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3月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湖南省长沙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3月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湖南省长沙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3月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湖南省长沙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3月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湖南省长沙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3月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长沙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3月模拟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西周铭文中记载,周共王封大臣师虎继承其祖之官职,共王死后,新王即位后又封师虎,把其官职再重说一遍。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 加强君主集权的需要B. 分封制度趋于瓦解C. 维系世袭特权的意图D. 宗法关系仍然稳【答案】C【解析】【详解】A中国古代早期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排除。B春秋战国分封制度趋于瓦解,排除。C“新王即位后又封师虎,把其官职再重说一遍”,表明奴隶主贵族官职世袭,反映了维系世袭特权的意图,正确。D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新王即位后又封师虎,把其官职再重说一遍”。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2.汉武帝后期,有关律令条例的文书堆积如山,专门负责整理的人也无法遍看。于是郡国引用法律往往造成案情相同而判处不同的情况,官吏便可引用免死条款让人活命,之亦然。这反映出A. 武帝“尚法”的不良后果B. 中央集权受到郡国冲击C. 董仲舒儒学吸取法家理论D. 汉代司法体系颇为混乱【答案】D【解析】【详解】A汉武帝尊儒,排除。B汉武帝后期,王国问题已解决,排除。C与题干无关,排除。D依据“于是郡国引用法律往往造成案情相同而判处不同的情况,官吏便可引用免死条款让人活命”,可见汉代司法体系颇为混乱,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于是郡国引用法律往往造成案情相同而判处不同的情况,官吏便可引用免死条款让人活命”。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3.北宋太宗年间规定,各地如有缺少种子、土田、男丁者,农师与本乡耆老可明立要契,召集余夫,举种借粮,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这一规定A. 体现了农业生产中的雇佣劳动B. 推动了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C. 加深了农夫对地主的人身依附D. 顺应了农产品商品化发展趋势【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召集余夫,举种借粮,收成依契约分”可知,宋代时期出现承包性质的二地主现象,反映了宋代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故B项正确。A项,体现雇佣关系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农民对地方的人身依附关系,排除。D项,题干未反映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宋代农业经济发展,关键信息“召集余夫,举种借粮,收成依契约分”本题考查宋代农业经济发展,本题应结合宋代租佃关系的发展进行解答。4.北宋儒者在硏读儒家经典时,改变了前代学者考据字音字义的研究重点,而着力于探求儒经的新意,以至“新义日增,旧说几废”。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宋代社会危机的日渐加深B. 道教和佛教思想广为传播C. 汉儒的纲常学说较为迂腐D. 前人考据研究已比较完备【答案】A【解析】【详解】北宋儒者着力于探求儒经的新意,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这是理学家对儒学的新的思考,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北宋时期为改变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故A正确。北宋时期,儒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了理学,但佛教和道教思想的传播并不是出现理学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汉代儒学的纲常学说较为迂腐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C。考据研究比较完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主要考查北宋时期儒家经典出现了新的变化。本题考查宋代理学产生的背景。学生要能够理解理学产生与当时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5.明初政府规划南京城内制售铜铁器在铁作坊,皮草市场则在笪桥南,履鞋在轿夫营,伞则在应天街之西,木器南在钞库街,北在木匠营。明初南京城的工商业布局A. 是坊市管理体制的体现B. 表明政府利用集聚推动发展C. 便于政府强化城市管理D. 符合工商业市镇拓展的要求【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售铜铁器在铁作坊,皮草市场则在笪桥南北在木匠营”可知明初南京城的工商业不同行业分布在不同的地方,说明是为了便于政府强化城市的管理,C选项符合题意。坊市制度在宋朝就已经被打破,A选项排除。政府利用集聚推动发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南京城属于都市,不属于工商业市镇,D选项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商业,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对城市管理的手段。本题以南京城的商业布局为切入点,考查明朝的商业发展和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6.1866年,两江总督曾国藩发表公告:“华商造买洋船,或租或雇,装运出进江海各口,悉自便。”这一公告A. 成为官督商办模式的雏形B. 冲击了外资运输公司利益C. 刺激私人兴办近代航运业D. 是创办轮船招商局的设想【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未提及官督,排除A。这一公告不能冲击了外资运输公司利益,排除B。“华商造买洋船,或租或雇,装运出进江海各口,悉自便”,即放宽华商兴办近代航运业的限制,C正确。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华商造买洋船,或租或雇,装运出进江海各口,悉自便”。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7.甲午战前,谈论西学普遍为人所不屑,有谈论者甚至被视为汉奸。甲午战后,各地成立学会,纷纷译印图书,举办演讲,推销报纸,宣传新学。国人对西学转变态度的主要原因是A. 中国社会性质已经改变B. 清廷维护专制引起不满C. 有识之士广泛传播西学D. 此前的近代化效果有限【答案】B【解析】【详解】“甲午战后,各地成立学会,纷纷译印图书,举办演讲,推销报纸,宣传新学”主要是因为清廷维护专制引起不满,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解题的关键是“甲午战后,各地成立学会,纷纷译印图书,举办演讲,推销报纸,宣传新学”。