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题高二 地理试卷(文科)一、选择题。据新华网报道,北京时间2014年10月28日“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到达近月点,并拍摄了地月合影。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 “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总星系2. 该日地球上的四地中,出现极夜现象的是A. 90S B. 90N C. 6634S,60E D. 6634N,60W3. 与月球相比,地球的特殊性在于A. 有自转运动 B. 有公转运动 C. 存在生命现象 D. 存在昼夜现象【答案】1. A 2. B 3. C【解析】【1题详解】结合材料可知“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到达近月点,没有脱离太阳系,因此材料中只有二级天体系统:太阳系和地月系。级别最低的是地月系,A正确。【2题详解】10月28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南且靠近赤道的地方,因此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选项中地球上四点中出现极夜现象的是90N,B选项正确。【3题详解】地球的特殊性是存在生命,自转、公转和昼夜现象在其他天体和月球上都会出现。因此C正确。读“中国某海滨地区不同时间旗帜主要飘动方向示意图”,完成题。4. 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该地一日内主要风向的变化,则A. 甲为夜晚,吹海风 B. 乙为夜晚,吹陆风C. 甲为白天,吹陆风 D. 乙为白天,吹海风5. 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该地一年中盛行风向的变化,则引起盛行风向变化的主要成因是A. 天气系统不同 B. 人类活动变化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 气压带、风带移动【答案】4. D 5. C【解析】【4题详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而海洋为高压,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夜晚,陆地降温快,形成高压,而海洋为低压,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为陆风;根据图中旗帜的飘向,判断甲为晚上的陆风,乙白天的海风。故选D。【5题详解】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该地一年中盛行风向的变化,则是冬夏季节的形成的季风,这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形成的。C正确。读“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6. 甲表示A. 极地东风带 B. 东北信风带C. 东南信风带 D. 盛行西风带7. 常年受乙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A. 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B. 全年高温少雨C.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 全年温和湿润8. 图示季节北京地区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 天寒地冻 B. 桃花盛开 C. 蝉鸣悠扬 D. 红叶满山【答案】6. D 7. B 8. A【解析】【6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甲风带位于北半球,风向为西南风,应该是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D正确。【7题详解】乙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受其控制形成终年高温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B正确。【8题详解】图示可知,气压带风带向向南移动,此时太阳直射点应该位于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京地区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天寒地冻,A正确。读“某日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各题。9. 图中冷锋移动的方向是A. 自西北向东南 B. 自东南向西北C. 自东北向西南 D. 自西南向东北10. 与地相比,地A. 气压更高 B. 降水更多C. 风力更大 D. 气温更高11. 下图中表示甲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是A. B. C. D. 【答案】9. A 10. C 11. B【解析】【9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亚洲大陆为高压,海洋为低压,此时为冬季,盛行西北风,在其影响下,易形成冷锋,而冷锋的移动方向即冬季风的移动方向,西北向西南移动。故选A。【10题详解】依据图中信息,与相比,的纬度高,气温低;气压值低(1010百帕);位于陆地上,水汽少,而受海洋低压槽附近,降水多;处的等压线密集,风力大,故选C。【11题详解】由图可知,AC是低压中心,BD是高压中心,低压中心控制地区一般多阴雨天气,高压中心控制地区一般多晴朗天气。而甲地处高压天气系统中心。B选项正确。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2. 图中序号表示降水环节的是A. B. C. D. 13. 图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A. 使海平面上升 B. 使水呈三态变化C. 加速冰川融化 D. 不断更新陆地水【答案】12. C 13. D【解析】【12题详解】结合图示可知是海水蒸发,是水汽输送,是降水,是地表径流。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13题详解】根据图示可知该水循环是海陆间水循环,促进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塑造了地表形态;促进了能量转化和物质迁移。加速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AC排除;水循环中有水的三态变化,但此图中没有固态的水,B排除。D正确。读“南美洲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4. 图示洋流是A. 寒流,自北向南流动B. 寒流,自南向北流动C. 暖流,自北向南流动D. 暖流,自南向北流动15. 近年来该洋流减弱导致A. 沿岸气候变干 B. 盛行西风势力增强C. 附近渔场减产 D. 海洋污染物扩散加快16. 全球变暖对智利的影响是A. 冰川面积缩小 B. 太阳辐射增强C. 环境承载力加大 D. 