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高二普通班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1.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年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材料中所说的商鞅变法措施,和秦朝建立后采取的经济措施中相对应的是( )A. 统一货币和车轨B. 建立皇帝制度C. 统一度量衡D. 开垦土地和休兵【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知识点,旨在考查知识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君“正度量,调轻重”是指统一度量衡,这主观上是维护秦国封建统治的需要,但在客观上有利于各地之间的经济交流,与秦朝建立后推行的“统一度量衡”政策相对应,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提及货币和车轨问题,排除A;B项属于政治制度,与题干“经济措施”信息不符,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故选C。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影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巩固统一度量衡2.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选项变法措施结果A梭伦改革:确定财产等级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参与高级管理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道路B孝文帝改革:均田制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C阿里改革:保护民族工业发展民族工业实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实现了埃及近代化D戊戌变法:奖励工商业发展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制,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B项符合史实,故答案为B项。梭伦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四百人议事会,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埃及历史的进步,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戊戌变法很快失败,其措施未能真正实施,排除D项。3.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最能反映材料信息的是A. 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B. 国家将土地按人口多少进行分配C. 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分给农民耕种D. 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役【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北魏均田制,但不能说明政府分配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故A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国家将土地按人口多少进行分配,故B错误;材料并未反映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分给给农民耕种,故C错误;材料“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说明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役,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均田制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4. 公元前594年,鲁国推行“初税亩”,同一年梭伦当选为雅典执政官,也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对这两次改革认识正确的是A. 都推动了两国社会形态的更替B. 都打破了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C. 都有利于新的社会阶层力量发展D. 都促进了中西文明的交流融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知识的比较能力。根据所学知识,鲁国推行“初税亩”,客观上承认了私田主人对私田的合法所有权,加速土地私有化,推动新的地主阶级的形成。梭伦改革则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使新兴工商业者阶层发展壮大,获得政治权利。两者相同点是C项。A项不符合梭伦改革;B项不符合“初税亩”;D项不符合这两次改革。考点: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鲁国“初税亩”改革、梭伦改革鲁国“初税亩”改革、梭伦改革5.在梭伦当选为执政官前,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梭伦忧心的主要问题是A. 民主制度面临威胁B. 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C. 自己将被陶片放逐D. 城邦遭到外邦人攻击【答案】B【解析】注意材料时间是梭伦当选执政官之前,据所学可知,A错误,梭伦改革后雅典才走上民主道路;C错,陶片放逐法是克里斯提尼执政时的措施;B与D相比较而言,城邦内部阶级斗争是最主要的问题,故选B。6. 下图为出图文物铜方升,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所制,考古学家在方升上发现了如下铭文“廿六年(前221 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之。这说明A. 战国各国普遍采用商鞅的法令B. 秦王朝重新创制了度量衡标准C. 统一量器标准有利于兼并诸侯D. 商鞅变法的量器标准颁行全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铜方升,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所制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商鞅变法的量器标准颁行全国,故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战国各国普遍采用商鞅的法令,故A排除。秦王朝没有重新创制度量衡标准,故B排除。统一量器标准发生在兼并诸侯之后,故C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统一度量衡7.