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因为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其新陈代谢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础C. 无论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它们的生命活动都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配合D. 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细胞学说建立的意义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营寄生生活细胞,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A错误;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是以新陈代谢为基础,B正确;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C错误;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D错误。2.下图印戳图篆刻的是汉字“中国梦”,在保持印戳图方位不变的情况下用显微镜观察,若不考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则看到的物像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文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显微镜的成像特点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据此结合题意可知:A、B、C均错误,D正确。【点睛】知道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据此将观察的“实物”旋转180后即为观察到的“物像”。3.下列有关生物或细胞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颤藻、念珠藻都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只能进行无丝分裂B. 水绵、小球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它们都没有叶绿体C. 乳酸菌、硝化细菌都是异养生物,电镜视野中均可观察到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D. 醋酸菌、光合细菌都是原核生物,细胞内均没有线粒体,但都有DNA【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颤藻、念珠藻均为原核生物,都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A错误;水绵、小球藻均为真核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都有叶绿体,B错误;乳酸菌是异养生物,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二者均为原核生物,都没有内质网,电镜视野中均可观察到核糖体,C错误;醋酸菌、光合细菌都是原核生物,细胞内均没有线粒体,但都有DNA,D正确。4.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核苷酸、磷脂和胰岛素都含有C、H、O、N、P等元素B.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中都含有DNA和蛋白质C. 蛋白质经高温加热后会丧失其基本功能,但遇双缩脲试剂仍然会呈现紫色D. 腺嘌呤(A)、胸腺嘧啶(T)、尿嘧啶(U)这三种碱基可参与组成5种核苷酸【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核酸的种类及化学组成、蛋白质和脂质、细胞器的结构、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核苷酸和磷脂都含有C、H、O、N、P这五种元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含P元素,A错误;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DNA和蛋白质,核糖体中含有RNA和蛋白质,B错误;蛋白质经高温加热后,会因其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丧失其基本功能,但仍然含有肽键,所以遇双缩脲试剂仍然会呈现紫色,C正确;腺嘌呤(A)、胸腺嘧啶(T)、尿嘧啶(U)这三种碱基可参与组成4种核苷酸,即2种脱氧核苷酸和2种核糖核苷酸,D错误。5.脂肪、糖类彻底氧化分解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 糖类、脂肪均是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种子中主要的储能物质B. 等质量的糖类、脂肪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基本相等C. 糖原、脂肪作为能源物质,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都是CO2和H2OD. 多糖和脂肪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聚合而成【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糖类和脂肪的化学组成及功能、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A错误;脂肪中氢的含量远远高于糖类,而氧的含量远远低于糖类,所以等质量的糖类、脂肪彻底氧化分解,脂肪释放的能量多,B错误;糖原、脂肪的组成元素都是C、H、O,二者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都是CO2和H2O,C正确;多糖是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聚合而成,脂肪不是生物大分子,D错误。6.有一条多肽链,分子式为CxHyOpNqS,将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以下四种氨基酸。分析推测可知,一分子多肽彻底水解能得到的赖氨酸的数目是A. q-pB. q-p+1C. p-qD. p-q+1【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以多肽化合物的分子式及其水解得到的氨基酸的结构式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其脱水缩合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相关的计算能力。【详解】此“多肽链”含有p个氧原子,q个氮原子。分析此“多肽链”彻底水解产生的四种氨基酸的结构式可知:每种氨基酸均含有一个羧基,只有赖氨酸的R基中含有一个氨基。根据“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含有的氧原子数目氨基酸数目2脱去的水分子数1”可推知:氨基酸数目P1。又根据“肽链中的N原子数氨基酸数R基上的N原子数”可推知:q(p1)R基上的N原子数,解得R基上的N原子数qp1。赖氨酸的R基中含有一个N原子,所以qp1即为赖氨酸的数目,B正确,A、C、D均错误。【点睛】理解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蛋白质分子合成过程中的氧原子数、氮原子数、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和肽链数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7.下列与细胞膜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但细胞膜才是系统的边界,它为细胞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B.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呈圆盘双面凹状,这显著增大了细胞膜的面积,便于细胞间形成广泛联系C. 癌细胞的细胞膜上所有蛋白质的含量均有所减少D.