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节肢动物》PPT课件.ppt_第1页
《修改节肢动物》PPT课件.ppt_第2页
《修改节肢动物》PPT课件.ppt_第3页
《修改节肢动物》PPT课件.ppt_第4页
《修改节肢动物》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节肢动物门,主要内容(一)门特征 1. 发达坚硬的外骨骼(具蜕皮现象) 2. 高效的呼吸器官气管 3. 简单的开管式循环系统 4. 异律分节和身体的分部 5. 分节的附肢 6. 强劲有力的横纹肌 7. 灵敏的感觉器和发达的神经系统 8. 独特的消化系统和新出现的马氏管,(二)分类,原节肢动物亚门 真节肢动物亚门,有爪纲(原气管纲),肢口纲 蛛形纲 甲壳纲 多足纲 昆虫纲,竞赛回顾 (2010)54开管式循环的动物多具有血窦或血腔,以下动物中不具有血窦或血腔的是:(1分) A扇贝 B螳螂 C文昌鱼 D水螅,答案 Cd,【血窦是初生体腔或次生体腔所形成的,血腔是混合体腔所形成。 昆虫的循环系统为开放式的背血管 扇贝是开管式循环,不规则血窦。 软体动物有血窦 水螅无循环系统 文昌鱼血液循环属闭管式,与脊椎动物基本相似,但是它的心脏没有分化,即没有心室和心房得分化。血液循环途径就是简单的腮血管心脏身体各器官心脏腮血管的循环,55蜻蜒的幼体生活于水中,具临时性呼吸器官,称为:(1分) A幼虫 B稚虫 C若虫 D一龄幼虫 【蜻蜓的幼虫半变态。半变态昆虫的幼虫特称为“稚虫”】,答案 B,(2010)52节肢动物的附肢有单枝型和双枝型,节肢动物有许多结构是由附肢发育而来。下列结构中,由附肢发育来或属于附肢的遗迹是:(2分) A蝗虫的触角 B对虾的额剑 C蜘蛛的纺绩突 D蝗虫的产卵瓣,答案 ACD,【额剑是对虾在头胸甲的前方,伸出一个有锯齿的剑形突起,是防御和攻击敌害的武器。并且它也不是成对出现的 蜘蛛腹部原由12个体节构成,残存的第十和第十一腹肢则演变为纺器(纺绩突)。 蝗虫的产卵瓣退化,只剩下背、腹产卵瓣,较粗壮,适于挖洞产卵。寄生蜂的产卵器细长呈针状,能刺入寄主的体内产卵。蜜蜂、胡蜂的式蜂为雌性,但其产卵瓣已失去产卵功能,内连毒腺,特化成螫刺。有的种类不具产卵器。,第一节: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 几丁质的外骨骼 组成:几丁质(复杂的含氮多糖类物质)蛋白质 1.外骨骼:保护, 肌肉附着,. 防止体内水分蒸散(陆生) 2.两个特点: (1)分片:利于运动 (2)蜕皮: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的作用,蜕皮 外骨骼限制了身体的生长,但蜕皮可以解决这一矛盾。蜕皮液中含有几丁质酶和蛋白酶,能将旧外骨骼逐渐分解溶化,其分解产物即被上皮细胞吸收,但新外骨骼却不受这些酶的影响。 一般,在动物的背中线处破裂,个体从中钻出,迅速吞入空气、水分使身体长大新的表皮经鞣rou化变硬。,节肢动物体璧从外至内有下列几层 ,其中那一层结构在蜕皮时 被消化重吸收掉 A、上表皮 B、外表皮 C、内表皮 D、真皮层 E、基膜,答案C,蝗虫下列哪种结构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A 触角 B 后足C 复眼 D 外骨骼,解释:正确答案D.