战国中后期的秦国士兵往往不戴头盔和不穿沉重的铠甲,甚至他们使用的剑也是比较落后的青铜短剑。战场上,这些士兵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进攻力,割去对方的人头并以这些人头堆积成山是秦国人的本能,可以说秦朝是建立在一座座万人坑基础之上。这反映了( )A. 秦国手工业生产技术相对其他国来说比较落后B. 商鞅变法确立和发展了秦国上下尚武的传统C. 奖励军功政策极大地改变了普通秦国人价值观D. 商鞅变法为秦统一战争奠定了强大的军事基础【答案】D【解析】根据“战国中后期的秦国士兵”“战场上,这些士兵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进攻力”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增强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吞并其它六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故D正确;A、B、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8.王安石在言事书中提出了“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主张,这表明他解决财政问题主要立足于A. 增加赋税以满足国家财政支出需要B. 大力发展生产以增加国库财富C. 对大地主、大官僚征收更多的赋税D. 精简国家机构以减少财政开支【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凭借全天下的力量,来谋取天下的财富,用取得的天下财物来供给天下的所用.,故要大力发展生产以增加国库财富,B项正确。材料强调大力发展生产以增加国库财富,而不是指增加赋税以满足国家财政支出需要,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对大地主、大官僚征收更多的赋税,而是强调大力发展生产以增加国库财富,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精简国家机构以减少财政开支,而是强调大力发展生产以增加国库财富,排除D。点睛:理解材料意思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9.下列各项对于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都有利于思想文化创新和繁荣B. 都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C. 都打破贵族依据血缘垄断政权局面D. 都采取的措施,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答案】A【解析】商鞅变法中设立县制等政策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梭伦改革中设立四百人议事会及陪审法庭等政策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故B项为相同点。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打破贵族依据血缘垄断政权局面,梭伦改革废除世袭贵族的垄断权利,不再以出身而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等级,打破贵族依据血缘垄断政权局面,故C项为相同点。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均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故D项为相同点。商鞅变法中焚诗书而明法令,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梭伦改革中颁布“解负令”、确立私有制、承认财产自由等措施,有利于引导人民形成自由的思想观念,有利于思想文化的创新和繁荣,故A项为不同点。故答案选A。点睛:本题易错项为C。考生可能因为审题不仔细,题干要求反映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的不同点,C项中两者的改革都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垄断政权局面,反映了两者的相同点。10.管仲说:“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半屈;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这实际上反映了春秋时期A. 深刻反思了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B. 认识到统一军事指挥权的重要性C. 国家要掌握全国的财政大权D. 意识到建立中央集权制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关键信息“管仲”“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出四孔者,其国必亡”等,材料主旨,即在强调“一孔的重要性”。结合管仲代表的是法家思想,“一孔”,即加强中央集权。据此,判断选项,可知:A项“深刻反思”,明显错误;BC两项属于无关项。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春秋时期的政治背景11.容斋随笔说:“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独秦不然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 任用外来人才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原因之一B. 秦国对人才的待遇高于其他六国C. 战国时人才不能自由流动D. 秦国只任用外来人才【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B项不能从材料中得出;C项说法是错误的;D项不符合实际情况。材料中提及“独秦不然”即用相并非必是其宗族及国人,任用外来人才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原因之一。12. 北宋中期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其根源是: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负面作用“不抑兼并”政策的影响民族关系紧张,战争不断,造成对社会经济的严重破坏奸臣当道,皇帝昏庸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正确,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负面作用;正确,封建社会土地兼并使土地高度集中,从而使封建政府财政困难,并使社会阶级矛盾尖锐;错误,宋朝中期民族关系相对缓和;所以答案选B。考点: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背景13.公元997年,北宋朝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剩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政府收入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造成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A. 