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20一句话习题课件语文S版.pptx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20一句话习题课件语文S版.pptx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20一句话习题课件语文S版.pptx_第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20一句话习题课件语文S版.pptx_第4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20一句话习题课件语文S版.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 一句话,1.用“”划掉不正确的读音。,2.选词填空。 突然 竟然 (1)弟弟学习很认真,坐在院子里看书,天下雨了,他(竟然)都不知道。 (2)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1.句型转换。 (1)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改为陈述句) 你猜不透火山的缄默。 (2)这话教我今天怎么说? (改为陈述句) 这话教我今天无法说。 2.“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1)句中所说的“一句话”是指:“咱们的中国!” (2)句中的“祸”是指: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对人的压制;“火”是指:民众中积蓄着的巨大力量。 (3)为什么说说出来是“祸”是“火”? 因为民众也会反抗,如果惹到他们,他们会起来反抗的。,1.本文的作者是闻一多,原名闻家骅,我国著名的诗人和学者。其代表作品有红烛和死水。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的渴望与赞美。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C) A.这首诗总结了中国的历史,预示了中国的未来,全诗蕴藏着火山爆发式的激情 B.诗中巧妙地使用了一个反问句,用以增强缄默的火山爆发前的气势 C.诗的最后两句,是化用鲁迅“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诗句,来展示中国革命的前景 D.这首诗对孕育革命的旧中国运用了借喻手法,从而增强了诗歌磅礴的气势,囚 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1.“为狗爬出的洞”指的是:出卖革命,充当可耻叛徒的出路。“地下的烈火” 指的是:革命的烈火,指人民群众中蕴藏巨大的革命力量。“活棺材” 指的是:国民党反动派设置的牢狱。 2.诗歌最后两句说到了“烧掉”和“永生”,这样说矛盾吗?为什么? “烧掉”和“永生”不矛盾,烧掉的是人的躯壳,永生的是人的精神和灵魂。,一句话能化解矛盾,一句话能引发争端。如果你看到有人在争执,请用一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