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答案】A【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膜的功能、细胞的癌变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植物细胞有细胞壁,但细胞膜才是系统的边界,它为细胞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A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呈圆盘双面凹状,显著增大了红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使红细胞具有很强的形变可塑性,提高了物质交换的效率,有利于O2和CO2的快速扩散,B错误;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有所减少,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质,C错误;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式之一是相邻两个细胞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由通道进入另一细胞,从而实现信息交流,如: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在相邻的两个细胞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可以通过该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此种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式,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无关,D错误。8.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A. 核孔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DNA不能通过,所有RNA和蛋白质都可以通过B. 真核细胞在被取出细胞核之后不能分裂C.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也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 细胞依据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进行物质合成、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答案】A【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核孔是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选择性地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NA不能通过核孔,但不是所有RNA和蛋白质都可以通过核孔,A错误;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真核细胞在被取出细胞核之后不能分裂,B、C正确;细胞依据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进行物质合成、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完成生长、发育、衰老和凋亡,D正确。9.下图是关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膜结构m通过囊状结构堆叠形成基粒来增大膜面积B. 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C. 图中膜结构a、c、d、e都具有两层膜D. 物质通过“fghgc”途径的运输是一种扩散,不需要消耗ATP【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分泌蛋白形成的过程、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过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详解】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m是指叶绿体的类囊体膜,膜结构m通过囊状结构堆叠形成基粒来增大膜面积,A正确;细胞的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统称为生物膜,B错误;a是核膜,c是细胞膜,d是叶绿体膜,e是线粒体膜,其中a、d、e都具有两层膜,C错误;f是内质网,g是囊泡,h是高尔基体,物质通过“fghgc”途径的运输不是一种扩散,需要消耗ATP,D错误。【点睛】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以题图中呈现的“各字母所示结构的功能”和“生物膜系统”为解题的切入点,将其与“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分泌蛋白形成的过程”等相关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准确判断各字母所示结构的名称,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10.下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质B代表蛋白质,是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但功能越复杂的膜结构含有的物质B的种类和数量不一定越多B. 物质C代表磷脂,它由甘油、脂肪和磷酸组成,在构成细胞膜时可自发形成D结构C. 图示D结构是膜的基本支架,膜结构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均与它有关D. 图示E物质在细胞膜的内外侧均有分布,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详解】物质B代表蛋白质,是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功能越复杂的膜结构含有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A错误;物质C代表磷脂,它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组成,B错误;图示D结构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膜结构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均与它有关,C正确;图示E物质为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D错误。【点睛】梳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从题意和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定位图中各字母所指代的结构名称,进而对各选项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判断。11.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A. O2以扩散方式进入细胞,葡萄糖也可能以扩散方式进入细胞B. 抗体以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要消耗能量C. 入侵的细菌、细胞碎片以及衰老的红细胞被白细胞吞噬为跨膜运输D. 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会因渗透作用吸水而破裂,细胞膜充当了半透膜【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O2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A正确;抗体属于分泌蛋白,以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要消耗能量,B正确;入侵的细菌、细胞碎片以及衰老的红细胞被白细胞吞噬的过程为胞吞,C错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半透膜,因蒸馏水的浓度小于细胞质的浓度,所以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会因渗透作用吸水而破裂,D正确。12.酶是生物催化剂,其作用受pH等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酶都有特定的空间结构,其特定的结构决定了只能与特定的底物结合B. 少数酶是RNA,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其催化能力的强弱可用酶活性表示C. 将胰蛋白酶加入到pH为1.5的溶液中,其空间结构会改变D. 蔗糖酶能高效催化蔗糖快速地水解,是因为酶能提供能量使蔗糖迅速达到活跃状态【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酶的本质及作用机理、酶的特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蛋白质或RNA都有特定的空间结构,酶的特定的结构决定了只能与特定的底物结合,A正确;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即酶催化能力的强弱可用酶活性表示,B正确;胰蛋白酶的最适pH为7.88.5左右,将胰蛋白酶加入到pH为1.5的溶液中,因酸性过强,会导致胰蛋白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C正确;蔗糖酶能高效催化蔗糖快速地水解,是因为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错误。