生态环境改善【答案】14. B 15. C 16. A【解析】【14题详解】据图可知,该洋流位于南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为秘鲁寒流,自南向北流动,B选项正确。【15题详解】该洋流减弱,也就是东南信风离岸风减弱,B错误;上升补偿流减弱,底层冷海水上泛减弱,暖海水回流增强,沿岸气候变得湿润,A错误;鱼类饵料减少,渔场减产,C正确;洋流减弱,还有污染物扩散速度减慢,D错误。【16题详解】全球变暖,智力高山上的冰川会萎缩,面积缩小,A正确;全球变暖只是平均气温升高,并不是太阳辐射增强,B错误;全球变暖,蒸发加剧,可能会加剧干旱,智利环境承载力可能会减小,生态环境恶化,CD错误。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7. 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 外力作用 B. 重熔再生C. 变质作用 D. 冷却凝固18. 下列地表形态主要由作用形成的是A. 断块山 B. 沙丘 C. 火山 D. 三角洲【答案】17. C 18. C【解析】【17题详解】是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是内力作用;是岩浆岩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不属于变质作用;是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是变质岩经重熔再生形成新的岩浆。因此C选项正确。【18题详解】作用是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因此最有可能形成火山或岩浆岩。断块山是岩层断裂形成的,沙丘和三角洲是外力作用堆积形成的地貌,均不符合题意,C选项正确。读“某地区不同阶段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9. 引起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 地形 B. 水文C. 气候 D. 生物20. 图示各自然要素统一的演化过程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 独特性 B. 区域性C. 差异性 D. 整体性21. 阶段山脉东西两侧植被的差异体现了A. 非地带性现象B. 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 垂直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 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19. A 20. D 21. A【解析】【19题详解】从到阶段,岩层受挤压逐渐隆起形成背斜山,阻挡了来时海洋的水汽深入内陆,导致该地区大陆东部地区从原来的森林植被逐渐退化为草地、荒漠。岩层引起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地形,A正确。【20题详解】图示中地形出现变化后,导致气候发生变化,进而植被发生改变。这说明自然环境其中一要素改变后,导致其他要素随之发生改变,进而到达另外一种平衡状态,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选D。【21题详解】阶段山脉东西两侧植被出现了差异。西部为森林东部为荒漠为主,这是西侧山地阻挡来之海洋的是水汽后,山地东侧降水减少而形成的,这是地形导致的非地带性现象。A现象正确。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表中国1953年、1982年、2010年人口数据统计表(资料国家统计局)时间(年)人口总数(亿人)自然增长率()城市人口数(亿人)65岁以上人口比重()19535.822.20.84.4198210.115.72.14. 9201013.45.76.78.922. 1953年中国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是A.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23. 据表判断19532010年中国A. 人口总数增长缓慢 B. 农村人口比重减少C. 劳动力数量减少 D. 自然增长率增加24. 1982年以来,中国农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 生态环境因素 B. 经济因素C. 政治因素 D. 社会文化因素25. 人口合理容量A. 是地球可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B. 总是大于环境承载力C. 总是小于环境承载力 D. 与环境承载力相同【答案】22. D 23. B 24. B 25. C【解析】【22题详解】表中反映1953年的自然增长率是2.2%,且新中国成立,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的发展,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上升,判断属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高低高模式。D正确。【23题详解】结合表格可知1095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总人口急剧增加,城市人口大幅增加,农村人口比重减少,劳动力数量增加,AC排除,B正确;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错误。【24题详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特别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因此B选项正确。【25题详解】地球可供养的最大人口数是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决定环境人口容量,是最大值,而人口合理容量是合理值,显然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C选项正确。下面是某市新城区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6. 图中甲、乙、丙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A. 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B. 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C. 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D. 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27. 该新城区计划建污水处理厂,最适宜布局在A. B. C. D. 【答案】26. B 27. A【解析】【26题详解】读图可知,甲位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河流的下游,为保护环境有关为工业区;乙位于城市的中心,交通便利,为商业区;丙为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应该是住宅区。