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docx_第1页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docx_第2页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docx_第3页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docx_第4页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2.本试卷由I、II卷和答题纸组成,I、II卷共3页。3.卷含附加题一道,满分10分,成绩计入总分,且总分不超过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西周制度下,姬姓贵族与异姓贵族通过世代的婚姻关系结成亲戚。周天子常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这说明西周A. 宗法制丰富内容而淡化等级B. 对诸侯区别对待引起了动乱C. 嫡长子继承是宗法制的核心D. 亲戚成为分封制的重要依托【答案】D【解析】分封制是周王室巩固统治的政治制度,分封的主要对象是王族即姬姓贵族,与异姓贵族通过世代的婚姻关系结成亲戚,使得亲戚成为分封制的重要依托。故答案为D项。宗法制注重等级,不是淡化等级,排除A;材料对诸侯区别对待引起了动乱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材料论证的是分封制的信息,不是宗法制,C错误。2.雅言是周代的王畿之言,随封邦建国传播到诸侯之地,并成为先秦的通用语言,以致诸侯间的聘问、诸子百家的著述都采用这种大体一致的标准语言。先秦时期雅言的使用A. 促进了文化认同B. 消除了语言隔阂C. 实现了文字统一D. 强化了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从材料“雅言成为先秦的通用语言,诸侯间的聘问、诸子百家的著述都采用这种大体一致的标准语言”中可以分析出先秦时期雅言的使用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传播和认同,故A项正确;消除了语言隔阂说法绝对,B错误;实现了文字统一是秦朝时期,C错误;先秦时期尚未实现中央集权,D错误。3. 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 实行严刑峻法B. 强化血缘等级C. 推行礼乐仁政D. 君主无为而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依据所学知识材料属于韩非的话,其意为:“君主对于民众,危难时就要他们拼死作战,安定时就要他们尽力耕作。”由此可知:D强调无为不符合题意,B与题干无关,C为儒家思想,所以A、B、C都不正确,所以选A选项。4.公元8年,西汉外戚王莽夺权建立新朝。他宣布,“更名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买卖,企图用恢复井田制办法解决严重土地兼并问题。但在公元12年,他又下令“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宣告王田制中止。王莽改革土地制度的失败,说明A. 国家与地主的矛盾不可调和B. 土地私有制的不断发展C. 国家无意解决土地兼并问题D. 井田制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王莽更名天下田为王田,结果失败,说明土地私有制的不断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并不是说明国家与地主的矛盾不可调和,A错误;依据题干“企图用恢复井田制的办法解决严重土地兼并问题”说明王莽改革土地制度有意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故C项错误;井田制是西周的经济基础,是有起过积极作用的,故D项错误。5.据统计,宋史列传中的北宋人物,出身于高官的不过四分之一左右,商人出身于布衣的则超过二分之一,时代越晚,布衣出身的比例也越高;而布衣官员入仕的途径,在北宋初期以科举出身的约占三分之一,在北宋中期已超过四分之二,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分之四,这反映了A. 科举制更能选拔出优秀的官吏B. 北宋官僚队伍膨胀问题日益严重C. 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的流动D. 限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的特点【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在北宋通过科举做官的平民阶层越来越多,与宋代科举制的改革扩大增加选举名额等有关,说明了选官制度更加开放,更有利于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C正确;材料只是涉及平民官员比重增加,不能得出是否优秀的结论,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官员人数的激增,阐述的是官员来源的构成,B错误;科举制没有对贵族子弟进行限制,D错误。6.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这说明唐朝时A. 人们消费观念发生变化B. 茶叶成为农民主要财源C.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 南北经济交流日益频繁【答案】C【解析】从材料“市场广泛,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可以得出唐朝时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故C项正确。从材料无法比较得出唐代人们消费观念发生变化和茶叶成为农民主要财源,故AB两项排除。南北经济交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排除。7.宋代官方设店宅务管理经营官房租赁事务。天禧元年,汴京店宅务辖下有公租屋两万多间,每间月租金170文。这一措施A.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 开启了城市化的进程C. 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D. 反映了小农经济衰退【答案】A【解析】从材料“汴京店宅务辖下有公租屋两万多间,每间月租金170文。”可以看出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故A项正确。城市化的进程早在宋朝之前就已经开始,故B项排除。