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咸阳百灵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在梭伦改革中,使广大平民成为享有自由权利公民的措施是A. 颁布“解负令”B.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 设立陪审法庭D. 建立四百人会议【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梭伦改革内容的理解。关键信息:使广大平民成为享有自由权利的公民的措施。“解负令”将广大平民从债务奴隶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成为享有自由权利的公民,A项符合题意;财产等级制度是以财产多寡来划分等,分配权力,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机关,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四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常设机关,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考点:梭伦改革的内容点评:关于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的认识1必要性:进入公元前6世纪,依靠工商业发展强大起来的新兴阶级对无法参与政治强烈不满,工商业奴隶主要求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分享权利。2原则:以财产的多少作为划分等级的依据。3方法:规定雅典所有公民每年的总收入全部折合成农产品计算财产,按财产的多少划分为四个等级。4义务:各等级的义务也是不同的。城邦所有的公用开支分摊,也随等级的高低增减。5评价:这一制度并未实现公民之间的真正平等。但打破了贵族依据世袭特权垄断官职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这是历史的进步。2.春秋时期我国奴隶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A. 生产力的发展B. 周王室的衰落C. 诸侯争霸D. 周朝统治腐朽【答案】A【解析】“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周朝统治腐朽”均属于上层建筑(生产关系),遵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则,春秋时期我国奴隶制瓦解的根本原因应是生产力的进步。故排除BCD,选A。3.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A. 普遍推行县制B. 实行连坐法C. 按军功受爵D. 奖励耕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时,实行县制,由国君直接派遣官吏进行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所以选A。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推行县制4.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A. 封建化的过程B. 农耕化的过程C. 工业化的过程D. 汉化的过程【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从经济发展角度看”,“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可知,B正确;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A不合题意;据材料“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可知,C错误;从文化风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D错误。【点睛】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从文化风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5.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免役法和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A. 抑制土地兼并B. 限制高利贷盘剥C.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 减轻农民负担【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王安石变法的中心任务是解决积贫积弱的状况,理财是王安石变法的中心,市易发、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和方田均税法,都是其理财的措施,因此C项正确。A是方田均税法,B是青苗法,D是免役法,排除。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措施6.宗教改革实质是:A. 新教各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B. 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C. 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D. 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教改革知识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早期资产阶级披着宗教改革的外衣,而兴起的反封建广泛的社会运动。所以选D。7.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的欧洲国家是A. 意大利B. 西班牙C. 德意志D. 英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史实进行分析可知,在欧洲德意志处于一种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这种情况便于罗马天主教廷对德意志的控制和掠夺,国家的分裂、落后,使得教会剥削沉重,罗马教廷每年借出售赎罪券之名从德国掠夺大量的财产,因此德意志有教皇奶牛之称,故此题应选C项。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背景【名师点睛】对与宗教改革的背景要全面把握:(1)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2)中世纪的西欧,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罗马教会为树立教皇的绝对权威,宣扬因行称义。(3) 14、15世纪西欧很多地方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教会的阻碍作用日益明显,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冲破教会的垄断和束缚。这是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4)直接原因是教皇兜售赎罪券,借机搜刮民财。8.穆罕默德阿里改革A. 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 促进了埃及的统一和振兴C. 改变了埃及的社会性质D. 遏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促进了埃及的统一和振兴,故B正确;穆罕默德阿里代表封建主阶层,因此A错误;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未改变埃及的社会性质,但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CD两项错误。9.之所以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A. 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民B. 使农民获得了土地C. 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D. 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选D。10.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这主要是指A. 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B. 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C. 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D. 农民成为商品【答案】C【解析】【详解】俄国1861年改革,在经济上规定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但是农民获得的份地比原耕土地少、差,且份地的赎金是当时地价的2-3倍,体现了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故C项正确;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体现不出高价对农民的剥削,故A项错误;改革在政治层面废除农奴制,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享有公民权,可知B项和D项错误。11.明治维新中推行的“文明开化”政策的核心是A. 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B. 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现形式上平等C. 政府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D. 提倡武士道精神,力争实现民族振兴【答案】A【解析】【详解】明治维新中在文化领域推行的“文明开化”政策,大力引进、吸收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努力改变愚昧落后的社会风俗,所有这一切的实质是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故A正确;B、C、D三项分别是明治维新在文化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举措,不属于“文明开化”政策,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文明开化”政策的核心。联系所学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分析解答。12.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最为关键的是A. 废藩置县B. 发展近代教育C. 实行征兵制D. 