地主兼并土地,朝廷财政收入减少B. 农民负担过重,影响生产积极性C. 过度强化中央集权,机构庞大臃肿D. 统治者对外扩张,军费开支巨大【答案】C【解析】A 项地主兼并土地确实会影响到政府在赋税方面的收入,但题干材料明确反映出当时政府的收入急剧增加,因此可以排除;B 是事实,但不是造成政府收支不平衡的原因;D 项有一定迷惑,“军费开支巨大”确实是造成北宋政府入不敷出的主要原因,但前半句“统治者对外扩张” 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由于过度加强中央集权,官僚队伍臃肿膨胀,军队人数剧增,朝廷开支不断扩大,C 正确。【名师点睛】正确解读材料是解题关键,材料表明政府的收入急剧增加,但是入不敷出。14.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剩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经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损1500多万缗。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农民负担过重,农业发展缓慢B. 强化集权措施使政府机构臃肿C. 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收入变少D. 军费和对外和约赔款开支巨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王安石变法背景的理解能力。材料反映了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结合所学知识造成这种统治的根源是强化集权措施使政府机构臃肿,吏治的腐败,故答案选B。其他三项不是主要原因。15.1648年,欧洲国家达成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承认新教合法地位,新教诸侯和天主教诸侯地位平等;各诸侯邦国可自行订定官方宗教;各诸侯邦国有外交自主权。这些规定A. 促进了欧洲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 表明了罗马教会立新教为合法宗教C. 造成了各诸侯邦国割据的状态D. 推动了宗教改革和主权国家的形成【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规定与欧洲国家政治统一进程无关,故A项描述错误。据材料可以知道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欧洲国家达成的,不是罗马教会颁布的,故B项错误。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主要是造成德国封建割据时代的到来,并未造成整个欧洲的分立割据,故C错误。据材料“承认新教合法地位各诸侯邦国有外交自主权”可以知道,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推动了宗教改革,也使得王权独立于教权,有利于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16.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有北魏不同时期凿刻的佛像,下面两个佛像的面部特征和表情有着明显的不同,一个唇厚、鼻高、目长、肩宽,气势雄健,一个丰满柔和,神态可亲。影响这种艺术创作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佛教的进一步盛行B.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C. 汉化政策的影响D. 雕刻工匠技术水平【答案】C【解析】石窟艺术是佛教发展表现,但材料不是讨论石窟艺术发展的整体原因,排除A;北魏统一是修建的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政治前提,并不是其风格转变的主要因素,排除B;迁都洛阳是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之一,改革加强了鲜卑族汉化的程度,在佛教艺术上也反映出,佛教雕塑越来越接近汉文化,故选C。雕刻工匠水平,只是片面的理解,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石窟艺术,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佛教的发展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基本事实来分析材料。17.宋史记载“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对该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 北宋朝廷的财政负担逐渐加重B. 辽、西夏与宋朝的边境贸易增C. 战争增多使北宋军队数量大增D. 宋仁宗已下定决心进行财政改革【答案】A【解析】据材料“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费累百万”说明当时北宋朝廷的财政负担逐渐加重,故A项正确;“契丹增币,夏国增赐”是指宋与辽、夏的求和岁币,不是边境贸易增加,故B项错误;北宋军队数量大增,属于冗兵,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宋仁宗下定决心进行财政改革,故D项错误。故选A。18.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中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这一全新的因素主要来源于A. 废除债务奴隶制B.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 建立“四百人会议”D. 鼓励发展工商业【答案】B【解析】“为当时旧体制中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指的是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ACD均与“私有财产”不符,排除。故答案选B。19. 天主教是基督宗教的三大宗派之一,其正式名称为“罗马天主教会”或“罗马公教会”,即由罗马教宗领导的教会。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错误的是( )A. 中世纪的欧洲人民都要阅读理解圣经B. 天主教教义严格禁锢欧洲人民C. 牧师是中世纪欧洲人理想的职业D. 中世纪欧洲人一生与天主教有密切关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材料信息“罗马教宗领导的教会。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等反映了罗马教皇对宗教垄断,并不是中世纪的欧洲人民都要阅读理解圣经,故选A项。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资产阶级改革宗教改革20. 宋代大兴水利,大面积开荒,又注重农具改进,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新形田地在宋朝出现,例如梯田(在山区出现)、淤田(利用河水冲刷形成的淤泥所利用的田地)、沙田(海边的沙淤地)、架田(在湖上做木排,上面铺泥成地)等。