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九感觉器官的功能.ppt_第1页
课件:九感觉器官的功能.ppt_第2页
课件:九感觉器官的功能.ppt_第3页
课件:九感觉器官的功能.ppt_第4页
课件:九感觉器官的功能.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董 俊 生理教研室,主要内容,1、感受器,感觉器官的生理特性 2、躯体感觉 3、眼的视觉功能 4、耳的听觉功能,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定义 感受器(receptor):指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 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最简单的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 感觉器官(sense organ):指由高度分化的 感受细胞连同其附属结构所组成的器官。 眼(视觉),耳(听觉),前庭(平衡觉),舌(味觉),鼻(嗅觉),分类 部位 外感受器(exteroceptor) 远距离感受器:视、听、嗅觉感受器 接触感受器:触、压、味、温度觉感受器 内感受器(interoceptor) 本体感受器(proprioceptor):肌梭 内脏感受器(visceral receptor) 刺激性质 光感受器,机械感受器,温度感受器等,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 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刺激最敏感 (2)换能作用(transducer function) 各种形式刺激能量(感受器或发生器电位)动作电位,(3)编码功能(coding) 刺激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传入神经冲动的不同序列 不同性质的刺激:特定的传导路径 不同强度的刺激:传入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 (4)适应现象(adaptation) 强度恒定的同一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冲动发放频率,蛙肌梭刺激强度编码模式图,眼的视觉功能,视神经节细胞,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感光系统,感光细胞,双极细胞,视觉功能,380-760nm折光系统感光系统视神经视觉中枢视觉,眼的折光系统,简化眼(reduced eye),眼的调节,晶状体调节 瞳孔调节 眼球会聚,(1)晶状体调节,视远物,睫状肌松弛,悬韧带拉紧,晶状体扁平,折光能力较低。,视近物,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前凸更明显),折光能力增加。,睫状肌,悬韧带,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视近物所成模糊物像,视觉皮层,副交感神经纤维,清晰图像,老视:晶状体弹性减退,近点远移。矫正:凸透镜,皮层-中脑束,中脑,动眼神经缩瞳核,睫状神经节,(2)瞳孔调节,瞳孔近反射(near reflex of the pupil) 视近物时引起双侧瞳孔缩小的反射。 意义: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 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瞳孔对光反射(pupillary light reflex) 瞳孔大小随入射光线的强弱而变化的反射。 意义: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强光,视网膜,视神经,中脑,双侧动眼神经缩瞳核,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临床意义: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部位、麻醉深度 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副交感神经纤维,(3)双眼会聚,定义:双眼注视一个物体由远移近时,两眼的 视轴同时向鼻侧聚拢的反射活动,亦称 为辐辏反射。 意义:使视网膜成像对称,避免发生复视。,定义:眼的折光系统异常或眼球形态异常,使平行 光线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又叫做非正视眼。 分类: 近视:眼球前后径过长;折光能力过强 特点:远点和近点均近移 矫正:凹透镜 远视:眼球前后径过短;折光能力过弱 特点:近点远移 矫正:凸透镜 散光:角膜不是正球面 矫正:柱面镜,眼的折光异常,眼的感光换能系统,感光细胞层,2019/8/6,21,可编辑,感光细胞的结构,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光化学反应,视锥细胞的色觉,三原色: 564nm(红)、534nm(绿),420nm(蓝) 三原色学说 色觉障碍:色盲和色弱,与视觉有关的生理现象,视敏度(visual acuity) 指眼对物体细小结构的分辨能力,又叫做视力。 衡量标准:视角,以视角的倒数表示。 视野(visual field) 单眼注视前方一点不动,该眼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白色黄蓝色红色绿色) 临床意义:反映视网膜及视觉传导通路的功能状态。,暗适应:人从亮处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清任何物体,经过一定时间后能逐渐看清物体的现象。 明适应:人从暗处进到强光下时,最初不能视物,稍待片刻后才能恢复视觉的现象。,视后像和融合现象 视后像:注视一个光源或较亮的物体后闭上眼睛,可以感觉到一个形状大小与光源或物体相似的光斑的现象。 融合现象:当闪光频率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重复的闪光刺激可以引起主观上的连续光感。,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双眼视觉:两眼同看同一物体的视觉。 优点:弥补单眼视野中的盲区,扩大视 野,产生良好的立体视觉。,耳的听觉功能,结构:外耳、中耳、内耳的耳蜗 适宜刺激:空气振动的疏密波 振动频率:20-20000Hz 声波压强:0.0002-1000dyn/cm2 听阈(hearing threshold)和最大可听阈,敏感声波频率:1000-3000Hz,人耳正常听域图,外耳的功能,耳廓:采音,探测声源 外耳道:传导声波, 增压作用,中耳的结构和功能,功能:传递声音,压强增大,波幅减小,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气传导(air conduction):主要途径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卵圆窗耳蜗 鼓室圆窗 骨传导(bone conduction) 声波颅骨振动耳蜗内淋巴,临床意义:判断听觉障碍的性质,内耳(耳蜗)的功能,耳蜗的基本结构,行波理论,耳蜗对声音的初步分析,音调:取决于基底膜产生最大振幅的部位。 耳蜗底部受损:高频声音听力障碍 耳蜗顶部受损:低频声音听力障碍 强度:取决于耳蜗神经冲动的频率和兴奋 的神经元数量,前庭器官的功能,组成: 椭圆囊和球囊:直线加速运动 半规管:旋转变速运动 水平半规管:直立的身体中轴 上、后半规管:冠状轴 感受细胞:毛细胞 功能:调节姿势、运动状态和头部的空间位置,前庭反应,姿势反射:意义在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