外骨骼组成: 几丁质(复杂的含氮多糖类物质)和蛋白质,它不是由细胞构成.,118昆虫羽化后体壁要经历硬化过程,这种硬化过程是 的变化过程: A蛋白质 B多糖 C脂类 D其他物质钙化,118.A,112下列哪一类无脊椎动物具有最复杂的体表结构? A节肢动物 B海绵动物 C原生动物 D刺胞动物,112.A,异律分节: 许多形态,构造机能相同的体节产生愈合体分头、胸、腹部或更加愈合,(二)异律分节和身体分部,形态的这种分化伴随着机能的分工,内肢 外肢 较为原始 原肢 内肢 原肢 由双枝型演变而来,双肢型,单肢型,?,附肢的基本形式,双肢型,分节的附肢故名节肢动物 形成口器、触角、足、纺绩突等,双肢型,单肢型,52(2010年)节肢动物的附肢有单枝型和双枝型,节肢动物有许多结构是由附肢发育而来。下列结构中,由附肢发育来或属于附肢的遗迹是:(2分) A蝗虫的触角 B对虾的额剑 C蜘蛛的纺绩突 D蝗虫的产卵瓣,答案 ACD,附肢 昆虫在胚胎发育时几乎各体节均有1对可以发育成附肢的管状外长物或突起,到胚后发育阶段,一部分体节的附肢已经消失,一部分体节的附肢特化为不同功能的器官。 如头部附肢特化为触角和取食器官,胸部的附肢特化为足,腹部的一部分附肢特化成外生殖器(雌虫的外生殖器称为产卵器,雄虫的外生殖器称为交配器。)和尾须 及 幼虫的腹足,鳞翅目幼虫 :有翅亚纲昆虫的成虫腹部绝对没有行动用的附肢,只有在幼虫期才能在腹部有行动用的附肢.如全变态昆虫的长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等的幼虫,腹部的腹足都很发达.我们最常接触的并且在分类上应用最多的是鳞翅目幼虫和膜翅目的叶蜂类幼虫.,附肢的功能 运动功能:游泳(虾的游泳足)、跳跃(蚂蚱的胸部的附肢)、挖掘(蝼蛄)、 抱握(虱子的抱握足抱住发丝)、携粉(蜜蜂的携粉足)、蚊(停息足) 感觉功能:触角。如蝶、蛾类的附肢能感受化学刺激(性激素)、苍蝇的腿有味觉功能;蟋蟀的触角触碰,以感觉对方的性别,产生挑衅行为。,呼吸功能:虾、蟹的一些附肢(胸部特化成足鳃,行呼吸功能) 助生殖功能:雄虾将精荚用触角送入雌性的纳精囊内进行受精,一些雌性具有抱卵触,抱卵孵化。雄性蜘蛛将精液射于网上,再将精液吸入脚须上的交配囊中,然后开始追逐雌蛛求爱交配。 取食功能:一些昆虫具有发达的口器,进行咀嚼、虹吸等,这些发达的口器由附肢演化而来,(三)横纹肌:成束,不行成皮肌囊,下列动物有横纹肌的是 A 节肢动物 B 软体动物 C 环节动物 D 扁形动物,答案A,(四)高效的呼吸器官,1.陆生:气管;书肺:蜘蛛、蝎 2.水生:鳃;书鳃(鲎) 它们都是体壁向外突起折叠或向内凹陷折叠成 体壁:低等的小型甲壳动物,如水蚤,1.混合体腔 原体腔与真体腔混合,形成混合体腔.混合体腔内充满血液,也称作血体腔 2.开管式循环系统(只输养料和废物,不输O2和CO2)(昆虫) 心脏动脉血体腔心孔心脏(自主搏动,血流定向) 意义:血压降低。如果附肢折断,避免大量出血死亡。 3.