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试卷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江苏专用)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试卷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江苏专用)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试卷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江苏专用)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试卷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江苏专用)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试卷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8江苏南京师大附中学业水平期末测试)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可作为其观点依据的有()词的繁荣程朱理学兴盛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毕昇发明雕版印刷术ABCD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陈寅恪评论的是宋代,词的繁荣、程朱理学兴盛和指南针应用于航海都属于宋代的社会现象,毕昇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不是雕版印刷术,故正确答案为D项。2(2018泰州学业模拟)三国时,吴国攻蜀国,用船装载茅草。兵士们每人一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焰硝,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火势蔓延700里,蜀军大败。这一记载()A说明吴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B表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C体现古人对火药材料的认知D反映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答案C解析依所学,唐朝偶然发明了火药,而非吴国,故A项错误;依所学,唐朝偶然发明火药,而不是三国时期,故B项错误;据材料“三国时一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焰硝,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可知三国时期,人们对火药材料有一定的认识,故C项正确;依所学,唐末,火药用于战争,故D项错误。3英国汉学家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一书中对“中国四大发明”给予了世界性的高度评价。下列关于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A司南发明于春秋时期B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南宋C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D火药在唐朝应用于军事答案D解析司南发明于战国而非春秋时期,故A项错误;活字印刷术是北宋平民毕昇的伟大发明,故B项错误;东汉蔡伦是改进而非发明造纸术,故C项错误;火药最早发明于中国唐朝并于唐末开始应用于军事,故D项正确。4(2018海门一模)据爱日斋丛抄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能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这说明()A唐代雕版印刷术已得到普遍使用B活字印刷的书籍逐渐得到了推广C学术文化的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D雕版印刷术的进步促进文化发展答案D解析据材料“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雕版印刷术促进了“经籍流布”,即文化的发展传播,故D项正确。5(2019扬州高二调研)经宋初百余年发展,雕版刻书业已形成了产业规模,官刻、家刻、坊刻书各有市场;宋仁宗年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印刷拆版后无法再印,而雕版印刷虽刻版费工,但书版可长期保存,随时可印,因此延至清末仍盛行不衰。材料可以得出()A雕版印刷术比活字印刷术先进B雕版印刷在宋以后成为主流C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并行发展D活字印刷发明后未得到推广答案C解析据材料“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印刷拆版后无法再印,而雕版印刷虽刻版费工,但书版可长期保存,随时可印”可知活字印刷术和雕版印刷术各有利弊,各有优长,所以两者并行发展符合材料信息,故C项正确。6美国学者德克卜德曾这样描述某项发明:“它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该项发明是()A印刷术B造纸术C司南D火药答案B解析材料提到的蔡侯指东汉宦官蔡伦,其成就以改进造纸术闻名;造纸术因为蔡伦的改进得到推广,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故B项正确。7(2018徐州高二期末)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生产遍布全国各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制造工艺更加复杂扩大了原料来源ABCD答案C解析题目中并未提到生产遍布全国各地,故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得知降低了生产成本,故项正确;根据题目中“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得出制造工艺并不复杂,故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得知扩大了原料来源,故项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8(2018宿迁高二期末)据古矿录记载:“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杓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这一发明出现于()A商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唐末宋初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人们已经发现磁石指南的特性,这一发现出现在战国时期,故A、B、D项错误,C项正确。9元朝时期,一批总结生产经验的农书纷纷问世,除了官修的农书之外,私人撰写的各类农书达十七种之多,这表明()A农业科技发展迅速B重农抑商政策得以加强C私人修书蔚然成风D农业生产得到高度重视答案D解析材料“一批总结生产经验的农书纷纷问世,除了官修私人撰写”,表明无论官方民间均比较重视农业,故D项正确。