宋代官方设店宅务管理经营官房租赁事务,这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小农经济无关,故D项排除。8.胡道静称“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李约瑟也认为:“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二者的评价主要基于朱熹A. 唯心主义的世界观B. 明道德之善的情怀C. 格物致知的方法论D. 求科学之真的精神【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朱熹认为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这其中体现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精神,这与材料“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观点一致,故C项正确。胡道静和李约瑟肯定的主要是朱熹的方法论,AB两项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说法错误,朱熹的主张属于唯心主义,不具有求科学之真的精神,故D项排除。9.“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据统计,西汉到清末,历代宗室、百官得谥者共10473人,而明清两代就有5935人,占总数的57%左右。这反映了A. 官僚机构日益膨胀B. 思想控制日趋严密C. 行政效率不断提高D. 追谥准则渐趋完善【答案】B【解析】古代高官大臣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从材料“从汉到清末,历代宗室、百官得谥者共10473人。而明清两代就有5935人,占总数的57%左右。”可以看出明清时期思想控制日趋严密,故B项正确。明清得谥号的官员多并不意味着官僚机构的日益膨胀,故A错误。明清得谥号的官员多与行政效率无关,故C项排除。“追谥准则渐趋完善”没有体现材料的本质,故D排除。10.林则徐在上奏英人非不可制应严谕将英船新到烟土查明全缴片中指出,英国以船坚炮利而称强,至口内则运棹不灵,一遇水浅沙胶,万难转动,若至岸上,更无能为,其强可以制,其富不足夸。这折射出A. 先进的中国人对战争形势的清醒认识B. 国人对世界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C. 国人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D. 英国难以快速对中国发动战争【答案】B【解析】材料中林则徐对于英国舰队到中国境内的猜想描述,说明林则徐对于英国的战舰并不熟悉,体现出了国人对世界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B正确;材料中林则徐的认识显然不是清醒的,A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国人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C错误;英国难以快速对中国发动战争不符合事实,英国当时对于中国在军事上显然高于一筹,D错误。11.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据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 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入东南沿海市场B. 1919年北洋政府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C. 洋务运动是一场维护清朝统治自救运动D. 遵义会议于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答案】C【解析】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洋务运动是一场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这是以洋务运动的基本史实为依据,在对洋务运动作用的理解基础上做出的客观评判,故C项正确。ABD三项只是历史史实,排除。12.“辛亥革命,在政治上含有很大意义,专就民族扩大一方面看来,那价值也真不少,这便是把二千年来的东胡民族,全数融纳进来,变成了中华民族的成分。”材料反映辛亥革命A.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 完全消除了民族间的隔阂C. 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D. 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凝聚力【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专就民族扩大一方面看来,那价值也真不少,这便是把二千年来的东胡民族,全数融纳进来,变成了中华民族的成分。”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提出了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的观念,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凝聚力,推动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不是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A错误;B项“完全消除”说法错误,排除。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13.孙中山在民权初步中提到,会场里每做一事,都需要经过三道手续:一是动议,二是讨论,三是表决但也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即:在一项动议表决之后,有的会员想推翻表决,提出复议,这叫做复议动议。这表明孙中山认为在会议决策时A. 集思广益但也应该提高效率B. 利用直接民主形式实现宪政C. 维护会场秩序是必要前提D. 注重程序性和充分民主性【答案】A【解析】据材料“一是动议,二是讨论,三是表决提出复议,这叫做复议动议”可知他十分看重程序并充分发扬民主,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决策过程中的程序性和民主性,而不是强调决策的形式直接民主,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决策过程中的程序性和民主性,而不是强调维护会场秩序,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决策过程中的程序性和民主性,而不是强调决策的利弊,故D项错误。