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园艺学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1期 收稿日期2011-08-09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Quel)别名剌芹侧耳,隶属于真 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它是近年来开发 栽培成功的集食用、 药用、 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 种。菇体具有杏仁香味、肉质肥厚、口感鲜嫩、味道清香、营 养丰富、降血脂、降胆固醇、促进胃肠消化、增强机体免疫能 力等功效1。因此,为了改变以往传统的生产模式,用工业设 备调控环境条件,使之满足杏鲍菇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实现 不受地域、季节限制的全天候工厂化生产。机械化、自动化 可以减少劳动力的投入,提高工效和劳动生产率。但是,在 栽培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常见的问题,需要注意。 1栽培条件准备不足 由于栽培条件准备不够充分或不够重视,存在以下失 败的经验教训:培养室、出菇室等清洁度低及忽视消毒。 用水的清洁度低。栽培经验不足及解决方法不当。通 气方法不正确,设备运行不当。因此,要保持栽培室的清洁 度,每次采收后应彻底地进行消毒;水源要进行定期检查及 消毒;通过栽培过程的细心记录和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 利用强制空气循环系统,促进室内空气的交换。 2培养期间菌种污染 杏鲍菇接完种后,进入培养阶段,在此阶段最重要的是 菌种污染问题。其原因主要有:菌种活力减退;冷却室、接种 室、培养室空气过滤不良等。因此,在栽培中,应禁止使用长 期保存和多次转管使用的菌种,注意菌种的更新换代、筛 选,以保持菌种的优良特性,为实现成功栽培把好第一关; 保持冷却室、接种室、培养室达到相应的清洁度。 3出菇期问题 由于杏鲍菇采用工厂化生产,只采1茬菇,产量集中在 第1茬菇,因此出菇期的管理尤为重要。可能出现以下问 题:菇蕾发生数量多。原因是搔菌后的菌丝恢复生长后, 湿度未降至80%85%而造成的。培养污染及发生畸形 菇。原因是催蕾时湿度过大或通风不良;加湿用水污染;生 育室内污染源的增加等。催蕾时应注意改善通气;此期间保 持最适湿度80%;采收后进行彻底消毒。子实体褐变。子 实体褐变严重影响菇的品质。原因可能是生育时通气不良 及湿度过大;生育室内污染源的增加。过湿时进行通风,防 止子实体表面过湿;采收后进行彻底的消毒。 4菌糠利用处理不当 工厂化生产的大量菌糠,处理不好是废物、负担,利用 得好则是资源。杏鲍菇工厂化生产中,产量主要集中在第1 潮菇,约占总产量的50%。常规杏鲍菇生产通常通过采收 34潮方能获得全部产量。由于后几潮菇占总产量的比重低, 且出菇需要较长的时间,从生产成本考虑,工厂化生产一般 只采收1潮菇。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生物学效率普遍较低。 杏鲍菇常规生产,生物学效率可达80%90%,而工厂化生 产的生物效率仅有40%50%。因此,杏鲍菇生产的废弃物 (菌糠)如不经过合理处理,一方面造成污染环境,另一方面 造成很大浪费。菌糠是栽培后的培养料,含有丰富的蛋白 质、氨基酸及微量元素2,在农业生产上具有较高的利用价 值。菌糠被广泛用于二次代料栽培食用菌、用作农作物肥 料、加工成家畜家禽饲料、生产沼气及作燃料等,做到清洁 生产、零排放。例如:杏鲍菇香菇模式就是利用工厂化栽 培杏鲍菇后的菌糠二次栽培香菇模式, 很好地提高了其利 用率。 环境保护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自身发展的需要都决 定了菌糠的处理利用要合理、优化3。 5能源消耗大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需要根据所生产的食用菌品种特 性,创造温、湿、光、气等生活条件。这些条件的取得依赖于 工业设备的不停运转,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从目前情况 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主要是中温、低温型食用菌品种,需 要在低温环境出菇。因此,要实现连续出菇,必须有制冷设 备的不间歇运转,其电费消耗量相当惊人,如夏季生产杏鲍 菇每月需要电费50元/m2,占运行成本的1/24。就企业而言, 更多的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考虑能源问题。能源消耗决 定生产成本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而就全社会而言,能 源的紧缺,已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国家在大力提 倡建立节约型社会,其中重要的就是要节约能源。