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中医护理基础培训,胡洪平,思考问题 中药是产于“中国的药物”吗?,中药能做什么?,中药美容 中药强身 中药治病,什么是中药?,中药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用以防病治病的天然药物及其简单加工品。,中药含义的内涵,理论指导 中医理论 用途 防病 治病 物质来源 天然药物(植物、动物、矿物) 简单加工品(物理、化学、生物加工),中庸之医,“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素问四气调神论,偶然中毒 尝百草 知性能 知疗效 反复实践 淘汰 主动尝试 (效差、剧毒) 指导实践 口述至文字 实践 理论 肯定 检验理论 (效佳、微毒),中药起源图解,中药的来源分类,、植物类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动物类 全虫、角、甲片、皮、贝壳、甲壳 胆、病理产物、粪便 、矿物类 硫化物、氧化物、卤化物 碳酸盐、硼酸盐、硫酸盐,党 参,黄 芪,葛 根,龙胆草,根,麻 黄,川贝母,肉苁蓉,茎,百 合,叶,桑 叶,苏 叶,艾 叶,大青叶,花,菊 花,红 花,合欢花,芫 花,果实,山 楂,佛 手,大 枣,白豆蔻,种子,巴 豆,白芥子,瓜蒌仁,刀 豆,全虫,地 龙,全 蝎,土 鳖 虫,甲片,穿山甲,角,水牛角,羚羊角,皮,蝉 蜕,阿 胶,贝壳,牡 蛎,石决明,海蛤壳,甲片,龟 板,鳖 甲,病理产物,牛 黄,粪便,鼯 鼠,五灵脂,矿物,石 膏(硫酸盐),自然铜(硫化物),磁 石(氧化物),钟乳石(碳酸盐),中药的命名,1、与产地有关,本身包含地名 、阿胶原产于山东东阿县的阿井 、巴豆产于巴蜀 强调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功效稳定雄厚,历代沿袭下来主产于 某一特定产区的中药材。 广陈皮(新会皮)广东 杭菊杭州 川连、川芎四川,2、与形、色、气味有关,因味得名:细辛、甘草、五味子、苦参 因色得名:黄连、红花、板兰根 因形态得名:牛膝、白头翁、木通 因生态得名:夏枯草、冬青 因气香得名:木香、麝香、檀香 因气臭得名:鱼腥草、臭椿 因质地得名:滑石,3、与功效有关,益母草对产妇有益 骨碎补对骨折有利 石决明、决明子都可明目 合欢花、夜交藤都可安神 防风防避风邪外袭 苁蓉补而不峻,有从容和缓之性 王不留行活血行滞,走而不守,虽有王命也不能留其行,4、与采制有关,霜桑叶霜打以后采摘的桑叶 侧柏炭、姜炭、血余炭炒炭存性生用以止血敛涩,5、与古代传说有关,部分药属于纪念某一医生创造而命名,这跟世界尊重科学家首创精神的意思相同 使君子潘州郭使君治疗小儿科疾病常用的药 何首乌有位姓何的老人,因吃了它而获长寿且须发变黑而得名 牵牛子传说中田野老人牵牛谢医而得名 还有刘寄奴、杜仲、徐长卿等,6、与外来语的翻译有关,胡麻仁、羌活、番红花从外国而来 补骨脂(破故纸)“婆胡子”的音译 (就好比巧克力、美利坚等的音译) 曼陀罗梵语“细小圆形美丽的花”的意思 诃子原名诃黎勒,梵语“天主持来”的意思,7、与避讳有关,避帝王的名讳 延胡索玄胡索(避清康熙帝玄烨的名讳) 元胡索(避宋真宗名讳) 薯蓣薯药(避唐代宗李预名讳) 山药(避宋英宗赵曙名讳) 群众喜吉厌凶 白僵蚕佳蚕 茯苓福临 旋复花全福花,8、其 它,一物多名现象 蚤休(重楼、七叶一枝花) 大黄(西庄、锦纹) 药名错别字现象 牛膝牛夕 蒲公英卜公英 主张药名的科学化、规范化,中药的炮制,定义 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临床应用和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特性所采取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 目的 、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 、便于制剂和贮藏 、矫臭和矫味 、转变药物的性能 、减少或消除药物的毒性、 烈性或副作用,中药的炮制,炮制常用辅料 液体辅料酒、醋、蜂蜜、生姜汁、盐水、胆汁等 固体辅料稻米、麦麸、土、滑石粉、白矾、河沙等 炮制方法 、修制(不水火制)纯净、粉碎、切制 、水制润、漂、水飞 、火制炒、炙、煅(明煅与暗煅)、煨 、水火共制煮、蒸、淬等 、其它制法发酵、制霜、法制 中药炮制技术,中药的性能,概念 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 中药理论的核心 内容: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和毒性 性能与性状的区别,性能与性状的联系,中空者大多疏气发表(苏梗、荷梗、木通) 诸花皆散(红花、玫瑰花、辛夷) 介类潜阳(石决明、牡蛎) 虫类搜风(地龙、蜈蚣、全蝎) 种仁类滑肠(牛蒡子、桃仁、火麻仁) 芳香类通气(藿香、砂仁、陈皮) 根多补益(人参、何首乌) 刺善祛风(钩藤、蒺藜) 藤类通络(夜交藤、络石藤) 