14.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史实结论A共同纲领颁布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巩固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完善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法制建设方针的确立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答案】B【解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排除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满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巩固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B正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排除C;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法制建设方针的确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排除D。15.印尼总统苏加诺谈到某次国际会议时说:“当中国龙、印度神牛、埃及斯芬克斯、缅甸孔雀、泰国白象、越南九头蛇、菲律宾虎和印尼牛一起共舞时,殖民主义将被彻底粉碎。”这次会议A. 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广泛兴起B.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C. 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圆满解决D. 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答案】B【解析】由材料“当中国龙、印度神牛、埃及斯芬克斯、缅甸孔雀、泰国白象、越南九头蛇、菲律宾虎和印尼牛一起共舞时,殖民主义将被彻底粉碎。”可知这次会议是指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亚非会议,亚非会议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主宰的,由亚非人民自己解决问题的国际会议,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故B项正确。不结盟运动开始于1961年的贝尔格莱德会议,排除A项;1954年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排除CD两项。16.在古希腊,每个公民从出生起,要按城邦的需要来抚养和教育。于城邦无用的残疾人没有生存的权利。传说中的斯巴达立法者莱库古就不允许父母按自己意愿养育后代。古希腊人的这种行为说明了A. 城邦担负养育公民的责任B. 优胜劣汰的观念深入人心C. 城邦重视公民个人权利D. 城邦是公民的最高监护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每个公民从出生起,要按城邦的需要来抚养和教育”和“不允许父母按自已意愿养育后代”,说明要按照城邦的意愿来培育公民,即城邦是公民的最高监护人,故答案为D项。城邦要求公民以何种方式养育,养育公民的责任仍然是父母,排除A项。优胜劣汰的观念深入人心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B项;从材料来看城邦忽视了公民的个人权利,排除C项。17.古希腊智者学派认为:立法确认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但自然则要求人人平等,奴隶与自由人的区别只因法律而存在,并不是源于自然。这表明智者学派A. 否定公平、正义的社会准则B. 提供了社会变革的价值依据C. 反对雅典的法律制度与民主制度D. 论证了“天赋人权”的核心价值【答案】B【解析】材料“自然则要求人人平等”说明智者学派主要追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种思想为后来反对专制社会,追求社会公平提供了价值依据,故B项正确。材料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性,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公平与正义,没有反对雅典的法律制度与民主政治,排除C;斯多亚学派论证“天赋人权”的核心价值,故D项错误。18.普罗塔戈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孔子也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普罗塔戈拉的思想受到孔子的影响B. 二者思想都体现了古代的人文精神C. 东西文化交流自孔子时代就已展开D. 两人的思想均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答案】B【解析】古希腊时期也就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东西方交流还没有展开,故AC错误;材料信息反映出普罗泰戈拉和孔子思想存在相近性,即两人均把研究对象放置于人世间,体现人文精神,故B正确;两人思想在当时均非主流思想,故D错误。19.苏格拉底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褒读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对此解读有误的是A. 主张探讨人类社会B. 维护雅典的直接民主C. 追求道德和正义D. 体现神秘主义色彩【答案】B【解析】从题干中“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可知苏格拉底探讨人类社会并追求道德和正义,故A和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雅典的直接民主,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从题干中“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的信息可知苏格拉底的思想体现神秘主义色彩,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0.西塞罗在谈到罗马法时说:“真正的法律是正确的理性,它与自然和谐一致,它撤播至所有的人,亘古不变。