10(2018扬州高二期末)一位南宋书生好做“摘抄”,每当他看到妙语佳句时,总喜欢摘抄下来。在他的“摘抄本”中不可能收录的是()A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B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C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D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南宋书生”可以推断所涉及的文学应为南宋以前的内容,马致远为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在南宋不可能看到,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11有人评价某部作品时说:“大量运用楚地的方言词汇,带有浓厚的南国情调和地方特色。”这部作品可能是()A诗经B离骚C上林赋D雨霖铃答案B解析“大量运用楚地的方言词汇,带有浓厚的南国情调和地方特色”是楚辞的写作风格,故A项错误;离骚是楚辞的代表性作品,故B项正确;上林赋是汉赋的代表性作品,故C项错误;雨霖铃是宋词的代表性作品,故D项错误。12唐代有一位诗人,其诗风壮浪恣肆,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和奇特的想象,写了一首怀仙歌:“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该诗人应是()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杜牧答案A解析通过“其诗风壮浪恣肆,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和奇特的想象”可知此人为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故选A。13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可谓人才辈出,著名诗人比比皆是,其中被称作“诗圣”的是()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辛弃疾答案B解析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故选B。14他的词,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气魄,也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儿女情长,更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柔情之美。他就是宋代大文豪()A苏轼B苏辙C陆游D辛弃疾答案A解析苏轼词的艺术特色有四种:一“豪放”,二“韵秀”,三“清雄”,四“情深、思深、真率”,故选A。15(2018淮安调研)“说话”(讲故事)是宋代的文学形式。陆游集剑南诗稿中有载:“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做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这说明宋代文学()A适应市民阶层需要B集中表现农村生活C内容凸显历史故事D世俗化的趋势加强答案D解析材料中“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说明“说话”(讲故事)这种文学形式下移,为广大平民所接受,反映了世俗化的趋势加强,故D项正确。16卷珠帘的歌词是一首优美的词。词之所以在宋代得以繁荣的主要原因是()A君主专制的强化B程朱理学思想引领C商品经济的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答案C解析词在宋代走向繁荣,是因为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词(通俗化、平民化)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追求,君主专制的强化不是宋词繁荣的原因,故A项错误;词作为市民文化的代表,与作为统治思想的程朱理学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宋词得以繁荣的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是在明朝中后期,故D项错误。17如果说“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风度表现了精神、思辨,唐诗宋词展示了襟怀、意绪”,那么“明清文艺所描绘的却是世俗人情”。以下作品中符合“明清文艺所描绘的却是世俗人情”的是()A墨梅图B清明上河图C上林赋D水浒传答案D解析墨梅图是元朝画作,故A项错误;清明上河图反映北宋东京汴河两岸的社会场景,故B项错误;上林赋是汉赋,故C项错误。18(2018泰州高二期末)图中说法正确的是()图1图2图3图4图5A图1字体在史记中有过详实记载B图2字体是研究先秦历史的珍贵资料C图3字体整齐稳定,平衡对称D图4、5字体唐朝才开始出现答案B解析图2字体是金文,是先秦时期青铜器物的一种文字,对于研究先秦时期的社会有重要的价值,故B项正确。19下列汉字字体中,得名缘于书写材质的是()A隶书B金文C小篆D草书答案B解析隶书作为小篆的辅助字体而得名,解决篆书书写不方便的问题,与书写材质无关,故A项错误;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得名缘于书写材质,故B项正确;小篆就是官书,是秦朝官方文书通用字体,与书写材质无关,故C项错误;草书得名体现出其书写奔放跃动的特点,与书写材质无关,故D项错误。20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A小篆B隶书C行书D草书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的意思:奏事繁多,小篆复杂难写,因而让隶人修改形成新字体。结合所学知识,隶书是由小篆演化而来,故选B项,排除A项。行书和草书与篆书无关,排除C、D项。21有学者品鉴古代书艺谓:“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晋代开始盛行并确立的书体是()A篆书B隶书C楷书D行书答案D解析篆书小篆创始于秦代,故A项错误;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故B项错误;楷书形成于汉末,故C项错误。22(2018苏锡常镇四市一模)梁武帝萧衍曾对某一书法艺术作了如下描述:“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渌水之徘徊。缓则雅行,急则鹊厉,抽如雉啄,点如兔掷。乍驻乍引,任意所为。或粗或细,随态运奇。”最符合这一描述的是()A小篆B楷书C草书D行书答案C解析“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渌水之徘徊。缓则雅行,急则鹊厉,抽如雉啄,点如兔掷。乍驻乍引,任意所为。或粗或细,随态运奇”体现的是草书的写意性,故C项正确。23(2019扬州考前调研)某学者在论中国画的特质时说:“诚如诗人发现逃避都市的竞争的最好出处是自然,以及哲学家在自然里寻求道德的典范和人生的指引,画家也在悠悠的溪旁沉思,在深山中忘怀了自己,感到这种莫名的精神在这些无言而永恒的事物中,比在纷扰的人生和人们的思维中,表现得更清楚。”