废除土地买卖法令【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内容的准确识记,解题的关键是“对社会的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一个社会的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教育,因此在明治维新的措施中在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因此B符合题意,故选B。A是政治方面的措施;C是军事方面的措施;D是经济方面的措施。ACD三项均不是关键因素。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内容13.日本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的实质是A. 调整国家行政建制B. 消除封建割据状态C. 完善政府管理职能D. 确立土地私有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日本明治政府推翻幕府统治之后,各地藩国依然存在,并且拥有很大势力,威胁着中央集权,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巩固中央集权,明治政府开始了一系列的新政措施以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其中就包括政治上的“废藩置县”,废藩置县指的是日本明治政府在1871年7月废除全国各藩,统一为府县,是建立中央集权政权的一项划时代的政治变革,实质是消除封建割据状态,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和C选项没能反映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D选项是经济领域的问题。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废藩置县14.康梁维新派提出向西方学习,推动“百日维新”,但真正得以实施的措施是A. 按西法编练新军B. 设制度局,为新政立法C. 进行地方官制的改革D. 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维新变法的举措中真正得到清政府实施的是按西法编练新军和兴办京师大学堂,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考点: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点评:一场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与多种因素,在平时的学习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关键要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15.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提出的救国图存思想的核心是A. 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厚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 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 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D. 用民主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迷信【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主张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B正确;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为富国之本,只主张学习西方技术,A错误;C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的主张,排除C;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排除D。点睛:根据关键信息“康有为”,结合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分析解答即可。16.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表现是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赋税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中期社会矛盾表现在: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以及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导致北宋中期出现冗官冗费的问题;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赋税,导致阶级矛盾尖锐。综上所述,本题答案选D项。17.北宋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口号,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主要偏重于理财。下列措施与理财相关的是:青苗法募役法保甲法方田均税法A. B. C. D. 【答案】C【解析】保甲法属于管理地方的制度,不属于理财措施,排除;青苗法、募役法以及方田均税法分别是从贷款和丈量土地等角度进行理财,选择C符合题意。18.拉开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A. 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B. 英国议会通过不至尊法案C. 德国君主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D. 法国国王颁布了南特赦令【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九十五条论纲在德意志引起广泛讨论,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接着在西欧引起强烈的反响,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考点:宗教改革点评: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以维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名,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这成了宗教改革导火线。天主教认为,世人“犯罪”后,就失落了上帝的宠爱,只有悔罪做善功以赎罪,才能获得“免罪罚”。因耶稣钉在十字架上所立的功劳无限,加上圣母和其他圣徒们的多余功劳,形成了教会的“功劳宝库”。个人能力有限,所做善功不足以完全补罪,教会可以从功劳宝库中取而赠之。教皇和主教就以此对教徒施行“大赦”。14世纪以来,这类“免罪罚”的方式,逐渐演变成出售赎罪券的方式来进行。当时教皇特使宣称,只要购买赎罪券的钱一敲响钱柜,灵魂即刻应声升入天堂。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以惊人的勇气在维登堡教堂门上贴出了关于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简称“九十五条论纲”, 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19.西欧宗教改革对资本主义发展最大的贡献是A. 为资产阶级夺取了教会的土地财产B. 加强了西欧各国的王权C. 摧毁了天主教神学的精神统治D. 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加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联系史实进行分析,西欧宗教改革是欧洲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影响表现在思想领域。宗教改革之前,欧洲处于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之中;宗教改革则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宗教趋向自由。故此题应选项考点:宗教改革点评:宗教改革的影响是重点内容要全面把握。 1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它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权益,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2经济上: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精神文化 (1)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2)帮助新教徒阅读圣经,发展本民族文化,各国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增加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学习科目,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3)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尼德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20.下列有关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不正确的是A. “因信称义B. 神职人员可以娶妻生子C. 教士应是教徒选出的公仆D. 国家权力并非神授,是唯一合法的权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马丁路德坚持,因信称义,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每个信徒都应当阅读圣经,并完全可以对圣经的含义做出个人的价值判断与理解,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根本不需要教士和教会作为人们与上帝沟通的中介。教会应当是教徒的结社,教士是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还强调,国家权力为神所授,是唯一合法的权力,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故此题应选D项考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张点评:此题为逆向选择题(否定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事实不符的选项。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不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21.