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休克治疗新进展.ppt_第1页
创伤休克治疗新进展.ppt_第2页
创伤休克治疗新进展.ppt_第3页
创伤休克治疗新进展.ppt_第4页
创伤休克治疗新进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外科研究所,战 创 伤 休 克 治 疗 新 进 展,2,平、战时常见的急、危重症,休 克,自法国医生 Henri Francois LeDran 于1743年 首次将 “shock”一词应用于医学 认为“休克是创伤后机体的一种状态” 已有275年了. 休克至今仍是战时和平时常见危重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3,常见原因,交通事故伤 工矿事故 自然灾害(地震、山地滑坡) 恐怖袭击,创伤,战伤,各种爆炸性损伤 投射物损伤 冲击伤 烧伤,4,合并器官损伤,一般战(创)伤,休克发生率,发生率与死亡率,5,失血、休克占战伤早期死亡40%-50%,战 伤,6,全球每年有600余万人死于各种创伤和意外伤害,预计到 2020年将超过 850万, 我国每年30万以上。 主要发生在青壮年, 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也是全球儿童非自然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创 伤,7,大多数创伤死亡(34%-50%) 发生在伤后1h内 原因 多为大失血、休克。 80%发生在头几个小时。 后续死亡多为继发性损伤, 脓毒症和MODS.,失血性休克: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大出血所致 创伤性休克:各种战伤、创伤引起,其发生与失血和疼痛有关 烧伤性休克:与烧伤后血浆渗出及疼痛有关,休克的临床分类,有关休克的分类方法很多, 根据临床需要, 按病因将其分以7类:,以上三种类型的休克统称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脓毒性休克:由细菌及其毒性产物所致 心源性休克: 由急性心肌梗死、心脏压塞、严重心律失常等引起 过敏性休克:由一些过敏因素如药物、异型蛋白引起 神经性休克:由剧烈刺激如外伤、疼痛等引起,休克的病因与临床分类,其中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统称为血管源性休克,战创伤休克主要的类型是: 战伤失血休克-战伤后各种出血引起 感染/脓毒性休克-外源和内源感染所致 神经源性休克-神经脊髓颅脑损伤及疼痛引起 心源性休克-气胸血胸压迫及心包填塞引起,占绝大部分,少见,晚期发生,休克研究历史,50年代以前的循环紊乱学说 60年代微循环学说 70年代血流变学说 80年代休克细胞因子-介质病 年代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 (神经介质/免疫细胞参与),大循环紊乱学说,大循环紊乱学说认为休克主要是由于大循环功能障碍,即心脏血管功能障碍所致,其主要问题是血压下降和血流动力学功能的紊乱。 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强心、缩血管-升高血压,特别是缩血管。 主要问题:提升血压以组织器官灌流受损为代价,微循环学说,微循环学说 认为休克除了大循环功能障碍外, 微循环功能也出现明显障碍: 微循环收缩期 微循环淤滞期 DIC期 治疗策略:改善微循环的治疗措施:扩血管治疗(alpha-受体拮抗剂),654-2, 改善微循环的中药(丹渗、三七,etc),血流变学说,休克时除了微循环舒缩功能发生异常外 血液成分 血液黏附性能 血液流态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休克发生血流变学说 治疗策略:改善血液流变学, 降低血液黏度等治疗措施 小分子肝素 小分子右旋糖苷等,80-90年代 全身炎症反应-介质病,SIRS 细胞因子网络 治疗策略:抗细胞因子治疗-单一因子效果不好,概念,90年代后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认为:(1)众多的神经递质、神经肽及激素可影响免疫细胞和免疫功能; (2)免疫细胞上及胞内有多种神经递质、神经肽或激素的受体表达 ; (3)免疫细胞可合成多种神经肽或激素; (4)神经细胞及内分泌细胞可合成及 分泌细胞因子, 对内分 泌系统有广泛影响 ;(5)神经内分 泌与免疫系统存在双向往返反 馈联系.,神经,内分泌,免疫,组织细胞,抗内源性阿片肽-Nal,TRH,17,从战创伤休克-感染/脓毒症-MODS: 防治理论和技术-许多新进展,时间轴,战创伤,限制液体复苏,战现场急救技术/止血药物/止血敷料,低温复苏 血管活性药物早期应用 复苏液体选择 复苏终点标准,中晚期器官功能防治,早期,中晚期,早期救治技术,心血管功能防治 肠道功能保护 。