血肉有情之品多填精,性状影响决定性能,(一)四气五味,四气 、定义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四性” 温热药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人参、干姜) 寒凉药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石膏、黄连) 、作用 温热药温中、散寒、助阳、益气 寒凉药清热、泻火、解毒、平肝 、平性药 指药物的寒热之性不明显,作用和缓 五味 、主要指辛、苦、甘、酸、咸(淡、涩) 包括味觉和嗅觉,辛: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用于治疗外感表证及气滞血瘀的病证。,甘:具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酸:具有收敛固涩作用,多用于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久痢、遗精遗尿等证。,苦:具有燥湿、清热泻火、降逆等作用,用治湿证、热证、火证及阴虚火旺等证。,咸:具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的作用,多用于瘰疬、瘿瘤、痰核、癥瘕等病证。,淡:具有渗湿、利尿的作用。,(二)升降浮沉,升降浮沉的定义: 药物在人体内作用的趋势升浮和沉降 升降浮沉的作用 升浮上行向外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 沉降下行向内泻下、清热、利尿渗湿、重镇安神、潜阳 息风、 消导积滞、降逆、收敛、止咳平喘,(二)升降浮沉,影响药物升降浮沉性质的因素 药物作用趋势的双向性 麻黄发汗和平喘利水 川芎达四肢 上行头目和下行血海,并旁,(三)归 经,定义: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具有选择性作用 依据:脏腑、经络理论 肺脏病变 咳嗽、气喘、胸闷、气短 治疗 桔梗、杏仁 归肺经 气味、升降浮沉、归经的综合应用 热黄芩(苦、寒) 寒干姜(辛、温) 虚百合(甘、温) 实邪(痰饮)葶苈子(辛、苦、大寒),肺病咳嗽,(四)毒 性,中药作用 、治疗作用 副作用 、不良作用 毒性 副作用: 在常用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 牛蒡子辛凉解表药疏散风热(治疗作用) 滑肠(副作用) 毒性: 指用药后引起机体损害性反应,往往因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与人的体质因素也有关。 附子、砒霜、蟾酥,中药的应用,配 伍,用药禁忌,剂 量,煎服法,:单味药治疗,(一)配伍 七情,单行 相须 相使 相畏 相杀 相恶 相反,相须,麻黄 桂枝,辛、温发汗解表,增强疗效,同属辛温解表药,性能功效相同或相近药物合用以增效,如:,相使,茯苓(主药) 白术(辅药),利水渗湿 补气利水,脾虚水肿,提高疗效,两药合用,主辅相配,辅药提高主药功效,如:,相畏,半夏(有毒),生姜,半夏畏生姜,相杀,生姜杀半夏,一药的毒副作用被另一药抑制或消除。,一药能减轻或消除另一药的毒副作用。,如:,莱菔子,一药能破坏另一种药的功效, 使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的配伍,减弱,人参,人参恶莱菔子,相恶,如:,两药合用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贝母反乌头,甘草反甘遂等。 属用药禁忌中的“十八反”、“十九畏”,相反,如:,:能减弱或消除另一药的功效 :两药合用产生毒副作用,:毒副作用被另一药抑制 :能清除另一药的毒副作用,:性能功效相同或相近药物合用 :主辅相配,辅药提高主药功效,配伍 七情,单行 相须 相使 相畏 相杀 相恶 相反,增效的结果,临床提倡使用,减毒的结果,临床积极利用,增毒或减效,临床避免使用,:单味药治疗,(二)、配伍禁忌,“十八反歌”: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十八反,共载相反中药18种,即: 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及、白蔹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藜芦反人参、丹参、玄参、沙参、细辛、芍药,十九畏,歌诀首见于明刘纯医经小学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槛炙博莫相依。,证候禁忌,药的本身无害,只是对某些人群或证候有害。根据药物的寒热温凉、归经,与人体体质、疾病证型来判断。,妊娠禁忌,禁用:大多系剧毒药,或药性作用峻猛之品,及堕胎作用较强的药。如水银、砒霜、雄黄、轻粉、斑蝥、马钱子、蟾酥、川乌、草乌、藜芦、胆矾、瓜蒂、巴豆、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商陆、麝香、干漆、水蛭、虻虫、三棱、莪术等。