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西周分封制的基础,而且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A. 一夫多妻多妾制的长期延续B. “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C. 皇位继承“立嫡以长不以贤”D. 传统的“门当户对”观念【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度,这解决了贵族在土地财产和权力继承上的矛盾,确立了王位继承的唯一性,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安定和团结,并被后世沿用,故C项正确;一夫多妻制在宗法制以前就已经实行,排除A;“三纲五常”是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的,故B项排除;宗法制协调的家族内部关系,而不是家族之间的关系,排除D。2.据秦律置吏律记载,秦朝时国家任免官吏虽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但也可随时调换或补缺。这反映了A. 官僚政治具有一定灵活性B. 当时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C. 皇权专制统治具有随意性D. 国家官吏的腐败现象严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是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相关制度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B项“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与题干信息“可随时调换或补缺”不吻合,排除;C项“随意性”解读有误,不符合题意,排除;题干信息没有提及腐败现象的问题,排除D;A项“一定灵活性”与题干信息“可随时调换或补缺”相吻合,正确。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概况及认识3.现今存世的有关商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甲骨文资料大多是向上天祈祷和祭祀的卜辞。许多古籍对此评价是:“商人尚鬼”、“先鬼而后礼”。以上材料表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的政治结构B.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 先秦统治注重神权和王权的相结合D. 早期统治者对神权和礼制同等重视【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现今存世的有关商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甲骨文资料大多是向上天祈祷和祭祀的卜辞”可知商代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说明王权与神权相结合,故C正确;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的政治结构是分封宗法制,材料未体现,故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商代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未体现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B错误;D项“同等重要”说法错误,故D错误。【点睛】材料“向上天祈祷和祭祀的卜辞”说明商代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说明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具有神秘色彩。4.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下列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A. 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B. 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C. 限制相权,建立“中朝”决策机制D. 设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吏的监督【答案】A【解析】【详解】“划清了界限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表明汉代与秦朝原有的体制已经不同,但实际上却又是对秦朝体制的重建,因此涉及于此的体制是郡国并行制,既有秦朝郡县制的内容,又有分封诸侯的内容,故A项正确;B项是汉代创新的,与题意不符合。C项涉及的是君主专制,与材料强调中央集权不符。对官吏的监督的体制秦朝也有,故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5.下面是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内存在着两对矛盾,分别为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和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就皇权的发展趋势而言,呈现出了皇权的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的趋势,故选B项;选项A与皇权发展趋势相反,排除;皇帝制度是从秦始皇才开始创立的,故是从无到有,不断加强的过程,选项C、D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掌握中国古代皇权演变趋势,即皇权的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的趋势。6.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是A. 设参知政事B. 设枢密院C. 设三司使D. 文官任知州【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方向是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即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矛盾的措施。由所学知识可知,唐末五代藩镇割据、武将飞扬跋扈的局面导致中央政权受到挑战。而任用文官做知州则是针对这一弊端采取的措施,故D正确;A是分割宰相的行政权,B是分割宰相的军权,C是分割宰相的财政权,排除。7.自元代以来,中国历届中央政府对西藏进行了有效管理,其中清朝设立的主管西藏等边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是A. 宣政院B. 理藩院C. 军机处D. 土司制度【答案】B【解析】清朝设立的主管西藏等边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是理藩院,故选B;宣政院是元朝设立的处理全国宗教事务的机构,军机处是清朝设立的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土司制度是元朝处理边疆少数民族事务的地方行政制度,故排除ACD。8.周襄王元年(公元前651年)夏,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订立盟约。盟约中有“不能废嫡立庶,以妾为妻”的规定。这一规定体现了我国古代哪一制度A. 分封制B. 宗法制C. 皇帝制度D. 郡国并行制【答案】B【解析】【详解】“不能废嫡立庶,以妾为妻”,这其中的嫡庶所体现出的是一种等级秩序,他与宗法制嫡长子关系密切,故B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地方制度,故A项错误;皇帝制度是秦朝统一后实行,故C项错误;郡国并行制是西汉初期实行地方制度,故D项错误。9.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说“中国的科举文官制度是历史最悠久的帝国行政样板。”关于这一制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隋唐以后成为主要选官制度B. 宋代以后以八股取士为主要形式C. 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D. 一定程度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选官制度。隋唐的时候,创立了新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度。宋代时候,进一步完善,明以后主要以八股稳定形式作为主要的考试方式。此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所以应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历代的选官制度科举制10.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列传里,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这主要说明中国传统社会A. 宗法血缘思想强烈B. 君权至上意识浓厚C. 家国一体观念普遍D. 家庭伦理道德至上【答案】C【解析】据材料“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忠臣体现了对国尽忠,孝子体现了对家敬孝,这说明中国传统社会家国一体观念普遍,故C项正确;忠臣与宗法血缘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君权至上意识,故B项错误;家庭伦理道德的说法过于片面,故D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家国一体观念的含义和影响入手,即可对选项逐一分析,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1.