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改革第3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件岳麓版.pptx_第1页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改革第3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件岳麓版.pptx_第2页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改革第3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件岳麓版.pptx_第3页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改革第3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件岳麓版.pptx_第4页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改革第3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件岳麓版.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知识点一 北魏统一北方 1.建国统一 (1)386年,拓跋部首领_建立北魏,定都平城。 (2)439年,_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拓跋珪,北魏,2.社会状况 (1)落后:与汉族的经济和文化相比,鲜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落后。 (2)趋势:各民族相互融合。 (3)矛盾:鲜卑贵族实行_政策,对各族百姓巧取豪夺,激化了社会矛盾。 3.主观努力 _和孝文帝具有改革意识和才能。,民族歧视,冯太后,知识点二 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1.经济方面:推行均田制 (1)前提:_能够掌握大批的无主荒地。 (2)内容:把国家控制的_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_,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3)作用: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_和征发徭役。,政府,荒地,租税,赋税,2.政治方面 (1)实行三长制:废除_,实行三长制,三长直属于州郡,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2)整顿吏治:为杜绝官吏贪污,孝文帝制定了_,按照政绩考核地方官吏,改善了吏治,促进北方农业恢复和发展。 (3)迁都洛阳:493年由平城迁到洛阳,保证了改革深入,有利于_民族文化的融合。 (4)改行汉制:废除鲜卑族旧制,政府机构的设置、官吏名称、礼仪、典章等一律改行_ 。,宗主督护制,俸禄制度,胡汉,汉制,3.社会风俗 (1)目的: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巩固统治。 (2)内容:改鲜卑服为汉服,改鲜卑语为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提倡鲜卑族与_通婚。,汉族,知识点三 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1.经济: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_出现了魏晋以来空前的繁荣局面。 2.民族关系:加快了各族人民_的进程,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北方,融合,【概念阐释】 民族融合 是指历史上两个以上的民族,由于互相接近、互相影响,最终形成为一个民族的现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时期,鲜卑族等落后民族在汉族经济文化的影响下,逐渐融合于汉族。,【易错提醒】 1.促使北魏实施均田制的直接原因是当时的宗主大量兼并土地,隐瞒人口,直接影响了北魏政府的赋税收入,为了保证财政收入,北魏实施了均田制。 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并非是减少改革阻力,而是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3.北魏孝文帝改行汉制是指将政府机构的设置、官吏名称、礼仪、典章等改为中原的汉制,属于政治制度改革,并非是移风易俗。,【图解历史】 民族融合的推手,【结构图示】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史料一 拓跋鲜卑族入主中原后,其民族意识开始觉醒,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其民族优越感与自卑感的并存上。在这种意识的驱使下,魏孝文帝借助中央集权的强制力,相继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旨在以“中夏正统”自居。 赵向群、侯文昌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与拓跋民族精神的丧失,主题,史料研读,史料二 在北魏前期,由于民族本位意识汉化处于不自觉的状态。北魏孝文帝以其非凡的勇气、魄力,矢志不渝地推进鲜卑族的全面汉化改革,将北魏汉化运动推向高潮。他的一系列汉化举措,使得鲜卑上层与汉族上层融为一体,使鲜卑族的主体部分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孝文帝在文化上汇通南北,大量汲取南朝文化,不仅补充了北朝文化的缺失,更有助于消除南北歧见。 胡阿祥魏晋南北朝史十五讲 史料三 (孝文帝)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十四魏孝文迁洛,1.史料一反映了拓跋鲜卑族进入中原后,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提高民族正统地位。 2.史料二认为孝文帝在出现汉化趋势时,全面推行汉化措施,促进民族融合,同时促进南北文化交流。 3.史料三认为孝文帝汉化改革使北魏走向衰落。,(1)据史料一指出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的有利条件和主要目的。 提示:条件:民族意识觉醒,中央集权力量加强。 目的:巩固北魏统治。 (2)据史料二分析孝文帝汉化措施的特点。 提示:特点:自觉汉化;全面汉化;汇通南北。,史论归纳,1.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有利条件 北魏统一北方,初步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北魏统治者接受汉文化,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始了封建化的进程。 各民族生活在一起,相互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社会矛盾 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 北魏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起义不断,统治面临危机。,(3)个人因素 冯太后执掌朝廷实权后,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孝文帝受到了良好的汉族文化教育,对汉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族的落后有深刻的认识。,2.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及意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史料一 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崇文鄙武,六镇兵卒,多摈弃之,有同奴隶,边任浸轻,裔夷内侮。魏之衰弱,实肇于此。 马端临文献通考 史料二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主题,史料研读,史料三 魏孝文帝的厉行改革,读史的人都说他是失策。这种观察,也是谬误了的。议论他的人,不过说他是:从此以后就同化于汉族,失掉本来雄武的特质。然而不如此,难道想永远凭藉武力和汉族相持么?总而言之,以塞外游牧的民族,侵入中国,其结果和汉族同化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 吕思勉中国通史,1.史料一认为孝文帝改革急于汉化,矫枉过正,崇文鄙武,削弱军力,造成北魏开始衰落。 2.史料二认为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使汉族注入了新鲜血液,革新进步,为唐朝兴盛奠定基础。 3.史料三批判了否定孝文帝改革的观点,认为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符合进步趋势,有利于少数民族发展。,(1)史料一作者认为“魏之衰弱”的原因是什么?史料二作者认为李唐一族崛兴的原因是什么?两者评判的角度有何不同? 提示:衰落原因:急于汉化,矫枉过正;崇文鄙武(重文轻武),削弱军力。 崛兴原因: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革新进步,为唐朝兴盛奠定基础。 不同:材料一立足于鲜卑民族政权的延续;材料二基于中华文明整体的发展。 (2)史料三的作者是如何反驳对孝文帝的指责的? 提示:反驳:作者认为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符合进步趋势;有利于少数民族发展(封建化)。,(3)通过上述史料,你对民族发展和文明进步有何认识? 提示:认识:中华文明是各民族相互融合共同创造的成果;善于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推动文明进步;融合发展中要注重保留本民族优秀传统。,史论归纳,1.从民族融合的角度看孝文帝改革 (1)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融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时,那里已经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要稳固北魏的统治,就必须进行社会改革,顺应民族融合的潮流。 (2)孝文帝改革中实行了一系列汉化的措施。接受中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