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三年级科学上册 5.1《周围的空气》教案 湘教版.doc_第1页
2019秋三年级科学上册 5.1《周围的空气》教案 湘教版.doc_第2页
2019秋三年级科学上册 5.1《周围的空气》教案 湘教版.doc_第3页
2019秋三年级科学上册 5.1《周围的空气》教案 湘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围的空气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科学3、课时:一课时4、课前准备实验材料:透明塑料袋、扇子、气球、海绵、粉笔、土块、碎砖块、水槽、矿泉水瓶、塑料吸管、大烧杯、锥子等。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二、教学课题教学内容: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空气第1节周围的空气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知道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空气没有固定的形态;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2、科学探究目标:能借助其他物体直接观察空气,再观察空气的存在;能运用多种感官对空气进行观察,并能描述空气的形态特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做出猜想,并能检验猜想是否正确;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积极的探究欲,并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找空气”,用各种感官观察空气,证明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并用语言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空气。难点:设计简单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三、教材分析:周围的空气是湘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中的第一课。空气是小学科学课程体系中“地球与宇宙”这一部分。教材编写者编排节知识的目的是使小学生获得地球与宇宙相关的基本知识,教育儿童要保护环境,保持空气的洁净。本课通过“找空气”的活动,让学生亲历观察、描述、猜想、实验等过程,感受并证明空气的的确确存在于我们的周围。要上好这一课,教师除了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还应按照科学课程的要求,当好学生科学探究的引领者,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探究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科学知识目标:知识空气存在于我的周围,它没有固定的形状;知道空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科学探究目标:能借助其他物体直接观察空气,在观察空气的活动中,会利用提供的器材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能运用多种感官对空气进行观察,并能描述空气的形态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做出猜测,并能检验猜想是否正确;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积极的探究欲,并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学生分析:“空气”这是一既熟悉又抽象的东西,它与我们儿童的生活息息相关,大概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它了。然而,空气是看不见又摸不着的,所以儿童常常忽略它的存在。空气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呢?这种物体有什么性质?它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等等,学生对这些问题仍充满着好奇。四、教学准备实验材料:透明塑料袋、扇子、气球、海绵、粉笔、土块、碎砖块、水槽、矿泉水瓶、塑料吸管、大烧杯、锥子等。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方法、思路:“教”“扶”“放”,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猜谜语引入/my/htm/20111127/1999.htm2、板书课题。(二)、科学探究“找空气”活动1、你能看见空气吗?请同学们利用手上的材料想办法把空气找出来。/question/317760219.html说说你观察到的空气是什么样的?(板书: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2、用气球、塑料袋、杯子和水、扇子等器材感受空气的存在:/i?word=%B8%D0%CA%DC%BF%D5%C6%F8%B5%C4%B4%E6%D4%DA&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ie=gbk&fm=hao123 /yey/gb/info_view.asp?id=4487观察空气,说出你的发现。(板书: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3、碎砖块、土块、粉笔、海绵里有空气吗?大胆猜一猜;我是小小科学家: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三)、拓展延伸“瓶内吹气球”活动/c?m=9f65cb4a8c8507ed4fece76310578d354403c0743ca0814939908448e435075c0f3cb8e16079515e94d87c6502ad4a5ceaf52b71350127b599df883d9ce1d477719c6269304a895663d70edfbf5124b137e15cfed96af0bb8025e3a8c5a3d84352ba44747e9784814d7111dd1bf0033192b1e938022867ad9d34728c2d6029ee3431c5508fe1251f039686da&p=882a934e938708ea0abe9b791751&user=baidu&fm=sc&query=%A1%B0%C6%BF%C4%DA%B4%B5%C6%F8%C7%F2%A1%B1%BB%EE%B6%AF+%CA%D3%C6%B5&qid=bb2bae51049630f4&p1=3学法指导1、按书上的方法把气球装在矿泉水瓶中。2、吹一吹,试着把气球吹大。3、为什么吹不大,猜一猜。4、用什么方法可以把气球吹大,试一试,为什么?5、怎样才能让我们看到空气跑出去了?再试一试。6、说说你的发现。(板书:空气要占据空间)(四)、畅谈收获(弹性环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如:你学会了哪些新的科学知识;你有了哪些新的有趣的发现;掌握了哪些新的学习科学的方法;在思考问题的方法上有了哪些改变;在学习习惯上有了哪些新的进步等等。)(五)、课外作业留心观察生活中与空气有关的现象(六)、板书设计周围的空气1、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2、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3、空气要占据空间。七、教学反思周围的空气是学生们探究空气的入门课。它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提出“空气在哪儿”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借助物体观察空气,感觉空气,证明空气的存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活动,会使孩子们感受到科学探究的无穷乐趣,领略这个无比奇妙的自然世界,这也是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所期望达到的教学目标!由“教” “扶” “放”,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思路。愿意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对空气的感知和认识是我本节课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确立的一个重要目标。活动中,我让学生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口头语言或图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初步进行观察结果的描述,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为了更好的体现探究价值,“找空气”的活动中,我都预留了“描述”这样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