13.将某种酶运用到工业生产前,需测定使用该酶的最佳温度范围。下图中的曲线表示在各种温度下该酶活性相对于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将该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然后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的数据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下图中的曲线。据此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 曲线可知该酶活性发挥的相对最适温度是80B. 曲线的各数据点是对应温度下测得的C. 该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60-70D. 为了尽量保持酶活性,酶的保存条件应选择适当的低温【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以反映实验结果的曲线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曲线显示:在80时,相对酶活性最高,说明该酶活性发挥的相对最适温度是80,A正确;曲线中的数据是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B错误;结合曲线分析可知,在60-70范围内相对酶活性较高,且残留酶活性也较高,故据此推知:该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60-70,C正确;温度过高会使酶因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永久失活,0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因此为了尽量保持酶活性,酶的保存条件应选择适当的低温,D正确。14.下列生理过程能使细胞内ATP增加的是A. 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氢B. 氨基酸在核糖体上脱水缩合形成肽链C. 成熟植物细胞在0.3g/ml蔗糖溶液中失水,发生质壁分离D. 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与还原氢反应,生成乳酸【答案】A【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氢,此过程会释放少量的能量,产生少量的ATP,A正确;氨基酸在核糖体上脱水缩合形成肽链会消耗ATP,导致ATP减少,B错误;成熟植物细胞在0.3g/ml蔗糖溶液中失水,发生质壁分离,此过程不消耗ATP,因此不会导致ATP增加,C错误;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与还原氢反应,生成乳酸的过程既没有ATP的生成也没有ATP的消耗,D错误。15.利用乙醇提取出叶绿体中的色素,设法分离得到各种色素后,将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和混合液依次点样在滤纸的1、2、3、4、5位置(如下图左所示),将滤纸点样点以下部分浸入层析液后,最终滤纸条上各色素正确位置应为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原理及实验结果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由小到大依次为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溶解度越大,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的速率越快,所形成的色素带距离点样处越远,据此依题意并分析各选项的实验结果可知:滤纸条从下到上的色素名称分别是: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C正确,A、B、D均错误。16.如图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和核DNA分子数(c)的统计图。下列解释一定不正确的是A. 在相应的时期,染色体都含有姐妹染色单体B. 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时,可用图表示三者的数量关系C. 间期情况较复杂,均有可能出现D. 的发生原因是细胞分裂完成,一个细胞生成两个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其物质变化规律的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掌握情况,以及识图分析能力。【详解】图中的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122,说明染色体都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A正确;在有丝分裂的中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可用图表示三者的数量关系,B正确;图中的染色单体数均零,但图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中的2倍,说明图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一部分,可以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DNA复制之前的时段,也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结束后形成的子细胞,C错误;综上分析,的发生原因是细胞分裂完成,一个细胞生成两个细胞,D正确。【点睛】若要正确解答本题,需要识记并理解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含量变化规律,准确判断各柱形图所示的有丝分裂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17.在细胞的整个生命历程中,衰老和凋亡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必然规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只有衰老的细胞才可能发生细胞凋亡B. 细胞凋亡由机械损伤和基因共同引发C. 衰老细胞所有酶的活性都降低,代谢变慢D. 衰老细胞中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降低,有氧呼吸变慢【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衰老和凋亡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并非只有衰老的细胞才可能发生细胞凋亡,例如细胞免疫过程中的细胞裂解死亡,A、B错误;衰老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都降低,但与衰老有关的酶活性增强,C错误;衰老细胞中,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有氧呼吸变慢,D正确。18.关于人体细胞分化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使细胞的功能趋向于专门化B. 胚胎细胞分化程度降低,细胞内的基因尚未突变形成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C. 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内DNA的遗传信息按照程序发生不可逆改变D. 在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会发生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的分化和癌变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结果使细胞的功能趋向于专门化,A错误;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细胞内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B错误;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内DNA的遗传信息不变,C错误;在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会发生改变,例如正常的成纤维细胞呈扁平梭形,癌变后变成球形,其结构和功能也发生了变化,D正确。19.下列叙述是关于生物科学发展史中同位素标记的应用,其中说法错误的是A. 为研究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B. 为证明细胞膜的流动性,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了人细胞和鼠细胞以研究其融合C. 为了探究光合作用释放的O2中氧的来源,用18O分别对H2O和CO2进行标记D. 