,战现场急救技术,止血器材敷料 已发展到第四代,ChitoGauze止血纱布,HemCon 止血绷带,卷式,Celox止血颗粒,Celox止血敷料,最近 美国FDA批准了一种壳聚糖膨胀止血材料 -X-STAT,20,新的复苏方法 限制性(低压)复苏 延迟复苏,传统的复苏方法 积极(正压)复苏 即刻复苏,早期救治技术,减少出血 减少血液稀释 提高效果,增加出血 恶化复苏效果,1.限制性液体复苏技术,21,如何实施? 目标复苏压力如何掌握? 低压复苏维持时间? 彻底止血后如何处理,还需低压复苏吗?,22,模型:断尾出血模型 40mmHg 低压复苏 80mmHg 常压复苏,结果:40 mmHg的低压复苏效果好,目标复苏压力,美国匹滋堡Safer复苏中心,问题-复苏压力太低,会加重组织缺血缺氧 临床不被接受,多高合适 ?,早期实验,模拟院前,复苏压力:,23,本实验室,脾切法模拟非控出血模型 比较了系列复苏压力 40, 50, 60, 70, 80 和100 mmHg复苏效果,24,25,动物存活率-存活时间,50-60mmHg MAP(80-90 SBP) 效果好,26,肝肾等器官功能也是50-60 mmHg组 好,27,线粒功能也是50-60 mmHg组 好,28,复苏压力过高(MAP80mmHg)会加重血液稀释,增加出血,缩短存活时间 压力过低(MAP40mmHg),则会影响组织灌流,抑制心功能,加重肝功能损害 50-60mmHg的复苏压力较为合适,为理想的复苏压力。,实验结果显示,Anesthesiology 2011; 114(1):1119,29,低压复苏为院前临时措施,不是确定性治疗,不能长时间维持,多长时间合适 ?,低压复苏维持时间,60 min, 90 min, 120 min 低压复苏效果,本实验室,30,90 min为极限, 超过120min 导致严重的组织低灌注损伤,器官功能损害,Li T, Liu LM, et al. Anesthesiology 2011,31,彻底止血后,需不需要一短时间的 适应性低压复苏,再灌损伤、组织水肿,低压复苏后,立即正压复苏 (确定性复苏),?,彻底手术止血后-如何掌握复苏压力,实验 证明,以往没人关注,32,短时间适应性低压复苏(70mmHg,1h)可减轻器官组织水肿,提高动物活存率,延长存活时间,Li T, Liu LM ET AL. Anesthesiology 2012,严重战创伤休克止血前后均需低压复苏新观点,33,转化应用,50例非控制性出血休克(交通伤,刀刺伤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低压复苏组和常压复苏组(各25例) 低压复苏组 在术前及术中用平衡盐液,必要时用血浆或全血维持MAP在60mmHg 常压复苏组 维持MAP在80mmHg,34,结 果,60 mmHg 低压复苏组好,Bickell: Immediate versus delayed fluid resuscitation for hypotensive patients with penetrating torso injuries. N Engl J Med 1994;331(17):11051109.,598例创伤病人:即刻复苏(309例),延迟复苏(289例)的情况,两组病人各时间点活存率、器官功能、并发症发生率: 延迟/低压复苏较即刻正压复苏好。,Depart Emeg Services, Saint Francis Hospital, Okla, USA,36,Marrison CA, J Trauma, 2011;70:652-63,90 patients enrolled: 3 groups: 50 mm Hg MAP 65 mm Hg MAP standard fluid resuscitation,Decreases postoperative coagulopathy Lowers the risk of early postoperative death,50 mm Hg group,Dep Surgery, Baylor College of Med, Texas, USD,37,限制性液体复苏: (严重创伤彻底止血前) 目标复苏压力 SBP: 80-90mmHg MAP:50 -60 mmHg 颅脑损伤 老年患者,美军战伤外科手册推荐,recommend SBP not higher than 80 to 100 mmHg in bleeding trauma patients without brain injury,适当提高 SBP 100-110 mmHg,欧洲创伤处理指南推荐,Not more than 65,Management of bleeding following major trauma: An updated European guideline. Crit Care 17: R76,2013 2016, 2017 update,相关理论和技术编入我国战创伤救治指导手册和指南,实用战伤救治指导手册 实用创伤救治指导手册 战伤救治手册,我军:新版战伤救治规则,低压复苏 控制体温,环境复杂 后送条件有限,无法实现快速后送 无法满足黄金1h救治要求,有效维持时间有限 超过1.5h恶化效果,2,低温复苏技术,战场/灾害,延长黄金救治时间窗重要,降低代谢率,改善线粒体功能 增强限制性液体复苏效果 延长黄金救治时间(达3小时),Anesthesiology 2012; 116(1):10312 ,Anesthesiology 2012;116(6):1288-1298.,低温低压复苏改善休克存活率,短时轻度低温联合低压复苏,42,治疗性低温应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存在一些副作用:太低温度影响凝血功能, 影响代谢酶活性 存争议。 近年来用于心脏骤停及颅脑损伤 取得良好效果。,43,mild 33 -36 Moderate 28 -32 Deep 15 -27 Profound 5 -14 Ultraprofoud Suspended Animation,美国Safer复苏中心实验,用表面冷却的方法降低大鼠体温至 32 和28 发现轻中度低温,可显著提高休克动物72h存活率,降低血液和肝组织中抗氧化物质的减少。,延长黄金时间,44,本实验室: 短时轻度低温 可加强低压复苏效果,降低组织代谢 改善器官功能,Li T, Liu LM ET AL. Anesthesiology 2012,34 1小时,事故现场或休克治疗早期一般不用血管活性药物 只在血压急剧下降, 危及生命时小剂量应用 最近几年 探索非控出血低压复苏期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目的减少液体用量, 利用缩血管作用,减少血液丢失, 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3.血管活性药物早期应用技术,血管加压素(AVP)对猪腹腔血管损伤非控出血休克作用 19头猪, 开腹, 切除一5cm长, 0.5cm宽的肠系膜, 模拟非控出血, 当MAP降至20 mmHg 后, 给: AVP 0.4U/kg或液体复苏(25ml/kgLR+25ml/kg 3%的明胶)和生理盐水组(等量生理盐水)。 治疗30分钟后行外科处理止血, 然后进行确定性处理.,Austria innsbruck 医科大学麻醉与危重病急救医学系,Stadlbauera KH,Resuscitation 2007, 72: 1458.,结果: AVP组 较好维持MAP 液体复苏组 MAP很快下降 生理盐水组 MAP基本未升 AVP组全部7只动物存活至确定性治疗, 液体复苏组6/7, 生理盐水组5/5的动物在外科止血前即死亡。 AVP可提高非控出血休克动物的短期存活率, 在非控出血期适量使用可为后续确定性治疗赢得宝贵时间。,Anesthesiology 2007; 107(4):529-30,NE不同剂量, 用在低压复苏和常压复苏组,观察动物存活情况, 观察终点210分钟。 结果 NE 0 5 50 500 g/kg 低压复苏组 60% 60% 100% 0% 常压复苏组 0 40% 90% 0% 提示: 适宜剂量的NE在非控出血低压复苏期使用可提高动物的短期存活率,为后续确定性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巴黎大学急救部 - NE对非控出血休克大鼠的影响,49,本实验室,低压复苏+小剂量AVP,大鼠非控出血休克模型,50,维持血流动力学指标 保护器官功能 延长黄金救治时间,4. 