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章清热药.ppt_第1页
课件:第章清热药.ppt_第2页
课件:第章清热药.ppt_第3页
课件:第章清热药.ppt_第4页
课件:第章清热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清热药,定义: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清热药。 疗热以寒药 热者寒之,适应证: 里热证-发热、烦躁、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舌质红或绛,脉数,清热药的分类、适应证,1清热泻火药-气分实热证(高热,烦渴,汗出,脉洪) 2清热燥湿药-湿热证(痢疾,黄疸,尿赤,耳肿流脓,带黄) 3清热解毒药-热毒病症(温病发热,咽喉肿痛,热毒泄泻,痈肿) 4清热凉血药-营血分热证(热入营分,身热夜甚,心烦不寐,神昏谵语/热入血分,迫血妄行,吐血衄血尿血便血) 5清退虚热药-阴虚内热症(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虚烦不寐,盗汗遗精,舌红少苔,脉细而数/温病后期,邪热未尽伤阴劫液,夜热早凉),实热-邪气盛(阳盛则热) -外邪 虚热-精气夺(阴虚则热) -阴阳失调,虚 实,部位:气分热;营分、血分热 脏腑热 病邪兼夹:湿热,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定义:凡具有清除热邪,用于治疗气分实热等证的药物,称清热泻火药。 重点药物:石膏,知母 熟悉药物:栀子,夏枯草,芦根,决明子,适应证:气分实热证- 发热、烦躁,口渴明 显,脉象洪大等。,石膏,处方用名: 生石膏 煅石膏(煅用收敛生肌) 性味归经: 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善泻肺胃之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应用: 一、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气分实热证 脉洪大 伤津 大渴 热盛 大热 阴液外泄 大汗,二、清泄肺胃- 肺热喘咳 胃火牙痛 三、收敛生肌-疮疡不敛,湿疹 水火烫伤,医者多误认为大寒煅用之,则宣散之性变为收敛,以治外感有实热者,竟将其痰火敛住,凝结不散,用至一两即足伤人,是变金丹为鸠毒也。迨至误用煅石膏偾事,流俗之见,不知其咎在煅不在石膏。 医学衷中参西录,关于石膏生用、煅用,知母,处方用名: 知母 炒知母 性味归经: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应用: 一、清热泻火-气分实热证 二、清肺润肺-肺热咳嗽,阴虚燥咳三、滋阴润燥-阴虚证。骨蒸潮热 阴 虚消渴,石膏与知母功效主治的比较,芦根,功效:清热生津、除烦止渴,应用 1.清热生津除烦-热病烦渴 药性不滋腻,生津不恋邪 2.清胃止呕-胃热呕逆 3.清泄肺热-肺热咳嗽 肺痈吐脓 4.利尿-热淋涩痛,天花粉,“其根作粉,洁白如雪,故谓天花粉。” - 纲目 一、清热生津-热病口渴 消渴 “其性甘寒,善能止渴,从补药而治虚渴,从凉药而治火,乃止渴之要药也。” 本草汇言 二、清肺润燥-肺热咳嗽或燥咳 三、消肿排脓-痈肿疮疡,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 热病烦渴 口舌生疮 尿赤淋浊,关于淡竹叶、竹叶,1、原植物有异: 淡竹叶-禾本科草本植物 竹叶-禾本科乔木或灌木植物 (鲜竹叶,竹叶卷心),2、功效同中有异 同:清心除烦、利小便 异:淡竹叶-渗湿泄热见长 鲜竹叶-清心热、凉胃见长,3、古今应用有异 古:淡竹叶始载纲目,明以前的方剂中大多用竹叶(鲜竹叶) 今:多用淡竹叶,栀子,性味:苦、寒 归经:心、肝、肺、胃、三焦经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应用: 1热病心烦,燥扰不宁 2.