科学家用14CO2供小球藻光合作用,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化途径【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为研究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科学家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用3H标记的亮氨基注射到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追踪不同时间放射性元素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以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A正确;为证明细胞膜的流动性,科学家用发红色荧光的染料和发绿色荧光的染料分别标记了人细胞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以研究其融合,B错误;为了探究光合作用释放的O2中氧的来源,美国的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用18O分别对H2O和CO2进行标记,C正确;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等用14C标记C0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检测其放射性,最终探明了CO2中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为有机物中的碳的转移途径,D正确。20.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不宜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为实验材料B. 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细胞壁因为有选择透过性而充当了半透膜C. 提取和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实验中,最下面的两条色素带较窄,可能原因是没加CaCO3D.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要想看到不同分裂状态的细胞,需要观察多个不同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详解】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呈现紫色,会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产生干扰,A正确;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原生质层因为有选择透过性而充当了半透膜,B错误;提取和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实验中,最下面的两条色素带分别是叶绿素b和叶绿素a,若这两条色素带较窄,可能的原因是在提取色素的过程中,没加CaCO3,使部分叶绿素被破坏,C正确;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在制作装片的过程中,细胞已经死亡,因此要想看到不同分裂状态的细胞,需要观察多个不同细胞,D正确。21.结合“显微观察类实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相比于低倍镜视野,换用高倍镜后,视野明显偏暗,其原因是_。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操作?_。下列选项中哪些实验通常需要使用高倍显微镜来观察?_(不定项选择,填字母)。A.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检测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C.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D.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2)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这几种细胞:水绵细胞、蚕豆叶表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大肠杆菌、酵母菌。对比分析可知,与其他细胞相比,大肠杆菌的结构最独特之处在于_。根据细胞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推测对比出大肠杆菌细胞与其他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的高低不同,这样推论的依据是_。(3)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通过观察各时期的细胞,我们除了可以归纳各时期细胞特征并绘图以外,还可以通过计算_来估测每个时期在细胞周期中所占的时间比例。【答案】 (1). 高倍镜视野的实际面积小,进入视野的光线少 (2). 换用凹面反光镜或(和)大光圈 (3). B、D (4). 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5). 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就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高(或作相反叙述) (6). 每一时期的细胞数/计数细胞的总数【解析】【分析】据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以及对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1)由于高倍镜视野的实际面积小,进入视野的光线少,所以相比于低倍镜视野,换用高倍镜后,视野明显偏暗。针对这种情况,应该换用凹面反光镜或大光圈,以增加进光量。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检测,需将双缩脲试剂的A液(0.1g/mL的NaOH溶液)1mL和B液(0.01g/mL CuSO4溶液)4滴,先后加入到组织样液中,不必使用显微镜,A错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都需要使用高倍显微镜,B、D正确;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一般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C错误。(2) 水绵细胞、蚕豆叶表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酵母菌细胞均为真核细胞,而大肠杆菌细胞为原核细胞。可见,与其他细胞相比,大肠杆菌的结构最独特之处在于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就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高,反之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低,据此可推知:大肠杆菌细胞与其他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的高低不同。(3) 在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细胞的数量与相应时期持续的时间长短成正相关。可见,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可以通过计算每一时期的细胞数占计数细胞的总数的比例来估测每个时期在细胞周期中所占的时间比例。【点睛】本题考查的主要是教材中“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相关生物实验。若要准确解答此类问题,在平时复习中,不仅要注意对教材实验所涉及的实验技术的掌握,对实验原理、实验流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内容的分析、归纳与总结,而且还要站在全新的、应用的角度去重新分析已做过的每一个实验,从中提取出真正要掌握的最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每个实验的设计思路,做到触类旁通、能力迁移;(2)每个实验中最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如显微镜的使用、徒手切片、临时装片的制作、研磨、过滤、细菌培养等);(3)多注重教材实验原理的对比和归纳:原理对比:可从纵向角度比较实验原理、材料等,如颜色反应的实验、活体染色的、本色观察的等:原理归纳:可从横向的角度拓展实验原理、材料等不同方面的应用。22.甲图是局部细胞膜的结构模型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示意图,其中A、B代表物质或结构,a、b、c、d、e代表物质运输的方式;乙图是同种营养液分别培养番茄和水稻后各种离子浓度的变化。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图甲中B的厚度会变小,这说明生物膜具有_。