从这个角 度出发,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节约能源应从以下3个方面整 体考虑,即菇房设计、控制设计以及运行管理,这三者相辅 相成、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节能生产。 6发菌期延长 杏鲍菇发菌时间因品种而异,一般是2235 d。若发菌 期延长,原因主要有:菌种活力弱。菌瓶装料过紧或含 水量大于65%,菌袋内缺乏充足的氧气,抑制了菌丝的生长 速度。发菌环境的温度小于20 ,且通风不良,或者培养 料的酸碱度不适宜,也会造成发菌缓慢。因此,在栽培时,首 先要选择优良的品种,是栽培成功的关键;还要注意装料的 松紧度,过紧则菌丝生长缓慢,过松则菌丝生长过快,松紧 度为0.65 g/cm3。850 mL瓶装料600620 g;含水量62% 65%;培养温度2025 ;湿度65%70%;pH值为6.06.5。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江萍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12) 摘要杏鲍菇是一种珍稀食用菌,从栽培条件、培养、出菇、菌糠利用、能源消耗、发菌期、灭菌、商品率等方面分析了杏鲍菇工厂化栽 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杏鲍菇;工厂化栽培;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64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2)01-0156-02 156 张江萍: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上接第155页) 号、青薯6号、俄引15的2年平均产量分别为35 497.5、 33 975.0、27 435.0、34 252.5、29 302.5 kg/hm2,分别比马儿科 (CK)产量26827.5kg/hm2增产8670.0、7147.5、607.5、7425.0、 2 475.0 kg/hm2,增幅分别为32.3、26.6、2.3、27.7、9.2。 2.4抗性表现 从表2可以看出,综合2年的试验结果,鄂马铃薯8 号、鄂马铃薯5号、青薯6号高抗马铃薯晚疫病;陇薯3号、 俄引15抗马铃薯晚疫病;马儿科(CK)感马铃薯晚疫病。 3品种简评 3.1鄂马铃薯8号 属中晚熟品种,生育期8995 d;株高5960 cm,茎、叶 绿色,叶片小,花冠白色,复叶小,匍匐茎短;块茎扁圆形,黄 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较浅;单株结薯7.27.7个,平均单 薯重89 g,商品薯率83.7%;高抗晚疫病;2010年折合产量 37980kg/hm2,较马儿科(CK)26925kg/hm2增产11055kg/hm2, 增幅41.1;2011年折合产量33 015 kg/hm2,较马儿科(CK) 增产6 285 kg/hm2,增幅23.5%,增产潜力大。 3.2鄂马铃薯5号 属中晚熟品种,生育期9394 d,生育期相对稳定;株型 半扩散,生长势较强,株高6062 cm,植株整齐,茎叶绿色, 叶片较小,花冠白色,开花繁茂;匍匐茎短,结薯集中,块茎 长扁形,表皮光滑,黄皮白肉,芽眼浅;单株结薯8.010.0 个,平均单薯重85 g,商品薯率约78.5%;高抗晚疫病;2010 年折合产量为37 140 kg/hm2,较马儿科(CK)增产10 215 kg/hm2,增幅37.9;2011年折合产量30 810 kg/hm2,较马儿 科(CK)增产4 080 kg/hm2,增幅15.3%,增产潜力大。 3.3青薯6号 属晚熟品种,生育期110115 d;株高5559 cm,株型直 立,生长势强,分枝少,枝叶繁茂,叶片中等,茎、叶绿色,花 冠紫色,块茎圆形,白皮黄肉,芽眼浅;单株结薯数5.3个,平 均单薯重137.5 g,商品薯率84.7%;高抗马铃薯晚疫病; 2010年折合产量37 035 kg/hm2,较马儿科(CK)增产10 110 kg/hm2,增幅37.5;2011年折合产量31 470 kg/hm2,较马儿 科(CK)增产4 740 kg/hm2,增幅17.7%,增产潜力大。 3.4俄引15 属中晚熟品种,生育期9092 d;株高5660 cm,株型直 立,分枝少,茎、叶绿色,叶片中等,花冠白色,块茎椭圆形, 黄皮黄肉,芽眼较浅;单株结薯数8.0个,单薯重75 g,商品 薯率82.6%,抗晚疫病。2010年折合产量30 570 kg/hm2,较马 儿科(CK)增产3 645 kg/hm2,增幅13.5;2011年折合产量 28 035 kg/hm2,较马儿科(CK)增产1 305 kg/hm2,增幅4.9, 增产潜力一般。 3.5陇薯3号 属中晚熟品种,生育期92105 d;株高5465 cm,株型 半直立,较紧凑,叶片较大,花冠白色,块茎椭圆形,皮稍粗, 块茎大而整齐,黄皮白肉,芽眼较浅呈淡紫红色,薯顶芽眼 及脐部下凹。结薯特集中且较浅,单株结薯5.07.0个,单薯 重80.5 g,商品薯率81.9。