人类立法不得企图背离该法,而且不得毁损该法。不可能在罗马有一种法,在雅典有另一种法;无论何时何地,它都是有效的。”西塞罗认为A. 罗马法颁布后尽量不要修订B. 罗马法体现了自然法的原则C. 罗马法适用于世界大部分地区D. 罗马法继承发展了雅典的法律【答案】B【解析】自然法是一种理念,不是具体的法律,材料“真正的法律是正确的理性,它与自然和谐一致,它撤播至所有的人,亘古不变”反映了自然法的原则,故B正确;材料并未反映罗马法颁布后尽量不要修订,故A错误;材料说明的是罗马法的理念,不是说明罗马法适用于世界大部分地区,故C错误;雅典的是民主政治,罗马法并不是继承了雅典的法律,D错误。21.中国优秀的罗马法专家、原安徽大学法学院教授周枬先生在罗马法原论中指山:“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十人立法委员会制定的,根本未称神意,相反,法中还有调整宗教关系的规范。”这体现出罗马成文法A. 调整人与神之间的关系B. 否定习惯法中神的意志C. 使人权有了法律保障D. 强调人在立法中的地位【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十人立法委员会”制定的,根本未称是神意”可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体现了人的意志,而不是神的意志,说明罗马成文法是调整人与神之间的关系,故A项正确,罗马成文法并不是否定习惯法中神的意志,B错误;人权有了法律保障和强调人在立法中的地位不符合材料的主旨,C和D项错误。22.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了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新贵族与资产阶级联合的重要原因A. 新贵族的政治地位相对较低B. 新贵族的生产方式发生变化C. 新贵族宗教信仰发生改变D. 恢复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新贵族是指从事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活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结合,反对詹姆士二世的专制统治,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故B项正确。有些贵族虽然保留了贵族头衔,但从事一些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活动,地位不一定低,排除A。新贵族大都是清教徒,宗教信仰没有改变,排除C。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结合,反对以詹姆士二世为首的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排除D。23.约翰亚当斯在讨论美国政体时宣称,“这将是一个很好的实验,看看一个如此具有民众性的政府能否维护自身。如果它能够做到,那就有理由期望获得某种雅典式民主的所有平等、所有自由和其他一切美好的果实,而避免它的一切忘恩负义、言词轻浮、社会动乱和派别纷争现象”。约翰亚当斯对美国政体的评价是A. 彻底否定了雅典式民主制度B. 与雅典式民主的区别在于技术手段C. 继承了雅典式民主制度D. 优越于雅典式民主制度【答案】D【解析】彻底否定了雅典式民主制度说法绝对,A错误;美国民主与雅典民主的区别在于实质不同,故B项错误。由材料“获得某种雅典式民主的所有平等、所有自由和其他一切美好的果实,而避免它的一切忘恩负义、言词轻浮、社会动乱和派别纷争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和美国民主有本质区别,可知继承了雅典的某些理念而不是制度,故C项错误。传承优点避免缺点,故美国政体优越于雅典式民主制度,D项正确。24.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休谟认为,道德规则不是由理性创造的,而是通过演化而来的。另外,任何社会中的秩序也不是由理性创造出来的,而是在某些条件下通过演化而得到的,据些可知,休谟A. 对法国大革命进行深刻反思B. 为光荣供革命提了理论基础C. 认为进步必须以传统为基础D. 反对将理性作为启蒙的武器【答案】C【解析】休谟强调道德规则和社会秩序均是通过演化而得到的,实际上是强调社会进步必须以传统为基础,以渐进演变的方式取得。故答案为C项。休谟的观点与法国大革命无关,排除A项;光荣革命是在1688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 反对将理性作为启蒙的武器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25.1841年,德国思想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提出了一个“抽梯子”的观点。他说:“任何国家,如果依靠保护关税与海运限制政策,在工业与海运事业上达到了这样的高度发展,因此在自由竞争下已经再没有别的国家同它相抗,当这个时候,代它设想,最聪明的办法莫过于把它爬上高枝时所用的梯子扔掉。”A. 批评英国的航海条例,实行关税保护和海运限制B. 揭露英国的贸易自由政策,侵犯后发工业国家的利益C. 呼吁德国要尽快实现统一,发展本国工业和海运事业D. 讽刺德国不择手段的方式,和英国争夺殖民霸主地位【答案】B【解析】材料中“梯子”指保护关税与海运限制政策,抽梯子,指英国推行贸易自由政策,反对后发工业国家实行保护关税与海运限制政策,这侵犯了后发工业国家的利益,故B正确;材料主旨是揭露英国的贸易自由政策,并不是批评英国的航海条例实行关税保护和海运限制,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德国实现统一的问题,故C错误;1841年德国并未和英国争夺殖民霸主地位,故D错误。26.18世纪,有英国学者说:“英国的贸易造就着绅士,而且已使绅士布满这一国家,因为商人的孩子,或至少是他们的孙子,开始与出身最高贵和出身于最古老家族的人一样,成为地道的绅士、政治家、议员、枢密院官员、法官、主教和贵族。”这说明当时英国A. 国内外贸易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完成B. 传统的经济政治格局已被彻底颠覆C. 绅士申贸易多少和经济地位决定D. 资本主义经济正在改变社会面貌【答案】D【解析】材料中“英国的贸易造就着绅士,而且已使绅士布满这一国家”说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绅士,即经济发展改变了社会面貌,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工业革命的完成,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是说明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绅士,不是对原有的格局的彻底颠覆,故B项错误;C项“决定”说法过于绝对,排除。