北宋中期,很多废弃的水利工程得以修复,大量的荒地辟成良田,与该现象有关的是( )A. 青苗法B. 募役法C. 农田水利法D. 免役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材料信息“梯田(在山区出现)、淤田(利用河水冲刷形成的淤泥所利用的田地)、沙田(海边的沙淤地)、架田(在湖上做木排,上面铺泥成地)”等反映了北宋农田水利欠修理的现象,为此王安石变法中推行农田水利法,故选C项。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古代历史改革家李悝改革21.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A. 教权高于王权B. 教士是由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C. 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D. 国家权力为神所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教改革的理解。由“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得知马丁路德主张世俗的权力应该高于教皇的权力,故C项正确,AD项错误;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选D。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22.西欧宗教改革运动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影响是A. 资产阶级夺取了天主教会的土地和财产B. 西欧各国的王权普遍得到加强C. 促进了西欧各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D. 沉重打击了天主教神学的精神统治【答案】D【解析】联系史实进行分析,西欧宗教改革是欧洲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影响表现在思想领域。宗教改革之前,欧洲处于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之中;宗教改革则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宗教趋向自由。故此题应选项;ABD也是宗教改革的影响但不是最大影响。23. 14至16世纪,西欧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拉开宗教改革序幕的标志是( )A. 英国通过权利法案B. 九十五条论纲C. 德国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D. 法国颁布南特赦令【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14至16世纪,西欧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宗教改革首先从德意志开始,拉开宗教改革序幕的是马丁路德提出的九十五条论纲故选B项。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资产阶级改革宗教改革24.据史书记载,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民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材料最能说明商鞅变法A. 确立了封建统治秩序B. 增加了秦国争霸实力C. 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D. 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和“民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反映了变法保证了统治秩序的稳定,强化了法律意识,A项正确。增加了秦国争霸实力是商鞅变法的影响,但与题干无关,排除B。商鞅变法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但与题干无关,排除C。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但与题干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A。25.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剩大半;半个多世纪后,政府财政收入已经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损1500多万缗。这种情况的出现是A. 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的理由B. 因为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收人变少C. 王安石实行变法的重要背景D. 王安石变法措施不当的结果【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王安石变法前的背景,由于宋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故C正确;王安石变法时间是1069年,A、D时间不符合材料,排除;B不符合材料“政府财政收入已经高达11000多万缗”,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满分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宋朝是科举承前启后的朝代,也是臻于成熟的朝代。宋朝以后直到清末宣统年间,科举制基本上没有什么本质的改变。北宋前期因为贡举不公,多次引发士人抗议,宋朝完善了此前的很多弊端,也确立了最佳的考试内容。政府在科举考试中推行糊名(又称“封弥”)制度。不仅糊住举人试卷上的姓名、乡贯,也要糊住初考官所定的等第。封弥官不得参与评卷,评卷官也不得参与封弥。宋政府又实行眷录法。规定眷录官必须依试卷原文眷录,不准随意窜改文意或增减字句,经校勘官与原文校对无误后方可标号封弥。举人的亲笔试卷称为真卷,送交封弥官保存,以备核查;眷录卷被称为草卷,评阅的主考官只能看到草卷。此外,还制定锁宿制度。规定各级主考官员一经受命,立即与外界隔离,直到考试结束。摘编自崔勇、丁建军宋朝科举考试创度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政府科举考试制度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宋政府科举考试制度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答案】(l)原因:科举考试的高利害性:科举考试制度存在缺陷;舆论压力。(2)特点:约束考务官员:规范操作流程;完善保密制。作用:维护公正、公平;健全了科举考试制度;稳定社会,对后世有借鉴作用。【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北宋前期因为贡举不公,多次引发士人抗议”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科举考试的重要性、科举制度缺陷、舆论压力等方面概括北宋政府科举考试制度改革的原因。