伯里克利说:“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不会因为贫困在政治上湮没无闻”。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A. 公民大会上公民都享有发言权和表决权B. 五百人会议的成员有机会担任轮值主席C. 各级官职由所有公民通过抽签选举方式产生D. 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答案】D【解析】由材料“绝不会因为贫困在政治上湮没无闻”,为此伯里克利采取的措施是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12.在伯利克里时期,“法庭审判员从30岁以上、无公共债务和犯罪前科的公民中抽签产生。审判员6000名,一般由500人组成一个法庭,分理各种诉讼。”、“不到开庭的时候,没人知道谁将出席案件的审理,也没有人知道谁将会受到审理”。这A. 体现了雅典民主的广泛性B. 能集思广益,减少冤假错案C. 维护案件审理的公正性D. 保证了雅典民主达到最高峰【答案】C【解析】【详解】由“抽签产生”“不到开庭的时候,没人知道谁将出席案件的审理,也没有人知道谁将会受到审理”表明,雅典的陪审员只能依法对案件本身负责,有利于防止徇私舞弊现象,从而保证了审判的相对公正,故C正确;A不能准确反映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中的做法主要是为了维护案件审理的公正性,并非集思广益,减少冤假错案,排除B;材料主要体现审判的公正性,无法体现“保证了雅典民主达到最高峰”,排除D。13.阿多科克在希腊城邦的成长一书中说:“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这种个性愈是高度发展,愈是强烈地被意识到,就愈不愿意哪怕是部分地牺牲它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A. 小国寡民B. 各邦长期独立自主C. 人民民主D. 轮番而治【答案】B【解析】据材料“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古希腊城邦独立自主的特点,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人民民主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也未涉及轮番而治的相关内容,故D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学生应该可以正确理解这体现了城邦的独立自主,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4.拿破仑时期的民法典以罗马法为蓝本,西方国家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某些司法原则均源于古罗马。下列表述符合以上论断的是A. 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司法的基础B. 罗马法维护了罗马的共和制C. 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D. 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材料突出强调拿破仑时期的民法典中的原则和制度源自于古代罗马法,说明罗马法对近代欧美的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选A。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人的法律罗马法的影响15.雅典人追求民主政治,用“人民”与“统治”合成这一名词强调其意义。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作出应战决定的是A. 五百人议事会B. 陪审法庭C. 十将军委员会D. 公民大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雅典民主政治通过设立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等机构,保证民主制度的正常运作。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甚至个人小事。五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负责审理各类重要案件,还监督公职人员的行为操守,参加立法。故D正确;ABC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16.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定义雅典的民主是“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切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由此可见,他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担忧是A. 可能会导致权力的滥用B. 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C. 过分强调民主的广泛性D. 会削弱贵族的政治权力【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了雅典民主的不足之处,不加区别地把一切平等给予一切人是容易导致权力滥用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小国寡民,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不是强调民主的广泛性而是强调滥用性,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雅典民主政治就是保护贵族的政治权利而不会削弱贵族的政治权力,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17.某英国首相曾表示:“首相可以在任何他愿意的时候去女王那里提出解散议会申请。但我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主动提出放弃这一权利的首相,这是对首相权力的妥协,但我觉得是件好事。”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 英国首相有权解散议会B. 英国首相与议会相互制约C. 议会是否解散决定权在女王D. 女王是国家机构的一部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英国责任内阁制度,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掌握国家行政大权的是首相,故C选错误。其它三项均符合历史史实。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8.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A. 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C. 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D. 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是指联邦制下的中央集权,“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指地方各州的分权,所以应该选择B。考点: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联邦制度的确立。19.法国史学家基佐(1787一1874年)在1640年一英国革命史话一书中说:“在1688年,英国达到了它在1640年所定下的目标,它放弃了革命的任务,而代之以自由。”基佐的评述旨在A. 肯定英国民主政洽稳健渐进的发展特点B. 颂扬“光荣革命”已完成英国所有政治革命C. 赞美英国君主立宪政体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D. 借此感叹法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答案】A【解析】光荣革命只是英国家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前提,排除B;材料没有评述英国君主立宪政体,排除C;1688年法国大革命都没开始,不存在建立民主共和政体,排除D;光荣革命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英国民主政洽稳健渐进的发展特点,故选A。20.按1875年宪法的规定,法国议会可行使的权力是A.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总统B. 有权任命内阁C. 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D. 众议院有权否决参议院的决议案【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从法国议会的权利切入,考察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5年宪法的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总统,总统有权任命内阁,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1875年宪法规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共享立法之权,众议院有权否决参议院的决议案说法不正确,没有这规定。D错误。考点: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5年宪法议会权利21.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执行之权属于皇帝”、“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这表明德意志帝国的政体A. 不具备近代民主制特性B. 本质上是封建君主专制政体C. 