27.蒸汽机的使用是工业革命的象征。然而从技术史的角度看,早在公元1世纪末,古罗马的赫罗就已发明了最早的蒸汽机,并已达到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在文艺复兴时代,赫罗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出版,蒸汽机的基本知识为更多欧洲人所了解。上述现象说明A. 人文主义者重视发展科学技术B. 经济发展是各种要素的优化组合C. 赫罗蒸汽机存在技术缺陷D. 工业革命始于蒸汽机的发明【答案】B【解析】根据“古罗马的赫罗就已发明了最早的蒸汽机,并已达到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在文艺复兴时代,赫罗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出版”,表明工业革命中蒸汽机是综合历史上的相关优秀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发明出来的,说明经济发展是各种要素的优化组合,B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并不是重视发展科学技术,排除A;.赫罗蒸汽机存在技术缺陷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1765年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D错误。28.1969年,社会民主党人勃兰特出任联邦德国的总理,他改变了前任总理阿登纳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在依靠美国的同时与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和解。这反映出当时A. 美德关系的恶化B. 美苏关系缓和C. 西方阵营出现分化D. 两极格局趋向瓦解【答案】C【解析】联邦德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在依靠美国的同时与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和解”,说明当时西方阵营发生分化。故答案为C项。从材料中的“依靠美国”来看,美德关系没有恶化,排除A项; 美苏关系的缓和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两极格局趋向瓦解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D错误。29.(数据世界银行)上图是2001-2014年金砖国家和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较图,图中上方线条代表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下方线条代表金砖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据此可知A. 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一致B. 金砖国家将领跑世界的经济C.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D. 两极格局下的竞争更加激烈【答案】C【解析】材料曲线的走势表明金砖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越来越接近美国国内生产总值,这说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故C项正确;美国依然是一枝独秀,显然不是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一致,A错误;金砖国家并不是将领跑世界的经济,B错误;此时两级格局已经解体,故D项错误。30.两极格局瓦解后,据美国民意调查显示,只有13%的美国人赞成“美国作为剩下的唯一超级大国在解决国际问题方面继续担任一个举足轻重的世界领袖”,而占74%的美国人赞同“美国在与其他国家一道解决国际问题的努力中做自己公平的一份。”这说明了A. 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B. 世界多极化格局趋势增强C. 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设想遭遇阻力D. 美国民众对政府外交能力产生质疑【答案】C【解析】“占74%的美国人赞同“美国在与其他国家一道解决国际问题的努力中做自己公平的一份”,说明美国国内对美国建立单极格局是不认可的,显然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设想遭遇阻力,C正确;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不符合材料的主旨,A错误;世界多极化格局趋势增强也是材料中没有提及的观点,B错误;不能单纯根据美国的一个民调结果就能说明美国民众对政府外交能力产生质疑,故D错误。第II卷非选择题必做题2题,共40分,其中31题20分,32题20分。附加题1题,共1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朝)洪武初年的监察机关称御史台。洪武十五年(1382年)十月改称都察院,长官有左、右都御史等,专职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定员110人,职纠内外官员。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外出巡按,号称“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历代均不能望其项背”。明代还建立御史出使巡按地方的制度,出巡之官受皇帝之命,还可兼管地方其他事务,明代还将地方分区监察与中央按系统监察相结合。给事中制度是独立于都察院之外的另一套监察体系。明初统设给事中,洪武六年(1373年)始按六部的建制分设六科。洪武十年隶承敕监,十二年改隶通政司,十三年置谏院,成为独立机构。凡大臣奏章发下,分类抄出,其有违误,则予驳正。对御史、给事中违法失职行为的处罚也是极为严格的,“若知善不举,见恶不拿,杖一百,发烟瘴地面安置”。同时也对忠于职守的御史、给事中给予奖励。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到19世纪,在中小资产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压力下,英国议会又历经三次议会改革,进一步完善其监督英王和政府及司法机关的职能。