循环系统的复杂程度与呼吸系统的复杂程度有关 呼吸系统简单(限于身体一部),循环系统复杂,如虾 呼吸系统复杂(全身各部),循环系统简单,如昆虫,(五)简单的开管式循环系统,100节肢动物是开管式循环,以下关于其血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充满血液的初生体腔 B充满血液的组织间隙 C充满血液的围心腔 D充满血液的初生体腔与次生体腔相混合的腔,100.D,87、混合体腔相当于动物胚胎发育时期的原肠腔与囊胚腔的混合( ),87. ,100节肢动物是开管式循环,以下关于其血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充满血液的初生体腔 B充满血液的组织间隙 C充满血液的围心腔 D充满血液的初生体腔与次生体腔相混合的腔,D,118动物的循环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有哪些(2分) A动物的循环系统分为开管式和闭管式两大类 B脊椎动物由于出现肺呼吸,由单循环逐步演变为双循环 C无脊椎动物循环系统的复杂程度与其呼吸形式及呼吸器官的结构密切相关 D最早出现真正循环系统的是纽形动物 【 ABC软体动物比环节动物更为原始,所以环节动物最早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循环系统。软体动物是最早拥有真体腔的动物,循环系统是跟随真体腔一同出现的。】,(六)灵敏的感觉器官和发达的神经系统,前脑(视觉中心) 1.头部N节愈合为 中脑(触觉中心) 后脑(上唇,前肠) 2.复眼:辨近处物体,辨色单眼组成 3.单眼:辨光线强弱,腺体 由腺体部和膀胱部组成,含氮废物经渗透进入腺体部,再由膀胱部排出体外 如甲壳纲的触角腺, 蜘形纲的基节腺等,(七)具两种类型的排泄器官,由后肾管演变而来,如颚腺、绿腺、基节腺。 由肠壁外突而成,如马氏管。,中、后肠交界处的肠壁向外突起形成的。浸浴在血淋巴中,含氮废物以可溶性盐的形式进入马氏管腔,再以尿酸结晶析出,送入后肠,随粪便排出。 如昆虫、蜘蛛,2.马氏管型,蝗虫的排泄系统的名称和着生部分是 A 肾管、肠与体腔之间 B 马氏管、胃与嗦囊之间 C 肾盲管、体腔与体壁之间 D 马氏管、中肠与后肠之间,它着生在中、后肠交界处,约有百多个。盲端盘旋于血腔中。血液中含氮的尿素和无机盐类等,能透过管壁细胞而入管腔,然后流入后肠,从而排出体外。D。,92、无脊椎动物中的后肾管均是一端开口于体腔,另一端开口于体表( ),92. ,二、节肢动物门的分类,1. 原节肢动物亚门 有爪纲:头和躯干,蠕虫形,附肢不分节.如:栉zhi蚕,2. 真节肢动物亚门 甲壳纲-虾 蛛形纲-蜘蛛 多足纲-蜈蚣,马陆 昆虫纲-蝗虫,多生活在,; 身体: 头胸部外有 触角多双肢型 足通常每节1对; 一般用呼吸 排泄器官 颚腺、绿腺。 代谢物:氨 (主要),二甲壳纲 ;,水中,头胸部、腹部;,头胸甲,2对、,鳃,25节肢动物是动物界最大的一个门类,其生活方式有游泳、爬行、固着、飞行等。