保留有浓厚的封建残余D. 是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倒退【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知,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议会制,这表明该宪法具有代议制的特性,具有近代民主性,但皇帝控制着议会、立法权和任命官吏权,这又表明皇帝是国家权力中心,保留有浓厚的封建残余,故C项正确,可排除A、D;德意志帝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B错误。22.在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国王可以任免宰相和其他官吏,创制法律,召开和解散议会。这反映了该宪法的最大特点是A. 浓厚的共和色彩B. 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C. 鲜明的民主色彩D. 浓厚军国主义色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理解。题干反映了德国的皇帝拥有很大的权力。这说明了具有专制主义色彩。所以选B。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名师点睛】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比较:(1)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都是以法律形式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国家元首都是君主,实行世袭制。(2)不同点: 君主方面: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不掌握实权;而德意志皇帝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拥有实权,具有专制主义色彩。 政府方面:英国首相由议会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担任,与内阁一起对议会负责;而德国政府的宰相由德意志帝国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议会方面:英国议会是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掌握国家主权,限制王权;而德国议会只拥有制定法律和批准预算的权力,对政府和皇帝没有监督权。23.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导致世界冲突的根源是文明的差异。而我国学者方永刚、唐复全则指出:“文明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单位,国家仍然是划分世界的基本尺度。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最能论证方、唐二位学者观点的史实是A. 杜鲁门主义出台B. 北约华约对峙C. 尼克松访华D. 东欧剧变【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美苏争锋。根据材料信息“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A、B、D三项说法均是以意识形态为阵营的,不符合题意,可以排除;C项说法符合题意,中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美国属于资本主义阵营,本题答案为C。24.有学者认为,它的建立使亚太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组织,这对美国在该地区的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政策是一个挑战,或者是说这是建立起一个通向多极世界的途径。这里的“它”应是A. 华沙条约组织B. 上海合作组织C. 北美自由贸易区D. 欧盟【答案】B【解析】华沙条约组织和欧盟主要涉及欧洲国家,与材料“亚太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组织”不符,故A、D两项错误;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与材料“亚太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组织”“建立起一个通向多极世界的途径”相符,故B项正确;北美自由贸易区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与材料“亚太地区”不符,C项错误。25.台湾地区与大陆的联系落后于香港地区。在1949年后的30年里,双方曾拒绝承认彼此的存在和合法性,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往来,而且处于实际的战争状态,这表现在双方不时向沿海岛屿开炮。这种局面的转变始于A.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B. “一国两制”的提出C. 香港澳门成功回归的实现D. “九二共识”的达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在1949年后的30年里”,解读题干可知,30年后,即1979年。据此可知:A项,1979年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两岸关系开始转变,符合史实和题意。“一国两制”提出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晚于选项A,选项B排除;香港、澳门时两岸关系已经转变,排除选项C;“九二共识”时间是1992年,超出材料中30年里的限定,排除选项D。26.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这表明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形成B. 社会主义制度尚未确立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D. “新民主主义革命”概念的首次提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可知,AC是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规定;D是在1941年;社会主义制度正式建立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故B符合题意。考点: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与祖国统一大业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7.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宪法日。下列对我国宪法发展历史阐释准确的是A. 临时约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B. 共同纲领是我国第一部正式宪法C. 1954年宪法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D. 1982年宪法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1912年颁布的 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排除A;1949年的共同纲领不是由最高立法机关制定,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排除B;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排除C;1982年宪法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故选D。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1982年宪法28.有学者评论:“抗战之前的中国是传统的、一盘散沙的、领导核心无力而且缺乏代表性的非现代化中国,而抗日战争给中国的历史带来了全新的现代性。”“全新的现代性”是指A. 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的胜利B. 抗战结束促进了现代化建设C. 战争促进中国民族意识觉醒D. 抗日战争促成了全国的统一【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抗战之前的中国是传统的、一盘散沙的、领导核心无力”可知,抗日战争改变了战争前一盘散沙的状态,将全民族紧紧地凝聚在了一起,这反映的是民族意识的觉醒,故选C。A项并不符合材料的描述,不是“全新现代性”的内涵,排除;抗战胜利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也就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排除B;抗日战争后还有解放战争,中国并未实现全国统一,排除D。29.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与中共一大纲领相比最大的变化在于A. 承认了中国革命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B. 体现了压抑资本主义未来发展的目标C.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D. 为国共第一次合作奠定了理论基础【答案】A【解析】注意限定信息“最大的变化”,结合所学可以知道,中共一大制定出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规定了党要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但是如何认识现阶段中国社会和革命的性质以及确定现阶段的革命任务,党的第一个纲领对此没有给予解决,中共二大是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明确地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这是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走向社会主义不可超越的一个阶段,因此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与中共一大纲领相比最大的变化在于承认了中国革命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中共二大,应排除。