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通腑法治疗中风.ppt_第1页
课件:通腑法治疗中风.ppt_第2页
课件:通腑法治疗中风.ppt_第3页
课件:通腑法治疗中风.ppt_第4页
课件:通腑法治疗中风.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腑法治疗急性缺血性 中风研究进展,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王新志,目前,中风病已成为人类第二大致死原因,在我国北方城市甚至跃居第一大致死原因,而急性缺血性中风占中风病人总数的75%1。因此,对急性缺血中风治疗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腑法,属八法中的下法,近十年来,作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重要治法之一,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探讨。,1 历代文献溯源,金元张洁古首先提出中风中腑者用三化汤(大黄、枳实、厚朴、羌活)通下论治,最早地把通腑法应用于中风病的治疗。其后刘河间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中也提出“中风内有便溺阻格,复以三化汤主治”;明王肯堂拟三一承气汤(大承气汤加甘草、生姜)治疗“中风便秘、牙关紧闭、浆粥不入者”。清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中指出:“中脏者病在里,多滞九窍中腑者病在表,多著四肢,其症半身不遂然目犹能视,口犹能言,二便不秘,邪之中犹浅。”以便秘与否来判断中风病势的深浅。,1 历代文献溯源,张锡钝的医学衷中参西录谈及中风时说:“其人之血随气而行,气上升不已,血随之上升不已是以治此证者以通大便为要务。”以上说明,历代医家已初步认识到:用通腑法治疗中风;中风之便秘,是应用通腑法的依据;也可以用来判定中风病势的深浅;从气机升降理论看,应重视通腑攻下法在治疗中风中的重要作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机 特点与治则,缺血性中风的发生,目前认为是在气血阴阳亏虚的基础上,风、火、痰、瘀、气、血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于机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于脑,脑脉痹阻所致。但由于对不同时期的发病关键环节认识不一,故治法各异。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是其治疗的关键时期,认识和把握此阶段的病机对本病的治疗效果及其预后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2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机 特点与治则,王永炎院士2认为,急性缺血中风病人,急性期虽有本虚,然侧重标实,标实以瘀血、痰浊为主。其病机为,初由痰瘀互阻而中焦壅滞,升降失常,进而肝失疏泄,气郁化火,故发病后多数病人从阳化,邪热风火充斥三焦,而致痰浊化热腑气不通。由于急性期中焦为痰热邪实阻滞,失于升清降浊,而影响气血运行布达,这对半身不遂和神志障碍的恢复很不利,因此治疗上当务之急应化痰通腑。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报道,依中医分型,中风属痰热腑实者占74.17%,腑气不通在中风急性期病机中占有重要地位3。,2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机 特点与治则,邵念方4认为中风急性期:血水相关,着重化瘀利水。血瘀固然是中风病急性期的一个重要病机,但由瘀致水是急性期的主要病理特点。现代医学认为脑梗塞可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和脑水肿。瘀水互结的观点与之相一致。升降逆乱,勿忘调气通腑。中风病人急性期约半数有腹胀、便秘。可见腑气不通是中风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总之,邵氏认为中风急性期偏于瘀水互结,气机逆乱,腑气不通之标实,应急则治其标,用调气通腑,活血利水之法。,2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机 特点与治则,苗香圃5认为脑梗塞的基本病机 是肾虚血瘀痰阻。其本为肾虚,其标为痰瘀交阻。发病初期,痰瘀较重可致腑实,宜活血化痰佐以补肾,兼顾通腑,使浊气得降,痰瘀可化。有益于肾虚的恢复,标本兼治,相得益彰。,2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机 特点与治则,梁浩荣等6认为中风患者往往在急性期由于风、火、痰、瘀内结,邪阻中焦,化燥化热而导致腑气不通。据他们观察,病后3天出现大便秘结或不畅的百分比分别为75.6%和 71.3%,一周后几乎为100%。认为:腑气不通,胃肠积热可加重火升阳亢之势,煽动浊邪蒙蔽清窍,使病情进一步加重。通腑泻下法在治疗过程中起以下作用泻热开窍,下浊催醒;平和气血,定痉安神;活血祛瘀,和络止血(消化道出血);上病取下,降气平喘。,2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机 特点与治则,王静宇等7认为,中风急性期,其本为阴亏内燥,气血逆乱;其标为风火相煽,痰瘀壅滞,腑气不通。