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议会、国会)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时至19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并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议会监察专员署是一个独立机构,其职责是:受理公民投诉、监督政府机构及其工人员。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实施监察的重要举措并归纳明代监察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朝监察体制与英国近代监察体制的异同点【答案】(1)措施:设置御史台(都察院),专职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纠查内外官员;都察院外另立给事中,负责稽查各部;赐予监察御史大权;采取奖罚措施。特点:官阶低,但权力大;监察官员具有相对独立的权力;地方分区监察与中央按系统监察相结合;形成有两套监察体系;注重对监察官员的严格管理。(2)共同点:都建立专门的监察机构对官员进行监督;监察机构有一定的独立性;监察权力大、涉及面广。不同点:明朝的监察以强化皇权为出发点,没有体现民意;英国近代的监察较充分地体现了民意。明朝的监察对皇帝的制约非常微弱;英国的监察对象包括英王、政府及司法机关。明朝的监察侧重于事后弹动;英国的监察包括事前防止、事中纠正、事后惩戒的整个过程,更完整。【解析】(1)第一小问举措,根据材料一“改称都察院专职弹劾百司”得出设置都察院,专职弹劾百司;根据材料一“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定员110人,职纠内外官员”得出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纠查内外官员;根据材料一“明初统设给事中始按六部的建制分设六科则予驳正”得出都察院外另立给事中,负责稽查各部;根据材料一“外出巡按,号称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得出赐予监察御史大权;根据材料一“对御史、给事中违法失职行为的处罚也是极为严格的也对忠于职守的御史、给事中给予奖励”得出采取奖罚措施。第二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得出官阶低,但权力大;根据“明初统设给事中成为独立机构”得出监察官员具有相对独立的权力;根据材料一“明代还将地方分区监察与中央按系统监察相结合”得出地方分区监察与中央按系统监察相结合;根据材料一“给事中制度是独立于都察院之外的另一套监察体系”得出形成有两套监察体系;根据材料一“对御史、给事中违法失职行为的处罚也是极为严格的”得出注重对监察官员的严格管理。(2)共同点:依据材料一“洪武初年的监察机关称御史台”以及材料二“进一步完善其监督英王和政府及司法机关的职能”可以看出明朝监察和英国近代检察都有特定的机构和官员来负责;依据材料一“明代还建立御史出使巡按地方的制度,出巡之官受皇帝之命,还可兼管地方其他事务”和材料二“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议会监察专员署是一个独立机构”可知都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和自身的权力,并结合所学从监察权力大、涉及面广归纳其他答案。不同点:依据材料可知双方政治制度存在很大差异,导致监察的目的存在差异,一个体现的是民主,一个体现的是专制。结合所学从监察是否体现民意、监察的对象以及监察的效能等方面思考回答。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最早记录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分归大鸿胪和少府管理。唐玄宗开元年间,在广州设置市舶使,多由皇帝的心腹宦官担任。其首要职责是向宫廷进献海外珍品,兼管海外贸易。宋朝在广州设市舶司,这是中国第一个专管对外贸易的官方机构,负责征收舶税,“以助国用”。市舶司最多时有10个,主要设在沿海地区。南宋高宗末年,泉州、广州和两浙路市舶司年入达200万缗,约占当时国家货币岁入总数的1/5。明朝承袭前代;在主要港口城市设市舶司,以适应海外诸国朝贡的需要,且终明之世,罢置无常。康熙年间,清朝撒市舶司,设江、浙、闽、粤四海关。1757年,除粤海关外,其余三大海关被关闭。摘编自傅宗文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管理传统与早期海关材料二 在欧洲历史未入海洋时期以前,西方没有一个国家把提倡海外发展当做政府的大事业。西人来中国者多半为个人的好奇心、利禄心所驱使。他们的事业与欧洲国家或民族的国计民生都没有关系。到葡萄牙人发现好望角的时候,欧洲的局势就不同了。这些国家的国王无不以提倡海外发展为政府及民族的大事业。那帮在海外掠财夺土的半海盗半官商居然成了民族的英雄。值得注意的是,当欧洲在赢得对亚洲海上贸易的控制时,中国统治集团正在积极地反对海外事业。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管理机构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新航路开辟前后中国和欧洲在海外贸易政策上的变化,并分析欧洲在海外贸易政策上变化的原因。【答案】(1)特点:出现早,各朝均有设置;管理机构逐渐专业化、制度化;主要位于沿海地区;唐朝以前政治色彩较为明显;宋代发展到高峰,经济职能突出;清代前期改设海关,逐步限于广州一地。(8分)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海外贸易繁荣的需要;专制主义皇权的控制和影响;唐宋鼓励海外贸易,明清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2)变化:中国:由开放到实行闭关锁国。欧洲:新航路开辟前,个人行为,没有国家或民族做后盾。新航路开辟后,国家提倡海外贸易,鼓励个人到海外冒险奋斗。原因:文艺复兴促进欧洲人思想解放;资本主义经济产生,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政府的鼓励;社会舆论的宣传和推动。【解析】(1)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最早记录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分归大鸿胪和少府管理。唐玄宗开元年间,在广州设置市舶使”“宋朝在广州设市舶司,这是中国第一个专管对外贸易的官方机构”“市舶司最多时有10个,主要设在沿海地区”“康熙年间,清朝撤市舶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