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往事转载》PPT课件.ppt_第1页
《长江三峡往事转载》PPT课件.ppt_第2页
《长江三峡往事转载》PPT课件.ppt_第3页
《长江三峡往事转载》PPT课件.ppt_第4页
《长江三峡往事转载》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 江 三 峡 往 事,E-mail文化传播网,音乐:长江之歌,1.1944年,美国工程师萨凡奇冒险考察西陵峡,提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国民政府原则上同意。就在三峡工程的前期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之际,1947年5月,国民政府突然命令停止一切与三峡工程有关的设计工作。一切戛然而止。,2.这里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是伟大诗人屈原和汉时出塞的昭君的故里。在这片山水之中,诞生了波澜壮阔、浪漫神奇的楚辞;其后也有无数的诗词歌赋吟唱这里瑰丽壮美的景观。图为1888年三峡风光。摄影:阿尔伯托阿马德,3.自从摄影术诞生以来,对于三峡的不吝赞美就再也不限于文字。一些外国摄影师和探险家带着照相机闯入,将三峡捕获在他们的底片之上。1888年,法国驻天津外交代表阿尔伯托阿马德就乘船游历、拍摄了三峡。图为阿马德拍摄的云阳县城,现在云阳老城已被江水淹没。,4.与云阳老城隔江而望的是张飞庙,为纪念蜀汉名将张飞而修建,始建于蜀汉末期,距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庙内保存有大量珍贵的字画碑刻,被誉为“巴蜀胜景、文藻胜地”。因三峡大坝建设,张飞庙现已整体搬迁,与云阳新城隔江而对。摄影:阿尔伯托阿马德,5.除了拍摄风景,这位法国人也走进村落,拍摄了重庆地区乡村的居民。摄影:阿尔伯托阿马德,6.清末民初,另一位到长江三峡拍摄的摄影师是英国人唐纳德曼尼,他于1920年代溯江而上,1926年出版图书扬子风景,包含了50幅长江沿岸人文及自然风景照。图为重庆万州区万安桥,这座桥包括其所在的万州城已于2003年永沉江底。摄影:唐纳德曼尼,7.比唐纳德曼尼稍早一点儿到达三峡地区的是美国人西德尼戴维德甘博。他于1917年到达重庆、四川成都、理县、遂宁、汶川、湖北宜昌等地,以“他者之眼”记录了这些地方人们的日常生活。图为宜昌,江上帆船和船员。摄影:西德尼戴维德甘博,8.1917年从重庆乘船去宜昌的路上,在船上划桨的中国人。摄影:西德尼戴维德甘博,9.三峡地区的居民,靠山水而居,大小船只是主要交通工具。除了偶见西方人的轮船,这里多的是帆船和舢板,也就有了以开船为生的人们。图为1917年从重庆至宜昌,沿江而行的一条船上的三个男孩。摄影:西德尼戴维德甘博,10.宜昌古称夷陵,“宜昌”之名始于东晋,是巴楚文化交汇之地。屈原故里秭归县就在宜昌境内。长江三峡之西陵峡,西起秭归县香溪河口,东至宜昌南津关,历史上航道曲折、怪石林立、滩多水急、行舟惊险。图为1917年宜昌街头,裁宣纸的小摊。摄影:西德尼戴维德甘博,11.“西陵山水天下佳”,历代文人都在西陵峡留下佳句。如今,三峡大坝位于西陵峡中段,以三斗坪为坝址。原秭归县城所在地归州已完全被江水淹没。图为1917年宜昌街头的修鞋匠。摄影:西德尼戴维德甘博,12.千百年来,人们在亘古不变的长江边生存、繁衍,生老病死。图为1917年宜昌街头,剃头的人们。摄影:西德尼戴维德甘博,13.1917年宜昌江边的小吃摊。摄影:西德尼戴维德甘博,14. 在重庆,西德尼甘博到了万州、涪陵、铜梁、云阳等地。图为重庆,佛图关的仁清门。佛图关位于重庆老城西,两侧环水,三面悬崖,自古有“四塞之险,甲於天下“之说,为兵家必争的千古要塞。古时建有夜雨寺,为古巴渝十二景之一的“佛图夜雨“胜景。,15.奉节、云阳、万州,这些古城都在重庆辖区内。奉节白帝城、云阳张飞庙、万州万安桥,每一个古城都有自己的文化地标。图为1917年重庆,江边挑水人。摄影:西德尼戴维德甘博,16.古人在这般壁立千仞的地方建了自己的城,打仗、生儿育女、传承习俗文化。