虽有一定程度的本虚,但风火痰瘀等标实更为突出,若不及时釜底抽薪,上病下取,通其腑气,导热下行,便会加重气血逆乱,使病情加剧,故通腑化痰为中风急性期的当务之急。通过通腑化痰,使腑气通畅,痰火瘀滞得以降泄,既可避免动阴生变,又可促进诸证的恢复,与吴又可“一窍通而诸窍通,大关通而百关尽通”之说颇为契合。,3 临床研究,通腑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日益显示出其独特疗效,对其临床研究大致可总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3 临床研究,3.1 通腑化痰 王永炎院士等2运用化痰通腑饮(栝蒌、胆南星、大黄、芒硝)治疗中风痰热腑实证158例,总有效率为85.4%,并提出便干便秘,舌苔黄腻、脉象弦滑为应用通腑法的三大指征。针对急性缺血中风病人痰热腑实证而施以化痰通腑治疗,一可使腑气通畅,敷布气血,祛瘀通络,促进半身不遂好转;二可使阻于胃肠的痰热积滞得以降除,浊邪不得上扰神明,气血逆乱得以纠正,而防止内闭;三可急下存阴,以防阴动于内,阳脱于外。,3 临床研究,王俊国8自拟通腑化痰方(清半夏、胆南星、茯苓、陈皮、枳实、葛根、栀子、生大黄、芒硝、瓜蒌、远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64例。治愈占50%,显效36%。好转12.5%,无效1.5%。认为用药后大便泻下酸腐稍臭,仍可继续应用,随着症状好转可以减少剂量,但以腑气通畅,苔退为度。张云岭9运用化痰通腑汤(生大黄、芒硝、全瓜蒌、胆南星)治疗缺血性中风中经证62例,基本治愈率30.6%,显效率19.3%,总有效率83.4%,明显优于低分子右旋糖酐对照组(P0.01)。,3 临床研究,3.2 通腑化痰兼祛瘀 笔者10自拟中风星蒌通腑胶囊(大黄、枳实、桃仁、赤芍、全瓜蒌、胆南星等)治疗急性脑梗塞206例,并设活血通脉胶囊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为80%(P0.01)。治疗组血脂三项,血流变学各项指标: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原,在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3 临床研究,周迎春11用脑脉通方(酒制大黄、水蛭、瓜蒌、石菖蒲、川芎、枳实、厚朴、葛根),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属痰瘀互结,热结腑实者59例,痊愈显效率为67.8%,总有效率94.2%。并认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治疗需以通腑调气为要。王静宇等7用通腑化痰祛瘀法,自拟方为:生大黄、芒硝、枳实、胆南星、菖蒲、瓜蒌、丹参、川芎、桃仁、赤芍、当归、生甘草。治疗中风急性期实证50例,其中急性缺血性中风36例,脑出血14例。基本痊愈占42%,有效占52%,无效6%。总有效率为96%。,3 临床研究,3.3 通腑化瘀 李义召等12用大黄庶虫胶囊(大黄、庶虫、桃仁、黄芩、甘草、杏仁、芍药、干地黄、干漆、水蛭、虻虫、蛴螬)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87例,并设华佗再造丸对照组,结果: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为87%(P0.01)。全血低切变,血小板聚集率、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粘附率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3 临床研究,杨庭光13自拟中风1号(制大黄、桃仁、水蛭等)治疗脑梗塞急性期100例,痊愈29例,显效30例,有效39例,总有效率98%。通过对病人血流变学指标检测,证明本方能改善脑梗塞患者急性期血液的浓、粘、凝、聚状态,从而尽快恢复缺血区的供血,提高脑梗塞急性期的治疗效果。,3 临床研究,3.4 通腑化瘀兼利水 邵念方4针对中风急性期瘀水互结、腑气不通的病机特点,自拟中风1号(水蛭、泽泻、三七粉、茵陈、石菖蒲、大黄、枳实、葛根、山楂),以活血利水,通腑泻浊。邵氏认为通腑泻下既可借阳明胃腑之势引血气下行,又可泻热调气使瘀痰热邪不得续生,对于截断病源,扭转病势有重要意义。,3 临床研究,3.5 通腑化瘀兼补气 董荣芬等14用加味抵当汤(大黄、桃仁、川芎、黄芪、虻虫、水蛭)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68例,设血栓心脉宁对照组20例。结果:两组治愈率分别是70%、20%(P0.05)。对血流变指标的影响,两组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0.05)。,3 临床研究,3.6 辨证通腑 黄承才等15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用大黄、芒硝、栝蒌、土元等以通腑泻热,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80例,效果满意,有效率:肝阳上亢型88.5%,风痰阻络型88.9%,气虚血瘀型93.3%,并认为急性缺血性中风早期不管其风、火、痰、滞、瘀、饮诸邪如何并存,只要有苔黄、腹胀、烦躁,均应首先通腑泻热。不少患者腑气通后,其它诸邪亦相随而消。相反,若不通腑而只清热、化瘀、活血,则常是诸邪不祛或益甚。