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精气血津液学说剖析.ppt_第1页
课件:精气血津液学说剖析.ppt_第2页
课件:精气血津液学说剖析.ppt_第3页
课件:精气血津液学说剖析.ppt_第4页
课件:精气血津液学说剖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气、血、津液学说,概论,气、血、津液,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不断运动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 血循行于脉内的红色液体 津液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气推动、温煦、气化阳 血和津液濡养、滋润 阴 气血津液学说是研究人体基本生命物质的生成、输布及其生理功能的学说。,精,广义之“精”,泛指一切精微物质,包括气、血、津液和从饮食中来的营养物质。 狭义之“精”,即肾中所藏之精,又称“肾精”,分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一、气,概念 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如呼吸之气,水谷之气。 “气者,人之根本也。” “气聚则形存,气散则形亡”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如经络之气、脏腑之气等。,(二)来源和生成,1.先天之精气: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肾为生气之根 2.水谷之精气:源于水谷,经脾胃运化生成脾胃为生气之源 3.经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肺为生气之主,气,(三)功能,1.推动作用 人体的生殖、生长发育, 脏腑的生理活动, 血液的生成和运行, “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 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气能行津,气行则水行”,气,2.温煦作用,难经.二十二难“气主煦之” 维持人体的正常体温 脏腑的生理活动 血液、津液的正常运行 “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 “气不足便是寒,气有余便是火”,气,3.防御作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正常:邪气不易侵入机体减弱:邪气容易侵入而致病 与入侵病邪作斗争,驱邪外出正常:虽有邪气侵入,不易发病;或发病易于治愈减弱:患病后难以痊愈,气,4.固摄作用,固摄血液 固摄津液(汗液、尿液、唾液) 固摄精液 维持脏腑器官的正常位置,气,5.气化作用,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 气化新陈代谢 (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气,(四)运动,“气机”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脏腑功能 “气机调畅” 脏腑的协调关系 气机失调: 气滞-气的运行不畅或在局部发生阻滞不通 气逆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 气陷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 气脱气不内守而外逸 气闭-气不外达而郁闭于内,气,(五)分类,气,营卫不和恶寒发热,无汗/汗多,抗御外邪能力低下,气,血,(一)概念 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 (二)生成 营气和津液组成。 血液的化生与脾胃、心肺、肾相关,以脾胃尤为重要。,(三)功能,1.营养和滋润功能 “血主濡之” 减弱头昏眼花、面色不华或萎黄、毛发干枯、肌肤干燥、肢体麻木 2.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失常神疲健忘、失眠多梦、精神恍惚、谵语、昏迷,(四)运行,各个脏器共同作用的结果。 推动作用:心主血脉、肺朝百脉、肝主疏泄 固摄作用:脾统血、肝藏血,津液,(一)概念 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内的液体及正常的分泌物。 *血液、精液不属于津液,(二)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1.生成:脾胃、小肠、大肠 2.输布: 肺、脾、肾 肝主疏泄: 调畅气机,气行则水行(推动作用) 三焦决渎:通道 3.排泄:汗液、呼气、尿液、大便,肺主行水: 宣发,肃降 脾气散精: 上输于肺 居中以溉四傍 肾主水:,(三)功能,滋润、濡养 化生血液 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排泄代谢产物 运载全身之气,气与血的关系,“气为血之帅” 1.气能生血 血的组成和生成过程离不开气和气的运动变化。 “气化” 血虚补血补气 (补气以生血) 例:再障贫血,化疗抑制骨髓造血功能 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6:1,2.气能行血,“气行则血行”(推动作用) 气虚血行无力血瘀补气以行血(动力不足) 气滞血行不畅血瘀理气以行血(动力障碍) 气逆血随气升上部出血降气 气陷血随气陷下部出血益气升提,气虚血瘀:中风后遗症补阳还五汤 (生黄芪120g 当归3g 赤芍5g 地龙3g 红花3g 桃仁3g )补气活血 气滞血瘀:行气活血 视网膜静脉阻塞所导致的眼底出血 妇女排卵功能异常、宫外孕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硬皮病 心梗、冠心病 小儿腺病毒肺炎,3.气能摄血,气的固摄作用脾统血 脾不统血各种出血 “气不摄血”补气以摄血,4.血为气母,1)血能载气 血虚气虚 2)血能养气 出血气脱 血液濡养脏腑功能气的生成 大出血治疗当先补气 “独参汤” “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气和津液的关系,1.气能生津 脾胃气虚津液不足 2.气能行津 津液停聚行气利水 3.气能摄津 自汗、尿频、遗尿补气 4.津能载气 出汗过多,或大量呕吐、腹泻津液丧失,气随液脱 (如:中暑),血与津液的关系,“津血同源 ” 都源于水谷精气 “血汗同源”,病理上相互影响,失血过多津液不足:口渴、尿少、皮肤干燥失血者不宜用汗法 津液大量损耗血虚大汗伤津者不宜用破血、逐血药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