B选项正确。【27题详解】计划建污水处理厂,应该建在河流下游,据河流流向可知,在流经城区的河流的下游,最符合修建污水处理厂。A选项正确。产业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形成产业链。读某产业链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28. 该产业链的核心产业是A. 钢铁 B. 机械C. 汽车制造 D. 汽车销售29. 该产业链反映的工业联系方式是A. 工序上的联系 B. 空间上的联系C. 产品上的联系 D. 信息上的联系【答案】28. C 29. C【解析】【28题详解】据图可知该产业链的核心产业是汽车制作,其他产业均是汽车制造上下游产业链。C选项正确。【29题详解】不是生产同一种产品,因此不属于工序上的联系,该产业链不是在同一空间上进行生产的,因此不属于空间上的联系,它们彼此之间的信息上的联系较少。但是的产品是提供给汽车制造的,而是为汽车制造后续服务的,因此它们主要是产品上的联系,C正确。乙醇被称为21世纪“绿色燃料”。据统计,每生产1吨燃料乙醇需耗用7.5吨甘薯,同时产生12.44吨酒糟、0.75吨二氧化碳和0.004吨杂醇油等。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30. 燃料乙醇的生产属于A. 动力指向型工业B. 技术指向型工业C. 原料指向型工业D. 市场导向型工业31. 图示产业联系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有利于物质的循环利用 提高了防洪抗旱能力 减少了化石燃料的消耗A. B. C. D. 【答案】30. C 31. B【解析】【30题详解】读图,乙醇被称为21世纪“绿色燃料”,据统计,每生产1吨燃料乙醇需耗用7.5吨甘薯,燃料乙醇的生产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故选C。【31题详解】图示产业链将废弃物进行了处理,有利于物质的循环利用,错误,正确。该产业联系中和防洪抗旱没有太大的联系,错误;生产的乙醇可以作为燃料,沼气池可以发电,因此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正确。B选项符合题意。读部分国家城市化过程图,回答下列各题。32. 图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是A. 英国 B. 美国 C. 日本 D. 巴西33. 20世纪70年代后,图中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国家是A. 印度 B. 巴西 C. 美国 D. 英国【答案】32. A 33. B【解析】【32题详解】结合图示可知图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英国,其次是美国、巴西和印度。A正确。【33题详解】20世纪70年代后,也就是1970年后,巴西的城市化进程图增长速度最快,城市进程是最快的国家,其次是美国、印度和英国,B正确。第22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峰会的主体建筑日出东方酒店坐落在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湖畔。读“日出东方酒店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34. 图中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A. 绿色植被 B. 太阳能电池板C. 水库大坝 D. 日出东方酒店35. 景观图中太阳能电池板A. 受太阳活动影响较大 B. 冬春季节发电量最大C. 阴天时无法正常工作 D. 建在雁栖湖大坝南坡36. 采用太阳能发电对当地的影响是A. 降低用电价格 B. 增加电能消耗 C. 大量占用耕地 D. 改善能源结构【答案】34. D 35. D 36. D【解析】【34题详解】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饮食、居民心理、风俗等方面,但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建筑,地域文化对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影响,故选D。【35题详解】太阳能发电发电量小,对电价影响小;主要分布在湖边,不会占用大量耕地;不会增加电能消耗。可以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故选B正确。【36题详解】采用太阳能发电不会增加电能消耗,也不会降低用电价格,AB错误;它是借助已有空间建立太阳能发电站,不会大量占用耕地,C错误;对北京当地主要的影响是减少常规能源消耗,改善能源结构,D正确。读“中国某地区农业用地类型及比重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37. 该地区农业用地变化过程中A. 养殖用地最早消失B. 花卉用地比重先增后减C. 蔬菜用地比重持续增长D. 水稻用地面积增大38. 该地区农业用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市场需求的变化B. 劳动力素质的提升C. 灌溉技术的提高D. 农作物品种的改良【答案】37. C 38. A【解析】【37题详解】结合图示可知该地区养殖甘薯用地最先消失,A错误;花卉用地在一二阶段用地比重变化不大,到第三阶段增加,C错误;蔬菜用地比重持续增长,C正确;水稻用地比重先增加后消失,D错误。【38题详解】结合图示可知该地区农业用地的变化主要是甘薯、水稻等粮食种植消失,而花卉、蔬菜单位面积产值较高的部门得到发展,说明是当地市场需求的改变,导致农业类型改变。A正确。读“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四种交通运输方式特征比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39. 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交通运输方式正确的是A. 甲水运 B. 乙公路C. 丙航空 D. 丁铁路40. 从中国北京去往英国伦敦的工作人员采用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A. 甲 B. 乙 C. 丙 D. 丁【答案】39. B 40. A【解析】【39题详解】图示中甲运输速度最快,而且运量较小,应为航空运输;丁运输方式运量最大,运输速度最慢应为水运;乙运量较小运输速度较慢应为公路运输;丙运量较大,运输速度较快,应为铁路运输。B选项正确。【40题详解】北京与英国伦敦的距离较远,因此从中国北京去英国伦敦的工作人员为了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采用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应该是速度最快的航空运输。A正确。读“中国局部图”,完成下列各题。41. 图中有明确区域界线的是A. 青藏高寒区 B. 甘肃省C. 塔里木盆地 D. 天山山脉42. 图中四地A. 夏季气温地比地高B. 年降水量地比地小C. 土壤肥力地比地高D. 海拔地比地低43. 造成、两地耕作制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 水分 B. 热量 C. 土壤 D. 