,3 临床研究,另外,梁浩荣等6在中风急性期阳明腑实证重者用大承气汤,轻者用小承气汤,治疗脑梗塞39例,脑梗塞合并脑出血4例,总有效率为90.6%。认为特别是急性期无论大便通畅与否,均可及早,适当地采用通腑之法,这对病情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急性期,通腑泻下使患者保持每日2-3次大便为宜,不能泻之太过,否则会伤阴耗气。,4 实验研究,近年来,一些学者为了深入研究缺血性中风的发病机理和评价中药的疗效,通过有关动物及模型,开展了通腑泻下中药方剂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实验研究,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4 实验研究,4.1动物模型:孙竟波等用胶原酶脑内注射配合大鼠自体粪便灌胃的方法复制中风病痰热腑实证动物模型,结果该模型大鼠有较明显的神经缺损体征和粪便干结、烦躁、鼻分泌物多、喉中痰鸣等痰热腑实证表现,说明模型是成功的。,4 实验研究,4.2 对血小板聚集和纤溶酶活性的影响 张云岭9研究了化痰通络汤、化痰通腑汤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结果在最大聚集率和最大抑制率方面,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提示化痰通络汤和化痰通腑汤有明显抗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同时还检测出,化痰通络汤与化痰通腑汤可增加大鼠体内纤溶酶活性,并能明显减轻家兔体外血栓干重;缩短血栓长度。,4 实验研究,4.3 对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6-keto-PGF1)的影响 周迎春11采用脑缺血兔模型,观察TXB2与6-酮-PGF1的变化及脑脉通的作用。结果表明急性缺血后血浆TXB2升高,6-酮-PGF1减少,TXB2/6-酮-PGF1比值增大。具有通腑化痰作用的脑脉通,可使血浆TXB2降低,6-酮-PGF1升高,使两者比值明显减小,从而调整两者平衡。,4 实验研究,4.4 对自由基的影响 周迎春16建立家兔全脑缺血再灌注病理模型,观察中药脑脉通对其治疗作用。结果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浆,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高;红细胞和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则减少。脑脉通治疗组血浆及脑组织MDA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红细胞和脑组织SOD比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增加。这说明脑脉通能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4 实验研究,笔者的实验表明,具有通腑化痰,活血通络作用的自拟方中风星蒌通腑胶囊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该药不仅能够清除自由基,调节前列环素(PGI2)与血栓素A2(TXA2)的平衡,而且能够降低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等兴奋性氨基酸和钙离子(Ca2+)对脑组织的损伤及减轻脑水肿。,4 实验研究,我们采用线栓法栓塞大鼠大脑中动脉,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中风星蒌通腑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治疗作用。实验结果表明:3.75g/kg、2.50g/kg、1.25g/kg中风星蒌通腑胶囊与模型组比较能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所致的脑组织损伤(P0.01),缩小梗塞面积(P0.01) ,改善神经缺损症状(P0.01) 。(见下图),大脑中动脉,尼龙线,(脑底动脉环),梗塞灶(缺血区),模型组大鼠脑组织(TTC染色),梗塞灶(缺血区),中风星蒌通腑胶囊组大鼠脑组织(TTC染色),5 分析与展望,5.1 通腑法方剂药物组成分析 5.1.1 方剂分类 5.1.1.1 历代医家治疗中风方剂溯源 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中的风引汤6:大黄、干姜、龙骨、桂枝、甘草、牡蛎、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 张洁古的三化汤:大黄、枳实、厚朴、羌活。 李杲东垣十书用局方中的麻仁丸:大黄、麻仁、郁李仁、羌活、木香、枳壳、白槟榔、菟丝子、山蓣、防风、山茱萸、车前子、肉桂。,5 分析与展望,王肯堂正治准绳中: 三一承气汤:大黄、枳实、厚朴、芒梢、甘草、生姜; 活命金丹:川大黄、牛黄、甜硝、干葛、板兰根、甘草、贯众、珠子粉、生犀角、薄荷、辰砂、麝香、青黛、龙脑、金箔; 加味转舌膏:大黄、元明粉、甘草、犀角、川芎、黄芩、桔梗、防风、栀子、石菖蒲、柿霜、薄荷、远志、连翘。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建瓴汤加大黄:生怀山药、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怀地黄、生杭芍、柏子仁、大黄、铁锈浓水煎药。 