2010年折合产量29 445 kg/hm2, 较马儿科(CK)增产2 520 kg/hm2,增幅9.4%;2011年折合产 量25 425 kg/hm2,较马儿科(CK)减产1 305 kg/hm2,增产潜 力不大,且种性不太稳定。 4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鄂马铃薯8号、鄂马铃薯5号、青薯6 号生育期适中,产量高,结薯率高,增产潜力较大,经济性状 好,市场竞争力强,高抗晚疫病,适应龙山县气候条件,可大 面积示范推广种植;俄引15生育期适中,产量一般,结薯率 高,商品薯率高,但对晚疫病抗性一般,增产潜力一般,有待 进一步试验验证。 5参考文献 1刘生学.水地马铃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 (6):84. 2李汉铣,李达贤,林采文,等.冬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 科技,2011(6):122,124. 3罗金玲,彭顺湘,彭顺光,等.高海拔地区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研 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1(6). 4潘海虹,曲淑萍,敖永军,等.马铃薯脱毒种薯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 古农业科技,2009(4):106-107. 5陈亚伟,李彩霞.豫东二季作区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J.河南农业科 学,2010(8):116-118. 6陈志.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初报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6): 35-36,41. 7赵沛义,妥德宝,段玉,等.内蒙古后山旱农区马铃薯适宜播种密度和 播期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5,20(S1):10-14. 7灭菌不彻底 杏鲍菇栽培的灭菌效果,直接决定了栽培的成败。不彻 底的原因主要有:拌料时培养料没有吸透水,料内有生 心,尤以木屑、玉米芯等质地较硬的培养料多见。在灭菌 过程中冷空气没有排尽,热循环不好,出现了灭菌死角。 灭菌时间不足、灭菌过程中出现停火断气、灭菌锅(罐)内 菌袋摆放过多过紧,也会发生灭菌不彻底的现象。因此,在 拌料时要注意让培养料充分吸水,拌料均匀。灭菌过程中, 要保证足够的灭菌时间,即121 灭菌90 min,装锅时菌 袋(瓶)的排放方式应避免出现死角,使热量充分循环。 8子实体多,商品率低 工厂化生产杏鲍菇,原基分化后,长出数量不等的小菇 蕾。由于营养和空间的限制,若没有进行疏菇蕾,这些菇蕾 大部分不能长成商品菇,因此必须及时进行疏蕾。具体做法 是:搔菌后入出菇室,瓶口向下翻入1个空筐,利于菌丝恢 复生长,空气湿度90%95%,温度1215 ,适度通风。菌丝 恢复生长后,湿度降至80%85%,形成湿度差;光照500 800 lx,CO2浓度0.1%以下,710 d形成菇蕾。如果CO2浓度 超过0.1%,则菇体畸形。菇蕾形成后再翻筐,使瓶口朝上育 菇,温度1517 ,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产业园区规划设计合同
- 精神科讲课题目及答案
- 汽车行业2025年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细分领域竞争策略研究
- 农产品溯源技术在2025年农业资源整合中的应用报告
- 基于2025年城市垃圾填埋场封场治理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及对策分析报告
- 聚焦2025年乡村文化旅游项目资金申请及运营策略分析报告
- 体温高的护理诊断
- 异常产褥期的护理
- 2026届山东省乐陵市重点达标名校中考物理押题试卷含解析
- 2026届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重点中学中考二模数学试题含解析
- 2025-2030中国电子级氟化液行业前景动态与供需趋势预测报告
- 气道阻塞急救处理方法
- 矿山环境修复新材料-洞察及研究
- 2025年陕西高考化学试卷试题真题及答案详解(山西宁夏青海适用)
- 2024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山东赛区)预赛试题
- JG/T 289-2010混凝土结构加固用聚合物砂浆
- DB37/T 3657-2019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技术规范
- 森林管护工技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医学项目伦理审查汇报
- 高空坠物专项施工方案
- 委托清欠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