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巫山女神,传说为天帝之女,未嫁而死,葬于巫山之阳,因而为神,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图为1917年重庆,在高处制泥坯的人们。摄影:西德尼戴维德甘博,17.如果不是孙中山1918年提出长江上游地区应进行水利开发的设想,这里人们千古不变的生活规律或许不会被打破。1924年,孙中山明确提在三峡地区建坝发电的设想。图为1917年重庆,江中甲板上的船员。摄影:西德尼戴维德甘博,18.1932年,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听从美国顾问潘绥的建议,组织人力对三峡地区的水利水能资源进行勘察。这是在历史上对三峡地区的首次水利勘察。专家报告称,计划在西陵峡内黄陵庙和葛洲坝分别修建两座低水头电站。图为1917年重庆,江边剃头的人。摄影:西德尼戴维德甘博,19.建电站报告因抗战爆发而搁置一边。1946年,美国生活摄影师Dmitri Kessel来到三峡。图为其拍摄的奉节夔门和白帝城。夔门,即瞿塘峡。峡口处的大石头为滟滪堆。因其妨碍航运,已于1958年炸除,“滟滪回澜”成了历史陈迹。摄影:Dmitri Kessel,20.1946年,Dmitri Kessel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北京。他回忆:“1946年,我要去中国拍些故事,杂志负责人威尔逊希克斯对我说如果你还需要更多的经费,可以,但请不要超过两万五千美元”图为1946年峡谷中的船只。摄影:Dmitri Kessel,21.三峡之行被Dmitri Kessel认为是自己一个特别的经历。他并非独自前行,与他同行的是生活画报撰稿人、普利策奖获得者John Hersey,他当时也为纽约客供稿。图为三峡纤夫。摄影:Dmitri Kessel,22.三个星期里,Dmitri Kessel拍摄了当年壮美的夔门景观、峭壁之上险峻的古栈道、高唱号子的纤夫等等,将三峡地区的风土人情尽收镜头,成为今人认识三峡不可多得的影像作品。图为江边休息的纤夫。摄影:Dmitri Kessel,23.1946年长江边民居。摄影:Dmitri Kessel,24.1946年长江边。摄影:Dmitri Kessel,25.1946年江边造船人。摄影:Dmitri Kessel,26.这组三峡图片故事并未在1946年发表,直到1956年6月,才终于登上生活的版面。而此时,10年过去,中国已换了天地。图为江边集市。摄影:Dmitri Kessel,27.在生活摄影师到三峡拍摄之前,1944年4月,美国专家潘绥提交了利用美贷筹建中国水力发电厂与清偿贷款方法报告,提议由美国贷款9亿美元并提供设备,在三峡地区修建一座装机容量为1000万千瓦的水电站。图为万州水边洗衣的妇人。摄影:Dmitri Kessel,28.报告受到中国政府重视。1944年5月,著名水坝专家、美国垦务局总工程师萨凡奇应中国政府之聘抵达重庆,对长江上游的水利资源进行勘察,尤其冒险考察了西陵峡。当时宜昌已沦陷,日军前哨就在南津关。图为迎新年的舞龙队。摄影:Dmitri Kessel,29.勘察论证后,萨凡奇提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并在报告的附信中说:“三峡计划之初步报告,是我从事工程40年之一大快事。我能参与研究此项空前伟大的工程,至为欣幸。”图为万州城内万安路十字街。摄影:Dmitri Kessel,30.对于萨凡奇的报告,国民政府在1945年表示原则上同意。1946年,扬子江水利委员会组队进入三峡,对这里进行了地形测量和经济调查;资源委员会也分别与美国马力森公司和美国垦务局就坝区地质钻探、工程设计等事项签署合同。图为吃饭的纤夫。摄影:Dmitri Kessel,31.1947年5月,国民政府行政会议突然命令停止一切与三峡工程有关的设计工作。分析认为,当时国民政正与中共较量,财力欠缺;美国人则担心倘若中国政局发生变故,则有可能无法收回投资。同时,美国人也从技术角度持有保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