生物膜具有该特点的原因是_。(2)从图乙可知,水稻生长过程中对Mg、Ca、Si三种离子中需求量最大的是_,说明细胞对不同离子的吸收具有_性,这主要是与甲图结构中的 _有关。(3)模型与建模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模型的形式很多,其中甲图模型属于_,拍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显微照片_(填“是”或“不是”)细胞的模型建构。【答案】 (1). 一定的流动性 (2). 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3). Si (4). 选择(性) (5). A载体蛋白(蛋白质) (6). 物理模型 (7). 不是【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模型的种类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的能力。【详解】(1) 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图甲中B所示的磷脂双分子层的厚度会变小,这说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由于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导致生物膜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2)分析图乙可知:一段时间后,水稻培养液中的Ca与Mg离子的浓度均大于初始浓度,而Si离子浓度远远小于初始浓度,说明水稻吸收Ca与Mg离子的速度小于吸水的速度,而吸收Si离子的速度大于吸水的速度,进而说明水稻生长过程中,对Mg、Ca、Si三种离子中的需求量最大的是Si。植物对离子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能量与载体蛋白的协助。对比分析图乙中的各种离子浓度的变化可知:同种植物细胞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量不同,说明对不同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这主要是与甲图结构中的A载体蛋白有关。(3) 物理模型是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据此可知:甲图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拍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显微照片不是细胞的模型建构。【点睛】此题的难点在于对图乙的分析,理解图乙纵坐标数值变化的含义是分析的关键。分析图乙时,要以图中虚线为参照线;培养液中某离子浓度低于参照线,说明该离子浓度小于初始浓度,是因为植物吸收该离子的速率大于吸收水的速率;培养液中某离子浓度高于参照线,说明该离子浓度大于初始浓度,其原因是植物对该离子的吸收速率小于吸收水的速率。23.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是生物界中基础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与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经过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氧化分解,葡萄糖中能量的主要去向是大部分能量_;经过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氧化分解,葡萄糖中能量的主要去向是大部分能量留在_。(2)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其中红光主要由叶绿体中的_(色素名称)吸收,这些色素分布在_。(3)乙图是在适宜温度条件下通过实验测得的光照强度对O2变化量的影响的曲线。在一定条件下,若用甲图装置测定获得图乙中的X点对应的值,则甲图中B三角瓶内应放置的液体为_(“NaOH”或“NaHCO3”)溶液。(4)若在适宜范围内增大环境中的CO2浓度,则乙图曲线中W点向_移动,试叙述其变化的原因:_。(5)对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来说,若骤然停止光照,光反应停止,暗反应会_(填“同时”或“稍后”)停止反应。【答案】 (1). 以热能形式散失 (2). 酒精中 (3). 叶绿素a和叶绿素b(或叶绿素) (4).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5). NaOH (6). 右 (7). CO2浓度增大,先后使CO2固定和C3还原(或暗反应)的反应速率加快,进而快速消耗了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并产生了光反应需要的ADP和Pi,从而使光反应的条件变得更有利,细胞的光能利用能力增强 (8). 稍后【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细胞呼吸、光合色素的作用、光合作用过程及其影响的环境因素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详解】(1)在酵母菌的有氧呼吸过程中,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其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被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则留在酒精中。(2)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或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3) 图乙中的X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零,植物的光合作用不能进行,但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X点对应的值表示有氧呼吸速率。测定有氧呼吸速率应在黑暗条件进行,并且需排除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所以若用甲图装置测定获得图乙中的X点对应的值,甲图中B三角瓶内应放置能够吸收CO2的NaOH溶液,此种情况下装置中气体体积的减少量可以表示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4) 若在适宜范围内增大环境中的CO2浓度,则先后使CO2固定和C3还原(或暗反应)的反应速率加快,进而快速消耗了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并产生了光反应需要的ADP和Pi,从而使光反应的条件变得更有利,细胞对光能的利用能力增强,所以乙图曲线中W点向右移动。(5) 对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来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金华武义县教育系统赴安徽师范大学招聘5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5年咸阳秦都怡心学校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水发集团权属一级公司纪委副书记专项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年春季江苏南通市通州区部分事业单位(医疗卫生类岗位)招聘90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安全培训教师开头语课件
- 小学安全培训教育心得课件
- 2025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医卫岗2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福建三明大田县公开招聘紧缺急需专业教师7人模拟试卷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小学安全体验培训感悟课件
- 2025贵州民族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8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4版2025秋贵州黔教版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转作风重实干课件
- 村干部饮水安全培训总结课件
- 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半年工作总结
- 单招备考科学方案
- 医美咨询培训课件
- 海船船员适任 评估规范(2024)轮机专业
- DB50-T 1463.2-2023 牛羊布鲁氏菌病防控技术规范 第2部分:人员防护
- NoSQL数据库应用与实践 课件 第1-6章 认识NoSQL - 增删改查
- 20世纪宋史研究:主要趋势、热点领域与未来展望
- 2025年度餐饮店知识产权保护与合伙人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