注:张洁古所创的三化汤是治疗中风腑实便秘的代表方。,5 分析与展望,5.1.1.2 现代与通腑法相关的治疗缺血性中风方剂 通腑化痰方剂: 王永炎7用的化痰通腑饮:生大黄、芒硝、栝篓、胆南星。 张云岭13用化痰通络汤:洒军、胆南星、天麻、法半夏、生白术、丹参。化痰通脉汤:生大黄、芒硝、金瓜蒌、胆南星。 王俊国14自拟通腑化痰方:生大黄、芒硝、瓜蒌、远志、清半夏、胆南星、茯苓、陈皮、枳实、葛根、栀子。,5 分析与展望,通腑泻热方剂 梁浩荣11阳明腑实 者用大承气汤:大黄、枳实、厚朴、芒硝;轻者用小承气汤:大黄、枳实、厚朴。 通腑活血化瘀方剂 李义召等15用大黄虫胶囊,大黄、桃仁、干漆、庶虫虫、水蛭、虻虫、蛴螬、干地黄、赤芍、白芍、甘草、黄苓、杏仁。 董荣芬等16用加味抵当汤:大黄、桃仁、川芎、水蛭、虻虫、黄芪。 杨庭光等17自拟中风I号:制大黄、桃仁、水蛭。,5 分析与展望,通腑活血利水方剂 邵念方9自拟中风I号方:大黄、枳实、石菖蒲、水蛭、三七粉、泽兰、泽泻、茵陈、葛根、山楂。 通腑化痰祛瘀方剂 周迎春18用脑脉通方:酒制大黄、水蛭、瓜蒌、石菖蒲、川芎、枳实、厚朴、葛根。 王松岭19等用加味抵当口服液,其方剂组成是:大黄、水蛭、虻虫、桃仁、赤芍、全瓜蒌、胆南星、三七、丹皮、生龙骨、生牡蛎、代赭石。,5 分析与展望,王俊华20自拟通腑导痰汤:大黄、芒硝、瓜蒌、枳实、礞石、安息香、胆南星、天竺黄、桃仁。 王静宇等12自拟方为:生大黄、芒硝、枳实、菖蒲、瓜蒌、丹参、川芎、桃仁、赤芍、当归、甘草。 王治强21三化汤加味:大黄、枳实、川朴、羌活、菖蒲、丹参、鸡血藤。 笔者的中风星蒌通腑胶囊:大黄、胆南星、瓜蒌、枳实、丹参等。,5 分析与展望,辨证运用通腑方药: 黄承才22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每方必加大黄、芒硝、栝蒌、土元。 黄业芳23用凉膈散加减:川大黄、朴硝、甘草、山桅子仁、薄荷、黄苓、连翘、竹叶、蜂蜜。 苗香圃10自拟首乌补肾方加大黄:制首乌、女贞子、枸杞子、旱莲草、丹参、肉苁蓉、仙灵脾、石菖蒲、郁金、胆南星、水蛭、大黄。 王永炎7用大柴胡汤:柴胡、大黄、黄苓、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 注:王永炎的化痰通腑饮是通腑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代表方剂。,5 分析与展望,5.1.2 方剂药物组成分析 从金元张洁古首先用三化汤治疗中风,到现在通腑法方剂已广泛应用于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通过对本篇综述所收集的方剂药物组成统计分析表明,应用频率较高的药物依次是:大黄、枳实、芒硝、厚朴、栝蒌、桃仁、胆南星、甘草、石菖蒲、丹参、水蛭等;所有通腑方剂100%地运用了大黄;伤寒论承气汤类,为通腑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基本方剂;其药物分布主要是通腑泻热、理气、化痰、活血四类。这对我们今后用通腑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与科研有一定参考意义。,5 分析与展望,5.2 急性期病机与治则 目前,中医界普遍认为中风病属于本虚标实之病,其发病与风、火、痰、瘀等因素有关。但对于发病各时期关键环节的病机认识不一,因而治法各异。我们认为急性缺血性中风虽有本虚,但急性期以标实为主,其病机特点是痰热腑实、气血逆乱。急则治其标,其治法宜通腑泻热、化痰祛瘀。因为,气血运行逆乱、脾胃升降失常的程度是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决定病情转化的重要环节。此治法借通降阳明胃腑之势,上病取下,引血气下行,使痰瘀热结随之而降,可以达到“陈腐去而肠胃洁,肠胃洁而营卫畅,营卫畅而诸病愈”的目的。,5 分析与展望,5.3 临床应用通腑法的指征 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急性期虽有本虚,然侧重于标实,标实为痰热腑实、气机逆乱,治疗上当务之急是通腑化痰。临床以便干便秘、舌苔黄腻、脉弦滑为应用通腑法的三大基本指征。除此之外,掌握泻下的时机也很重要。根据本病急性期的病机特点,临床应适当早用通腑法,其适应指征也应扩充,不仅腑实可用,腑气不顺不降也可适当应用。即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无论大便通畅与否,只要有苔黄、腹胀、烦躁,均可及早适当地采用通腑之法。然而如出现脱证表现,血压下降,脉微欲绝,自当慎用。,5 分析与展望,5.4 急性期治疗与中药新药开发 当重视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救治的研究。急性期早期治疗对防止病情进展、减轻脑功能的损害、改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提高缺血性中风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近年来对缺血性中风的救治提出治疗时间窗为6小时,在此时间内实施有效的治疗,受损脑组织尚可获得救治。目前西医治疗方法虽多,但理想的并不多,如溶栓、抗凝均在治疗的同时,有出血的并发症倾向。,5 分析与展望,中医药治疗中风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有相当的优势,但从目前所用的中药制剂来看,大多局限于活血、益气、补肾、平肝等法则,通腑化痰治法和方药,近年来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治疗中虽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至今尚没有这方面的新药问世。