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小儿推拿特定穴讲座.pptx_第1页
课件:小儿推拿特定穴讲座.pptx_第2页
课件:小儿推拿特定穴讲座.pptx_第3页
课件:小儿推拿特定穴讲座.pptx_第4页
课件:小儿推拿特定穴讲座.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闽南特色基础穴(61穴),坎宫(推) 定位:从眉头至眉梢成一横线 作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主治: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目赤痛。 天门(推) 定位: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作用:发汗解表,镇静安神,开窍醒神 主治:风寒感冒之头痛、无汗、发热;惊惕不安、烦躁不宁。,耳后高骨(揉) 定位: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作用:疏风解表,安神除烦 主治:感冒头痛;神昏烦躁 天柱骨(推) 定位: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 作用: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主治:呕吐恶心;外感发热,乳根(揉) 定位:乳下2分 作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主治:胸闷、咳嗽、痰鸣 乳旁(揉) 定位:乳外旁开2分 作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主治:胸闷、咳嗽、痰鸣,胁肋(搓摩) 定位:从腋下两胁至天枢处 作用:顺气化痰、除胸闷、开积聚 主治:用于食积、痰壅、气逆所致胸闷、腹胀 (中气下陷,肾不纳气者宜慎用) 腹(分推、摩) 定位:腹部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主治:消化功能紊乱之腹泻、呕吐、 恶心、便秘、腹胀、厌食。,丹田(揉或摩) 定位:脐下2寸与3寸之间 作用:培肾固本、温补下元、分清别浊 主治:用于小儿先天不足、寒凝少腹 及腹痛、疝气、遗尿、脱肛;尿潴留。 肚角(拿或按) 定位:脐下2寸,旁开2寸之大筋 作用:止腹痛 主治:各种腹痛,尤其寒痛、伤食痛效果更好,脊柱(推或捏) 定位: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作用:(捏)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 通经络、培元气;(推)清热。 主治:小儿保健;先、后天不足;疳积、腹泻。 七节骨(推) 定位:第4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 作用:(上推)温阳止泻,(下推)泻热通便 主治:(上推)虚寒腹泻、久痢、 气虚下陷之脱肛、遗尿;(下推)肠热便秘、痢疾。,龟尾(揉) 定位:尾椎骨端 作用:调理大肠 主治:腹泻、便秘 脾经 定位:拇指桡侧缘,指尖至指根成一线 作用:(补法)健脾胃、补气血;(清法)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主治:脾胃虚弱之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脾胃湿热之恶心呕吐、腹泻痢疾。,肝经 定位:食指末节罗纹面 作用:平肝泻火、熄风镇惊、解郁除烦 主治: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 (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肝虚应补时,以补肾经代之,为滋肾养肝法) 心经 定位:中指末节罗纹面 作用:(清法)清心泻火;(补法)养心安神 主治:心火旺盛之高热神昏、面赤口疮、小便短赤;气血不足之心烦不安、睡卧露睛 (心经宜清不宜补,若需补时,以补脾经代之),肺经 定位: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作用:(补法)补益肺气;(清法)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 