,慎用药:主要是活血祛瘀药、行气药、攻下药、温里药中的部分药、性质滑利之品。如牛膝、川芎、红花、 桃仁、姜黄、牡丹皮、枳实、枳壳、大黄、番泻叶、芦荟、芒硝、附子、肉桂、冬葵子、滑石、薏苡仁等。,服药饮食禁忌,一般服药期间禁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解表药取微汗,不可大汗 泻下剂注意饮食 水肿病人宜少食盐 消渴病人宜忌糖 下利病人慎油腻 寒证病人禁生冷等,(三)剂 量,定义 、单味药物的成人一日量 (干燥药物) 、方剂中各药的相对用量 、制剂的实际服用量 剂量的确定 、根据药物性能确定剂量 、根据配伍、剂型确定剂量 、根据个人、季节、地理环境确定剂量 剂量的计量单位 要求科学化,规范化 换算: 1两=30克 1钱=3克,(四)煎服法,先加水400ml煎取200ml药汁,再加水300ml煎取100ml,与前药汁混合,分两次饮服,砂锅,忌铁锅,水质纯净,漫过药物cm,先武后文,(四)煎服法,砂仁、钩藤,辛夷、车前子,人参、鹿茸,阿胶、芒硝,三七、琥珀,(四)煎服法,用药法 、内服药剂 方法温服 时间一般饭后服 滋补药饭前服 驱虫药和泻下药空腹服 健胃药和对胃肠刺激较大的药物饭后服 截疟药发作前2小时服 安眠药睡前0.51小时服 次数一般两次 、外用药剂 、针剂、喷雾剂等,中药分类,解表药 清热药 泻下药 祛风湿药 芳香化湿药 利水渗湿药 温里药 行气药 消食药,驱虫药 止血药 活血化瘀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安神药 平肝药 开窍药 补虚药 收涩药 其它药,麻 黄,类 别 植物 原植物 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和木贼麻黄 药 材 草质茎,处方用名 麻黄,麻黄绒,炙麻黄绒 性味归经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应用 麻黄峻汗表实寒,风水痹痛与咳喘 发汗解表风寒实证,常与桂枝相须为用 风寒喘咳(三拗汤) 宣肺平喘喘咳实证 寒饮喘咳(小青龙汤) 肺热喘咳(麻杏石甘汤) 利水消肿水肿兼有表证(越婢加术汤) 温经止痛风湿痹痛,阴疽及痰核等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注意 表虚自汗慎用 阴虚盗汗慎用 虚喘慎用,紫 苏,类 别 植物 原植物 唇形科植物紫苏 药 材 地上部分,处方用名 紫苏、苏叶、苏梗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脾经 功效应用 紫苏散寒兼理气,风寒气滞两相宜 发汗解表外感风寒,咳嗽痰多(杏苏散) 气滞胸闷(香苏散) 行气和胃 偏寒(配藿香、半夏、生姜) 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偏热(配黄连、竹茹) 偏气滞痰结(配半夏、厚朴) 解毒鱼蟹毒 安胎气滞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 煎服 ,3-10g。不宜久煎 苏叶与苏梗的功效比较,生 姜,类 别 植物 原植物 姜科植物姜 药 材 根茎,处方用名 生姜、生姜皮、生姜汁、煨姜 性味归经 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应用 生姜解表止呕吐,温肺止咳并解毒 解表散寒外感风寒(本品发汗力弱) 温中止呕“呕家圣药”,增强止呕药作用 胃寒呕吐(小半夏汤) 各种呕吐 胃热呕吐(配黄连、竹茹等) 妊娠呕吐(配其他止呕药) 温肺止咳风寒咳嗽、痰白清稀 解毒半夏、天南星等药毒和鱼蟹毒,薄 荷,类 别 植物 原植物 唇形科植物薄荷 药 材 茎叶,处方用名 :薄荷、薄荷叶、薄荷梗 性味归经 辛、凉、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 薄荷清利头目咽,散热透疹又疏肝 疏散风热外感风热、温病初起(银翘散) 清利头目风热上攻,头痛目赤(配桑叶、菊花等) 利咽风热壅盛、咽喉肿痛(配牛蒡子、桔梗等) 麻疹不透(配蝉蜕,荆芥等) 透疹 风疹瘙痒(配苦参,白鲜皮等) 疏肝解郁肝郁气带、胸胁胀痛逍遥散,用法用量 煎服,3-6g 宜后下 使用注意 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薄荷叶与薄荷梗的功效比较,淡豆豉,类 别 植物 原植物 豆科植物大豆 药 材 成熟种子,处方用名 淡豆豉 性味归经 辛、甘、微苦、凉。