地形【答案】41. B 42. D 43. B【解析】【41题详解】青藏高寒区、塔里木盆地和天山山脉属于自然区域,区域界线一般不明显,甘肃省属于行政区域界线,有明确具体的界线。B正确。【42题详解】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夏季气温低,比地低,A错误;地地处搭理木盆地,海洋水汽难以达到,降水稀少,地位于我国季风区,降水量比地多,B错误;地气候干旱,风蚀严重,荒漠土广布,地地处雅鲁藏布江河谷,河流沿岸泥沙淤积,土壤肥力较高,C错误;地位于长江洞庭湖平原,海拔较低,地位于黄土高原,海拔极高,D正确。【43题详解】位于黄土高原,纬度较高,是我国北方地区,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为主;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是我国南方地区,耕作制度可以达到一年两熟。因此影响两地耕作制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热量。B正确。“一带(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由习近平主席分布在2013年9月、10月提出,之后写入三中全会决定,上升为国家战略。下图是“一带一路”分布略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44. 我国境内“一带”(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自然景观的递变体现了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现象45. 制约阿拉木图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A. 科技发展水平 B. 人口生活水平 C. 水资源 D. 文化消费水平46. 甲地设立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主要有利条件是A. 土地租金低 B. 劳动力廉价 C. 资源丰富 D. 国家政策【答案】44. B 45. C 46. D【解析】【44题详解】结合图示可知(丝绸之路经济带)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向东近我国中部、西部,到达亚欧大陆内部中亚地区,最后到达亚欧大陆的西岸地区。这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正确。【45题详解】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自然和人文因素。阿拉木图地处亚欧大陆内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源短缺,制约阿拉木图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自然因素:水资源。故选C。【46题详解】在甲地设立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重要的国家政策方针,且该地距福建近,并不是其他方面的因素影响。D正确。下图是我国西气东输三线分布简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47. 近年来,我国从中亚大量进口天然气所采用的交通运输方式是A. 水路运输 B. 公路运输 C. 管道运输 D. 铁路运输48. 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部地区有利的影响是A. 改善大气质量 B. 利于煤炭的开采C. 控制人口增长 D.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答案】47. C 48. A【解析】【47题详解】我国从中亚大量进口天然气,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是管道运输,该运输方式是以运输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管理方便,连续性强,运输量大。C选项正确。【48题详解】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环境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都有影响。该工程将使得东部地区减少煤炭等能源的消耗,增加清洁能源天然气的比重,改善东部的大气质量,减轻大气污染,A正确;西气东输工程将减小煤炭的开采,将西部的天然气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BD不符合题意。该工程对人口增长的控制联系不大,C错误。雾霾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49. 利用卫星监测雾霾的污染状况,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 地理信息系统 B. 全球定位系统 C. 遥感 D. 数字地球50. 雾霾天气时,市民可采取的有效防护措施有洒水降尘 出门戴口罩 开窗通风 减少外出A. B. C. D. 【答案】49. C 50. C【解析】【49题详解】遥感利用地面事物的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的不同,进而判断地面事物的类型。利用遥感卫星来可以监测大气,可以收集到连续的监测数据,它正成为我国治理大气污染的新兴手段。C正确。【50题详解】在生活中,居民有效预防雾霾的措施有:少开窗;外出戴口罩;饮食清淡多喝水;雾霾天气减少外出等。洒水降尘一般是市政环卫采取的措施,错误;开窗通风将增大室内大气污染,错误。C正确。二、综合题。51.读下图“某日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和图“北京市某住宅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乙、丙三地,处于日出时刻的是_地,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向右偏转的是_地。(2)图中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此时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_,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3)图所示日期,北京市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图中的_。此后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向_(方向)移动,北京市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_。 (4)下列诗句中没有描绘出图所示节气的有_(选择填空)。A.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B.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C.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D.