湿热黄疸、淋症 3.血热妄行,二、清热利湿-湿热黄疸 “山栀子仁,大能降火,从小便泄去,性能屈曲下降,人所不知。” 朱丹溪,夏枯草,性味:苦、辛、寒 归经:肝、胆 功效:清肝火,散结郁 应用: 1.肝火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2.痰火郁结之瘰疬痰核,决明子,一、清肝明目- 目赤肿痛,目暗不明,头痛眩晕 二、润肠通便-肠燥便秘,1、主治证 气分实热要药:石膏 目珠疼痛要药:夏枯草 肺痈:芦根 2、功效 既清实热,又清虚热:知母 清热生津:芦根、天花粉 3、用法 生石膏(先煎) 煅石膏(外用) 4、药性 石膏:辛甘大寒,本小节要点,5、分类 清热泻火:石膏、知母 清热生津:芦根、天花粉 清热除烦:淡竹叶、栀子(泻火),清肝明目:夏枯草、决明子,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1,重点药物:黄芩,黄连,黄柏 2,熟悉药物:苦参 定义:凡具有清除湿热作用,用于治疗湿热证的药物,称清热燥湿药。,适应证:湿热证 湿温证 湿热黄疸 湿热泻痢 症状 热淋 湿热带下,黄芩,处方用名: 黄芩 子芩 枯芩 炒黄芩 黄芩炭 性味归经: 苦、寒 归肺、胃、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一、清热燥湿-湿温暑湿 黄疸泻痢,热淋,二、泻火解毒-肺热咳嗽 热病烦渴,寒热往来 咽痛疮痈,三、止血-血热出血 四、安胎-胎动不安,黄连,处方用名: 黄连 酒黄连 姜黄连 萸黄连 性味归经:苦、寒 。归心、胃、肝、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一、清热燥湿- 湿热中阻,脘痞呕恶, 泻痢腹痛,二、泻火解毒-热病高热 心烦失眠,胃热呕吐 肝胃失和,呕吐吞酸 疮痈湿疮,目赤肿痛 血热出血,黄柏,处方用名 黄柏 盐黄柏 酒黄柏 黄白炭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一、清热燥湿-湿热带下,热淋, 足膝肿痛 泻痢黄疸,二、泻火解毒-疮疡肿毒 湿疹湿疮,三、退虚热- 阴虚发热,遗精盗汗,黄芩、黄连与黄柏,相同点: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不同点:,黄芩:善治上焦,长于清肺热, 且安胎 黄连:善治中焦,长于泻心肝胃 火,又为湿热泻痢要药 黄柏:善治下焦,长于泻相火, 退虚热,龙胆,一、清热燥湿-阴肿阴痒,带下, 湿疹,黄疸 特点:清肝胆及下焦湿热,二、泻肝火-肝火头痛,肝热目赤, 高热抽搐,苦参,一、清热燥湿-湿热泻痢,黄疸, 带下,二、杀虫-皮肤瘙痒 疥癣麻风 三、利尿-小便涩痛,白鲜皮,一、清热燥湿解毒-湿热疮毒 湿疹,疥癣 黄疸,二、祛风-湿热痹痛,1、功效 清上焦肺热:黄芩 清中焦胃热:黄连 清下焦湿热:黄柏 清心火、止痢:黄连,要点,清热安胎:黄芩 既清实热,又清虚热:黄柏(知母) 2、使用注意 龙胆味苦,注意用量,3、分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芩、黄连、黄柏 清热燥湿、泻肝火:龙胆草 清热燥湿、祛风(杀虫):苦参、白鲜皮,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定义:凡具有清解热毒作用,用于治疗热毒病证的药物,称清热解毒药。,适应证: 温热病 熱毒证 疮疡 泻痢 咽喉肿痛,全身:热势高、病情重、发 展快 局部:红肿热痛,金银花,性味:甘、寒 归经:肺、心、胃经 应用: 1热毒疮痈 2温病(卫气营血) 3热毒泻痢,便脓血,连翘,性味:苦、微寒 归经:肺、心、胆经 应用: 1.用于痈疮痰核 2.用于温病 3.