归肺、胃 功效应用 风寒(葱豉汤) 解表外感头痛 风热(银翘散) 除烦热病胸中烦闷,虚烦不眠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金银花 (附:忍冬藤),类 别 植物 原植物 忍冬科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毛花柱忍冬 药 材 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处方用名 金银花、二花、双花、银花、忍冬花、金银花炭、金银花露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应用 银花解毒散风热,痈肿毒痢内外清 热毒疮痈为治一切痈肿疔疮阳证要药 疮痈初起(外用或仙方活命饮) 疔疮肿毒,坚硬根深(五味消毒饮) 肠痈腹痛(清肠汤) 肺痈咳吐脓血(配鱼腥草、芦根等) 清热解毒 邪在卫分(银翘散) 温病 邪入气分(配石膏、知母等) 邪入营血(清营汤) 热毒泄痢(配黄芩、黄连等)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外用适量,蕲 蛇 (附:金钱白花蛇、乌梢蛇、蛇蜕),类 别 动物 原动物 蝮蛇科动物五步蛇 药 材 干燥全体,处方用名 蕲蛇、大白花蛇 性味归经 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应用 蕲蛇祛风善止痉,顽痹麻风破伤风 祛风通络风湿顽痹,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及中风口咽歪斜,半身不遂 止痒麻风病,皮肤瘙痒 止痉小儿急惊风、破伤风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研末服,1-1.5g/次,苍术,类 别 植物 原植物 菊科植物茅苍术(南苍术、茅术)或北苍术 药 材 根茎,处方用名 苍术、茅苍术、炒苍术、焦苍术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 苍术燥湿兼健脾,湿痹泄泻风寒宜 燥湿健脾湿阻中焦 风湿痹证 湿胜者尤宜 湿热痹痛 祛风湿 湿热痿痹 湿浊带下 湿疮,湿疹 解表外感风寒挟湿之表证 明目夜盲证及目昏干涩 用法用量 煎服,5-10g,茯 苓,类 别 植物 原植物 多空菌科真菌茯苓 药 材 菌核,处方用名 茯苓、白茯苓、天字片、赤茯苓、朱茯苓、茯神、茯苓皮 性味归经 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应用 茯苓健脾利小便,痰饮水肿神不安 利水渗湿 水湿停滞(五苓散) 多种水肿 水热互结(猪苓汤) 阳虚水肿(真武汤) 健脾 脾虚食少(四君子汤) 脾虚各证 脾虚饮停(苓桂术甘汤) 脾虚湿泻(参苓白术散) 安神心悸、失眠(归脾汤)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干 姜,类 别 植物 原植物 姜科植物姜 药 材 干燥根茎,处方用名 干姜、炮姜、姜炭 性味归经 辛、甘、热。归脾、肾、心、肝经 功效应用 干姜回阳温肺脾,中寒肺饮亡阳宜 温中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 回阳亡阳证(常与附子相须为用,四逆汤) 温肺化饮寒饮咳喘,痰多清稀(小青龙汤) 用法用量 煎服,3-10g,陈 皮 (附:桔核、桔叶、桔络),类 别 植物 原植物 芸香科植物橘 药 材 成熟果实的果皮,处方用名 陈皮、新会皮、广陈皮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脾、肺经 功效应用 陈皮燥湿善理气,湿阻气滞痰咳宜 、理气健脾脾胃气滞 寒湿阻中,气滞不畅(平胃散) 脾虚气滞(异功散) 脾胃气滞较甚,脘腹胀痛较剧(配木香、枳实) 、燥湿化痰本品为治痰要药 湿痰咳嗽(二陈汤) 寒痰咳嗽(配干姜、细辛) 用法用量 煎服,3-10克,山 楂,类 别 植物 原植物 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 药 材 果实,处方用名 山楂、北山楂、炒山楂、焦山楂、山楂炭、山楂核 性味归经 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应用 山楂善消肉食积,胸腹痛泻兼化瘀 消食化积肉食积滞。本品为消化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 产后瘀阻腹痛 活血散瘀 瘀滞胸胁疼痛 泻痢腹痛 行气止痛 疝气、睾丸肿痛 用法用量 煎服,10-15-30克,艾 叶,类 别 植物 原植物 菊科植物艾 药 材 叶,处方用名 艾叶、艾叶炭、艾绒 性味归经 苦、辛、温。归肝、脾、肾经 功效应用 艾叶温肾暖胞宫,虚寒崩漏与胎动 、温经止血 虚寒性出血(胶艾汤)为治虚性出血之要药 血热出血(四生丸) 、散寒止痛下焦虚寒证 腹中冷痛,月经不调,痛经,宫冷不孕(艾附暖宫丸) 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收湿止痒湿疹瘙痒 、安胎虚寒性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 煎服3-10克 外用适量,人参,类 别 植物 原 植 物 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 药 材 根,处方用名 人参、野山参、老山参、生晒参、红参、白参、糖参、 别直参、朝鲜参、高丽参、参须、生晒参须、红参须、吉林参。 性味归经 甘、微苦,微温。