该学者认为中国画的特质是()A诗画同源B典范指引C类型多样D崇尚自然答案D解析材料没有强调诗画同源,故A项错误;典范指引过于片面,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了类型多样,故C项错误;“最好出处是自然也在悠悠的溪旁”体现了崇尚自然,故D项正确。24(2018镇江一模)“海之波澜,山之嶙峋。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下列与该描述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作品是()A.柳公权B.王冕C.张择端D.吴道子玄秘塔碑墨梅图清明上河图送子天王图答案B解析柳公权玄秘塔碑用楷书字体,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与材料中“离形得似”不符,故A项错误;文人画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与材料中“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相符,故B项正确;风俗画,与材料中“离形得似”不符,故C项错误;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创作出送子天王图,与材料中“离形得似”不符,故D项错误。25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答案D解析由材料“官腔”“雅乐”“盛世元音”“郡邑大夫宴款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可知昆曲为士大夫阶级的娱乐品,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故D项正确。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26西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都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答案B解析蔡伦是东汉时期的人,而不是西汉,故题目说法错误。27下图是对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词句写意。他是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答案B解析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故题目说法错误。28古代中国小说在明清时期繁荣,下图邮票中的故事取自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三国演义。()答案A解析古代中国小说在明清时期繁荣,图文一致,故题目说法正确。29.(2014江苏学业水平)右图是一幅文人画。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表现文人个性,追求神韵意境。()答案A解析本题的叙述符合文人画的特点,故题目说法正确。30(2018扬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一)秦朝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字体,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答案B解析小篆不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成熟文字,故题目说法错误。第卷(共40分)三、材料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1(2018无锡高三上学期期终调研考试题)“另类历史”是指某些作品本身不是严格的历史著作或史料,但其中包含着某种历史信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下图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北宋东京)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余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药铺、居民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材料二下图是“元四家”之一的吴镇画作芦滩钓艇图材料三下图是罗汉图和西斯廷圣母宋朝刘松年罗汉图,是十六罗汉图之一,又名灵猿献果图。作品虽取自佛教题材,但罗汉形象已不同于早期怪异的西域特征,更接近现实的世俗生活;小和尚接过灵猴摘送的果子,极富生活情趣的描写淡化了作品的宗教气氛。中世纪的圣母玛利亚像全部都是冰冷的、僵硬的。而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则是慈爱的、美丽的。该画作不仅展示了女性的温柔、秀美与坦然的骄傲,更歌颂了圣母将怀中孩子奉献人类、拯救世间的崇高行为。其对圣母的赞美,在生活美的价值观上战胜了基督教的厌世哲学。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宋代绘画和城市格局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作为研究宋都汴京社会生活的历史资料,与东京梦华录等文献资料相比有何优势?(5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吴镇画作的特点。(4分) (3)据材料三,比较两幅图的共同点以及在内涵上的不同点。(6分) 答案(1)变化:风俗画兴起;坊市制度被打破。优势:更直观、形象。(2)特点:画作类型是士大夫的文人画(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3)共同点:都是宗教题材绘画;都体现了世俗化倾向;都对宗教中的神赋予了新内容;都淡化了宗教气氛。不同点:罗汉图突出了生活情趣的描绘;西斯廷圣母突出了人性以及圣母拯救世间的崇高行为。32(2018盐城摸底)吴歌是明清时期的流行歌曲,又称江南小调、俚曲、折枝儿。它起源于吴地(今天苏州、上海一带)水上人家,全盛时代是在明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晋以来(吴歌)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人们)喜好劲歌狂舞,还在人际交往中应酬唱和,成为文人雅士的交往礼仪宋代之后有所改变,逐步变为“浅吟低唱”。改编自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材料二明朝万历首辅沈一贯陈述1598年的社会情景说:“往时私议朝政者不过街头巷尾,口喃耳语而已。今则通衢闹市唱词说书之辈,公然编成套数,抵掌剧谈,略无顾忌。所言皆朝廷种种失败,人无不乐听者,启奸雄之心,开叛逆之路。此非一人口舌便能耸动,盖缘众怀怨愤喜于听耳。”改编自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想当初,这往来,也是两厢情愿,又不是红拂私奔到你跟前,又不曾央媒人将你来说骗。你要走,由你走,你若不要走,就今日起你便莫来缠,似雨落在江心上,哪希图你这一点。”摘自冯梦龙明清民歌时调集不稀罕“三皇是我兄,五帝是我弟。欲罢而不能,因非而得罪。”冯梦龙黄山谜材料三吴歌这一腔质朴的、真挚的人生感受,萌动着追求人生幸福的渴望这里孕育着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前导从思想史的角度考察吴歌,以吴歌解析社会思潮为改写中国思想史增辉添彩。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