清心利尿,金银花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连 翘 消痈散结,金银花的采摘 “花初开者,蕊、瓣俱色白,经二、三日,则色变黄。新旧相参,黄白相映,故呼金银花。” 纲目,金银花,1、可用于温热病卫气营血各个阶段。 2、外科常用 “金银花,善于化毒,故治痈疽、肿毒、疮癣诚为要药。” 本草正,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喜食膏梁厚味 积热郁火 气血凝滞 外感寒湿毒气 脱疽 (腐肉 蚀筋 烂骨),3、炒炭凉血治痢,治热毒血痢 4、又名忍冬花、双花、二宝花,连翘,1、善清心火(温热病心烦) 2、疮家圣药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3、清热、散结,治瘰疬结核,大青叶,板蓝根,青黛,大青叶 消斑 板蓝根 清热解毒凉血 利咽 青 黛 消斑 清肝泻火,大青叶,1、药用叶 2、泻心胃实火,治口疮、咽痛,3、大寒之品,脾胃虚寒慎用 4、味浊易致恶心,板蓝根,1、药用根 2、以解毒利咽散结见长,青黛,1、茎叶经加工而得的粉末 2、归肝经而清肝泻火 清肝定惊 清肝泻肺 3、不入煎剂,贯众,一、清热解毒-风热感冒 热毒斑疹 痄腮 二、凉血止血-血热出血 三、杀虫-肠道寄生虫病,蒲公英,紫花地丁,蚤休,野菊花,蒲公英 利湿 紫花地丁 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 蚤 休 消肿止痛 息风定惊 野菊花,蒲公英,1、善治乳痈 2、又名黄花地丁 3、大剂量可致缓泻,紫花地丁,1、善治疔疮 2、可解蛇毒,蚤休,1、善治疮疡、毒蛇咬伤 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疮痈如遇着,一似手拈挐。 藏有七叶一枝花,毒蛇不进家,2、清热息风定惊,野菊花,清热解毒力强,善治疮痈疖肿,鱼腥草,穿心莲,鱼腥草 消痈排脓 利尿通淋 清热解毒 穿心莲 燥湿,鱼腥草 穿心莲,均清肺热,治肺热咳嗽,肺痈 鱼腥草:为肺痈要药 “治痰热壅肺,发为肺痈吐脓血之要药。” 本草经疏 不宜久煎,穿心莲:又名一见喜、榄核莲 味甚苦,注意用量,白花蛇舌草,红藤,败酱草,红 藤 活血止痛 败酱草 清热解毒消痈 祛瘀止痛 白花蛇舌草 利湿通淋,红藤 败酱草,均能清热解毒治肠痈 红藤:活血止痛治跌打损伤、 风湿痹痛 败酱草:亦治肺痈;祛瘀止痛 治产后腹痛,白花蛇舌草,1、为疮痈、肠痈、毒蛇咬伤常用 2、抗肿瘤,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梅毒 热淋 带下 湿疹,白头翁,马齿苋,秦皮,白头翁 凉血 马齿苋 清热解毒止痢 凉血 通淋 秦 皮 燥湿 清肝明目,白头翁,专入大肠,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治痢要药,马齿苋,治痢:急慢性泻痢均宜 预防泻痢 安全有效,秦皮,1、清热解毒、燥湿而治痢 2、虽具涩味,但以清为主,射干,山豆根,马勃,射 干 祛痰 山豆根 清热解毒利咽 消肿 马 勃 止血,射干:祛痰力强;又名乌扇 马勃:止血;质轻注意用量 山豆根:即广豆根,1、主治证 疮家圣药:连翘 肺痈:鱼腥草、穿心莲、败酱草 (芦根),要点:,肠痈:红藤、败酱草、白花蛇 舌草 乳痈:蒲公英 疔疮:紫花地丁 梅毒:土茯苓,2、别名:射干-乌扇 金银花-双花、二宝花 忍冬花 蚤休-七叶一枝花,3、用法: 青黛(不入煎剂),4、分类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金银花、连翘 清热解毒凉血: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清热解毒(治疮痈):蒲公英、紫花地丁、蚤休、野菊花 清热解毒、消痈(肺痈): 鱼腥草、穿心莲,清热解毒、活血:红藤、败酱草 清热解毒消痈(肠痈): 白花蛇舌草 解毒除湿(梅毒):土茯苓,清热解毒、止痢: 白头翁、马齿苋、秦皮 清热解毒、利咽: 射干、山豆根、马勃,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定义:凡能清解营分、血分邪热作用的药物,称清热凉血药。 