关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埃及的统治在政治方面的表述正确的有:把埃及作为帝国的行省彻底消除了马木鲁克的势力帕夏代表素丹统治埃及实行包税制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项是阿里改革时期的重要的措施,阿里改革使埃及摆脱了奥斯曼土耳其的势力控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把埃及作为帝国的行省,任命帕夏代表素丹统治埃及,在经济上实行包税制,使埃及的经济受到很大的破坏。考点:阿里改革的背景点评:阿里改革前埃及长时期被奥斯曼土耳其所控制,成为了土耳其帝国的一个行省,在政治上长期动荡不安,在经济上实行包税制,埃及的农业和手工业遭到重大的破坏,在军事上力量弱小,无法实现自己的独立。22.穆罕默德阿里取得政权后,埃及面临的主要形势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危机依然存在埃及人民要求独立自主的呼声不断高涨奥斯曼素丹不愿意放弃对埃及的统治马木路克仍然控制着埃及的国计民生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教材知识可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危机依然存在、埃及人民要求独立自主的呼声不断高涨、奥斯曼素丹不愿意放弃对埃及的统治、马木路克仍然控制着埃及的国计民生,以上均为当时埃及面临的主要形势,故此题应选D项考点:埃及改革前面临的形势点评:阿里政权面临的内外形势:(1)国内:埃及人民要求独立自主的呼声日益高涨;马木路克仍控制着埃及的国计民生;宗教长老特权阶层的威胁。(2)国外:英国等西方国家的侵略步伐没有停止; 奥斯曼素丹不愿意放弃对埃及的统治。(3)改革的目的:富国强兵23.马克思说(阿里统治下)埃及是“当时奥斯曼帝国的惟一有生命力部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埃及遏制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民族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埃及资本主义发展埃及成为地中海东部的海上强国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埃及通过阿里改革建立中央集权,建立近代工业,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埃及成为亚非最早开始近代化的国家;增强了军事实力,使埃及成为地中海东部的头等强国,事实上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所以选择B。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影响。24.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中,亚历山大二世认为“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他都做到了”。因此在改革后,俄国地主有权A. 自由买卖领地内的农民B. 保留原有土地的所有权C. 没收农民的私有财产D. 对领地上农民进行司法审判【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承认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地主再也不能把他们当成私有财产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规定土地仍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因此选B.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25.下列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评价,错误的是A.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沙皇专制统治B.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C. 改革后广大农民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D. 改革成功地改造了沙皇专制统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项对改革的根本目的说法正确;B项是农奴制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说法正确;改革后俄国逐步形成了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政权,故C项说法正确;D项“改造了沙皇专制统治”说法错误,实际上改革后的俄国仍然是一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国家。正确选项为D项。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评价点评:对改革的评价要结合改革过程中的具体内容去分析,从而把握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充分认识到改革在社会文明演进中的重要作用。高考考查一般结合具体的史实或从采取的措施带来的后果中,创设新情境去辨析原因、性质、影响等。二、材料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四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循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材料一中主要作了哪些规定?试加以概括提炼,逐条列出。(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3)材料三“王制遂灭,新制确立”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你如何评价?(4)根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有何认识?【答案】(1)规定: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重农抑商;废除井田制;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2)共识:变法使秦国富强,扩展了秦国的势力。(3)历史事实: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评价: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是一种进步的社会运动。(4)原因:变法触犯了奴隶主和贵族的利益。认识:变法应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变法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者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政治魄力。【解析】【详解】(1)规定:由材料一中“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得出实行什伍连坐制;根据“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得出奖励军功;根据“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得出重农抑商;根据“为田开阡陌封疆”得出废除井田制;根据“平斗桶权衡丈尺”得出统一度量衡。(2)共识:由材料二中“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材料三中“倾邻国而雄诸侯”等,可从对商鞅变法的肯定上回答共识,即变法使秦国富强,扩展了秦国的势力。(3)历史事实:根据“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得出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评价: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向封建社会发展的趋势,是社会的进步。(4)原因:根据“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得出变法触犯了奴隶主和贵族的利益。认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变法应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变法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者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魄力等角度分析总结。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苏联史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象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请回答(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心理?(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区别。(3)材料三中队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结论是否符合实际?(4)依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答案】(1)矛盾:给农民土地,但不能彻底解放农民;既要防止农民暴动,又要维护农奴主的统治。原因:由亚历山大二世的阶级属性和被迫进行改革决定的。(2)区别:义务农民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还受地主控制;完全自由的农民则完全摆脱了地主的控制,且拥有私产。(3)不符合实际。这部分农民受制于控制村社的地主,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依然存在。(4)目的:维护封建地主的利益和统治,防止农民起义。【解析】【详解】(1)矛盾:注意材料信息“我不愿农民过于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说明既要防止农民暴动,又要维护农奴主的统治的矛盾心理。原因:可以从亚历山大二世代表的阶级属性分析。(2)区别:材料二“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说明暂时义务农民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材料三“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说明完全自由的农民可以通过赎买拥有私产。(3)结合农奴制改革的局限回答,农奴制的大量残余,使劳动人民受到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的双重剥削和压迫,农民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仍然存在,封建剥削方式在农村继续保留。(4)目:根据“只有采取强制及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目的是维护封建地主的利益和统治,防止农民起义。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