下列节肢动物中,生活方式与上述一一对应的是: A水蚤、寄居蟹、卤虫、蜜蜂 B沼虾、龙虾、卤虫、天牛 C水蚤、鲎、藤壶、普通卷甲虫 D磷虾、螯虾、藤壶、蜻蜒,D,84、可以在土壤中生存的有哪些动物? A、腹足动物、甲壳动物、蛛形动物、环节动物、线虫动物 B、甲壳动物、线形动物、瓣鳃动物、扁形动物、半索动物 C、甲壳动物、蛛形纲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扁形动物 D、尾索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腕足动物、蛛形动物,84.AC,89、为防止水分散失节肢动物的排泄物均为尿酸( ),89. ,114尿酸是以下哪些动物的主要排泄物:( ) A哺乳类、鸟类、甲壳类 B爬行类、昆虫、哺乳类 C鸟类、寡毛类、昆虫 D爬行类、昆虫、鸟类,114.D,(一).代表动物日本沼虾,虾的色素C中存在有虾青素,虾红素(类葫萝卜素), 高温时蛋白质变性沉淀析出虾青素,虾青素氧化脱氢形成虾红素,:精巢 输精管开口第五步足内侧 :卵巢 输卵管开口第三步足内侧,74在螫虾(蝲蛄)中平衡的感觉器官是: A、 爪 B 、 耳 C、 触角的平衡器 D 、 口部第一附器 E、眼柄,解释;正确答案C。螫虾属甲壳纲一般有一对位于触角基部的平衡囊(也有的在足的基部或尾节)是由外胚层内陷形成,内有平衡石,囊的内壁有感觉毛.,(蟹苗),发育 无节幼体 蚤状幼体 大眼幼体,发育过程中经历无节幼虫阶段的动物是 A、头足纲 B、肢口纲 C、甲壳纲 D、腹足纲,解释;正确答案C。甲壳类是无节幼虫,或蚤状幼体 大眼幼体,种类 水蚤(红虫),藤壶,海蟑螂,1.身体分_, 腹部不分节, .触角和复眼;有8只单眼 头胸部6对附肢: 第一对:螯肢。基部有毒腺,用于麻醉和捕捉小虫,并将它的躯体溶化, 第二对:脚须,把持和撕碎食物,(雄珠的脚须特化成脚须器,作为交接器官,用来储精和授精)。 胸足:末端有爪,行走、结网和抓住物体。 腹部无附肢,头胸部、腹部,无,4对步足,三、蛛形纲-代表 蜘蛛,51、一只蛰伏的雌蜘蛛判断来到蛛网上的动物,是求爱者还是捕猎对象,主要的途径是通过: A、视觉通讯 B、化学通讯 C、听觉通讯 D、触觉通讯,51.D,2食性及消化取食过程 蜘蛛肉食性,不吃固体食物,现将螯肢插入捕获物,杀死,分解为液体,再用吸胃将食物吸入并储存于胃盲囊内,3、排泄 基节腺(幼)、马氏管(幼、成) 循环: 开管式 呼吸: 书肺、气管系统 神经:链状,4丝腺及结网-所有蜘蛛都产丝,但并非 都结网 营巢、掠食、迁移、包卵、 编织精液网等 1)纺绩器:第10与第11腹肢演变为纺绩器 前、后-各一对、粗大 中-一对、最小 2)纺绩管 -位于纺绩器端部 3)筛器(筛板)-位于左右纺绩器之间,表面有多个纺绩管,由附肢演变来,(部分种类有),4)丝腺-腺体部 输出管 5)结网过程:放出游丝-抽出框丝(外围支架)-织经丝(辐射丝)无弹性无粘性,-中枢部织稀疏的螺旋线为支架,-从外到内织有粘性的垂直于辐射丝的螺旋丝。 6)蛛丝特点:含丝朊蛋白:吸湿性高,故蛛丝粘,. 5:交配和产卵 交配前,雄蛛先结小网,把精液射在网上,然后吸入脚须上交配器的贮精囊里。交配时,把脚须塞进雌蛛生殖孔,精液由导管注入雌蛛的受精囊里。等卵成熟进入子宫与卵受精,.蝎(肉食性)卵胎生。,后腹俗称尾,等于体长一半。尾节有一尾刺,内含毒腺, 雌雄交配前先行“跳舞”,交配后雄蝎如不及时躲避,往往被吃掉。,91蜘蛛的纺绩器由什么特化而成 A 腹部体壁内陷 B 上皮细胞和外骨骼 C 腹部附肢 D 消化系统的一部分,答案C,.