我们应借助现代先进的科技手段,立足于通腑化痰方剂的临床疗效,开发研制出使用方便、作用迅速、安全高效,针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治疗的通腑化痰新药。,5 分析与展望,5.5 重视和加强实验研究 近年来,虽然通腑法在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且疗效显著,但笔者检索近十余年的相关资料表明,运用通腑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报道,大多是临床疗效分析和经验总结为主,其临床实验研究所检测的指标似显陈旧,许多仍是采用血液流变学来判断研究结果。而设计合理指标先进的基础实验研究却不多见。这需给予充分重视并加以解决。,5 分析与展望,现代研究表明:急性缺血性中风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内Ca2+、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自由基、兴奋性氨基酸(EAA)、N-甲基- D -门冬氨酸(NMDA)受体、花生四稀酸代谢、细胞因子等因素密切相关。所以,要进行深层次的实验研究工作,从药理、病理、生化、免疫、神经内分泌及细胞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等多方面阐明通腑法的作用机制和疗效原理,使对通腑法临证应用的标准趋向于统一,我们只有借助于现代科技先进的实验手段,才能揭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的病机和中医“通腑化痰”法作用原理的深刻内含。从而发展中医理论,研制出更高疗效的中药,造福人类 。,5 分析与展望,5.6 通腑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现代医学认识 脑血管病并发颅内压增高时,由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胃肠功能障碍。或卧床少动,病人不愿进食,不能多吃,怕大便麻烦人,不习惯床上大便等原因使胃肠蠕动减弱皆可致便秘。加之,目前治疗脑卒中常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使大量液体由肾脏通过尿液排出,因而更易发生便秘。,5 分析与展望,5.6 通腑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现代医学认识 现代研究发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急性期可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排除毒素,增加胃肠活动,降低机体应激状态,调整植物神经紊乱,稳定血压,降低腹压,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促进血肿吸收,增强脑供氧,调整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预防和减轻应激性溃疡和肺部感染,减轻神志障碍,使患者较易度过急性期。,5 分析与展望,5.6.1 减轻脑水肿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脑水肿是细胞毒性水肿和血管源性脑水肿的混合型44。以大黄为主的通腑法方剂,通过减轻脑细胞内钙离子超载、抗脂质过氧化等作用,而减轻细胞毒性水肿;通过泻下作用、渗透性利尿作用,能提高血浆渗透压,从而起到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的作用45。通腑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优势之一,在于降低脑组织水肿,其中就包括了抗多种因素导致的细胞毒作用。,5 分析与展望,5.6.2 清除肠道有害物质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出现阳明腑实浊毒内停,致肠道产生过量的氨类、吲哚等有害物质,这些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刺激神经系统,产生异常性兴奋,可出现明显的烦躁表现,并使意识障碍的程度加重46。通腑法能泻热降浊,而神自明。另外,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病人,肠源性内毒素大量吸收,可使病情加重,有报道47提出,通腑法方剂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形成过程中,能明显抑制PLA2的活性的升高,有益于减轻组织的损害。,5 分析与展望,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由于缺血致脑细胞损伤,局部血脑屏障遭到破坏,此时出现“腑气不通”的证候,使肠中的有毒物质过多地进入血液循环,通过已破损的血脑屏障,这对因缺血而受损的脑组织细胞极为不利。而通腑法,通过“降浊”而达到保护脑细胞的目的。这也是中医“上病取下”、“升清降浊”理论深刻内含之一。,5 分析与展望,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