(2)本题根据材料“在科举考试中推行糊名法封弥官不得参与评卷,评卷官也不得参与封弥又实行誊录法还制定锁宿制度。规定各级主考官员一经受命,立即与外界隔离”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考务官员、操作流程、保密制度等方面归纳北宋政府科举考核制度改革的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考试公正公平、对后世借鉴等方面分析其作用。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贫农向贵族借贷时,贵族即在债务人的田地里树立一块石碑,上面载明借款数额,偿还日期,若到期农民无力偿还,其土地即转入贵族手中。恩格斯曾说:“农民只要被允许作佃户租种土地,能得自己劳动生产品的六分之一以维持生活,把其余六分之五以地租的形式交纳新主人,那他就谢天谢地了。”若是债务的价值超过抵偿的土地,或者债务没有抵押的保证,债务人便须把自己的子女卖到海外去做奴隶,或债务人本身沦为奴隶。李天佑古代希腊史材料二 梭伦改革的第一个重大措施就是颁布“解负令”。平民所欠公私债务一律废除,那些因债务而押出土地变为“六一汉”的人,重新成为自己土地的主人。然而“解负令”并不是平分土地,所以贵族阶段祖传的土地,亦即非因高利贷收进的抵押土地仍归贵族所有,贵族阶级的优越经济地位并没有受到摧毁性的打击。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材料三 普鲁塔克谈到梭伦改革的结果时说:“富人被激怒了,因为他剥夺他们的债权抵押;穷人更加被激怒了,因为他没有按照他们的意愿重分土地,也没有像来库古那样,使一切人在生活方式上都平等和一样。”亚里士多德也说:“很多贵族因为他取消债务而和他不睦,因为人民期待他制定法律,重新分配一切财产,而贵族则希望他或者恢复以前的制度,或者只是略加变更;但梭伦双方都不讨好。”李天佑古代希腊史(1)材料一说明了雅典社会存在什么现象?这一现象导致什么问题?(2)材料二表明梭伦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3)出现材料三这种结果与梭伦改革的哪一原则有关?平民为什么对梭伦不满?【答案】(1)现象:贫困农民租种贵族的土地,并向贵族交纳大部分的产品作为地租,有的要把子女甚至自己卖为奴隶。问题:导致雅典社会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2)废除债务奴役;因债务而被抵押的土地一律归原主;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土地。(3)原则:折中或中庸、调和。原因:梭伦没有平均分配土地,没有给予平民相同的政治权利。【解析】本题考查梭伦改革的背景和措施,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归纳能力。(1)雅典社会存在的现象,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农民只要被允许作佃户租种土地,能得自己劳动生产品的六分之一以维持生活,把其余六分之五以地租的形式交纳新主人,那他就谢天谢地了。”“若是债务的价值超过抵偿的土地,或者债务没有抵押的保证,债务人便须把自己的子女卖到海外去做奴隶,或债务人本身沦为奴隶”等信息分析得出。这种现象导致的问题可以根据归纳出的信息来说明,即导致雅典社会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2)梭伦改革采取的措施,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平民所欠公私债务一律废除”“重新成为自己土地的主人”“贵族阶级祖传的土地,亦即非因高利贷收进的抵押土地仍归贵族所有”等信息归纳得出。(3)出现材料三这种结果与梭伦改革的“折中或中庸、调和”原则有关,根据上述归纳的措施可以分析得出。平民对梭伦不满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穷人更加被激怒了,因为他没有按照他们的意愿重分土地,也没有像来库古那样,使一切人在生活方式上都平等和一样”等信息分析得出。点睛:本题属于概括类材料解析题,对问题的解答主要通过对材料信息的分析归纳得出。在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根据材料,对材料内容划分层次,逐层分析,特别是一些关键词,把握每一层次的要点。然后对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确定哪些是题目要求回答的,再根据所问来回答。如第一小题“雅典社会存在什么现象”、第二小题“梭伦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第三小题“平民为什么对梭伦不满”,均是通过对材料相关信息的归纳总结得出需要回答的内容。28.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公元前338年,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23090-16: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oded representation of immersive media - Part 16: Reference software for versatile video coding
- 浙江事业单位温州市教育局招考直属公办学校教师和工作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桶装供水协议书范本
- 江西南昌市市政设施事务中心城建档案所招聘1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个人安全用电协议书
- 民航西南空管局本部2025年下半年应届毕业生秋季招聘18人(成都)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校长帮扶结对协议书
- 延缓2025年下半年安康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募)工作人员笔试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事业单位联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广州市越秀区残疾人就业服务所2025年下半年招考编外合同制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件
- UWB定位系统全面方案介绍
- 行政工作技巧培训课件
- 2024年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word版
- 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投资计划书
-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五篇
-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
- 厦门弘爱医院硼中子俘获治疗系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樊登可复制系列:可复制的沟通力 可复制的领导力(套装共2册)
- 初中生物实验室标准仪器配置及初中生物实验器材清单
- YY/T 1267-2015适用于环氧乙烷灭菌的医疗器械的材料评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