蜱螨 不分节,,如:棉红蜘蛛(也叫棉叶螨)危害棉 人疥螨(疥癣虫俗称螨);,潮湿陆地;蜈蚣,马陆等 身体: 头部触角 对。 大颚1对,有几丁质齿.小颚1-2对 每个体节具有对分节的附肢。 呼吸器官 ; 排泄器官 马氏管。,头部、躯干部;,1,12对,气管,四、多足纲,蜈蚣的毒腺,马陆的臭腺,五:昆虫纲 -代表 蝗虫,1:外部形态 头部:口器、触角、单眼和复眼 ( 一)口器:都是在咀嚼式口器基础上演变来,咀嚼式口器:上唇.下唇.上颚.下颚.舌。吃固体 食物 注意:上唇和舌两部分不是附肢,2嚼吸式 (蜂):兼食固体和液体两种食物 上颚用于咀嚼花粉,筑巢, 下颚和下唇合拢,形成一食物管,3舐吸式 (蝇):暴露在物体表面 上下颚退化 上唇,舌形成食道,下唇延长成喙,末端特化为一对唇瓣,4、 刺吸式 蚊蝉 吸食动物血液、组织汁液 上、下颚延长成针状,.,雌蚊的刺吸式口器,5、虹吸式 (蝶,蛾):吸食暴露在物体表面的液体 仅下颚的外颚叶延长,并左右闭合成管状.,13 ( 08全国联赛)下列有关昆虫口器与食性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适于取食花蜜的口器类型是虹吸式和刺吸 B咀嚼式口器是原始类型的口器 C嚼吸式口器昆虫对植物的危害大于刺吸式口器 D刺吸式口器和咀嚼式口器的昆虫均不适宜于传粉 :,正确答案:A D,某农业技术员在棉田中检查发现,棉叶向叶背面卷曲,这可能是由哪种害虫所致 A 天牛 B 螟虫 C 棉蝗 D 蚜虫,解析:正确答案D。天牛、棉蝗为咀嚼式口器,适于取食固体食物。螟虫虹吸式口器,适于取食花蜜或水滴等液体食物;蚜虫为刺吸式口器,刺入植物组织吸取汁液,(二)眼 单眼:聚光部分-角膜、晶体细胞 感光部分-7到8个视觉细胞及分 泌的视杆 色素细胞-两组,吸收斜射光线 及隔离临近小眼。 小眼的功能:辨别光线强弱,光源方向, 光线定位。,复眼: 并列像(镶嵌像)一日行性 可辧物体大小、性状,每个小眼的聚光器只能将视野的一个光点传递到视杆,造成点像,许多这样不连续的光点形成 一个完整的像叫做并列像或镶嵌像 重叠像-夜行性。 每个小眼的视杆可同时接受本小眼面及临近小眼面的光线,视杆受到多次光点刺激,这样有多次重叠光点所构成的像称垂叠像(可在弱光下活动),113蛾类的复眼在光线很暗的情况下也可以成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A有角膜晶体 B色素细胞结构特殊 C晶锥结构特殊 D视杆结构特殊,113.B,(三)触角-触觉和嗅觉,触角:分 梗节 柄节 节鞭,69、昆虫触角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决定于 A、梗节形态不同 B、柄节形态不同 C、鞭节形态不同 D、触角总节数的不同,答案C,14、将4只雄蚕蛾分别作如下处理,观察其对雌蚕蛾的反应,最迟钝的应是: A、封闭口器者 B、剪去触角者 C、遮盖单眼者 D、遮盖复眼者,B,21、具有触手、触角、触须、触肢、触唇的动物依次是: A海葵、蟋蟀.河蚌、蜜蜂、园蛛 B河蚌、园蛛、海葵、蟋蟀、蜜蜂 C蜜蜂、蟋蟀、河蚌、园蛛、海葵 D海葵、蜜蜂、蟋蟀、园蛛、河蚌,21.D,胸部:是运动中心,分前、中、后三体 节, 三对足, 两对翅(两对气门) 翅的发生;从中胸和后胸的背板和侧板之间,体壁向外延 伸形成 翅的功能:寻找食物、配偶、迁移、扩大分布逃避敌害。