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中国近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不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要想实现近代化是根本不可能的。8.1954年初,按照中央提出的合营一批“较重要和较大企业”的方针,占全国总产值三分一的私营企业实现合营,中小工业企业在面对合营企业竞争时处境更加困难。针对这一情况,中央采取的措施是A. 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B. 稍微放缓国有化的进程C. 加强国家资本主义力量D. 制定政策保护中小企业【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措施,当时为了克服中小企业面对合营企业竞争的压力,国家采取的措施是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国有化的进程并没有放缓,排除B项;当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要消灭资本主义,排除C项;D项与当时改造的史实不符合,排除D项。【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要求学生结合三大改造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三大改造的具体措施特点,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9.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绝大多数官职由公民抽签担任,因为抽签是神意所归,具有神圣意义。十将军之职则由选举产生,可连选连任,并且不给薪俸。这一差异反映雅典A. 上层公民把持政权的意图B. 反思直接民主体制的弊病C. 人文精神冲破宗教的樊篱D. 军事长官的地位颇为重要【答案】A【解析】【详解】“雅典绝大多数官职由公民抽签担任,因为抽签是神意所归,具有神圣意义。十将军之职则由选举产生,可连选连任,并且不给薪俸”体现了雅典上层公民把持政权的意图,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解题的关键是“雅典绝大多数官职由公民抽签担任,因为抽签是神意所归,具有神圣意义。十将军之职则由选举产生,可连选连任,并且不给薪俸”。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最高的政府官员十将军由公民大会举手选出,十将军委员会统率军队,参与政治,首席将军执掌国家军政大权。10.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A. 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B. 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C. 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 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答案】D【解析】题干说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主张得到了农民、手工业者和下层僧侣的支持,王公贵族也用实际行动在支持其主张,所以说明宗教改革的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故选D。11.1932年底,苏联宣布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比原定计划提前9个月完成。如表反映不同时间苏联部分工业指标情况,据此可以推知苏联煤(万吨)石油(万吨)铁(万吨)钢(万吨)汽车(万辆)拖拉机(万台)铁路(万公里)1913年2910920420420-5851928年35501160338430007013769初步计划68001900800830-88实际完成64402140616592239489818A. 计划制定时具有灵活性B. 实际未能完成“一五”计划C. 轻重工业发展比例失调D. 经济危机冲击工业建设【答案】A【解析】【详解】“苏联宣布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比原定计划提前9个月完成”表明计划制定时具有灵活性,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点睛】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解题的关键是看懂表的内容。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12.1971年,美国对外短期债务的增长已使黄金储备不足以抵偿债务的1/4,美元汇价暴跌。1973年初美元再度贬值10%,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1979年3月欧洲货币体系正式建立。20世纪70年代日本垄断银行在国际领域广泛活动。这说明A. 国际金融体系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B.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走向瓦解C. 多极化趋势显现快速增长的局面D. 国际货币体系逐渐走向了多元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美元汇价暴跌”“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欧洲货币体系正式建立”“日本垄断银行在国际领域广泛活动”可知,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崩溃,国际货币体系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D正确;材料反映国际货币体系逐渐走向了多元化,而非三足鼎立的局面,排除A;材料说明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崩溃,而不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走向瓦解,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多极化趋势“快速增长”,排除C。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7.0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末状元张謇在马关条约签订后,力主“棉铁主义”,创办大生纱厂。从1912年至1921年,张謇以纺织业为中心相应地扩充了金融业和交通运输业以及许多服务性的企业,在发展实业的同时又努力兴办新式学堂。正是“中国须振兴实业,其责任须在士大夫”的理念,使张謇完成了从传统士大夫向现代企业家的转换。同时期荣氏兄弟在无锡尝试“劳工自治区”,卢作孚在重庆、陈嘉庚在集美均有类似努力。不仅如此,卢作孚的民生公司在1938年的宜昌撤退中,承担了90%的工业设备的运输,却仅收取低廉的运费。为了保证运输的正常进行,在公司连年亏损、物价飞涨之际仍执行政府的限价规定。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企业社会责任材料二:经过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企业被要求提供主要应由囯家或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如学校、医院和社会保险等。这种现象被认为是“企业社区”。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兴起,但国家在经济治理中的计划色彩依旧强烈并且意识形态上也存在激烈争锋。90年代后,私营企业迅速发展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环境,然而一些企业在谈到其社会责任时仍把“交了多少税”放在首位。中国加入WTO后,伴随数起外国企业因不承担社会责任而破产的丑闻,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也通过承担社会责任来获得更妤的声誉和对投资者、消费者的吸引力。