归心、肺、脾经 功效应用 气虚欲脱须人参,补气生津心神安 、大补元气元气虚脱证。 2. 补脾益肺脾肺气虚。 3. 生津止渴津伤口渴、消渴。 津伤口渴(配石膏、知母) 内热消渴(配养阴清热药) 4. 安神增智气血不足引起的心神不安、失眠健忘(配养心安神药) 还可用治血虚、阳痿及正虚邪盛等证,均取本品气旺生血、气旺阳自强及扶正抗邪之功。 用法用量 人参入汤剂,510g;用于急重证,剂量酌增为1530g。 宜文火另煎兑服。 研末吞服,每次1.52g。,黄芪,类 别 植物 原 植 物 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 药 材 根,处方用名 黄芪、绵黄芪、绵芪、口芪、北芪、 正北芪、黄耆、生黄芪、炙黄芪。 性味归经 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应用 黄芪补气且升阳,固表利水亦托疮 、补气升阳用于脾胃气虚及中气下陷诸证。 2. 益卫固表用于肺气虚及表虚自汗,气虚外感诸证。 3. 利水消肿用于气虚水湿失运的浮肿,小便不利。 4. 托疮生肌用于气血不足,疮疡内陷的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 此外,还能补气以生血;补气以摄血;补气以行滞;补气生津以止渴等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大剂量3060g。 益气补中宜炙用;其他方面多生用。 使用注意 凡表实邪盛,内有积滞,阴虚阳亢,疮疡阳证实证等,均不宜用。,山药,类 别 植物 原 植 物 薯蓣科多年蔓生草本植物薯蓣 药 材 块茎,处方用名 山药、怀山药、怀山、淮山药、淮山、 薯蓣、薯药、炒山药。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应用 山药补气又养阴,固精能治喘带遗 1、益气养阴 脾胃虚弱证。 阴虚内热之消渴证(配黄芪、生地黄、天花粉等) 2、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用于肺肾虚弱证。 久咳久喘(配人参、麦冬、五味子等) 遗精、尿频(配熟地黄、山茱萸、菟丝子、金樱子等) 带下清稀(配熟地黄、山茱萸、五味子等) 用法用量 煎服,1030g,大量60250g。 研末吞服,每次610g。 补阴生津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当归,类 别 植物 原 植 物 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当归。 药 材 根,处方用名 当归、西当归、秦当归、川当归、云当归、 油当归、全当归、当归尾、酒当归。 性味归经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功效应用 补血活血全当归,调经止痛润肠秘 1.补血心肝血虚。为补血要药。 2.调经血虚或血虚而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症。 3.止痛跌打损伤,风湿痹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国际合作潜力报告
- 公司搬迁员工赔偿协议书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书
- 2026-2031中国光学薄膜市场调查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2026-2031中国冠状动脉支架行业市场发展深度调查及投资战略可行性报告
- 城市排水调度信息系统合同
- 2025年中级钳工技能鉴定考核试题库附答案
- 行车吊运事故应急演练脚本
- 2026-2031中国配电开关控制设备+互联网市场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2026-2031中国泡沫镍(纤维镍带)行业市场监测研究报告
- 幼师职称答辩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北京市海军招飞初检预选工作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
-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25年)和《方案》测试卷
- 血液制品经营培训
- 面积和代数恒等式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送元二使安西(市一等奖)-完整版获奖课件
- 幼儿绘本故事:东郭先生和狼
- 食堂搭伙协议参考
- 10kv线路带电跨越施工方案
- 物业管理预算表格模板模板(全套)
- 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中产生法律纠纷的原因及对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