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答案】 (1). 甲 (2). 乙 (3). 北回归线(2326N) (4). 最小值 (5).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6). C (7). 南(赤道) (8). 变小 (9). BC【解析】【详解】(1)图中甲乙丙三地中,甲地地处晨线上,属于日出时刻。物体水平运动时,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北半球向右偏转,三地中甲地在赤道上,乙地在北半球,丙地在南半球。(2)图中可以看出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3)图示所示日期,太阳直射点距北京市最近,北京市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应该为C。此后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开始逐渐远离北京市,北京市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4)图所示节气为北半球夏至日。AD选项诗句描绘的是夏至,而B选项描述的是秋分节气,C选项描述的是春分节气。因此BC符合题意。52.读“北京、成都、伦敦三地位置示意及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英国伦敦位于亚欧大陆 侧,受盛行 风和 (洋流)的影响,形成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2)与北京相比,伦敦的气候特点是 (选择填空)。A全年气温变化小 B夏季气温高 C降水量季节变化大 D冬季气候湿润 (3)与北京相比,成都冬季气温更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资料: 猕猴桃生长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的温暖湿润地区,对强光照射比较敏感,不耐旱涝。猕猴桃的生长期为210240天,其中发芽期气温需高于10,结果期气温需高于20。(4)从北京、成都、伦敦三地中任选一地,判断该地是否适合种植猕猴桃,并说明理由。(答出两点即可)【答案】(1)西 西 (北大西洋)暖流 (2)AD(3)纬度位置(太阳辐射) 地形(4)选择地点加以判断,从气温、降水、日照与猕猴桃生长条件的对应角度说明。如:成都适合猕猴桃生长;理由是成都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月均温高于10。长达9个月(240天以上),月均温高于20长达5个月(150天以上),多云雨,强光照射少,适合猕猴桃生长。【解析】【详解】(1)读图,英国位于亚欧大陆西部,受盛行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主要是西风、西南风。温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结合图示和气候资料图可知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降水量季节变化大,主要集中在夏季。伦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因此夏季气温高 和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是北京的气候特点,全年气温变化小和冬季气候湿润是伦敦的气候特点,AD正确。(3)与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成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结合影响气温的因素分析,与北京相比,成都冬季气温更高主要是纬度更低,冬季太阳高度角大或的太阳辐射能量更多;且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北侧有秦岭和大巴山阻挡冬季风南下,因此其受冬季风影响较小,而北京地处平原受北方冷空气影响较大。因此与北京相比,成都冬季气温更高。(4)根据材料中猕猴桃生长所需的气温、降水、日照等自然条件来分析。成都的降水总量能大于800毫米,月均温高于10。能有长达9个月(240天以上),月均温高于20长达5个月(150天以上)的时间,且四川盆地多云雨天气,太阳光照较弱,非常适合猕猴桃的生长。53.读图 “黑龙江农垦区及农业生产景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黑龙江农垦区主要地形类型是_,地处五带中的_带。(2)该农垦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有_、_和_等。(3)该农垦区农业地域类型是_,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有_、_和_等。(4)目前,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选择填空)。A酸雨 B. 水土流失 C. 荒漠化 D. 大气污染【答案】 (1). 平原 (2). 北温 (3). 地形平坦(平原广阔) (4). 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 (5).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6). 商品谷物农业 (7). 生产规模大 (8). 商品率高 (9). 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水平高) (10). B【解析】【详解】(1)结合景观图示可知黑龙江农垦区地形平坦,且主要位于河流流经地区,主要地形类型应该是平原。根据纬度可知黑龙江农垦区地处44和50之间,主要位于北温带地区。(2)该农垦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可以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该地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用种植业发展;黑土深厚肥沃;河流流经,水源充足;地处东北平原,地形平坦广阔。(3)该农垦区地形平坦,地广人稀,主要发展的大规模、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商品谷物农业。(4)由于该地区大力发展农业,对黑土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开荒,也出现了水土流失,黑土肥力降低,湿地破坏等一系列问题。B正确。54.读“中国西北地区某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水窖所集雨水用于 ,该园区发展种植业的限制条件主要是 (选择填空)。A技术落后 B劳动力短缺 C光照不足 D水源不足(2)依据图中序号的含义,将下列选项的字母填入相应位置上: 、 、 。A.饲料加工 B生产过程废弃物 C肥料 (3)该园区循环经济模式体现出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和 可持续发展。(4)请对图中农业发展模式作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