼并,以及军事编制不能适应新的情况,屯田制难以继续维持。晋武帝在即位前后两次下令罢屯田官,原来的屯田农民成为归郡县管辖的国家或私人佃客。 太康元年宣布实行占田制。实行这一制度,对贵族来说,是对他们的封建特权作适当的限制,对农民来说,则是要使他们保有必要的土地数量以资耕作。但可惜的是这一制度并没有认真地得到执行。 在宣布实行占田制时也规定了征收田租和户调的标准。户调是为了取代汉代的算赋、口赋的,曹操取消货币赋税,是为了适应货币经济衰退的客观情况。,西晋末年以来,北方人民大量流入南方。他们补充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长江流域,已成为富饶的地区。 在北方相继建立的政权中,北魏是比较重视农业生产的。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曾采用“计口授田”、屯田等办法来发展农业。在长期战乱以后,国家手中有大量无主荒田。为了使丧失土地的人民成为直接由国家掌握的纳税农民,不致被豪家所隐占,太和九年根据李安世的建议实行了均田制。均田制一直延续到唐中叶才彻底崩溃,但各朝的具体办法不尽相同。 魏晋南北朝时期货币经济衰退,以谷帛为币的情况严重。在使用钱币之处,新旧钱并用,大小杂出。新铸的钱币钱文变化多端。另一方面,这一时期也是货币经济由衰退走向逐步恢复的时期,南方比北方又恢复的快一些。,第二节 傅玄、鲁褒,傅玄整顿屯田制的主张 傅玄的其他经济观点和主张 鲁褒的钱神论,一、傅玄整顿屯田制的主张,在晋武帝泰始四年(公元268年),他因“颇有水旱之灾”而上书农事、水利、实边等问题,其中主要内容是关于整顿屯田的建议。其建议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关于产品分配制度的整顿。魏、晋之际屯田上的产品分配办法与魏初相比有了明显的改变,对劳动者的剥削率普遍加重了。傅玄认为,这样大幅度提高剥削率,恶化了劳动者的生活条件,必然大大降低劳动兴趣,使耕作粗放,产量减少,损耗增加。因此,他主张改回原来的分配比率,以提高屯田上的劳动效率。 第二,关于生产管理办法的整顿。傅玄批评了当时屯田管理方面“日增田顷亩之课”,即强制劳动者增加耕作面积,造成了耕作粗放,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下降,甚至“不足以偿种”的情况。他认为魏初屯田在生产管理方面的成功,是由于,“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即实行了精耕细作的集约经营原则,因而主张回复到魏初的做法。 魏文帝黄初年间已出现典农官抽一部分劳动者经商而造成屯田劳动力水批“流失”,其影响不就止是屯田粗放、劳动生产率下降之类了。 傅玄未触及造成屯田制废坏的这些更根本、更深层的原因,而只是要从具体的管理制度方面进行整顿,显然是不可能收效的。,二、傅玄的其他经济观点和主张,傅玄除了改善屯田制管理的产品分配方面的主张外,还提出了以下各方面理论和主张,即四民分业论、平赋役论、检商贾论,以及息欲论。分述如下: (一)四民分业论 傅玄的四民分业论,是针对着魏晋之际农民大最流徙、屯田制受到破坏、农业劳动力锐减、封建生产秩序和基础受到严重威胁的现实提出一种整治、补救的主张和理论。 傅玄所谓“四民”,即土、农、工、商四种职业。他所说的“四民分业”,也完全是沿袭传统的“四民分业”的说法。不过,传统的四民分业论,主要是从社会分工的质的角度论述各种职业的作用和必要性,而会傅玄则是从量的角度探讨在当时的社会分工中各种职业的最适当的人口构成比例。,傅玄指出四民不仅都是社会所需,而且所需的娄得是不同的。因此,“经国制事”,珠江实业必须为四民“定其分”,即为四民各确家一个必需的数量界限,力求将从事工农商的人限制在必需的数量之内。 (二) 平赋役论 针对汉魏之际赋役负担加重、赋税制度紊乱以及豪强大姓疯狂兼并土地、隐占劳动力规避赋役造成的赋役不平,傅玄提出了“平赋役论”。 傅玄的平赋役论,包括“有常”、“至平”和“积俭而趋公”三个基本原则。 首先,所谓“有常”原则,是指“上下兴非常之赋,下不进非常之贡,上下同心以奉常教。民虽输力致财而莫怨其上者,所务公而制有常也”。这就是说,首先应遵奉制征赋役,而不应征背离常制的“非常”之赋役。 其次,“有常”的原则应保证“民虽输力致财而莫怨其上者”。这显然只有在负担者力所能及,而不是不堪负重的情形才可能如此,否则,必将致使民困国危的局面。,最后,所谓“至平”的原则,是按财产多少确定相应的征收赋役的份额。即“计民丰约而平均之”。这是针对当时日益严重的官僚、豪强户逃避赋役,而平民租调、徭役不断加重的情形提出的。 所谓“积检而趋公”,主要是针对统治集团的奢侈淫靡的寄生生活而言的。魏晋统治者的穷奢极欲,是赋役不断增加的重要原因。傅玄的“积俭而趋公”论,要求统治者们不可为自己的淫侈、贪鄙而横片暴敛,而应依据国家需要征收赋役。这就会使赋役既省俭,又是为公而不为私。 (三) 检商贾论 傅玄所说的“检商贾”,也包含着传统的抑商、贱商的内容。但他使用“检商贾”的说法,表明他在主张抑商、贱商的同时,还在“商”中有所区别。 第一,他主张把商业和商人区别开来。他充分肯定商业是社会分工不可缺少的部分;他把商人视为“甚贱”之人,而极力加以几斥。