,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基节,足:3对,基,转,腿, 胫,跗,前跗节,人虱足的特征,下列正确的是 A 前足为攀缘足 B 后足为攀缘足 C三对足都为攀缘足 D 三对足都为抱握足,正确答案C.,腹部-是代谢和繁殖中心 1)11节,各节以膜相连,作用;可伸缩,扭转,帮助呼吸,蜕皮,交配产卵等 2)腹部无附肢, 3)鼓膜-第一腹节两侧 4)1-8节各有一对气门 胸部:2对气门; 5)产卵器、外生殖器(雄)。-附肢,棉蝗听器位于身体哪一部位 A、头部 B、前胸 C、中胸 D、后胸 E、第一腹节 F、第二腹节,解释;正确答案E。棉蝗腹部共有11节,第一腹节两侧有一对膜状听觉器官,,71蜜蜂(意蜂)螫人是用: A 、变形的交配器官B 、 变形的腹部体节 C、 变形的产卵器 D 、 以上均不是,答案C 蜜蜂的产卵器适于产卵,同时又可以刺螫、杀死、麻痹及保存活的食物,产卵器一般由螫针、针鞘和突起组成,毒针即为变形的产卵器,针鞘具有毒囊,2消化系统: 胃盲囊、,57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下列结构与增大消化吸收面积无关的是 A 河蚌胃内的晶杆B、甲壳动物中肠腺 C、昆虫体内胃盲囊 D、蚯蚓体内的盲道,解析:正确答案A,3.呼吸系统气管 运输 氧气 气门-10对 胸部:2对气门; 腹节从第1至第8节各有一对气门,,4、体腔、血腔、循环 混合体腔;血液无色或绿色无血红蛋白,89、为防止水分散失节肢动物的排泄物均为尿酸( ),89. ,5、神经 6、感官: 视觉-单眼、复眼 触角-可 触觉和味觉, 味觉-咽喉、唇瓣口须器、和足的附节上;如蛱蝶附节可感受蔗糖。 听觉-触角基部、前足胫部、 腹部第一节,,鼓膜听器,鼓膜听器,7 发育 蜕皮和羽化 蜕皮:蜕去限制生长的外骨骼的生理现象 羽化:完全变态的昆虫蜕去蛹壳或不完全变态的昆 虫蜕去最后一次皮而成为成虫. 世代:昆虫从卵开始,经过若虫,或顺序经过幼虫、蛹, 直到变为成虫而产生后代为止,称为一个世代, 或称一代 胚后发育:有蜕皮现象, 龄期蜕皮次数1。间接发育,有变态现象,舌,胚后发育变态现象 1无变态,55蜻蜒的幼体生活于水中,具临时性呼吸器官,称为:(1分) A幼虫 B稚虫 C若虫 D一龄幼虫,答案 B,2 完全变态:如:菜粉蝶-菜青虫、 金龟子-蛴螬 蝇 蛆 蚊 孑孓 、,3 不完全变态:只经过三个虫态 渐变态:蝗虫 半变态 :如蜻蜓、蜉蝣,( 06 全国联赛)很多昆虫的发育中存在变态现象,渐变态昆虫的发育符合 A无蛹期,生活习性与成虫一样 B有蛹期,生活习性与成虫一样 C有蛹期,生活习性与成虫不一样 D无蛹期,生活习性与成虫不一样,正确答案:A、,(二)昆虫纲的分类 主要目特征比较,83、昆虫与其它一些节肢动物类群相同的特征是: A、发育过程有变态 B、气管呼吸 C、有三对步足 D、适宜陆生,83.ABD,68、菜粉蝶的幼虫化蛹的位置在: A靠近一株有营养植物的地下 B地上的各种物体(树木、柱子、墙壁)上 C在一株食用的植物上 D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