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脑血管疾病.ppt_第1页
课件:脑血管疾病.ppt_第2页
课件:脑血管疾病.ppt_第3页
课件:脑血管疾病.ppt_第4页
课件:脑血管疾病.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脑血管疾病脑梗死,一、病因: 是脑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导致脑血流阻断而使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和软化。 约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的5060。 引起脑梗塞的原因较多,主要的是脑血管阻塞及脑部血液循环障碍,(1)脑动脉粥样硬化。 (2)血栓、气体和脂肪栓子进入脑血管 (3)低血压或凝血状态。 可分缺血性、出血性、腔隙性,脑血管疾病脑梗死,二、病理: 最初4h6h缺血区逐渐出现脑水肿 12h后脑细胞开始坏死 但梗塞区与正常脑组织尚难区别 24h后至第5天,脑水肿达到高峰, 侧支循环开始建立,脑血管疾病脑梗死,第2周开始,脑水肿逐渐减轻,包膜形成 但梗塞区组织坏死及液化更明显 810周开始,形成软化灶 大范围者形成囊腔 小范围由星形细胞或纤维组织填塞,脑血管疾病脑梗死,虽已建立较充分的侧支循环,但可有部分病人在血栓溶解、血管再通的同时,梗塞区的血管壁因缺血性损伤通透性增高,可形成出血性梗塞。,脑血管疾病脑梗死,三、临床表现: 主要取决于梗塞大小、部位。 表现为头晕、头痛,部分病人可出现呕吐及精神症状 出现不同程度的脑部损害的症状,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病情较重时可出现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以及瞳孔散大等脑疝症状。,脑血管疾病脑梗死,四、影像诊断:,脑血管疾病脑梗死,(一)脑血管造影影: 特征性表现:血管闭塞 其他征像: 动脉血流缓慢、循环时间延长、动脉排空延迟、动静脉短路、造影剂提前进入静脉等,溶栓前侧位,溶栓前正位,左颈内动脉造影示:左大脑中动脉闭塞,导丝进入左MCA M1段,溶栓后左MCA造影,介入指引下血管内溶栓,正位,溶栓后左颈内动脉造影示:再通!,侧位,脑血管疾病脑梗死,(二)CT表现: ( 24小时) 5060%正常 早期征象 致密动脉征:为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或其他大动脉密度增高,CT值7789Hu( 4253Hu ) 岛带征:岛带(岛叶皮质、最外囊、屏状核)灰白质界面消失 豆状核轮廓模糊或密度减低,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起病1小时(图),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起病4小时(图),脑血管疾病脑梗死,注意: 早期的脑梗塞出现CT上的变化最早需要36小时,晚的要等到24小时或者更长时间之后才出现典型表现。如果临床上有典型的脑梗塞症状而CT表现阴性时,应该在短期内复查CT,以免漏诊。,头颅CT平扫 同一病例 脑梗塞早期无异常,一天后左侧出现低密度区。,头颅CT平扫 同一病例 脑梗塞早期无异常,一天后左侧出现低密度区。,脑血管疾病脑梗死,(24小时) 脑质密度:闭塞血管供血区低密度,同时累及灰白质,大小和形状与闭塞血管有关; 12周密度减低且均匀,边界较清; 23周, 梗死区水肿消失、吞噬细胞浸润成为等密度,“模糊效应”; 12月,软化灶,脑血管疾病脑梗死,(24小时) 水肿和占位: 12周最明显 脑萎缩:脑室、脑沟扩大 增强:3天周,23周最明显;脑回、斑片、团块状;BBB破坏、新生毛细血管、过度灌注,同一病例:两天后出现明显低密度区。注意左侧脑室旁白质区另有一低密度区。,脑血管疾病脑梗死,腔隙性脑梗塞: 脑穿支小动脉闭塞 好发于基底节和丘脑区,也见于小脑、脑干,常多发 直径多在1015mm CT 两侧基底节丘脑区多发小低密度灶 一般没有脑室系统受压移位等占位效应。,M 67岁 突发左上、下肢乏力、活动障碍,现仍有左上肢屈曲畸形,肌力0-1级,持续性头昏,左侧基底节梗死(图),两侧基底节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左侧丘脑腔隙性脑梗死(图),脑血管疾病脑梗死,出血性梗塞: CT表现的特点是低密度梗塞的背景上有散在、不均匀的高密度出血区。与血肿不同,其密度不如血肿高,亦不如血肿均匀一致。,出血性脑梗死(图),脑血管疾病脑梗死,(三)MRI表现: 诊断上明显优于CT,而且发现病变早,发现的病变多。,脑血管疾病脑梗死,MRI对检查出早期后颅窝的脑梗塞具有重要意义,因CT检查常有伪影而效果欠佳,而早期治疗又与预后关系密切。,脑血管疾病脑梗死,(三)MRI表现: 脑缺血lh之后就可发生脑组织水含量增加,从而引起MRI信号的变化,缺血主要影响Tl和T2弛像时间,即两者均延长。