把商业和商人分开,主张贱商人而不贱商业,是傅玄的检商贾论的突出特点。,第二,傅玄主张把垄断商人与一般商人区别开来,认为“上逞无厌之欲,下充无极之求,都有专市之这贾,邑有倾世之商”是造成“末流滥溢而本源竭”的主要原因。 (四) “息欲”论 傅玄认为,统治者的纵欲无度,既造成赋役繁苛,又导致“末流滥溢而本源竭”。因此,不论是“平赋役”还是“检商贾”,都要以“上息欲”为前提。他说:“不息欲于上,而欲求下之安静,此犹纵火焚林而索原野之不雕瘁,难矣。故明君止欲而宽下,急商而缓农,贵本崦贱末。” 傅玄对魏晋统治者的“所欲无极”是十分反感的。“息欲”论实为对统治集团的揭露、批判,也是规劝、进谏。,三、鲁褒的钱神论,鲁褒是当时的一个“好学多闻”之士,由于对统治阶级的昏暗腐败和社会风气贪鄙浮薄深恶痛绝而隐居不仕,“以贫素自甘”,写出钱神论来讥讽现实,抒发愤懑。 鲁褒的钱神论采用的是游戏、嘲讽式的文笔。他虚构出两个人物。一个是“富贵不齿”高傲、尖刻、辛辣的“司空公子”;一个是知书达理,信奉唯有读书高的老学究“基母先生”。乘车马“盛服而游京邑”的“司空公子”与“班白而徒行”、两手空空的“基母”老先生,不期而遇,展开了一场关于钱财作用的辩论。 钱神论通过这两个人物之间的对话,引出“司空公子”对“死生无命,富贵在钱”、“有钱可使鬼”的一番高谈阔论,由此,构成了钱神论一文的主体内容和基本观点。 第一,钱是法力无边、神威齐天的、人世不可或缺也不可代替的“神宝”。,钱神论论述道:“天有所短,钱有所长。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钱不如天;达穷开塞,振贫济乏,天不如钱”。由此说明在人世间,铸币有和天相齐的甚至是天所不能企及的作用和力量。 第二,钱是能役使一切人甚至可以“使鬼“的”神物“。 钱神论写钱对世人尊卑贵贱、贫富荣辱、成败生死的“决定”作用说:不论什么人,对于钱“失之则贫弱,得之由富强”;钱能够“无翼而飞,无足而走”,它飞、走到哪里,就是“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钱能转祸为福,因败而成,危者得安,死者得生”。 第三,钱是人们崇警、爱慕的“亲人”。 鲁褒以拟人态戏称钱为“孔方兄”说:“亲爱如兄,字日孔方”,并以司空公司的口气称之为这“家兄”,赞颂“家兄”之深得人心、至孚众望,尤其得达官贵人们的倾慕。,鲁褒以游戏文字的形式,着意刻画了当时帝王、贵戚、高官、显宦、世家、豪门以至“圣贤”、名士等统治阶级人物疯狂地迷恋货币、贪婪地追逐货币的丑态,文笔诙谐、辛辣,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由于此文矛头向上,无情地暴露各种上层人物钱神奴仆的面目,尤其引起社会方面人士的共鸣。,第三节 北魏均田制和均田思想,北魏均田制的主要内容 均田制所体现的主要经济思想 均田制和均田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一、北魏均田制的主要内容,公元485年(魏孝文帝太和九年),北魏政权颁发了均田诏。均田制的实行,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的形势所决定的。 (一)实行均田,首先是北魏统一后恢复和发展生产的需要。 (二)实行均田,也是北魏政权同豪强地主作斗争的需要 (三)实行均田,还是北魏政权解决日益增多的纠纷的需要 北魏的均田制,是依据李安世的建议制定出来的,其主要特点是:利用国有土地,对社会上的各类受田对象实行授田,受田的人在规定期限内使用土地,在完成对封建国家的赋役义务后享有土地上的劳动产品,但无土地所有权,限满还田给国家。,均田制对受田、还田的具体办法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如规定受田时“先贫后富”;进丁受田要“恒从所近”;在土广民稀的宽乡,民户除受田外,还可向官府“借田”耕作;土狭人稠的狭乡农民“听逐空荒”,即允许迁往宽乡;受田、还田均在每年正月农闲时进行,受田后如因本人死亡或出卖奴婢耕牛造成了受田条件的改变,也必须等到下一个正月再作调整,等等。 在推行均田制和三长制的同时,北魏政权也改定了赋役制度,民户除担任徭役外,一夫一妇须向国家缴纳粟二石,称为“租”,帛一匹,称为“调”。 这样,均田制和三长制、租调制就形成相互配合的一整套制度,而均田制由是这一整套制度的基础和核心。,二、均田制所体现的主要经济思想,均田制、限田制和井田制是中国封建时代田制思想的三个基本模式。在这三个基本模式中,均田制出现最晚,但它在思想、理论方面却达到了更高水平。从均田制所体现的以下几个主要经济思想,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点。 第一,重视生产是均田制所体现的一个突出思想。 自汉代以来,田制思想多半侧重于解决“均”的问题,即侧重于解决“富者田连阡陌,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土地分配不均的现象,各种各样的限田、井田方案,多是这样。均田制名为“均”田,自然也重调匀的问题。 