主治:肺气虚损或肺经虚寒之咳嗽气喘、虚汗怕冷;感冒发热、肺经实热之咳嗽、气喘、痰鸣 肾经 定位:掌尺侧边缘,小指尖至掌根成一直线 作用:(补法)补肾益脑、温养下元;(清法)清利下焦湿热 主治: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久泻、多尿、遗尿、虚汗喘息;膀胱蕴热、小便赤涩 (临床多以清小肠代替清肾经),小肠经 定位:小指尺侧边缘,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作用:清利下焦湿热 主治:小便短赤不利,尿闭,水泻 (若下焦虚寒之多尿、遗尿,则宜补小肠) 大肠经 定位:食指桡侧缘,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作用:(补法)涩肠固脱、温中止泻; (清法)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 主治:虚寒腹泻、脱肛;肠道湿热或积食之身热腹痛、痢下赤白、大便秘结,肾纹(按揉) 定位:手掌面,小指第二指间关节横纹处 作用:祛风明目、散瘀结 主治:目赤肿痛;热毒内陷,瘀结不散之高热、呼吸气凉、手足逆冷 肾顶(按揉) 定位:小指顶端 作用: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主治:自汗、盗汗、大汗淋漓不止,四横纹(掐或推) 定位: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作用:(掐法)退热除烦、散瘀结;(推法)调中行气、和气血、消胀满 主治:疳积、腹胀、气血不和、消化不良 小横纹(推掐) 定位:掌面食、中、无名、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作用:退热、消胀、散结 主治:脾胃热结、口唇破烂及腹胀,掌小横纹(按揉) 定位: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作用:清热散结、宽胸宣肺、化痰止咳 主治:喘咳、口舌生疮;治疗百日咳、肺炎要穴 胃经 定位:大鱼际桡侧赤白肉际处 作用:(清法)清中焦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除烦止渴;(补法)健脾胃、助运化 主治:脾胃湿热或胃气不和之上逆呕恶;胃肠实热、脘腹胀满、发热烦渴、便秘纳呆;脾胃虚弱之消化不良、纳呆腹胀,板门(揉或运) 定位:手掌大鱼际平面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止泻、止呕 主治:乳食停积之食欲不振、嗳气、腹胀、腹泻、呕吐 (板门推横纹-止泻;横纹推板门-止呕) 内劳宫(揉) 定位:掌心中,屈指时中指、无名指之间中点 作用:清热除烦、清虚热 主治:心经有热之口舌生疮、发热、烦渴,外劳宫 定位:手背,与内劳宫相对,第2、3掌骨间凹陷中 作用:温阳散寒、升举阳气 主治:内寒、外寒、脏腑之寒;脾胃气虚、久泻久痢、汗出不止、流涎、小便清长、遗尿 小天心(揉、掐捣) 定位: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作用:(揉法)清热、利尿、明目;(掐、捣)镇惊 主治:心经有热之目赤肿痛、口舌生疮、惊惕不安或小便短赤;惊风抽搐、夜啼,运土入水、运水入土 定位:手掌面,大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 一条弧形曲线 作用:(运土入水)清脾胃湿热、利尿止泻; (运水入土)健脾助运、润燥通便 主治:湿热内蕴之少腹胀满、小便赤涩、泄泻痢疾;脾胃虚弱之完谷不化、腹泻痢疾、疳积、便秘,2019/8/7,17,可编辑,总筋(揉、掐) 定位:掌后腕横纹中点 作用:清心经热、散结止痉、通调周身气机 主治:心经实热之口舌生疮、潮热、夜啼; (掐总筋)惊风抽搐 大横纹(手阴阳) 定位:掌侧腕横纹处,近拇指端称阳池, 近小指端称阴池 作用:(分阴阳)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消食;(合阴阳)行痰散结 主治:阴阳不调、气血不和之寒热往来、烦躁不安,乳食停滞之腹胀、腹泻、呕吐;痰结喘嗽,左端正(掐,或揉) 定位:中指甲根桡侧赤白肉际处 作用:升阳止泻 主治:水泻、痢疾 