,右颞叶、基底节区梗死(图),脑血管疾病脑梗死,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 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 脑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 PWI- DWI,右侧大脑半球梗死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图),右侧大脑半球梗死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图),右侧大脑半球梗死 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图),小脑后下动脉梗死(图),男性,53岁,右侧肢体麻木、头晕1天,病例1,两个梗死灶均未累及皮质脊髓束,病人肌力正常,病例1 DTT,女性,72岁,突发左侧肢体无力1天,肌力级,病例2,病灶累及右侧皮质脊髓束,病人肌力下降,病例2 DTT,灌注加权成像反映毛细血管水平的灌注情况。 急性脑梗塞可见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血流灌注下降。,脑血管疾病脑梗死,五、鉴别诊断: 需与胶质瘤、转移瘤和脑脓肿鉴别。病灶的形态、增强后的强化形式有助于鉴别。,脑血管疾病脑梗死,脑血管疾病脑出血,一、病因: 脑实质出血分创伤性和非创伤性 非创伤性脑出血,包括:高血压、动脉瘤、血管畸形、血液病和脑瘤等,以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常见约占90左右。 一般发生40岁一70岁 出血部位多见于基底节、丘脑、桥脑。,脑血管疾病脑出血,二、病理: 玻璃样变性 微动脉瘤或粟粒样动脉瘤 急性期(1周内) 吸收期(第2周2月) 囊变期(2月),脑血管疾病脑出血,三、临床表现: 通常在情绪激动、过度兴奋、剧烈活动时发病。 临床表现依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机体反应而异。 一般起病突然,突然头痛或头晕,伴恶心。呕吐,迅速出现偏瘫、失语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若病情进行性恶化,意识障碍逐渐加深,最终出现深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脑血管疾病脑出血,四、影像诊断:,脑血管疾病脑出血,(一)CT表现: 血肿演变: 均匀高密度影(6080Hu); 37天,高密度影向心性缩小,密度减低; 1月,等或低密度灶; 2个月,脑脊液样囊腔,脑血管疾病脑出血,(一)CT表现: 破入脑室和/或蛛网膜下腔:周 水肿和占位:2周最明显,2月消失 增强: 完整或不完整的环影,相当于原血肿的大小和形状,,左侧丘脑血肿(图),右侧丘脑血肿破入脑室系统 2周后血肿吸收(图),左侧豆状核血肿2周后吸收(图),女性,36岁。神志不清伴右侧肢体活动不灵 2小时。 A. 发病后 2小时平扫,,B. 发病后10天平扫,发病后42天平扫,发病后 3个半月平扫,女性,57岁。突发头痛、神志不清1天,伴呕吐。体检:血压156/78mmHg,答非所问,双瞳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射灵敏,右下肢肌力级。,5天复查,20天复查,40天复查,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血管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一、病因: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 一般分为外伤性和自发性两类。 以30岁一60岁多见。,脑血管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因很多, 颅内小动脉瘤破裂(约占51) 高血压动脉硬化 (占15) 动静脉畸形破裂所致(占5) 20的病人是原因不明。,脑血管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凡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只要有条件,应首先做头颅CT扫描 CT扫描能早期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现需紧急处理的颅内血肿、急性梗阻性脑积水等并发症,并能动态观察病情发展,安全无创伤。,脑血管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二、临床表现: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前常有诱因,如体力劳动过度、咳嗽、情绪激动等, 大多数起病较突然,表现为突发性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脑膜刺激征,有时可出现偏瘫及颅神经功能障碍。 腰穿发现有血性脑脊液为本病确诊依据。,脑血管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三、影像诊断:,脑血管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一)CT表现: 在出血几天内,CT的诊断正确率达80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CT的发现率下降,一般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