但是,北魏实行均田制的主要意图、均田制所体现的最主要的经济思想,却不在这个“均”字,而在于始终把农业生产放在首要地位,试图通过均田制的实施更有效地利用各种劳动力、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以利于生产的进行。均田制的各方面措施,都贯穿着这样一个思想。,第二,限制豪强兼并和尽量照顾豪强利益相结合。 北魏政权毕竟是一个封建政权,鲜卑族和汉族地主,是这一政权的社会基础,实行均田制,不但不能损害豪强地主已有的土地和财富,还必须能使地们得到一些新的、额外的利益。 均田制并不是把社会上的全部土地都拿来作为受田之用,而只是利用国有地进行受田;对已经属于私有的土地,是不加触动的。李安世不仅使豪强地主可以保有自己原来的全部田产,而且使他们所占据的别人的田产,也有很大一部分得到国家法律承认。 第三,把国有土地作为保证赋役、缓和社会矛盾的手段。 北魏均田制,通过受田把国有土地分给有劳动能力的人长期使用;又通过还田,氢土地所有权保留在国家手中。这种做法使劳动者有一定的生产兴趣和积极性,能够有比纯粹由封建官僚机构组织和管理的军事苦役性质的屯田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同时,它又使封建国家可以经常利用这部分国有土地作为调节劳动力和土地的比例、维护农业生产和国家赋役,以及缓和社会矛盾的一个重要手段。,三、均田制和均田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在北魏以后,北齐、北周、隋、唐各政权和朝代都颁布过均田制。它们的均田方案,在各种基本制度方面,都沿袭北魏。 北魏均田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豪强兼并活动,调节了劳动力和土地严重脱节的状况,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孟子以来,作为一种理想的井田制,晋武帝仅有空名的占田制,到魏孝文帝才以均田制的形式付诸实施,不能不是封建经济史上一件大事。隋、唐经济比两汉、南北朝有进一步的发展,魏孝文帝的均田制是起着积极影响的”。 均田制的出现,也是中国经济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上承秦、汉以来的反对土地兼并的思想,下对此后一千多年的经济思想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唐、宋以来的进步思想家,直至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对,谈论土地制度的人,大多推山寨北魏的均田制。,第四节 贾思勰及其齐民要术,地主家庭经济思想的形成 治生之道经营对象及其理论说明 治生之理对经营管理规律的探讨 治生之策经营管理方法的总结,一、地主家庭经济思想的形成,北朝经济思想方面的另一个重要成就是:出现了地主阶级的家庭经济管理思想,贾思勰齐民要术的问世,就是这一经济思想新成果诞生的标杨。 中国古代的治生之学开端于先秦的商家,其代表人物陶朱公和白圭都是著名的大商人,他们研究的是如何通过经商而发财致富,因此早期的治生之学实际是商人的治生之学实际是商人的治生之学。 贾思勰,北魏时人,只料文献上关于他的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迹均没有什么记载,只知其曾担任过北魏高阳太守。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齐民要术成为我国现存的最早、最全面的农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它是中国封建社会比较全面地论述地主家庭经营管理问题的第一部著作,是地主治生之学的奠基之作。,二、治生之道经营对象及其理论说明,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阐述的地主治生之学由三个部分组成:治生之道、治生之理和治生之策。治生之道是家庭经营对象或经营途径的选择及此有关的理论说明;治生之理是关于私人经营管理的一些原理和规律性认识;治生之策是微观经济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贾思勰关于治生之道的论述,主要命题是:“夫治生之道,不仕由农。若昧于田畴,则多匮乏”。他把治生活动中的经营对象或途径,归结为做管和务农,认为只有做官和务农,才是“治家人生业”、取得并保持、扩大私人财富的正当途径,并且特意强调,如果不重视农业生产,不讲求封建地产的经营管理,就会导致贫困。,贾思勰把靠工商业致富排除在治生道之外,是受地主阶级歧视工商业的影响;他把做官致富看做治生正道,则是地主阶级庸俗观点的表现。在封建时代,做官既可得俸禄,又可获得显赫的地位和声势;至于利用势力和特权,对百姓巧取豪厅、贪污中饱、贿赂公行,那就更能迅速获得暴富。因此,升官发财成了封建时代“土君子”梦寐以求、趋之若鹜的“美事”。贾思勰“治生之道,不仕由农”的说法,正是这种浅薄、庸浴的世情的理论表现。,三、治生之理对经营管理规律的探讨,首先对地主的治生之理进行探索和研究的是贾思勰,其主要内容是: (一)勤俭持家以致富 贾思勰认识到,在“以农治生”中,除了勤奋劳动以“强本”,还必须提倡俭、强调“节田”。