C项是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不符合中共二大,应排除。D项是中共三大的意义,应排除。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30.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曾经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分别是为了A.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B. 建立中华民国,反帝反封建C. 反帝反封建,抗击日本侵略D. 抗击日本侵略,完成祖国统一【答案】C【解析】【详解】民主革命时期国民党、共产党曾两度合作。第一次是国民党大革命,第二次是抗日战争,两次都是反帝反封建抗击日本侵略,C正确;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是辛亥革命,A和B错误;抗击日本侵略,完成祖国统一不符合事实,D错误。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本卷共3题,第31题第33题,共40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发展的进程,就是一个不断吸取前朝的经验教训,不断进行改革调整的过程。材料一:史记中记载,“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宋史中记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材料二:“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请回答:(1)结合史实,说明“汉”对“秦”制以及“宋”对“唐”制的继承与发展情况。(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汉高祖建汉后,吸取了秦朝灭亡的什么教训?请你结合具体史实对材料中所体现的汉代政治制度进行评价。【答案】(1)汉朝:继承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发展郡国并行制、(汉武帝)中朝制度宋朝:继承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发展设“二府三司制”,建禁军,派文臣做知州管行政,转运使管财政,设通判监察地方官员。(2)汉高祖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因此刘邦建汉后恢复了分封制,实行“郡国并行制”。评价:分封制的恢复,在建汉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汉初随着经济的发展,诸侯王势力的发展,出现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发生了“七国之乱”。【解析】【详解】(1)汉朝:本题考查秦汉制度对比和唐宋制度对比。根据所学,汉代对秦朝制度继承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发展郡国并行制、(汉武帝)中朝制度。宋朝对唐朝制度继承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发展方面,宋代进一步削弱相权,同时加强中央集权,设“二府三司制”,建禁军,派文臣做知州管行政,转运使管财政,设通判监察地方官员。(2)教训:根据材料“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并结合所学可知汉初汉高祖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因此刘邦建汉后恢复了分封制,实行“郡国并行制”。评价:根据所学可知汉初分封制的恢复,在建汉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汉初随着经济的发展,诸侯王势力的发展,出现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发生了“七国之乱”。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古希腊】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材料二 美国记者托马斯*L*弗雷德曼在2000年12月15日的时代周刊上发表短评说:“美国的强大的真正力量,来自于我们所继承的良好的法律与制度体系有人说,这是一种由天才们设计,并由蠢才们运作的体系。”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的具体表现。(2)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指出“天才们”设计了哪些制度?试述这些法律和制度体系如何促使美国的的强大?【答案】(1)表现:公民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构,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吏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为保证所有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2)制度:联邦制;共和制;三权分立制度作用:三权分立制度,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联邦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央与地方、大州和小州、南方与北方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解析】【详解】(1)表现:本题考查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根据材料来源可知此时正处于伯里克利时期,当时雅典民主政治处于“黄金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公民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构,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吏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为保证所有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2)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787年薪宪法确立如下制度制度:联邦制;共和制;三权分立制度作用:承接上一问,结合所学推导本题答案。三权分立制度,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联邦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央与地方、大州和小州、南方与北方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尽管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后已成为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但国共军队牵制了100万日本军队的事实并没有在后来的历史记录中得到充分重视。(但)没有中国的抗日战争,二战在欧洲战场的战事会更加扑朔迷离,出现其他变数。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专家米德博士评价中国抗日战争材料二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谓“日蒋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应予废除。)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1972年9月29日中日建交联合声明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中欧洲学者对中国抗日战争地位看法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认识变化的依据。(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72年9月中日正式建交的主要原因。【答案】(1)变化:由不重视到充分重视。依据: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信息化解决方案2025年研究报告
- 食品转包类型的合同协议
- 离婚协议赠予协议书范本
- 杀菌釜设备安装合同范本
- 物流代办合同协议书模板
- 法律合作协议书模板模板
- 矿山承包开采破碎协议书
- 独栋物业转让协议书范本
- 游泳馆培训协议合同范本
- 销售超滤纯水器合同范本
- GB/T 45920-2025铁铝酸盐水泥
- 大健康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广州数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 医德培训课件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全文
- 提升零售户店铺形象烟草QC课件
- 消防安全常识培训内容(通用14篇)
- 系杆拱桥桥梁上部系杆拱的施工方案
- 恶魔城苍月的十字架全怪物图鉴
- 病历启存记录单
- 世界奢侈品品牌介绍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