右端正(掐,或揉) 定位:中指甲根尺侧赤白肉际处 作用:降逆止呕 主治:胃气上逆之恶心呕吐,老龙(掐揉) 定位:中指背,距指甲根中点1分许 作用:熄风镇惊、开窍醒神 主治:用于急救,如高热惊厥、急惊暴死(掐之知痛有声音可治,不知痛而无声音,难治) 五指节(掐,或揉) 定位:掌背五指第一指间关节 作用:安神镇惊、祛风痰、通关窍 主治:(掐法)惊惕不安、惊风; (揉法)胸闷、痰喘、咳嗽,二扇门(掐揉) 定位:掌背中指根本节两侧凹陷处 作用:发汗透表、退热平喘 主治:风寒外感(手法稍用力、速度宜快) 上马(二人上马) 定位:手背无名指及小指掌指关节后凹陷中 作用:滋阴补肾、顺气散结、利水通淋 主治:阴虚阳亢、潮热烦躁、牙痛、小便赤涩淋沥(干性啰音配揉小横纹;湿性啰音配揉掌小横纹),威灵(掐) 定位:手背第二、三掌骨岐缝间 作用:开窍醒神 主治:用于急救,如急惊暴死、昏迷不醒 精宁(掐) 定位:手背第四、五掌骨岐缝间 作用:行气、破结、化痰 主治:痰食积聚、气吼痰喘、干呕、疳积;急惊昏厥 (体虚者,须配合补脾经、推三关、捏脊,以免损伤元气。),膊阳池(掐揉) 定位:在手背一窝风后3寸处 作用:止头痛、通大便、利小便 主治:大便秘结;小便赤涩短少;感冒头痛 一窝风(揉) 定位: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 作用:温中行气、发散风寒、止痹痛、利关节 主治:受寒、食积之腹痛;风寒感冒;寒滞经络之痹痛,三关(自腕推向肘) 定位: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作用: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 主治:虚寒病症;风寒感冒、怕冷无汗或疹出不透 六腑(自肘推向腕) 定位: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 作用: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实热证,如温病邪入营血、 脏腑郁热积滞、壮热烦渴、腮腺炎,天河水 定位: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 作用:清热解表、泻火除烦 主治:热性病症,如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唇舌生疮、夜啼;外感风热。 (打马过天河清热之力大于清天河水,多用于实热、高热) 箕门(自膝盖上缘推向腹股沟) 定位: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 作用:利尿 主治:尿潴留;小便赤涩不利。,内八卦 定位:以掌心为圆心,圆心至中指根距离2/3为半径的圆周 作用:顺气化痰、平衡阴阳 主治:(顺运)用于胸闷、咳嗽、气喘、厌食、腹胀;(逆运)呕吐、痰吼、头昏;(顺运、逆运配合)二便不调、肝胃不和、寒热往来 外八卦 定位:手背,与内八卦相对应 作用:宽胸、理气、散结 主治:气滞气结之胸闷、气急、腹胀、大便秘结,三焦 定位:小指根至掌根尺侧边缘赤白肉际处成一直线 作用:调气机、助运化、利小便 主治:痰饮、便秘、小便赤涩不利 皮罢(掐) 定位:拇指甲根,尺侧旁开1分 作用:降气平喘、醒神 主治:痰喘;痰蒙心窍之癫狂、夜啼。,双凤展翅(凤凰展翅) 操作:医者以双手食、中二指固定患儿左腕部,同时以两拇指分别掐揉患儿精宁、威灵二穴,同时令患儿腕关节上下摆动如凤凰展翅之状。(3040次) 作用:温肺、开窍、定喘、降逆、镇静、定惊 主治:小儿溺水昏迷、哮喘、胸闷憋气、噎膈、呃逆、惊惕不安,猿猴摘桃(摘果) 操作:医者以两手食、中二指夹持患儿两耳尖向上提拉2030次,然后再夹持两耳垂向下牵拉2030次,如猿猴摘桃状 作用:健脾行气、化痰、镇惊 主治:小儿惊惕不安、夜眠哭闹、四肢抽搐、饮食积滞,黄蜂入洞 操作:医者以左手扶患儿头部,右手食、中二指端轻揉患儿两鼻孔。( 2030次) 作用:发汗、宣肺通鼻、祛风散寒 主治:风寒感冒、鼻塞流涕、恶寒无汗 水底捞明月 操作:医者以右手拇指指端自患儿小指根运起,经掌小横纹、小天心,后转入内劳宫再一拂而起,如捞明月之状。 ( 3050次) 作用:退热 主治:小儿发热,尤适宜心肾两经虚热。,取天河水 操作:医者以拇指蘸冷水,由洪池(曲泽)穴下推至内劳宫( 100300次) 作用:清热退烧 主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