他说:“夫财货之生既艰难矣”。付出艰辛劳动才换来的财富,应该倍加珍惜,“用之以节”。如果家庭充裕而奢侈浪费,就会慢慢地陷入困境,一旦遇于灾人祸,后果不堪设想。 封建社会的农业劳动生产率相当低,人们与自然抗争的能力较弱,基本是靠天吃饭,剩余产品比较少,就连中小地主家中的储备也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把尽力耕作与厉行节约结合起来,才能在不悉衣食的基础上使财富较快地增长。,(二)劳动管理要督课与抚恤相结合 贾思勰认为,在以农治生中,还必须重视对佃农或雇工的管理。在他看来,“凡人之性好懒惰矣”,如果“率之又不笃”,不能有效地组织、监督劳动者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对地主保持、扩充土地和增加地租收入是很不利的。 他主张,一方面对佃户或雇工要“督课有方”严加管理。另一方面,为了防止矛盾激化,还应该注意“抚恤其人”,采取怀柔手段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处理和调节好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剥削、被剥削关系。 贾思勰在治生之理中,把对佃户或雇工的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提出要软硬兼施来役使、剥削佃农和雇工。这本是地主阶级也是一切剥削阶级常用的两手,不过,把这一点作为地主家庭经济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提出来,并试图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和论证,从现存文献来看,这还是最早的。,(三)因时因地求效益 贾思勰强调因于时、尽地利,则立足于微观的家庭经营管理,把遵循农业生产规律与讲求“以农治生”的经济效益联系起来。 他认识到各种农作物都有其生长、蕃育、成熟的规律,经营农业必须按照自然规律、根据天时地利的特点来进行,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以较少的人力、物力耗费而取得较多的经济成果。他说:“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他强调,如果“任情反道”,凭着主观意志、违反客观规律来从事农业生产,就会造成劳动耗费多,所获得的收入却很少,甚至“劳而无获”。他形象地比喻说:“入泉伐木,登山求鱼,手必虚,迎风散水,逆板走丸,其势难”。,四、治生之策经营管理方法的总结,(一)集约经营,精耕细作 贾思勰反对广种薄收的农业精放经营方式,大力主张在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方面要实行集约经营,他一再说:“谚日顷不如亩善,谓多恶不如少善也”。“凡人家营田,须量已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如何集约经营?贾思勰提出了一套精耕细作的制度和措施。例如:对农作物的种植,他强调要抓好从开荒、选种、播种、耕耘、收割、贮藏到加工整个生产全过程的管理。对各个管理环节,他也提出了严格要求。不仅要求多耘,而且主张在不同的耕作季节,耕耘的方式也要有所区别。,(二)多种经营,农贸结合 贾思勰的“以农治生”不是狭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七下期末模拟数学试卷
- 祁县二中数学试卷
- 嵊州医疗面试题目及答案
- 养鹅场产品包装与市场销售方案
- 风电场通信系统建设方案
- 养老中心建设项目运营管理手册
- 机床设备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机床行业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工程设备采购与配置方案
- 六上册第一单元数学试卷
- GB 29518-2013柴油发动机氮氧化物还原剂尿素水溶液(AUS 32)
-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之严贡生、严监生》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中医药法宣讲余课件
- 2022年郑州城市职业学院辅导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鲁班奖工程复查参考表格
- 富士康科技集团劳保用品采购
- Q∕SY 17375-2016 钻井液用固体润滑剂石墨类
- 契税补贴申请表
- 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培养计划
- 夜的钢琴曲五(原版曲谱标准指法)
- 建筑工程钢筋抽料知识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