复苏终点标准,新的救治原则和理念,传统的复苏标准 血压 心率 尿量,不适应,不能评判组织灌流 氧供等,氧供(DO2) 氧耗(VO2) 血乳酸 碱缺失 胃黏膜pH值,目标:在头24小时内恢复这些指标,新的复苏标准,(1)氧供(DO2)、氧耗(VO2)超常值复苏,指导创伤休克脓毒休克复苏效果良好,正常值,超常值,CI: 4 L/min.m2 DO2: 560 ml/min.m2 VO2: 160 ml/min.m2,4.5 L/min.m2 600 ml/min.m2 170 ml/min.m2,(2)血乳酸盐水平,血乳酸水平高低可以反映机体组织灌流,与严重创伤患者预后及死亡率密切相关, 是一个较好的复苏终点指标。 正常值:2 mmol/L,Abramson分析了76例创伤病人 24小时内乳酸盐水平达正常的,患者100%存活 24-48小时达正常的,78%的患者存活 超过48小时才达正常,仅14%存活,指滴定1升动脉全血到pH7.4所需的碱的 mmol数, 与病情轻重、预后密切相关。 轻: 2 - -5 mmol/L 中:-6- -14 mmol/L 重:-15 mmol/L以上,(3)碱缺失(Base Deficit),是一个方便敏感的判定组织灌流状态的指标, 是一个好的休克复苏终点指标。,Rutherford 一大宗病例分析,用碱缺失来分析死亡率和指导治疗: 碱缺失 15 mmol/L,虽然病人年龄小于55岁, 无头颅伤, 预示死亡危险。 碱缺失 8 mmol/L, 病人年龄 大于55 岁, 无头颅伤, 或病人年龄小于55岁, 有头颅伤, 也预示死亡危险。,(4)胃粘膜pH值,胃粘膜pH值对组织低灌注非常敏感,是一个很好的休克、危重病人组织缺血缺氧程度和复苏的观察指标。,20 例 多发伤病人观察发现: pHi7.32 在最初24小时内纠正的死亡率0 未纠正的死亡率50%。 pHi未纠正的2.6器官/病人 器官功能障碍, pHi纠正的0.62器官/病人 器官功能障碍。,5.复苏液体选择,万汶,贺斯,近年来也提出问题-大分子肾损害 ,HES130好,目前的休克复苏液体不具备携氧功能,理想的复苏液体,1) 应能快速恢复有效血容量,改善组织灌流,2)无明显的副作用, 如免疫反应,过敏反应,3)易储存、 运输,且价格便宜,4)有携氧功能,5)抗炎功能等,全 血,血型复杂,免疫反应疾病传播,血源不足,储存困难,血红蛋白溶液,不需要交叉配血 避免病毒感染 保存时间长 运输方便,血红蛋白溶液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美国每年注入数十亿美元开发此类制品,以期抢先占领市场,美两产品在:南非, 墨西哥上市,晶胶液体究竟谁优谁劣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直到现在也无明确的结论。 晶体液价格便宜,易储存,但大量输注后可致组织水肿, 血液稀释等副作用。 且近年来研究表明, 大量输注乳酸林格氏液(LR)后可激活中性粒细胞(PMN),导致组织损伤。,关于晶胶液体之争,LR含有L-乳酸和D-乳酸各14mmol/L,研究结果显示D-乳酸是PMN激活的主要原因。 美军建议改进现在的LR,去除D-乳酸,降低L-乳酸的总量,加入酮体作为能源物质。目前已研制出一种酮体林格氏液,并证明有良好的抗休克作用,,休克复苏液体的选择,胶体 复苏效率高,需要量小,且可减少组织水肿。欧美国家的医生和ICU的医生认为用胶体液较晶体好。,休克复苏液体的选择,目前的倾向性意见:创伤失血休克 早期/院前小容量胶体好 后期脓毒症-晶体好 高渗NaCl-颅脑损伤和需要大量输液者,战、创伤 休克,及时有效救治,良好效果,救治不及时,难治性休克 Sepsis/Septic Shock MODS/MOF,病情太重,中晚期器官功能保护,血管低反应性,休克等临床重症中晚期的重要病理过程,Vascular hyporeactivity,组织灌流、血液分布的中心环节 难治性休克和MODS的关键诱发因素 ICU病人40%死亡与血管低反应性有关,没有针对性防治措施,发生机制不清,关键问题,制约严重创伤、休克等临床重症治疗 世界性难题,Vascular Hyporeactivity,矛盾现象,核心思想,钙失敏假说,(二),发现 Rho A-Rho 激酶和PKC通路为休克后钙敏感性调节的关键通路,Rho A, Rho 激酶为小蛋白家族成员。 小G蛋白家族Rho A、Rho B Rac和CDC42等21个家族成员。,增殖,分化,迁移,RhoA/Rho kinase通路在休克血管反应性调节中起重要作用,Rho A-Rho激酶主要通过调节VSMC MLCP活性, 调节MLC-20磷酸化水平调节VSMC钙敏感性,Ann Surg 2011, Am J Physiol 2014,蛋白激酶C(PKC)为机体重要的丝氨酸和苏氨酸蛋白激酶 有3个大类12个亚型,发现PKC 通路参与了休克血管反应性的调节,PKC主要通过ILK,ZI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