摘编自经济环境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协同演进硏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謇等实业家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阶段性特征并分析其原因。(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认识。【答案】(1)民族危机加深;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企业家的爱国情怀。(2)1966-1978年,企业供应提供主要应由囯家或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主要由生产资料变革、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共产主义观念影响;1978年到20世纪90年代,企业的计划色彩仍然浓厚,这主要与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展开、左倾思想束缚、共产党的探索有关;20世纪90年代,企业把“交了多少税”放在首位,这主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南巡谈话影响、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有关。20世纪初,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信誉为主要责任,这主要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吸取外国企业破产的经验、企业盈利等有关。(3)企业承担责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也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二者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清末状元张謇在马关条约签订后,力主“棉铁主义”,创办大生纱厂”可知体现的是民族危机加深;根据材料“中国须振兴实业,其责任须在士大夫”可知体现的是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卢作孚的民生公司在1938年的宜昌撤退中,承担了90%的工业设备的运输,却仅收取低廉的运费”可知体现的是企业家的爱国情怀。(2)关于企业承担责任的特征和变化的原因需要结合中国经济体制变革分析即可得出答案。(3)材料反映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自身发展的关系,围绕这个核心分析,言之成理即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和新中国经济道路的探索,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和新中国经济道路探索的准确把握。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武帝时期,司法部门在审理案件时,甚至会拋开国家法律而引用董仲舒所撰的春秋决狱进行审判。例如汉代一妇女改嫁,有官员认为夫死未葬,法无许嫁”,如果改嫁,非但有罪,最严重可判死刑;董仲舒则依据春秋之义,指出“夫死无男,有更嫁之道”,这位妇女的行为符合儒家经典的义理,因而应判为无罪。材料二:“西汉元帝柔仁好儒,见先帝(汉宣帝,汉武帝曾孙)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从容曰: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面有怒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请围绕“儒与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治理国家时儒与法的运用确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证。【答案】论点:儒家与法家思想在不同时期对国家兴盛的重要性论证: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割据混战,这一时期如何富国强兵,完成国家统一称为各国国君的主要愿望,法家思想适应统治者富国强兵的要求,称为当时最受统治者欢迎的思想主张,魏国通过李悝变法进而称为当时的霸主,秦国通过商鞅变法,最终在群雄逐鹿中扛起了统一的大旗。但是秦统一六国后,继续推行法家思想,实行严刑酷法,最终导致秦朝的灭亡。到汉武帝统治时期,为了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以传统儒学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框架,柔和诸子百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通过思想上的统一,进而达到了政治上的统一,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思想基础。【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司法部门在审理案件时,甚至会拋开国家法律而引用董仲舒所撰的春秋决狱进行审判”、“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可得出论点是儒家与法家思想在不同时期对国家兴盛的重要性的论点。论证此论点需要结合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用法家思想纷纷到达富国强兵的效果、在和平时期,一昧的使用法家思想,会破坏生产力,这一时期就需要利用儒家思想来稳定社会生产,进而达到国家兴盛的目的。【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演变,题型为论述题,解题关键在于对论点的准确提炼,通过相关史实论述论点的合理性,结合相关知识作答即可。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演变,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变化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的。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漕运指利用水道调运官粮的一种专业运输,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黄河流域变得凋敝不堪。除了藩镇之外,唐军在平叛过程中,一些将领的权力扩大,独霸一方,甚至与唐中央对抗,这使得“漕运阻绝”。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决心整顿漕运,户部侍郎刘晏经过考察,对漕运进行了重大改革:疏浚渠道、以通航运;以盐利雇人运輸,“不发丁男,不劳郡县”;创立漕运的奖励制度等。经过改革,江淮漕运物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师。刘晏提岀并实行的这一套漕运制度,在安史之乱后为挽救漕运的中衰起了积极作用。摘编自潘镛中晩唐漕运史略(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漕运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漕运改革的意义。【答案】(1)背景:安史之乱后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原有的漕运体系衰落;黄河流域藩镇割据、对抗中央。(2)意义:恢复并建立了一套新的漕运制度;为京师提供大量的物资和粮食,维护了唐朝的统治;改善了水运交通,有利于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安史之乱爆发,黄河流域变得凋敝不堪。除了藩镇之外,唐军在平叛过程中,一些将领的权力扩大,独霸一方,甚至与唐中央对抗”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2)依据材料“经过改革,江淮漕运物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师。刘晏提岀并实行的这一套漕运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