适应证:热在营血,适应证:热在营血,本类药物多为甘苦咸之品,具有清热解营分、血分热邪的作用。 热入营分:身热夜甚,心烦不寐,甚则神昏谵语 热入血分:迫血妄行,吐血衄血,鸟血便血。或其他疾病引起的血热吐血。,生地黄,1处方用名: 鲜地黄 生地黄 生地炭 2性味归经 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一、清热凉血 1热入营血证,常配伍金银花、玄参以轻营解毒之品 2温病后期,低热不退。多于青蒿、知母同用,增强滋阴清热之力 3热入血分之吐血衄血,便血崩漏。 4热入血分,血热毒盛,血热斑疹。多于赤芍、丹皮、水牛角同用。 二、养阴生津 1烦渴夺饮(胃阴不足) 常与麦冬沙参玉竹同用,以养阴益胃,方如益胃汤 2 内热消渴 多与葛根、天花粉等养阴生津止渴药同用。方如玉泉散 3肠燥便秘 方如增液汤,古称 今称 简称 生地黄 鲜生地 新鲜 清热凉血 干地黄 生地黄 地黄 干燥 凉血滋阴 熟地黄 熟地黄 熟地 蒸制 滋阴补血,玄参,苦、甘、寒 肺、胃、肾经 凉血养阴,清热解毒,应用 一、凉血养阴 1温邪入营,身热夜甚。常与生地、麦冬同用。方如清营汤 2热陷心包,神昏谵语。多于连翘心、水牛角同用。 二、清热解毒 1外感咽痛 常与牛蒡子,桔梗,薄荷散风热利咽药同用 2虚火咽痛 可与麦冬、甘草、桔梗等清热利咽药同用 3瘰疬痰核 常与牡蛎贝母同用,以软坚散结。 4脱疽,多于金银花,甘草,当归同用,以清热解毒活血。,牡丹皮,入药部位:根皮 性味归经:苦、辛、微温 功效:清热凉血 活血散瘀(温通,辛散),应用: 一、清热凉血 用于 1 热入血分,吐衄发斑 2 疮痈肠痈 二、清虚热 用于 1阴虚发热的虚热证。多与鳖 甲、生地、知母同用,方如青蒿鳖甲汤。 三、活血散瘀 用于 1血瘀经闭,痛经癥瘕,赤芍,紫草 P66,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1斑疹紫黑,麻疹不透 2 痈疽疮疡 湿疹,水火烫伤,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消斑- 热入营血证 血热出血 疮痈喉痹,功效: 清热凉血、养阴:生地黄、玄参 凉血、活血: 牡丹皮、赤芍 既清虚热又清实热:牡丹皮(知母、黄柏),本节要点:,第五节 清虚热药,定义:凡以清虚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清虚热药。,适应证: 1.虚热证- 肝肾阴虚,虚火内扰,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虚烦不寐,盗汗遗精,舌红苔少,脉细而数。 2.温病后期,邪热未尽,伤阴劫液,夜热早凉等。,青蒿,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胆经。 功效: 清虚热,退骨蒸,解暑,截疟。 应用: 1温邪伤阴,夜热早凉。 2阴虚发热,劳热骨蒸 3外感暑热,发热头痛 4疟疾寒热。鲜品捣服,地骨皮,一、清虚热-阴虚发热 “欲退阴虚火动,骨蒸劳热之症,用补阴之药,加地骨皮或五钱或一两,始能凉骨中之髓,而去骨中之热。” 本草新编 二、清热凉血-血热出血 三、清肺降火-肺热咳嗽,“虽与丹皮同治骨蒸之剂,但丹皮味辛,能治无汗骨蒸。此属味甘,能治有汗骨蒸。” 本草求真,银柴胡,一、清虚热-阴虚发热 二、除疳热疳积发热,胡黄连,一、清虚热-阴虚发热 二、 除疳热-疳积发热 三、 清湿热-湿热泻痢 痔疮肿痛,小结,1、功效 截疟:青蒿 只清虚热:银柴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